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药五加皮抗肿瘤作用体内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离中药五加皮抗肿瘤活性物质,研究五加皮提取物在体内外的抗肿瘤细胞作用,为五加皮抗肿瘤新药开发、研制提供依据。经皮下注射肿瘤细胞建立荷瘤小鼠动物模型,通过灌胃给药检测五加皮提取物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用^3H—TdR掺入法测定了肿瘤细胞增殖反应;用凝胶层析法初步分离、纯化了五加皮抗肿瘤成分。结果:五加皮提取物对多种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P<0.01),而且有较好的量效关系。五加皮提取物经口投入荷瘤小鼠后,实验组小鼠一般情况较对照组小鼠好,肿瘤生长较慢,生存期明显延长(P<0.01)。经凝胶层析分析,分离得到一种对肿瘤细胞增殖反应有抑制作用的蛋白质成分,分子量为64kda。结论:中药五加皮不仅在体外对多种肿瘤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在体内也有较好的抗肿瘤效果。其抗肿瘤活性与一种分子量为64kda的蛋白质成分有关,该成分的进一步分离、纯化和作用机理研究,对五加皮抗肿瘤作用的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癌症目前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疑难疾病之一。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仍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中医药基于整体宏观的辨证思维模式,具有功效独特、副作用相对较小等优势,因而已经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有志于解决癌症的科研及临床工作者们的目光。苦寒中药抗肿瘤疗效确切。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文献,综述了近十年来苦寒中药及其活性成分有关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按照苦寒中药及其天然活性成分治疗肿瘤的作用特点分为九个部分——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癌细胞分化、抗癌侵袭及抗转移作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作用、抗信息传递、抑制端粒酶活性以及细胞周期阻滞进行分析,并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以期对抗肿瘤的苦寒中药及其活性成分的筛选和高效低毒的中药的新药发现以及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中药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归纳中药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方法 检索近年来中药抗肿瘤实验研究方面的文献并进行总结.结果 多糖、生物碱、皂苷等多种中药活性成分均有抗肿瘤效应,其作用机制多样.结论 中药抗肿瘤具有疗效确切、毒性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中药活性成分抗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整理、分析与总结抗癌中草药化学和药理研究前沿文献,对抗癌中药活性成分的作用类型和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疗效为指导,利用现代先进科技,加强对抗癌中草药的研究,以期研制出更多的高效低毒的抗癌新药。  相似文献   

5.
张燕  李洁 《江西中医药》2011,42(3):79-80
随着冬虫夏草资源的减少,市场需求的增大,不少学者正致力于多种虫草的人工培养研究.经现代药理毒理实验证明,人工北虫草不仅无毒,而且药效和天然冬虫夏草基本一致,具有明显的抗惊厥、抗疲劳、抗肿瘤、抑制癌细胞等作用.本文概述了北虫草抗肿瘤活性成分、抗肿瘤作用,为北虫草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白花蛇舌草活性成分及其协同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草药白花蛇舌草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和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临床应用表明该中草药对恶性肿瘤和炎性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查阅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研究论文,本文从活性成分以及抗肿瘤作用方面进行总结。结果显示其抗肿瘤作用确切,抗肿瘤机制可能与多种分子机制相关,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两头尖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任风芝  张雪霞  牛桂云  张丽  单保恩  刘刚叁 《中草药》2005,36(12):1775-1778
两头尖为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多被银莲花Anemone raddeanin Regel的根茎,用于治疗风寒湿痹、骨节疼痛及静脉炎等症[1]。20世纪80年代对其化学成分研究较多,主要为皂苷类,药理活性研究发现两头尖总皂苷有抗肿瘤、镇痛、镇静及抗惊厥作用[2]。本实验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从根茎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药理实验表明化合物~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和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有很强的抑制作用。1仪器与材料INVOA500型核磁共振波谱仪(Volian);ZMDMicromass型质谱仪(Micromass公司);柱色谱硅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肿瘤有关的资料很多以中药治疗及其有效成分作为研究的重点,其中又特别以抗肿瘤作用的研究为主,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的主要抗肿瘤机制是能有效逆转肿瘤的多药耐药、诱导细胞凋亡及抑制血管增长等,本文通过对中药的抗肿瘤作用药理机制做相应的研究分析,探讨中药对抗肿瘤的有关作用机制及有效成分应用于临床中的相关参考依据,针对目前应用中药进行抗肿瘤的研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杨沙  段灿灿  晏仁义  张建永 《中草药》2018,49(15):3471-3482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半枝莲抗肿瘤的活性成分和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类药五原则筛选活性成分,经分子对接获得半枝莲活性成分的靶蛋白并于CTD数据库中获得靶点相对应的疾病,运用网络可视化软件,构建分子-靶点-疾病相互作用网络;同时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库(DAVID)对靶点进行生物代谢通路分析。结果半枝莲中有72个活性成分可与14个以上的肿瘤相关靶蛋白相互作用,半枝莲临泉生物碱D、barbatellarine E、半枝莲碱A等在内的二萜类成分是半枝莲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网络分析显示,半枝莲主要活性成分可作用于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碳酸酐酶2(CA2)、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2)、视黄酸α受体(RXRA)等关键靶蛋白,参与调控VEGF信号通路、FcεRI信号通路以及Fox O信号通路。结论半枝莲可通过抗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过程发挥多靶点、多通路的协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龙葵是治疗肿瘤的常用中药,含有多种抗肿瘤活性成分,如龙葵碱、澳洲茄边碱、龙葵酸、澳洲茄碱、澳洲茄胺、去半乳糖替告皂苷、槲皮素、薯蓣皂苷元等,可治疗胃癌、肺癌、大肠癌、乳腺癌、膀胱癌、肝癌、骨肉瘤、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其抗肿瘤作用及机制主要包括抑制增殖生长、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抑制上皮-间质转化和转移、逆转耐药、增强放化疗和靶向治疗疗效等。  相似文献   

11.
从薯蓣皂苷元(Diosgenin,Dio)抗肿瘤作用、抗肿瘤作用机制方面综述近十年来国内外薯蓣皂苷元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指出薯蓣皂苷元是一种天然的甾体皂苷,其来源广泛,具有调节免疫、抗肿瘤、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其抗肿瘤活性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作用机制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效应的特点,同时指出Dio对不同类型的肿瘤作用机制各有不同,研究深度各有差异,因此有必要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对Dio在不同肿瘤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同时,针对Dio的抗肿瘤作用特点,联合其他抗肿瘤药物进行研究,将能更充分发挥传统中药在抗肿瘤方面的独特效用。  相似文献   

12.
红曲霉菌胞外多糖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红曲霉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的抗肿瘤活性,为阐明红曲胞外多糖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红曲霉菌经液体发酵培养后,醇沉提取发酵液中的胞外多糖并测定其含量;建立H22荷瘤小鼠模型,以胞外多糖的抑瘤率、小鼠的相对生长率和各脏器指数为指标,研究红曲胞外多糖的抗肿瘤活性。结果:中剂量100mg/(kg.d)红曲胞外多糖给药组的药理作用比较明显,抑瘤率达到了44.95%。结论:红曲霉胞外多糖有抗肿瘤作用,并且与剂量相关,但不成正向线性比例关系,而在适当给药剂量时所表现的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果胶抗肿瘤活性研究的相关文献,对近年来果胶改善肿瘤效果以及果胶和部分抗肿瘤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总结,并分析果胶与体内半乳糖凝集素-3 在抗肿瘤中的作用,对果胶抗肿瘤机制进行探讨。同时指出果胶抗肿瘤研究的发展趋势,为果胶的抗肿瘤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中药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是当前热点,为此,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根据近十年的相关研究,综述中药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机制。结果:中药在抗肿瘤方面确有疗效,其作用机制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中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对抗肿瘤药物的开发及临床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白花丹素和白花丹素-铜配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白花丹素及白花丹素-铜配合物对肿瘤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白花丹素及白花丹素-铜配合物对体外培养的多种肿瘤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白花丹素-铜配合物对大多数肿瘤细胞株的抑制率大于白花丹素,但抗肿瘤谱小于白花丹素,推测白花丹素-铜配合物的抗癌活性强于白花丹素,但抗肿瘤谱缩小,可能与白花丹素-铜配合物的配位关系、构效关系有关。结论:白花丹素及白花丹素-铜配合物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前肿瘤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如何能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生长、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及提高生活质量是当今医学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蒙古族医药学(简称蒙医药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在吸收藏族医学、印度医学部分理论及中医学有关知识,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毒性低、结构多样、能够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诸多优点,在肿瘤治疗中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该文对近年来在中国知网,万方,Pubmed数据库中以蒙古族药(简称蒙药),抗肿瘤,机制为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对蒙药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总结,从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影响肿瘤细胞生长周期、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调节机体免疫状态等多个方面对蒙药抗肿瘤生长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蒙药防治恶性肿瘤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参考。调研结果表明现阶段对于蒙药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还较为简单,大多数研究的整体水平较低,主要基于体外细胞水平,对于蒙药复方的相关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蒙药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尚需应用现代医学和生物科学技术等手段,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建立长远的研究目标和规划,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异叶败酱(Patrinia heterophylla Bunge)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色谱技术分离异叶败酱中的化合物,结合~1H-NMR,~(13)C-NMR数据鉴定其结构。通过CCK-8法测定不同化合物对白血病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从异叶败酱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3-O-α-L-吡喃阿拉伯糖(1→4)β-D-吡喃葡萄糖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3-O-α-L-吡喃阿拉伯糖(1→4)β-D-吡喃葡萄糖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2)、鼠李柠檬素3-O-α-L-吡喃鼠李糖(1→4)-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半乳糖苷(3)、甘松香醇A(4)、熊果酸(5)、β-谷甾醇(6)、胡萝卜苷(7)。结论分离出的异叶败酱成分对白血病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短柄五加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短柄五加(Acanthopanax brachypus Harms)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抑菌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短柄五加茎中的挥发油,通过体外抑菌试验法研究了其抑菌活性;经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离和鉴定,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挥发油对供试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黑曲霉无抑菌作用;挥发油中共分离和鉴定出了47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的91.37%.其中主要成分有庚酸(7.05%)、香草醛(6.09%)、反式-氧化-芳樟醇(6.07%)、邻异丙基甲苯(5.83%)、α-非兰烯(5.14%)、棕榈酸(5.15%)和β-香叶烯(5.07%).结论:短柄五加挥发油具有多种活性成分,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其药理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云芝多糖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刘燕  林瑞超  李波 《中成药》2001,23(10):755-757
云芝多糖 (polysaccharideofCoriolusversicolor ,在日本称Restin)简称PSK ,是由担子菌纲云芝菌丝体中提取的蛋白多糖。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增强免疫功能 ,抗肿瘤活性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日本 ,PSK作为生物调节剂 ,也早已被用于临床防治肿瘤。本文旨就其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一、云芝多糖抗肿瘤的作用特点1.PSK可抗多种化学致癌剂的诱癌作用实验证实 :PSK可有效抑制由 (5 azacytidine)诱导的大鼠脚趾的畸形[1] ;PSK还可抑制由 3 methyl cho…  相似文献   

20.
药用植物刺五加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刺五加内生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旨在获得有良好抑菌活性的菌株,以寻找新型抗菌物质。方法以枯草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单增李斯特菌、酿脓链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孢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白假丝酵母为实验菌株,用菌饼法及纸片法对分离的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抑菌实验。结果从药用植物刺五加中分离到42株内生真菌,其中有37株真菌对至少1种实验菌株有抑菌活性,占总分离菌株的88.10%;有12株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对至少1种指示菌有抑菌活性,占总分离菌株的28.57%。结论药用植物刺五加的内生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中存在着丰富的抑菌天然活性物质,这可为寻找新型抗菌物质提供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