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肾上腺素在肝内占位性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瞻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31例肝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结果。26例原发性肝癌常规血管造影病变显示21例,占数80.77%(21/26),药我一血管造影显示25例,占96.1%(25/26)。22例原发性肝癌行肝动脉内化疗条栓塞治疗,其中14例行肾上腺素辅助栓塞治疗。3个月复查,普通治疗组复发62.5%(5/8),肾止腺素辅助栓塞治疗组复发28.6%(4/14)。肾上腺素对于肝脏肿瘤诊断  相似文献   

2.
女,29岁。因胆囊息肉在吉林省某医院行胆囊切除术,于术后第3天开始出现巩膜及全身黄染,且逐渐加重,时有恶心。未吐。在当地医院给予保肝、消炎、对症治疗,2个月不见好转。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加重,伴有腹痛,腹胀.尤以餐后为重。同时尿呈豆油色,间断出现陶土样便,全身瘙痒,为明确诊断转到我院治疗。查体:T36.4℃,P84次/min,R18次/  相似文献   

3.
病历摘要患者男 ,4 8岁。因右上腹胀 1年余 ,肝穿刺活检术后腹疼半日入院 ,患者近 1年常感右上腹胀 ,无发热、腹疼、纳差 ,无恶心、呕吐。近 2月出现消瘦、乏力 ,体重减轻约 3.6 kg,超声检查发现肝右叶低回声结节。为明确诊断行肝穿刺 ,术后腹疼剧烈 ,超声示肝内及肝被膜下出血。既往有高血压史 10余年 ,并间断服用降压药。无肝炎、结核病史 ,家族无遗传病及传染病史。入院查体 :T37.5℃ ,P74次 /min,R18次 /min,BP16 0 /10 0 mm Hg。中年男性 ,神志清 ,精神紧张 ,痛苦貌 ,自动体位 ,查体合作。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点 ,无肝掌 ,浅淋巴结…  相似文献   

4.
皮肤搔痒、黄疸、腹胀、纳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虹  孙一骏  周磊  高建萍  李泽民 《肝脏》2002,7(3):215-216
患者女性,47岁.因皮肤搔痒26年,皮肤黄染5年,伴腹胀、纳差1周而入院.患者26年前出现皮肤搔痒时未加注意,5年前因皮肤搔痒就诊,发现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100U以上、总胆红素正常(18μmol/L)2倍以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进展期胆囊癌侵犯肝门胆管致梗阻性黄疸时的外科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进展期胆囊癌侵犯肝门胆管致梗阻性黄疸病例的外科治疗情况,并与同期行胆道引流或支架治疗以及保守治疗的15例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扩大根治术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6.0mo±6.1mo,癌灶切除胆肠吻合组中位生存时间为6.0mo±1.1mo胆道引流组中位生存时间为6.00mo±0.77mo保守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00mo±0.45moGehan比分检验对各组生存时间比较,发现扩大根治术组显著长于其余各组(P<0.01),癌灶切除胆肠吻合组与介入胆道引流组无统计学差异(μ=0.015,P=0.09).术后黄疸下降及营养改善,癌灶切除胆肠吻合组显著优于胆道引流组,但肝脏酶学的恢复两组间无差异.结论:扩大根治术能显著提高进展期胆囊癌侵犯肝门胆管致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生存时间胆囊及肝方叶癌灶切除胆肠吻合的姑息性手术对于严格选择的病例亦能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临床病理讨论 第272例—发热 黄疸、肝脾肿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淋巴瘤(primary hepatic lymphoma,PHL)临床十分少见,约占淋巴瘤的0.4%,仅占肝脏恶性肿瘤之0.1%。本病好发于HBV、HCV或人类疱疹病毒(EB)感染者,也易见于AIDS和其他原因如恶性肿瘤、器官移植术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干燥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引起的免疫功能缺陷患者。PHL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难以凭临床资料明确诊断,误诊率极高,常误诊为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肝血管瘤,甚至肝炎。PHL虽然十分少见,但其治疗方法及预后与其他肝肿瘤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对1例PHL患者的病例讨论,期望加强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9.
针吸细胞学对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针细胞学穿刺肝占位性病变201例,能够明确诊断良恶性者183例,其中80例有手术后病理组织学对照,73例组织学完全符合,准确率达91.4%,着重探讨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的细胞学特征。结论:经皮肝穿刺细胞学诊断肝癌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老年肝占位42例术前术中超声检查吴丹贾译清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超声科(210008)术中超声检查(以下简称IOUS)于八十年代在国内开展以来,已有一些报道,但尚未普及。我院从1989年以来,超声检查应用于中老年肝脏肿瘤的术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影(PTGC)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对经行无创影象检查[超声、CT和(或)MRI]未明确诊断的梗阻性黄疸28例,在施行PTC未获成功后,采用细针PTCC检查,男18例,女10例,平均年龄60.2岁(范围30岁~88岁),肝功能测定间接胆红素平均为87.2μmol/L(范围16.3μmol/L~413μmol/L),直接胆红素平均为45.6μmol/L(范围12.7μmol/L~187.1μmol/L).PTGC采用抽吸法穿刺,以7~8肋间进针.穿刺成功后行多体位摄片,直到胆道系统显影满意为止.所有患者都进一步行手术和(或)ERCP予证实.结果施行PTCC患者共28例,无1例失败,成功率达100%,定位诊断率85.7%,定性诊断率71.4%.恶性胆道梗阻17例.胰头癌或壶腹周围癌9例,定性诊断7例,定位诊断8例;胆管癌4例,定性诊断2例,定位诊断3例;肝门区癌肿(含转移癌)3例,定性诊断2例,定位诊断3例;胆囊癌1例,定性诊断1例,定位诊断1例.良性胆道梗阻10例.胆总管结石6例,定位诊断6例,定性诊断6例;乳头良性狭窄2例,定性诊断0例,定位诊断1例;慢性胰腺炎1例,定性诊断0例,定位诊断0例;先天性胆总管畸形1例,定性诊断1例,定位诊断1例.此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1例,定性诊断1例,定位诊断1例.无1例与操作技术有关并发症.结论对于无创影象检查未能明确原因的梗阻性黄疸,而施行PTC未获成功者,采用PTCC不失为一项简单、安全、有效的诊断途径,其可明显提高了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率,具有明显临床使用价值.且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在PTGC征象中从阻塞端的位置来诊断疾患更具意义.对于晚期患者或病性较重,不能耐受手术,可给予施行PTD,合并感染者,不但起到引流效果,且可行胆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调整抗生素的给予.同时PTGD引流胆汁的细胞学检查,对诊断早期胆囊癌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肝外阻塞性黄疸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胆道狭窄,近年来在治疗方式特别是微创治疗方面进展迅速。选用恰当的微创治疗方式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创伤程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此文对肝外阻塞性黄疸的各种微创治疗方法作一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肝外阻塞性黄疸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胆道狭窄,近年来在治疗方式特别是微创治疗方面进展迅速.选用恰当的微创治疗方式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创伤程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此文对肝外阻塞性黄疸的各种微创治疗方法作-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孟宪国  秦成勇  赵婷 《山东医药》2003,43(34):65-66
患儿男,2岁5个月,因发热半月,皮肤黏膜黄染10天,精神不振3天入院。患儿于入院前半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左右,午后到夜间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不含胆汁,在外院治疗效果差,4~5天后出现全身皮肤黏膜黄染、乏力、食欲减退,大便呈白陶土样。近3天出现精神不振,反应迟缓。查体:T:38.3℃.体重15kg,发育正常,营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肝门区转移癌所致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开始随机选择自愿应用内镜治疗的晚期肝门区转移癌所致梗阻性黄疸患者,应用内镜胆道塑料内支架技术解除胆道梗阻,观察操作成功率、生存期等评价指标。共治疗肝门转移癌梗阻性黄疸患者38例,其中肝癌13例,胆囊癌3例,胃癌14例,食管癌2例,回肠腺癌1例,胰腺癌5例。结果所有患者治疗成功且临床黄疸完全消退,随访生存期92~521d,平均(185.42±104.41)d。随访观察5例患者更换胆道支架,更换时间3~14个月,平均(8.6±4.1)个月,其中支架移位1例,胆泥阻塞2例,肿瘤阻塞2例。结论内镜支架引流术是肝门区转移癌所致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治疗成功率,可以一定程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肝肺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长海 《中华肝脏病杂志》1996,4(2):124-126,128
肝肺综合征顾长海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syndrome,HPS)是终末期肝脏病的一种严重肺部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引起重视。现就HPS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述。HPS研究简史早在1884年,Gilbert等即发现慢性肝病可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MRI对肝外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肝外恶性黄疸病人行CT及MRI检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I对肝外恶性梗阻性黄疸具有相近定位诊断价值,对于显示肝外胆管呈软藤状或枯树状扩张较特异征象,MRCP最有意义,在定性上,CT,MRI在各段肝外恶性梗阻性黄疸诊断上各有优势,对于肝门段和胰腺上段,梗阻胆管部位显示,CT,MRI大致相近,在胰头段,对于显示梗阻胆管部位胆壁增厚,胰头增大,钩突形态,增强薄层CT显示较好,而对于无胰头和钩突增大情况下,肿瘤侵及胰头和钩突,MRI显示较好,对于胰头癌患者,MRCP还可显示较特异的扩张胰胆管呈分离状态;对于壶腹区小肿瘤所致梗阻性黄,在屏气口服造影剂情况下,CT薄层扫描有意义辅以低张十二指肠造影。结论:判断肝外恶性梗阻性黄疸部位,性质,侵及范围,切除可能性评估,有无转移,CT,MRI检查相互结合,必要时辅以它检查,起着决定性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8.
第28例--高热、皮疹、黄疸、肝脾肿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历摘要。女性,31岁。主因高热、咽痛、咳嗽、咯痰伴皮疹3个月余,黄疸1周,心律失常5d于2001年7月21日由呼吸科转入心内科。2001年4月初“感冒”后出现高热、咽痛,吞咽时加重。午后为重,晨起减轻,不伴寒战,体温最高40℃,同时咳嗽、咯白痰,5d后上楼、下蹲、梳头吃力,继之颜面及躯干部出现皮疹、色深,不伴痒感。在当地医院先后予多种抗生素、抗病毒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采取胆囊切除联合肝组织楔形切除和区域淋巴结清扫治疗T1b期胆囊癌(GC)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1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98例T1b期GC患者,其中53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胆囊切除联合肝组织楔形切除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另4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胆囊切除术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疼痛。随访患者5年或至死亡。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对照组【(208.3±20.2) mL对(185.7±19.4)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7.5±5.8)h和(11.7±2.6)d,显著长于对照组【分别为(19.9±4.2)h和(9.4±2.1)d,P<0.05】;在术后24 h和72 h,观察组VAS评分分别为(4.5±0.8)分和(2.1±0.7)分,与对照组的(4.4±0.9)分和(2.0±0.6)分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胆囊窝积液、胃潴留、腹腔内出血、胆漏和腹腔感染等发生率为15.1%,对对照组的9.3%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6个月~5年,观察组1 a、3 a和5 a累积生存率分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超声造影指导肝穿刺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科行肝脏穿刺活检术的8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30例术前行常规灰阶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的诊断效能.结果 与灰阶超声检查比,超声造影检查组显示病灶内部坏死区显著提高(56.0%对30.0%,P=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