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85年12月至1987年3月,我们用叶绿素碘油为15例泌尿生殖系癌和6只家兔行双足淋巴造影术,得到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男12例,女3例,年龄33~72岁,膀胱癌8例,阴茎癌4例,睾丸癌1例,前列腺癌2例。其中2例前列腺癌及1例膀胱癌行探查术、余12例患者行肿瘤  相似文献   

2.
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羟基喜树碱在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肿瘤复发的效果。方法 52例膀胱恶性肿瘤患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羟尿道膀胱肿瘤电气化切除术后,采用羟基喜树碱20mg 生理盐水20mg膀胱灌注20次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结果 随访1~6年,术后2年无复发,2年后复发6例,复发率11.5%。结论 膀胱癌术后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肿瘤复发,疗效肯定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3.
谭庆霞  刘海燕 《肿瘤防治杂志》2004,11(5):504-504,528
1985年5月~1999年12月,临沂市肿瘤医院外科应用阑尾与尿道吻合回盲肠代膀胱手术治疗中、晚期膀胱癌患者52例,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根治术后膀胱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UTUC患者112例,患者均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RUN)联合膀胱袖口状切除术,依据UTUC术后是否发生膀胱癌分为膀胱癌组(30例)及无膀胱癌组(82例)。分析UTUC患者术后发生膀胱癌危险因素。结果 膀胱癌组Ⅲ~Ⅳ期、肿瘤位置位于输尿管、G3分级、术前存在膀胱癌病史及术前输尿管镜检查史比率均高于无膀胱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病灶位置、分级,术前膀胱癌病史、输尿管镜检查史是影响UTUC根治术后膀胱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肿瘤分期、病灶位置、分级,术前膀胱癌病史、输尿管镜检查史是影响UTUC根治术后膀胱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需定期复查,以降低膀胱癌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探讨膀胱内灌注卡介苗对膀胱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5例膀胱癌患者行保留膀胱手术,术后采用卡介苗(BCG)膀胱内灌注。结果:本组35例中1例6月后死于脑血管意外,其余34例随访5年6例;2年~3年20例;1年半8例;复发3例(T2期1例,T3期2例;术后6月1例,术后13月2例),复发率8.57%。结论:BCG膀胱内灌注对浅表性膀胱癌术后疗效好、复发率低,但肌层浸润的肿瘤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膀胱内灌注卡介苗对膀胱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膀胱癌患者行保留膀胱手术,术后采用卡介苗(BCG)膀胱内灌注。结果:本组25例中1例6月后死于脑血管意外,其余34例随访5年6例;2年-3年20例;1年半8例;复发3例(T2期1例,T3期2例;术后6月1例,术后13月2例),复发率8.57%。结论:BCG膀胱内灌注对浅表性膀胱癌术后疗效好、复发率低,但肌层浸润的肿瘤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7.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术后复发率相当高 ,预防肿瘤复发在膀胱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吡柔比星(THP)是新一代蒽环类的抗癌药。我院自 1998年 8月~ 2 0 0 0年 12月对 3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应用THR行TUR Bt术后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肿瘤复发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 32例 ,Ta期 11例 ,其中男性 7例 ,女性 4例 ,年龄 5 2~ 71岁 :T1期 18例 ,其中男性 13例 ,女性 5例 ,年龄5 0~ 6 8岁 ,平均 6 3岁 :T2期 3例 ,均为男性 ,年龄 5 4~ 76岁 ,平均 6 7岁。膀胱镜检查 ,单发 2 5例 ,多发 7例 ,位于三角区 9…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中肿瘤基底部及边缘部位活检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行 TURBT 术的膀胱癌患者58例,病理类型均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术中活检28例(活检组),活检部位包括肿瘤基底部和创面边缘可疑黏膜;未活检30例(未活检组)。观察两组术后1年肿瘤复发、进展情况。结果(1)活检组:1例活检发现肿瘤肌层浸润,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27例为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其中5例行二次TURBT ,包括3例活检未见肌层组织及2例活检见上皮异形增生,另22例活检未见异常。随访1年,肿瘤复发5例,进展2例。(2)未活检组:2例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28例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随访1年,肿瘤复发10例,进展6例。结论TURBT 术中行肿瘤基底部及边缘可疑部位活检,有助于明确肿瘤分期分级,提高残余肿瘤的检出率,明确电切范围及深度,并为二次 TURBT 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1年10月~2002年12月间2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行TRU—Bt及电灼术后采用吡柔比星(THP)联合卡介苗(BCG)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方法:THP30mg,每周一次、连用8周;而后改为BGG60mg,每月一次,连用105个月。结果:总疗程12个月,平均随访11个月,复发率7.7%。结论:THP联合BGG膀胱灌注效果好,不失为有效、安全、简单、经济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膀胱肿瘤70%~80%为浅表性膀胱癌,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在泌尿系统肿瘤中均占首位[1],其术后复发率高达50%~70%,通常在术后1年内复发[2]。行化疗药物膀胱灌注是浅表性膀胱癌术后预防复发最常用的有效方法,我科于2002年2月~2004年9月对18例膀胱癌术后患者采用THP(Pi-rarubicin Hydroc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安全性。方法 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用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浅表性膀胱癌26例。男23例,女3例,平均年龄58岁。多发肿瘤14例,单发肿瘤12例,膀胱侧壁有肿瘤分布者16例。结果 经尿道膀胱肿瘤双极等离子电切手术时间 15~75 min,膀胱穿孔1例(4 %);16例侧壁肿瘤切除过程中2例有轻度闭孔神经反射(12.5 %)。结论 用双极等离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术中出血少,无水中毒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选择性膀胱部分切除术对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及相关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88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选择性膀胱部分切除术的6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膀胱全切术的2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Kaplan Meier法比较2种不同手术方式对于患者5年生存率、5年无病生存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分析患者预后生存率与病理特征的关联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略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2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5年无病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主要影响膀胱癌患者手术预后的主要因素包括肿瘤是否侵犯淋巴、血管,是否行输尿管再植,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数量、大小意义不大.结论对于膀胱癌患者来说,选择性膀胱部分切除术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同时对于患者术后肿瘤控制效果满意,延长患者生命,可有选择性地应用.  相似文献   

13.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局部晚期和转移性膀胱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膀胱癌是我国男性泌尿生殖系最常见肿瘤,也是世界范围内男性泌尿生殖系最常见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逐年上升,据估计,在美国2002年新发膀胱癌56500例,死于膀胱癌12600例。对于局部晚期和转移性膀胱癌,联合化疔是主要治疗手段,甲氨蝶呤、长春花碱、多柔比星(阿霉素)、顺铂方案(MVAC)被认为是标准的化疔方案,在临床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表浅性膀胱癌肿块数目、病理分级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22例表浅性膀胱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2例中,40例术后复发,术后5年内的复发率为32.79%。初诊时肿瘤为多发者即3个及3个以上肿瘤、G3级的肿瘤术后复发的平均时间、5年内的复发率分别高于单发或双发者、G1或G2级的肿瘤。结论膀胱癌肿瘤数目、细胞分级是影响表浅性膀胱癌预后的重要因素,多发肿瘤、G3级肿瘤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复发,及时行膀胱切除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15.
顺铂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16例近期疗效观察开封医专一附院郭龙泉,闫芳莲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黄金生,杨义明膀胱癌是泌尿系统肿瘤中最常见肿瘤,近年来发病有逐渐增加趋势。膀胱肿瘤大部分为移行上皮癌,故最初表现为表浅癌。自1991年1月至1993年12月我们应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膀胱癌是我国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其中80%为非肌层浸润性,5~15年内的复发率高达60%~85%,其中20%可进展为浸润性肿瘤。本研究探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建议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和进展评分系统用于我国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预后评估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科行TUR-BT的213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根据EORTC评分系统的影响因素对每位患者的预后风险进行评分,计算各评分等级中每位患者的1年及5年复发率和进展率,并与实际的1年及5年复发率和进展率进行比较。结果:213例患者中,男性153例(71.8%),女性60例(28.2%),年龄41~88岁(平均57岁)。其中96例(45.1%)为复发患者,90例(42.3%)的肿瘤最大直径≥3 cm,97例(45.5%)为多灶性肿瘤,6例(2.8%)伴有原位癌,86例(40.4%)属于T1期,18例(8.4%)为尿路上皮癌3级。1年后,有65例(30.5%)患者发生肿瘤复发,10例(4.7%)患者肿瘤进展为T2期;5年后,有110例(51.6%)患者发生至少1次复发,30例(14.1%)患者进展为T2期及以上。结论:EORTC建议的评分系统可用来预测本院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TUR-BT术后的肿瘤复发和进展风险。但是否适用于国内人群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与膀胱癌相关多原发恶性肿瘤(MPMN)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58年至1998年收治的与膀胱癌相关的MPMN患者资料.结果 与膀胱癌相关MPMN 49例,占同期收治的膀胱癌患者的5.7%(49/847).49例膀胱癌均为移行细胞癌,47例为非肌层浸润性癌.膀胱外肿瘤以消化系统肿瘤最多(36.7%).第二原发癌为肺癌,共7例(14.3%).第一、第二原发肿瘤间隔时间平均86.2个月.肿瘤临床分期为Ⅰ~Ⅱ期占90%.以第一或第二原发肿瘤确诊算起,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4个月和39个月.结论 与膀胱癌相关MPMN中膀胱癌以非肌层浸润性移行细胞癌为主,膀胱外肿瘤以消化系统肿瘤为多.第二原发肿瘤为肺癌时,需注意与膀胱癌肺转移相鉴别.与膀胱癌相关的MPMN积极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膀胱癌46例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膀胱癌术后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时,不同溶剂和不同体位对人体毒副作用及肿瘤复发率的差异。方法 将46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24例),对照组(22例),均于术后2周开始行THP膀胱灌注,观察组用无菌蒸馏水作为溶剂,灌药后采取严格的规定体位;对照组用5 %葡萄糖作为溶剂,灌药后自由更换体位。结果 两组患者随访12 ~ 36个月,局部毒副作用和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时用蒸馏水作为溶剂局部毒副作用小,肿瘤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cancer,TURBT)的术后复发率较高,分析NMIBC患者行初次TURBT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分析NMIBC患者行初次TURBT的术后复发危险因素,有助于筛选复发高危人群,预防性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20年5月在电子科技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初次TURBT治疗的NMIBC患者197例,随访24~77个月,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48例)和非复发组(149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TURBT术后复发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未复发组初治时有肉眼血尿、二次电切、肿瘤T分期为T1期、肿瘤分级为高级别、肿瘤多发及未行即刻膀胱内灌注化疗的占比低于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性别、年龄、肿瘤家族史、吸烟史、肿瘤大小及后...  相似文献   

20.
2002年12月-2005年12月本院收治3例肾结石合并肾肿瘤患者,人院前均在外院反复多次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术后出现大量血尿和明显肿瘤临床表现,导致严重后果,教训深刻,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