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尾叶香茶菜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实验材料1.1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20±2g,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2药品与试剂尾叶香茶菜(Rabdosia excisa)来自吉林省蛟河县吉林林学院实验林场,其乙醇提取物(HEA)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植化教研室提供。注射用环磷酰胺由上海华联制药公司生产,批号960303。抗小鼠McAb:Thy-1+、L3t4+、Lyt+2由北京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提供,新生小牛血清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提供。1.3细胞株S180瘤株及L929细胞株,由黑龙江省肿瘤研究所提供。2方法…  相似文献   

2.
蓝萼香茶菜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蓝萼香茶菜[Rabdosiajaponica穴Burm·f·雪HaraVar.glaucocalyx穴maxin雪Hara]是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具有健胃、清热解毒、活血、抗菌消炎和抗癌活性,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各国学者对其药理及化学等各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从化学与药理方面对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香茶菜中香茶菜甲素的反相HPLC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学敏  许美娟 《中草药》1991,22(10):448-449
  相似文献   

4.
香茶菜的免疫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香茶菜的免疫作用。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氟苯(DNFB)所致的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和绵羊红细胞所致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模型,观察香茶菜水煎剂对整体动物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影响。结果香茶菜水煎剂(10,5,2.5 g·kg-1)对DNFB所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胸腺、脾脏指数无明显影响;对绵羊红细胞所致小鼠特异性抗体生成,香茶菜水煎剂(10,5,2.5 g·kg-1)则有显著的增强作用。结论香茶菜水煎剂能抑制细胞免疫反应,而增强体液免疫反应,具有显著的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5.
黄花香茶菜的二萜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明惠  姜北  赵勤实  孙汉董 《中草药》2001,32(5):397-399
目的:研究黄花香茶菜Isodon sculponeata(Vanior)Har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及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黄花香茶菜占的丙酮提取物中分得6个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其中一个为新化合物,命为为黄花香茶菜戊素(sculponeatin,E,Ⅰ),其余二萜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延命草素(enmein,Ⅱ),epinodosin(Ⅲ),epinodosinol(Ⅳ),大萼变形甲素(macrocalyxoforminA,Ⅴ)和大萼变型乙素(macrocalyxoforminB,Ⅵ).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化合物Ⅳ和Ⅵ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6.
蓝萼香茶菜三萜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王福东  丁兰  汪汉卿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4):1929-1932
从蓝萼香茶菜Rabdosia japonica var.galaucocalyx茎叶的醋酸乙酯部分分得9个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学方法进行了结构鉴定,它们分别是:软木三萜酮(Ⅰ),3β,28-二羟基乌苏烷(Ⅱ),熊果酸(Ⅲ),3β-乙酰氧基-12-烯-28-乌苏酸(Ⅳ),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Ⅴ),2α,3α,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Ⅵ),齐墩果酸(Ⅶ),β-谷甾醇(Ⅷ),β-胡萝卜苷(Ⅸ)。化合物Ⅰ,Ⅱ,Ⅳ,Ⅴ,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丁兰  汪汉卿 《中草药》2005,36(2):190-191,223
香茶菜属植物是我国民间广泛使用的草药,供药用的约有30余种。主产于河南的冬凌草和毛叶香茶菜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已作为市售抗菌消炎、抗癌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总序香茶菜Rabdosiaracemosa(Hemsl.)Hara为唇形科香茶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甘肃省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当地民间以其茎叶用于清热解毒,治疗无明肿痛。刘晨江等[2]从河南产的总序香茶菜中提取到一种二萜化合物rubescensinD,另未见其他有关总序香茶菜化学成分的报道。为了寻找其活性成分,本实验对甘肃产总序香茶菜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其嫩枝叶中分离得到多种结晶成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深入研究蓝萼香茶菜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补体活性.方法:通过溶血试验,对蓝萼香茶菜各部位进行抗补体活性测试,以抗补体活性作为导向分离手段,运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蓝萼香茶菜中的化学成分,采用现代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确定抗补体活性成分.结果:蓝萼香茶菜的正丁醇部位活性较强,从蓝萼香茶菜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1),豆甾醇-9(11)-烯-3-醇(2),蓝萼丁素(3),尾叶香茶菜丙素(4),山楂酸(5),科罗索酸(6),minheryins Ⅰ (7),香叶木素(8),咖啡酸乙烯酯(9),咖啡酸(10),牡荆苷(11).抗补体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9,10以及前期分离得到的异槲皮苷、芦丁、槲皮素、槲皮素-3-甲醚、木犀革素、木犀草素-7-甲醚和芹菜素对经典途径的补体激活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2,4,6~9,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咖啡酸的抗补体活性最强,CH50为0.041 g·L-1.  相似文献   

9.
王建  陆善旦 《中药材》1997,20(2):58-59
细叶香茶菜可用种子繁殖和插条繁殖,二者在生产上均可使用。  相似文献   

10.
毛叶香茶菜Gibberellane型二萜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叶香茶菜Rabdosia japonica(Burm.f.)Hara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民间用于抗菌消炎,也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我们曾对河南新县白云山产毛叶香茶菜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从叶的乙醚提取物中除了得到齐墩果酸等三萜酸外,尚分得了4个ent-Kaurene型二萜化合物,已作报道[1].我们新近又从茎叶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个二萜化合物,并做了详尽的图谱数据测定.根据图谱数据分析,X-ray所示的晶体结构确定该化合物为rabdoepigibberellolide [2],见图1.近20年来,虽从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中分离出许多对映-贝壳杉烯(烷)型二萜化合物,但ent-Gibberellane型二萜化合物的分得在国内尚属首次,另外,此化合物的波谱数据亦是首次详细给予归属.  相似文献   

11.
超声波法提取溪黄草中总二萜的最佳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段志芳  陈庆华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2436-2438
目的研究超声波法提取溪黄草中总二萜的最佳工艺。方法以冬凌草甲素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溪黄草各提取液中总二萜含量,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考察超声波法提取溪黄草总二萜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超声波法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使用60%乙醇,在温度80℃,料液比1∶35条件下提取30 m in,连续提取2次,二萜类化合物的总提取率可达99.86%。结论超声波法提取溪黄草中总二萜的提取率高,效果好,测定方法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2.
微波场协同提取溪黄草黄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彧  刘敏锐 《中药材》2005,28(4):330-332
研究了微波提取溪黄草Rabdosia serra(Maxim.)Hara黄色素的新工艺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原料为2.0000 g溪黄草干粉,提取剂为95%乙醇,提取剂用量为1:60(g:ml),微波功率为464 W,提取时间为350 s,提取次数为3次.最佳工艺条件下色素的提取率为90.6%,产率为12.7%,色价E(1%,330 nm)为53.3,产品pH值为6.0.与溶剂浸提法相比,微波法提取溪黄草色素的每次提取时间由6 h减小为350 s,提取率从90.4%增加到90.6%.  相似文献   

13.
冬凌草叶片形态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8种不同叶型冬凌草叶片形态特征、叶表皮特征的观察及叶片主要性状的测量,探讨冬凌草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为其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冬凌草叶型多样性进行了观察描述,并采用直尺对叶片主要性状如:叶长、叶宽、叶先端长、宽度进行了测量;对不同叶型冬凌草叶表皮进行了剥离和临时制片,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其叶表皮特征。结果不同叶型的冬凌草其表皮细胞的形状、气孔类型均相同,但其叶基形状、叶长、叶宽、叶表皮微形态特征(上表皮细胞和下表皮细胞的数目、气孔长度、宽度及气孔密度等)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冬凌草在长期栽培过程中叶外部形态特征及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出现了一定的变异。  相似文献   

14.
屈红丽  可钰  尹鹏  刘宏民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0):1929-1930
目的研究冬凌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测定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进行提取工艺的优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采用最佳提取工艺测定了不同部位不同产地的冬凌草中总黄酮含量,花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不同产地含量差别比较大。结论该方法简单、可靠、稳定、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溪黄草多糖含量及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和抑菌作用。方法从溪黄草中提取精制多糖,测定出溪黄草多糖对葡萄糖的换算因子,用蒽酮-硫酸法比色测定计算多糖的含量;采用Fenton反应体系为模型,研究多糖对羟自由基的抑制作用;采用滤纸片法研究多糖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溪黄草多糖含量为4.18%,重现性、稳定性和回收率较好;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溪黄草多糖对羟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结论溪黄草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可行,具有一定清除自由基和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冬凌草的质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采用HPLC法建立冬凌草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ShimpackCLCODS(150mm×46mm)为色谱柱,甲醇和05%磷酸采用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nm,流速08mLmin,柱温25℃。结果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试验中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均小于3%,符合有关规定。结论本方法可以作为控制冬凌草内在质量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香茶菜属(Rabdosia(Bl.)Hassk)药用植物富含对映-贝壳杉烷类等萜类化合物,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其中碎米桠(Rabdosia rubescens(Hemsl.)Hara)和溪黄草(Rabdosia serra(Maxim.)Hara)两个物种是典型代表,但近年来由于市场的需求量增多,野生的香茶菜属植物产量已达不到需求,开展无公害栽培碎米桠(R.rubescens(Hemsl.)Hara)和溪黄草(R. serra(Maxim.)Hara)是解决这个难题最直接有效的举措,同时也是保证香茶菜属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一步。为了实现生产高品质无公害碎米桠和溪黄草,本文结合其栽培特性和研究现状,总结了一套碎米桠,溪黄草无公害栽培体系,为冬凌草,溪黄草药材“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目标提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鄂西香茶菜叶中分得四种结晶单体。其中三种,分别鉴定为大萼变型甲素、齐墩果酸和β-谷甾醇。  相似文献   

19.
三叶香茶菜种子发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三叶香茶菜种子的发芽特性.方法 在不同温度、光照、pH值、水势、播深、发芽床、盐处理、贮藏方式下考察三叶香茶菜种子发芽特性.结果 三叶香茶菜种子在20~30℃条件下萌发率较高,其中在25℃下,萌发率达90.0%.种子的pH值适应范围较小,在pH值为4~6时,萌发率较高,为79.8%~82.3%.最适萌发水势为-0.2 MPa,萌发率达90.5%,而最适播深为0~2 cm,出苗率达84.3%.在不同的发芽床中,纸上(TP)处理的发芽率最高,为91.3%.光照和赤霉素处理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在冰箱和干燥器中保存,可以较长时间保持种子的活力.结论 三叶香茶菜种子适应性相对较低,但萌发率高,合适的贮藏方式可保持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