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罗辉  陈建辉  刘文演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3):470-470,472
[目的]探讨孕产妇死亡相关因素及降低孕产妇死亡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132例死亡孕产妇进行回顾性死因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孕产妇死亡呈下降趋势.由2000年61.58/10万降至2005年46.35/10万,下降幅度24.7%;孕产妇死亡原因前4位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羊水栓塞、妊高症;132例死亡孕产妇评审结果可避免死亡占52.3%,创造条件可避免占25.8%,不可避免占21.9%,死亡地点县级以上医院占53.0%,乡级医院占20.5%,家中占9.8%,途中14.4%,其他2.2%.[结论]孕产妇死亡仍有下降空间.加强各级医院产科建设,特别乡镇卫生院的产科建设,落实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措施能有效降低本辖区内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盐城市1995-2000年孕产妇死亡发生状况及相关情况,为完成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目标任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监测得到的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年间孕产妇死亡率为32.04/10万,孕产妇死亡主要发生在第一、第四季度,死亡原因主要为直接产科原因,死亡地点主要在县、乡两级医院及转诊途中,死亡时期主要发生在产后及孕晚期。可避免孕产妇死亡与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的占93.20%。[结论]应进一步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服务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来宾市2004~2006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探索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统计调查分析方法,对来宾市2004~2006年孕产妇死亡情况资料及评审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三年孕产妇死亡率分别是78.01/10万,58.32/10万,23.63/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偏高。可避免的死亡11例,占26.63%;创造条件可避免的死亡24例,占58.54%。结论:来宾市孕产妇死亡率仍有很大的下降空间,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今后将加强产科建设,落实孕产妇系统管理,强化住院分娩,加大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实行计划生育,对贫困孕产妇实施救助资金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商洛市商州区1990-2001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商洛市商州区孕产妇死亡情况,为妇幼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要求,由各乡镇卫生院与市区各医疗单位上报统一报表,年终由区孕产妇死亡评审组进行死亡评审。[结果]1990~2001年孕产妇平均死亡率为144.95/10万,前3位死因分别为产科大出血、内科合并症和妊高征。[结论]商州区孕产妇死亡率较高,应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琚莹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1):4861-4863
目的:通过对78例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提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防治对策。方法:对安庆市2005~2011年的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妇幼保健年报表及市级评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安庆市2005~2011年的孕产妇死亡率为20.17/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可避免死亡67例,占85.90%,孕产妇死亡前3位原因是产科出血、内科合并症、羊水栓塞。结论:孕产妇死亡率仍有较大的下降空间,应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加强孕产妇健康教育,普及围产期保健知识;巩固妇幼保健三级网络,推进围产期系统管理;开展医护人员培训,规范围产期诊疗规程,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盐城市 1995~ 2 0 0 0年孕产妇死亡发生状况及相关情况 ,为完成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目标任务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监测得到的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 6年间孕产妇死亡率为 3 2 0 4/10万 ,孕产妇死亡主要发生在第一、第四季度 ,死亡原因主要为直接产科原因 ,死亡地点主要在县、乡两级医院及转诊途中 ,死亡时期主要发生在产后及孕晚期。可避免孕产妇死亡与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的占 93 2 0 %。 [结论 ]应进一步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服务质量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2005年我市(一区八县)根据全国及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玉溪市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进行孕产妇死亡的监测工作。2005年全市出乍活产22122人,孕产妇死亡9人,死亡率40.68/10万,较2004年同期的48.26/10万下降7.58/10万。死亡的首要原因是产科出血和产科直接因素。玉溪市孕产妇死亡评审专家组根据全国、全省孕产妇死亡评审要求进行评审,死亡的孕产妇属可避免死亡7例,占77.78%;属不可避免死亡2例,占22.22%。现将2005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莆田市12年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掌握死亡变化趋势及原因。方法 对2001—2012年孕产妇死亡率和死因进行分析。结果 孕产妇死亡率从2001年的46.67/10万下降至2012年的9.39/10万。死亡原因依次为:产科出血(33.7%)、妊娠合并心脏病(12.1%)和羊水栓塞(12.1%)。直接产科原因死亡占55.4%,间接产科原因死亡占44.6%。经评审分析,可避免死亡占67.5%。结论 莆田市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建议建立孕产妇抢救小组和开通高危孕产妇转诊绿色通道,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社会因素对农村地区孕产妇死亡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影响农村地区孕产妇死亡率的社会因素,为政府制定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全国妇幼卫生监测中心1996~2001年全国农村地区(共68个监测点)孕产妇死亡数据,及采用现况调查进行问卷调查获得相同地区的社会因素的资料,进行孕产妇死亡与社会因素之间关系的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1996~2001年农村孕产妇死亡率由86.4/10万下降到61.9/10万,下降幅度为28.4%;农村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以产科出血为主,产科出血死亡率由1996年的48.3/10万下降到2001年的33.0/10万;农村地区孕产妇死亡率与住院分娩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卫生技术人员数、妇幼卫生人员数、总床位数、现价国内生产总值、农村人均收入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孕产妇死亡除受孕产妇自身因素影响外,还与卫生资源、妇幼卫生服务、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减低农村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应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及医疗保健服务的利用,提高产科服务质量;加强对卫技人员的培训;加强交通通讯设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孕产妇死亡原因与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2001~2005年泸州市孕产妇死亡原因,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通过三级保健网收集孕产妇死亡资料,结合十二表格评审方法,对2001~2005年泸州市213例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死因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2001~2005年5年间泸州市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213例死亡孕产妇中前5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137例,占64.32%;内科合并症36例,占16.9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8例,占8.45%;产褥感染11例,占5.16%;羊水栓塞7例,占3.29%。孕产妇死亡与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地域分布及产前接受保健情况等因素有关。213例死亡孕产妇评审结果为:可避免死亡160例,占75.12%,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46例,占21.60%,不可避免死亡7例,占3.69%。结论:泸州市孕产妇死亡率有很大的下降空间,通过加强各级产科建设、落实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对贫困孕产妇实行资金救助等措施,可有效地降低本辖区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05—2012年湖南省衡阳市孕产妇死亡案例,寻找影响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为制定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衡阳市2005—2012年孕产妇死亡的个案调查资料,采用WHO十二格表进行评审分析。结果①孕产妇死亡率:2005—2012年衡阳市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2012年孕产妇死亡率为26.71/10万。②死亡孕产妇系统管理率:190例死亡孕产妇中仅40例进行了孕期系统管理,占21.05%。⑧死亡原因构成比及顺位:前4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妊娠高血压疾病、栓塞性疾病。④评审结论:190例死亡孕产妇可避免死亡为150例,不可避免死亡为40例。结论加强孕产妇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加强产科人员技术培训,严格准入制度,取缔非法接生,杜绝非专业人员跨行接生,建立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危急重症孕产妇转诊一步到位等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平凉市2001~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主要死亡原因及变化特征,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31例死亡孕产妇观察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孕产妇死亡率变化及死亡原因。结果:平凉市孕产妇死亡率从2001年的69.84/10万下降到2010年的37.35/10万,降幅为46.52%;产科出血(46.56%)、妊娠合并内科疾病(23.66%)、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5.27%)、羊水栓塞(6.87%)等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2001~2010年平凉市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产科出血为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宁乡县1981~2005年的孕产妇死亡资料,分析宁乡县孕产妇死亡水平及死因变化规律,为提高宁乡县的妇幼保健工作质量,更好的制订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收集宁乡县1981~2005年240例死亡孕产妇的孕产妇死亡报告卡、死亡调查报告及妇幼卫生年报,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及相关分析。结果:1981~2005年宁乡县活产数367 260例,孕产妇死亡240例,孕产妇死亡率为65.35/10万,呈逐渐下降趋势。前3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直接产科原因占总死亡人数的88.8%。每个阶段产科出血都是第1位死因。孕产妇死亡地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家中、途中分娩死亡的人数比重逐阶段减少,在乡镇卫生院或县级医院住院分娩死亡逐渐占据最大比重。采取阴道助产技术的死亡人数逐阶段减少,剖宫产导致的死亡比例在总死亡数中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孕产妇死亡多集中在产后24 h内。死亡孕产妇的围产儿发生死亡危险性较高。结论:①25年宁乡县的孕产妇死亡率呈逐渐下降趋势。②孕产妇前3位的死亡原因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与全国孕产妇死因顺位一致。产科出血所占比例逐阶段下降,但均是第1位死因。③提高住院分娩率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性措施。当前,孕产妇死亡地点发生了转移,孕产妇分娩方式发生了变化,流动人口死亡构成比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郑州市2004-2011年产科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提出干预措施,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1年郑州市产科出血孕产妇死亡资料。结果 68例产科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占全部孕产妇死亡的32.08%,农村孕产妇占35.76%;在县乡级医院分娩者占75.0%,非住院分娩占17.65%;导致产科出血的因素中宫缩乏力占61.77%,居首位,其次为子宫破裂、软产道裂伤及胎盘因素,各占11.76%;无指征滥用催产药物及经产妇产科出血死亡者居多。结论居住农村、基层医院产科处理能力不足、经产妇及非住院分娩是产科出血死亡的重要因素。加强基层产科建设及业务培训,提高产科质量,积极处理第三产程,适时转诊,多科室合作,构建产科危重症的救治中心,可有效降低产科出血所致的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中国2000--2005年孕产妇死亡趋势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2000-2005年中国孕产妇死亡发生的主要特征、死亡率变化趋势、主要死亡原因及其变化.方法 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孕产妇死亡监测网内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果 2000-2005年中国农村孕产妇死亡率高于城市,边远地区高于内地、沿海;全国孕产妇死亡率由53.0/10万下降到47.6/10万,农村由67.2/10万下降到59.2/10万,城市由28.8/10万下降到27.6/10万,下降幅度分别为10.2%、11.9%和4.2%.200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前3位死因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和羊水栓塞,2005年前3位是产科出血、心脏病和妊娠期高血压,但产科出血始终是第一死因,导致产科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胎盘滞留、宫缩乏力和子宫破裂.结论 2000-2005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无趋势变化,主要死因是产科出血.降低农村及边远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和提高诊治产科出血基本技能是实现<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0-2010年)>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737例孕产妇死亡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湖北省孕产妇死亡状况、孕产妇死亡率、主要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998~2001年各市、县(区)妇幼保健机构上报的737份孕产妇死亡个案卡、相关的个案调查报告以及全省孕产妇死亡监测报表进行分析。结果:4年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48.76/10万。前5位死亡原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妊高征、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产褥感染。其中产科出血占54.3%。影响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因素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计划内比计划外直接产科原因死亡的几率小,孕产妇从分娩到死亡时间越短越是直接产科原因导致的死亡。旧法接生、生育次数多、接生人员技术水平差、怀孕次数多、人流引产次数多、居住在边远贫困地区、分娩地点医疗水平差、经济水平差、年龄大都是直接产科原因死亡的促进因素。737例死亡孕产妇做过产前检查的占76.0%,产检次数大于5次的只有22%。分娩地点与死亡地点在家中或转诊途中的分别为40.4%、41.7%,非医务人员接生的占20.5%。结论:湖北省孕产妇死亡率略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主要死因为产科出血、妊高征、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产褥感染。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和数量,加强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和危急重症的救治,可进一步降低湖北省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介休市2004-2010年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孕产妇死亡原因,探讨其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方法按照中国和山西《孕产妇死亡监审方案》,根据逐级上报报表及孕产妇死亡报告卡资料,开展全市(县级市)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结果 7年来孕产妇死亡率为47.00/10万。影响孕产妇死亡的原因中,直接死亡原因高于间接死亡原因,其中产后出血位居榜首,占死亡人数的37.50%;孕28~41周死亡占68.75%;输血的及时性、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对孕产妇死亡有重要影响;家庭收入、人口流动、计划生育政策对孕产妇死亡影响较大。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强化孕产期保健,加强产科队伍建设、提高产科质量,加大对贫困人群的救助,加强流动人口和计划外孕产妇的管理能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掌握孕产妇死亡率极其死亡原因,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04年封丘县孕产妇死亡案例及评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4年孕产妇死亡率为98.0/10万,孕产妇死亡的前4位原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妊高征、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结论]封丘县孕产妇死亡率较高,应采取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等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青海省孕产妇死亡率及死因,有效干预孕产期保健,保障母婴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青海省2000—2011年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孕产期干预与孕产妇死亡的关系。结果青海省孕产妇死亡率从2000年的142.2/10万下降到2011年的46.14/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死因前4位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内科合并症、产褥感染。结论2000~2011年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健全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及产科能力建设,畅通产科绿色通道,提高住院分娩率,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