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老人幸福度与社会心理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应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对503例不同职业60岁以上的老人幸福度进行测定研究,表明该量表对我国老人精神卫生的评定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本研究发现与我国老人幸福度关系密切的是家庭生活,经济收入和健康状况,自我健康评价对老人幸福度的影响更为突出,提示保障老人独立的经济收入,提高老人家庭生活质量。满足老人的生活所需,有效地防治躯体疾病,对于增进我国老人晚年幸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住院离退休老干部抑郁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以期为抑郁症的预防、治疗和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及老年一般情况调查表对220例离退休老干部进行调查。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相关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数据。结果住院离退休老干部抑郁总的发生率为34.5%,其中轻度抑郁发生率为31.4%,中、重度抑郁发生率为3.2%。χ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表明:老年抑郁症与婚姻、子女关心、业余爱好、受教育程度、躯体疾病、健康自评、继续工作、日常锻炼有关(P<0.05)。结论注意观察离退休老人的情绪变化,从躯体、心理、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3.
影响高校高血压老人生存质量的心理社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高校高血压老人生存质量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应付方式问卷、生活事件量表(LES)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131例高校高血压老人进行评定。结果生理、心理领域评分与睡眠质量、负性生活事件呈负相关;社会关系领域评分与家庭功能呈负相关;环境领域评分与负性生活事件呈负相关。结论高校高血压老人的生存质量与睡眠、负性生活事件、家庭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为老年人的心理卫生服务提供目标依据。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1085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家庭关系。经济收入,躯体健康有关。而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依次有经济状况,躯体健康,社会支持,婚姻家庭,性别,结论:在社区服务中,不仅要重视老年人躯体疾病的防治,更要重视老年人的精神卫生教育和健康宣传,帮助老年人提高积极的心理防御能力,关心老人的生活起居和情感需求,最终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离退休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调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离退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方法:采用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及心理健康测查表对816例离退休老年人进行测查。结果:影响离退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依次为心理卫生,健康状 况,经济收入,社会交往等。不论男女其各分量表除HMA外,其余各量表离退休老年人与常模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离退休老年人各量表分明显高于常模,可能与离退休老年人躯体不适,精神活动不足和某些人心理压力及个性有关,而干部人员较工人人员的心理问题多,生活满意度低,结论:离退休老年人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个性问题和生活质量问题,改善退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有利于离退休老年人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社区人群生活质量研究—年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为社区人群生活质量系列研究之一,重点介绍生活质量的年龄差异。通过对湖南省4800户城乡家庭的生活质量调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条件的客观状态呈下降趋势;但上述方面的主观生活满意度除75岁以上的老人较低外,其余受试随着年龄增加而满意度较好。这种主、客观生活质量评估的不一致性主要与个体的评价标准、需求重点等中介因素有关。进一步分析表明,青年人的总体生活满意度主要受物质生活条件的影响,中年人主要与社会功能状态有关,老年人则与躯体健康有关。因此,作者认为,研究生活质量既要从躯体、心理、社会功能、物质生活条件多维评定,也要同时测量客观状态与主观满意度两个方面,才能得出较为全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离退休干部主观幸福度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离退休干部的主观幸福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 MUNSH和“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对 1 2 0名离退休干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离退休干部的 MUNSH总分为 33.8± 9.2分 ,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幸福度总分与影响生活质量显著相关的因素是 :子女孝顺、家庭和睦、身体健康、经济收入、居住条件、夫妻生活、医疗保健和人际关系。结论 所调查的离退休干部的主观幸福度较好。同时 ,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幸福感 ,从生活环境、家庭关系等方面加强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妇女家庭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功能问卷和SF-36生活质量问卷对147名留守妇女施测。结果:(1)不同年龄段的留守妇女在躯体功能(F=7.069,P0.01)、肌体疼痛(F=3.175,P0.05)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拥有不同子女数量的留守妇女在躯体功能(F=4.158,P0.05)、生理健康(F=3.863,P0.05)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留守妇女的家庭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192,P0.05),留守妇女家庭功能和生理健康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265,P0.01)。结论 :(1)年龄是影响留守妇女的躯体功能的重要因素,50岁以上留守妇女的躯体受限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留守妇女;(2)子女数量对留守妇女的生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3)家庭功能得分越低,家庭功能越好,生活质量越高。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抑郁症状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心身健康,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本研究探讨安徽农村老年人抑郁症状及相关因素。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9年12月-2010年3月,在安徽省16个地市41个县,每个县随机选取2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选取2~3个自然村,调查10~15户老年人家庭(入选条件为家庭内有至少1名60岁以上老人,且有子女健在),每个家庭调查1名60岁以上老人,共调查了992户家庭,其中有17户家庭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学生大五人格特点及其与受虐待经历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江苏省某3所高校2374名大学生,使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简式大五人格问卷(NEO-FFI-R)和人口社会经济学资料调查问卷等进行现场测试。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大学生大五人格特质与儿童期虐待、性别、年龄、民族、独生子女、宗教信仰、亲属精神病、躯体健康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关系有关(P<0.05)。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神经质与情感虐待、忽视、外人虐待、躯体健康、家庭关系呈正相关,与性别、独生子女呈负相关(Beta值=0.055~0.207,-0.051~-0.049;P<0.01);外向性与情感虐待、忽视、躯体健康、家庭关系、年龄和家庭经济呈负相关(Beta值=-0.040~-0.217,P<0.05);开放性与年龄和躯体健康呈负相关(Beta值=-0.052~-0.073,P<0.05);友善性与情感虐待、外人虐待、忽视、性别和躯体健康呈负相关(Beta值=-0.061~-0.141,P<0.05);谨慎性与情感虐待、忽视、躯体虐待、躯体健康和家庭关系呈负相关(Beta值=-0.052~-0.130,P<0.05)。结论儿童期受虐待经历对大学生大五人格特质具有明显影响,躯体健康状况和家庭特征也是影响其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医学新生适应能力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有研究表明 ,不良的家庭因素背景可以导致个性发展的异常[1] 。大学新生的生活环境由相对封闭转向相对开放 ,需要一个心理适应过程。为研究家庭环境质量与大学新生适应能力之间的关系 ,我们对医学院校新生的心理适应状况进行了调查 ,旨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提高大学新生的适应能力提供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从山东省三所医学院校(山东大学西校区、滨州医学院、泰山医学院 ) 2 0 0 0级新生中 ,各抽取 4个班 ,在入学第二学期初进行调查。发放问卷 6 0 0份 ,获得合格问卷 5 5 6份 ,应答率为 92 .6 7% ,…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学生安全感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和安全感量表(SQ),对63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安全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理科大学生在安全感总分和人际安全感因子的得分低于文科大学生(t=2.07,2.34;P0.05);非单亲家庭的男大学生在安全感中的确定控制感因子得分低于单亲男大学生(t=2.15,P0.05)。家庭环境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知识性与大学生安全感呈正相关(P0.05),家庭环境矛盾性、控制性与安全感呈负相关(P0.01);家庭环境亲密度、娱乐性、情感表达、矛盾性依次进入安全感回归方程。结论大学生家庭环境对其安全感有重要影响。大学生的安全感也因性别、家庭类型、文理科而有差别。  相似文献   

13.
Family environment patterns in families with bipolar childre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CKGROUND: We studi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mily functioning in bipolar children and healthy comparison children. We hypothesized that the family environment of bipolar children would show greater levels of dysfunction as measured by the Family Environment Scale (FES). METHODS: We compared the family functioning of 36 families that included a child with DSM-IV bipolar disorder versus 29 comparison families that included only healthy children. All subjects and their parents were assessed with the K-SADS-PL interview. The parents completed the FES to assess their current family functioning.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family environment of families with and without offspring with bipolar disorder. RESULTS: Parents of bipolar children reported lower levels of family cohesion (p<0.001), expressiveness (p=0.005), active-recreational orientation (p<0.001), intellectual-cultural orientation (p=0.04) and higher levels of conflict (p<0.001) compared to parents with no bipolar children. Secondary analyses within the bipolar group revealed lower levels of organization (p=0.031) and cohesion (p=0.014) in families where a parent had a history of mood disorders compared to families where parents had no history of mood disorders. Length of illness in the affected child was inversely associated with family cohesion (r=-0.47, p=0.004). LIMITATIONS: Due to the case-control design of the study, we cannot commen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family problems or attribute their cause specifically to child bipolar disorder. CONCLUSION: Families with bipolar children show dysfunctional patterns related to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s and personal growth. A distressed family environment should be addressed when treating children with bipolar disorder.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男犯人格特征与家庭环境特征的关系。方法使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280名赣州监狱的男犯进行团体测试。结果男犯在亲密度、成功性、矛盾性、独立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上的得分显著低于男性常模;男犯在人格量表精神质、内外向和神经质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性常模,在掩饰性上的得分显著低于男性常模;男犯人格特征与家庭环境特征存在显著性相关。结论男犯家庭环境特征与人格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家庭环境与学习障碍儿童行为、自我意识、个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学习障碍 (learningdisorders ,LD)儿童的家庭环境特点及其与儿童行为、自我意识、个性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 (FES -CV)、Rutter儿童行为问卷 (父母问卷 )、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 -儿童版 )和Piers -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分别对 110名LD和 110名学习优秀 (对照 )组儿童进行评定。结果 :资料齐全的LD组儿童 91名 ,对照组 98名。LD组儿童的家庭在FES量表的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的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矛盾性则高于对照组 (P <0 0 1) ;LD组儿童的行为和自我意识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均P <0 0 0 1) ,在EPQ的精神质和神经质得分高于对照组(P <0 0 5 ) ,内外向得分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FES的某些环境因素分别与LD和对照组儿童的行为、自我意识、个性特点有关。结论 :LD儿童处在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中 ,家庭环境因素对LD组和对照组儿童行为、自我意识、个性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调查了解畲族中学生的家庭环境状况。方法以白煽量表和FES—CV为测试工具,以当地汉族中学生为对照组,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研究方法。结果畲族中学生家庭的基本状况为:大多为多子女家庭,居住在山区和农村,经济状况较差,父母亲文化程度偏低,职业多为农民;畲族家庭的独立性、知识性和娱乐性均显著低于汉族家庭,而道德宗教现和控制性均显著高于汉族家庭。结论畲族中学生家庭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应尽快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家庭心理气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家庭心理气氛的关系。方法使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调查403名中学生的有关情况。结果不同心理健康状况被试在家庭心理气氛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方面差异显著(t=1.82~6.20,P〈0.05~0.001),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组被试在上述各方面的平均分数均显著高于身心健康状况较差组;被试家庭环境因素(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观和组织性)与其“社会健康”相关显著。结论家庭心理气氛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且与中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Real and ideal family climate as perceived by Black lower middle SES adolescents from divorced and intact home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Moos Family Environment Scale. Results revealed that perceived family climate was unrelated to paternal marital status, but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perceived conflict within the home. High conflict was related to less cohesion, less intellectual-cultural orientation, and less organization than low conflict. Independent of paternal marital status or degree of perceived conflict, adolescents as a group perceived their current family climate as less cohesive, more conflicted, less intellectually oriented and less organized than the ideal family climate.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421”家庭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家庭环境质量的相关性,为提高“421”家庭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广州城区40户“421”家庭60岁或以上的老年人追行走访调查。结果SCL-90总分与其家庭的亲密度,知识性和娱乐性呈颈着负相关,与矛盾性呈显著正相关,经济收入,是否与子女同住也是影响老年人家庭环境质量的两个不可忽枧的因素.结论研究表明,提高“421”家庭环境质量不仅要提高老年人的心身健康,还更需要政府和社会对此类家庭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规章政策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五类成年女犯的人格特质及相关因素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五类成年女犯(盗窃、暴力、性、毒品和职务)在人格特质、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异同。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家庭环境量表和Olson婚姻质量问卷对568名成年女犯施测。结果:(1)五类成年女犯在人格量表外向性上的得分(10.34~11.35),均高于女性常模(9.11),在掩饰性上的得分(12.12~13.39)均低于女性常模(14.22);在家庭环境量表的成功性上的得分(5.11~5.55)和组织性上的得分(5.45~6.09)低于全国常模(分别为:6.80,6.70);在婚姻满意度上的得分(29.56~34.07)低于对照组(37.88)。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0.001);(2)除职务女犯外,其他四类女犯在神经质、矛盾性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常模;在亲密度、娱乐性、知识性上的得分明显低于常模;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1-0.001);职务女犯在上述因素上的得分与常模之间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3)女犯的年龄均集中在26-35岁;其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主要在初中及以下且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低于父亲;80%以上的女犯都评价自己父母的婚姻状况良好;职务女犯比其它类型女犯受教育程度更高、年龄更大、居住地更多集中在大中城市。结论:(1)人格特质上的高外向性和低掩饰性及家庭环境上的低成功性和低组织性以及低婚姻满意度是成年女犯的共性;(2)职务女犯在人格量表的神经质及家庭环境四个分量表上的得分具有与其他女犯显著不同的特点;(3)父母的学历低可能是女性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