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关系,以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不孕专科门诊不孕患者,筛选出输卵管不孕患者300例(其中原发不孕150例,继发不孕组150例),常规行白带常规,支原体,衣原体检测及输卵管碘油造影术。结果原发不孕组Ct感染88例,占58.67%;UU感染40例,占26.67%;Ct UU感染36例,占24%,非淋球菌尿道(宫颈)炎感染128例,感染率为85.33%,无非淋球菌性尿道(宫颈)炎感染32例,占21.33%,两组相比,(P<0.001),有显著性差异。继发不孕组Ct感染75例,占50%;UU感染45例,占30%;Ct UU感染32例,占21.33%,非淋球菌尿道(宫颈)炎感染率为80%,无非淋球菌性尿道(宫颈)炎感染30例,占20%。两组相比,(P<0.001),有显著性差异。输卵管碘油造影结果显示,非淋球菌尿道(宫颈炎)组与非淋球菌尿道(宫颈)炎相比,输卵管完全阻塞率、不完全阻塞率分别为28.22%(70/248)、16.12%(10/62);51.61%(128/248)、27.42%(17/62),两组相比,P<0.05,有明显差异。结论CT UU感染是引起输卵管阻塞不孕的主要病因,建议行不孕检查及宫腔操作前,应将其列入常规检测,以便发现感染,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
陈珧  王安莉 《广西医学》2003,25(2):199-200
目的 :探索沙眼衣原体 (Chlam ydia trachomatis,CT)感染对输卵管阻塞的影响。方法 :对 5 0例 CT感染 (感染组 )及 5 3例非 CT感染 (对照组 )不孕患者进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 ,了解输卵管通畅情况。结果 :CT感染不孕患者中 ,输卵管阻塞 19例 ,占 38% ;对照组输卵管阻塞 8例 ,占 15 % ,χ2 =6 .99,P <0 .0 1。结论 :CT的生殖道感染是造成输卵管阻塞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叶联顺  万凌 《重庆医学》2004,33(9):1349-1350
目的研究支原体(UU)、衣原体(CT)和淋球菌(NG)感染对女性不孕不育的影响.方法应用UU、NG培养法和CT快速免疫法技术分别对74例原发性和94例继发性不孕不育患者的宫颈分泌物进行UU、CT、NG检测.结果原发性/继发性不孕患者感染阳性率分别为UU 37.8%/40.4%;CT 18.9%/34.1%;NG 1.1%/22.3%;UU CT 56.8%/74.5%;UU CT NG 1.1%/17%.结论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及淋球菌感染与不孕不育有着密切的相关性,特别是继发性不孕不育患者尤为显著,经统计学处理P<0.01.  相似文献   

4.
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与不育不孕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奕全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6):3573-3574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和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与女性不孕症的关系。方法:检测112例不孕症患者,宫颈黏液的CT(免疫荧光法)和UU(液体培养法),于检查后1个月~6个月内月经后3 d~7 d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或腹腔镜检查,了解输卵管通畅情况。同时对100例有正常生育史的女性进行CT和UU检测。结果:不孕妇女CT和UU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例(55.4%)和82例(71.4%),对照组分别为28例(28.0%)和22例(22.0%),不孕不育妇女CT和UU阳性检出率显高于对照组妇女(P<0.01)。结论:生育期女性在排除其他非感染性因素基础上发生的不孕症与CT和UU感染有密切的病因学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和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症的关系。方法检测152例不孕症患者(原发不孕症69例,继发不孕症83例)宫颈黏液的CT(免疫荧光法)和UU(液体培养法),于检查后1~6个月内月经后3~7d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或腹腔镜检查,了解输卵管通畅情况。结果输卵管堵塞患者中,UU阳性率为25.0%,CT阳性率为15.6%,合并感染者12.5%;而输卵管通畅患者中,UU阳性率为11.3%,CT阳性率5.7%,合并感染者3.4%。二者相差均显著(P<0.05)。结论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在输卵管性不孕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宫颈及盆腔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女性宫颈与盆腔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的关系及其感染特点,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输卵管性不孕的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经腹腔镜检查确诊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不孕组36例)和因卵巢肿瘤等原因而行腹腔镜手术、有正常生育史的患者(对照组23例)进行宫颈分泌物和盆腔液体的UU检测,并通过腹腔镜观察盆腔粘连情况,在腹腔镜下行美兰通液观察输卵管通畅程度.结果1.不孕组与对照组宫颈分泌物的UU阳性率分别为30.6%(11/36)和8.7%(2/23),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盆腔液体UU阳性率分别为5.6%(2/36)和0%(0/23),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不孕组中UU阳性患者输卵管阻塞率为87.5%,明显高于同组UU阴性患者输卵管阻塞率64.6%(P<0.05);在两组共59例患者中,UU阳性患者中仅14.3%有盆腔炎症状,与无UU感染的患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不孕组中UU阳性者输卵管粘连以无粘连或轻度粘连为主,占50%(12/24条输卵管);UU阴性者则以中、重度粘连为主,占79.2%(38/48条输卵管),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女性生殖道UU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相关;2.UU感染症状隐匿,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但输卵管腔损害明显;3.早期腹腔镜检查对怀疑感染所致的不孕症患者有必要;4.不孕症患者应常规进行生殖道UU检测,并尽量减少阴道宫腔操作.  相似文献   

7.
输卵管性不孕在不孕症中占首位.支原体、衣原体的感染与输卵管阻塞有密切关系.笔者取41例要求腹腔镜手术不孕症患者的腹腔液做UU培养及CT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患者与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之间的关系.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不孕不育患者150例,妇科门诊术前检查患者150例,分为不孕症患者组和门诊患者组.采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PCR)和细菌培养法对两组患者宫颈分泌物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进行检测.发现有UU、CT感染后,给予针对性治疗,复查结果证实感染治愈后,行输卵管造影.结果 (1)两组UU和CT感染率相比,不孕症患者组高于门诊患者组,有显著差异(P<0.01);(2)不孕症患者组未感染者和感染者输卵管阻塞发病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说明UU和CT感染与输卵管阻塞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欧成茂 《广西医学》2006,28(1):56-58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状况及支原体药物敏感性.方法对865例泌尿生殖道感染者进行沙眼衣原体(CT)和支原体检测并进行药敏检测.结果①CT阳性126例(14.56%),其中男性46例,阳性率为8.09%(46/568),女性80例,阳性率为26.94%(80/297),女性患者CT感染率显著高于男性(P<0.001).②支原体阳性325例(37.57%),其中解脲支原体(UU)感染占82.46%(268/325),人型支原体(MH)感染占9.8%(32/325),UU MH感染占7.69%(25/325).③UU、MH、UU MH对前三位敏感的抗生素分别是交沙霉素、可乐必妥和司帕沙星,耐药率最高的前三位抗生素分别是红霉素、四环素和乙酰螺旋霉素.结论对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衣原体和支原体检测以及支原体药敏试验,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从而避免临床上滥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CT)、人型支原体(MH)感染与输卵管阻塞的关系.方法:应用抗原检测免疫层析法和培养法对140例输卵管阻塞的不孕患者(观察组)和66例输卵管通畅的不孕患者(对照组)进行CT和MH检测.结果:观察组CT和MH的阳性率分别为8.57%和37.86%,对照组分别为3.03%和13.63%,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T和MH感染与输卵管阻塞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血清抗精子抗体 (AsAb)与输卵管病变之间的关系及对输卵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为输卵管性不孕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将 2 80 6例不孕妇女分为沙眼衣原体 (CT)及解脲支原体 (UU)感染组和非感染组 ,阴道炎组、宫颈炎组、盆腔炎组和正常对照组 ,输卵管病变组和正常组三个对照系。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内血清AsAb阳性率差异 ;另对 2 12 4例不孕妇女检测血清AsAb ,用J检验和似然比来评估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的符合率和准确性。结果 :①UU、CT生殖道感染组血清AsAb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 (P <0 0 5 ) ;②宫颈炎、输卵管炎和盆腔炎组血清AsAb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而阴道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10 ) ;③血清AsAb阳性组中宫颈炎和输卵管炎发病率明显高于阴性组 ,而阴道炎发病率和生殖道正常者明显低于阴性组 (P <0 0 0 5 ) ;④血清AsAb检测结果与子宫输卵管临床检查诊断结果经统计学比较评估 ,有较高的符合率 (87 2 % )和准确性 (LR + 7 44 ,LR 0 18)。结论 :①在不孕妇女中 ,血清AsAb的产生与生殖道CT、UU感染有密切的关系 ;②血清AsAb的产生与上生殖道炎症尤其是输卵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 ;③血清AsAb检测结合常规妇科检查可作为不孕妇女进?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女性不孕与其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关系,从147例不孕妇女输卵管及宫颈内取样,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并以60例正常妊娠妇女输卵管内取样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不孕组输卵管和宫颈的沙眼衣原体感率分别为15.66%和22.45%,对照组输卵管沙眼衣原体感染率仅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显示年轻妇女与工人是感染的高危人群。由此表明不孕妇女生殖道沙衣原体感染是引起不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输卵管的感染尤为重要。其结果是引起输卵管粘连及阻塞,内膜及平滑肌损害,导致输卵管拾卵、授精及运输功能丧失而不孕。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女性不孕与其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关系,从147例不孕妇女输卵管及宫颈内取样,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并以60例正常妊娠妇女输卵管内取样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不孕组输卵管和宫颈的沙眼衣原体感率分别为15.66%和22.45%,对照组输卵管沙眼衣原体感染率仅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显示年轻妇女与工人是感染的高危人群。由此表明不孕妇女生殖道沙衣原体感染是引起不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颈糜烂在女性不孕症与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urealyticum,UU)、沙眼衣原体(chlamyditrachomatis,CT)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检测169例不孕症妇女UU、CT,其中61例子宫颈糜烂作为观察组,108例子宫颈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女性不孕症子宫颈糜烂组感染率为65.57%,子宫颈正常组中感染率为8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U总感染率为69.82%,CT总感染率为3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女性生殖道UU感染是女性不孕症的主要感染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不孕症夫妇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孕症夫妇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率及其与不孕症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培养法和免疫学方法检测148对不孕症夫妇(不孕组)uu、CT感染率,与53对健康生育夫妇(对照组)uu、CT感染率比较,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孕组中妻子uu阳性率为39.19%,CT阳性率为20.95%,UU、CT混合感染(UU+CT)阳性率为10.81%;对照组中妻子uu阳性率为13.21%,CT阳性率为7.55%,UU+CT阳性率为1.89%,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组中丈夫uu阳性率为35.14%,CT阳性率为18.24%,UU+CT阳性率为8.11%;对照组中丈夫UU阳性率为9.43%,CT阳性率为5.66%,UU+CT阳性率为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夫妇间uu和CT感染与不孕症均存在相关性(P〈0.001)。结论uu、CT感染与不孕症密切相关,uu、CT检测应成为不孕症检查的常规项目。  相似文献   

16.
不孕不育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和抗精子抗体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不孕不育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和抗精子抗体(ASA)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培养法分别对215例不孕妇女(观察组)和141例不育男性患者(观察组)进行解脲支原体(UU)和衣原体(CT)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精子抗体(ASA)。同时分别选择61例正常妇女和45例正常男性作为对照。结果不孕症及不育症观察组UU、CT、ASA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孕及不育组中ASA阳性患者UU、CT感染率较阴性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不孕和男性不育均与UU、CT感染及ASA有关,ASA的产生与UU、CT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及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情况与输卵管妊娠(TP)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技术检测62例TP患者(病例组)和48例非TP患者(对照组)的宫颈分泌物和输卵管中的CT、UU、HCMV的DNA.结果 (1)病例组中输卵管标本的CT、UU、HCMV单项检出率、CT+UU及UU+HCMV合并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病例组中宫颈分泌物标本的CT、UU、HCMV单项检出率、CT+UU及CT+UU+HCMV合并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两次以上TP患者输卵管标本及宫颈分泌物标本的CT、UU、HCMV单项检出率高于仅有一次TP患者,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 TP与CT、UU及HCMV感染有一定关系,可作为TP发生的可能性的检测指标; (2)两次以上TP患者的CT、UU、HCMV检出率明显增高,TP患者在排除其他因素的同时应考虑病原体感染的可能,积极治疗及预防感染,以免再次TP的发生; (3)聚合酶链反应(PCR)具有简单、快捷、准确性高的特点,可以作为临床早期病原学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