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94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并检测其耐药性,提取细菌DNA,用PCR法扩增检测耐药基因。结果94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广泛耐药,对头孢类、青霉素类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达100.0%;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均超过9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8.3%、87.2%和60.7%;对替加环素保持高度敏感性,未检测出耐药菌株;用PCR方法分别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OXA-23、TEM耐药基因,结果显示OXA-23基因阳性率为91.5%,TEM基因阳性率为86.2%。产OXA-23型、TEM型耐药基因可能是该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结论通过该研究发现,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广泛耐药,且多数菌株携带OXA-23、TEM基因,其携带耐药基因与耐药表现基本一致,临床上应加强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监测,控制并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和耐药性.方法用MIC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用PCR方法检测各种耐药基因.结果2株菌对亚胺培南耐药,1株中介;所测菌均呈多重耐药性.23株菌均扩增到blaTEM和aacA4基因;22株菌检测到ampC基因,22株菌aacC1、aadA1基因为阳性,2株菌aphA 1基因为阳性;2株菌blaPER基因为阳性,3株菌blaOXA-23型基因阳性.结论携带am-pC、blaPER、blaOXA-23、aacA4、aadA 1等多种耐药基因是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从携带多种耐药基因认识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和耐药性。方法用MIC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用PCR方法检测各种耐药基因。结果2株菌对亚胺培南耐药,1株中介;所测菌均呈多重耐药性。23株菌均扩增到blaTEM和aacA4基因;22株菌检测到ampC基因,22株菌aacC1、aadA1基因为阳性,2株菌aphA1基因为阳性;2株菌blaPER基因为阳性,3株菌blaOXA-23型基因阳性。结论携带am-pC、blaPER、blaOXA-23、aacA4、aadA1等多种耐药基因是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标本来源,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送检标本,采用珠海黑马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422株,主要来自于痰液及咽拭子标本(86.4%),其次为分泌物标本(5.17%),尿液标本(2.11%)等;科室分布依次为呼吸内科(28.35%),重症监护室(19.54%),神经内科(16.28%);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较低,对其他抗菌药耐药率较高。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逐年上升趋势,耐药情况较为严重,院内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临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甘肃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WHONET 5.6软件,分析2019年甘肃地区74所医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分布及药敏结果。结果 2019年甘肃地区检出鲍曼不动杆菌3 389株,占总菌株的4.76%,检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 493株,检出率3.50%,占所有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73.56%。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其次为分泌物、血液、尿液标本,分别为81.31%、4.25%、2.85%和2.05%;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室(ICU)、神经外科、呼吸科和神经内科为主,分别为43.80%、15.56%、9.43%和7.02%;菌株检出患者年龄分布以51~60岁最多,为619例(24.83%);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13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较高,对其中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超过90%。结论 甘肃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及耐药问题已非常严峻,需及时掌握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动态,督促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相关耐药基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耐药性,并分析其相关耐药基因tetA,tetB,sul1,dfrA,mdfA。方法 2012年8月至2013年3月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的痰液标本中分离得到的MDR-AB菌株50株。应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对抗菌药物的敏感度。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tetA,tetB,sul1,dfrA1,mdfA。结果 50株MDRAB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米诺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分别为38%、64%、40%、50%,对其他参与试验的8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或等于94%。50株MDR-AB中检测到tetB、sul1和mdfA基因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95%和45%。结论该研究中MDR-AB多重耐药情况比较严重,MDR-AB对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类抗菌药物耐药与tetB、sul1及广谱抗菌药物外排泵基因mdfA等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呼吸道标本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1999年至2003年自呼吸道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进行回顾性调查.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选药依据。方法:1999年至2003年采集我院呼吸科住院患者的痰、下呼吸道分泌物、保护性毛刷刷检物、肺泡灌洗液和气囊上滞留物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结果:1999年至2003年间.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逐年上升.其分离率分别为10.7%、10.6%、10.9%、12.7%和28.5%,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上升不明显,由1999年的3.1%上升至2003年13.2%。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上升较快,由1999年的9.2%上升至2003年的84.7%。结论: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逐年上升.临床医师应了解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谱,有利于经验性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9.
多重耐药不动杆菌临床菌株中整合子的基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重耐药质粒的演变与抗菌药物耐药决定子特定位点的整合子有关。根据整合酶的不同有4类整合子,临床分离株中最常见1类整合子。本研究是检测多重耐药不动杆菌分离株中1类,2类整合子的情况,以调查不动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上海市青浦区中医医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科室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方法 对上海市青浦区中医医院2010-2019年检出的394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2 Compact60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药敏结果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标准进行判读.结...  相似文献   

11.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及治疗选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我院分离出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耐药情况,运用K-B法及琼脂稀释法测定并分析药敏结果,为分子流行病学和临床治疗选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人工随机筛选出非重复菌株38株MDRAb;PCR法检测耐药基因;K-B法进行药敏试验并检测是否协同;琼脂稀释法检测阿米卡星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ICU的MDRAb分离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38株MDRAb对常用7类抗假单胞菌药物中的至少5类对应的抗生素(含亚胺培南)100%耐药;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等单用相比联合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存在明显差异,联合用药后耐药率下降甚至出现部分敏感;PCR证实全部MDRAb基因组中OXA-23检出率为100%;仪器报告38株MDRAb对阿米卡星敏感率高达90%以上,而K-B法阿米卡星敏感率仅为33.3%,对其中37株MDRAb运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发现仅12株阿米卡星MIC为16 mg/L,余均大于等于4 096 mg/L;K-B法检测38株MDRAb对米诺环素100%敏感,并可见阿米卡星+头孢吡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多粘菌素B+利福平有协同作用。结论 我院亚胺培南耐药株往往表现为多重耐药,即MDRAb,ICU分离率高;亚胺培南耐药机制与OXA-23密切相关;MDRAb的药敏结果应结合K-B法或琼脂稀释法结果,予以确认后报告临床;舒巴坦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米诺环素或阿米卡星+头孢吡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多粘菌素B+利福平等联合可考虑应用于临床MDRAb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有效的实验室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3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检出1 038株鲍曼不动杆菌,痰液标本占81.5%;主要分布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该菌对多粘菌素B的耐药率最低,为0.6%,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6.4%、35.5%和35.9%。对亚胺培南敏感的菌株对多粘菌素B、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0.5%、2.1%、3.2%和9.9%,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的敏感度低于30%,对其他药物的敏感度大于70%。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对多粘菌素B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0.8%和65.5%,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在86%以上;耐药株主要分布于ICU和神经外科。结论碳青霉烯类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的首选药物,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应联合用药,加强ICU和神经外科的消毒隔离措施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和耐药特点,为该菌的感染治疗与预防提供依据。方法该院2011~2014年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1 685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检测。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痰液标本,占73.1%;以重症监护病房和神经外科病房检出率最高;该菌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耐药率低,分别为27.9%和26.9%;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7.4%、73.9%;对其余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在62.0%以上。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较高并具有多重耐药性,临床治疗应及时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2007-2009年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浙江省乐清市人民医院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AB)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变化趋势,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对该院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分离的非重复的革兰阴性杆菌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细菌鉴定仪鉴定菌种,并做药敏试验,以明确AB对常用抗菌药物的体外耐药情况。结果 220株AB中85株来自重症监护病房(ICU),85%分离自痰标本。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从19.5%上升至66.7%。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从10%左右上升到60%以上。头孢呋辛的耐药率2008年达到97.7%。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5.2%上升至56.1%。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均增高。从ICU分离到的AB比非ICU的AB的耐药率普遍高30%以上。结论 AB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性迅速上升。应改善医疗环境条件,增强医务人员无菌观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对该菌耐药性的监测,以延缓耐药菌株上升,预防和控制病区内AB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安化县人民医院2012~2014年临床分离出的206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细菌鉴定由检验科完成,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CLSI 2012标准判定。结果2012~2014年共分离细菌2803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206株,2012~2014年该菌分别占比6.71%、6.82%、8.19%,呈逐年上升趋势。标本主要分离自痰液(78.16%),其次为尿液(7.28%)、肺泡灌洗液(6.80%)、伤口分泌物(3.40%)、血液(2.91%)。其感染患者主要分布于呼吸内科(40.29%)和神经外科(22.82%)。鲍曼不动杆菌对2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检测结果显示耐药性普遍较高,其中3年耐药率升高最显著的药物依次为头孢他啶、复方磺胺甲噁唑、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环丙沙星,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的3年耐药率均低于3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中重要条件致病菌,且耐药率较高,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阻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菌株在医院内定植和交叉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5月—2007年2月不同患者痰培养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80株,剔除重复菌株用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在环丙沙星、含有不同浓度羟基氰氯苯胺(CCCP)的环丙沙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MIC。PCR扩增gyrA基因和parC基因并进行酶切分析,选取部分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鉴定。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环丙沙星敏感株与耐药株的adeBmRNA表达的相对定量。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率为15%,随加入CCCP的浓度增高而增加,并接近亚胺培南的敏感率。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显示,58株耐药菌中39株gyrA基因不能被Hinf I酶切,23株praC基因不能被Hinf I酶切,敏感株均能被Hinf I酶切,耐药株中的gyrA和parC基因存在突变。环丙沙星耐药菌株的adeB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敏感菌株。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除了与gyrA、praC基因突变有关外,还与主动外排泵基因adeBmRNA过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性变化。方法对达州市中心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从临床患者标本中分离的377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并用WHONET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ICU)(38.5%),痰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最多见(74.3%)。鲍曼不动杆菌除对亚胺培南和多黏菌素敏感率较高外,对临床常用的头孢3代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于55.0%。ICU分离株耐药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且以ICU分离株最为明显,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8.
The current antibiotic crisis to treat infections by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s linked with the increase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nd the lack of development of new antimicrobial drugs. For this reason, new alternatives for the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infections by A. baumannii are necessary. Several studies have reported the effect of adjuvants to restore the efficacy of existing antimicrobial agents. Herein, we analyzed the main resul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djuvant drugs, as monotherapy or in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existing antimicrobial agents, which have shown promising results in vitro and in vivo. However, caution is needed and further extensive in vivo studies have to be performed to confirm the potential use of these adjuvants as true therapeutic alternativ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鲍曼不动杆菌(Ab)K-B法药敏试验阿米卡星出现的双圈现象,结合不同药敏试验方法和药敏结果探讨其治疗选药。方法全部37株非重复Ab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并做仪器法药敏;通过K-B法再对阿米卡星单独做纸片法药敏试验,并对出现双圈现象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传代诱导;琼脂稀释法检测阿米卡星对出现双圈和耐药现象的菌株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全部37株Ab被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确认并报告为对阿米卡星敏感;K-B法21株阿米卡星周围显示双圈表型、12株敏感、4株耐药;诱导7 h左右开始出现双圈现象,至第6代抑菌圈完全消失;琼脂稀释法得出出现双圈和耐药现象的菌株MIC值≥4 096 mg/L,个别菌株高达8 192 mg/L,均达到耐药标准。结论仪器法药敏缺乏药物选择灵活性,应仔细阅读操作说明,药敏试验结果应参考K-B法并进行修正,以免误导临床;阿米卡星K-B法产生双圈现象应报告阿米卡星耐药;双圈现象可经传代诱导消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与其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4年8月该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生物膜形成情况及生物膜形成与耐药性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分泌物、腹腔积液等;强度为"+"生物膜菌株56株,占66.67%(56/84);强度为"-"生物膜菌株3株,占3.57%(3/84),所占比例最低,96.43%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具有生物膜的菌株耐药性明显高于不具有生物膜的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强度生物膜菌株的耐药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与其耐药性密切相关,但不同强度生物膜与其耐药性无明显相关性,值得对生物膜与其耐药性的关系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