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PLC-ESI-MS同时分析萸黄连饮片及其制剂中的活性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江  蒋俊  贾晓斌  李平  周成林  蔡宝昌  吴皓 《中草药》2012,43(2):279-282
目的以萸黄连为分析对象,建立萸黄连饮片及其制剂中的多成分分析方法,阐述其"反制"炮制前后的物质基础差异,探讨萸黄连"反制"炮制的科学内涵。方法首次采用高效液相-电喷雾-三重四极杆质谱(HPLC-ESI-MS)同时测定3批萸黄连饮片,以及其制剂3批香连丸、3批香连片中绿原酸、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8个主要活性成分的量。结果在萸黄连饮片及其制剂中均能同时检测到黄连饮片和吴茱萸饮片中的多种成分,实验结果证明萸黄连饮片中加入了吴茱萸饮片中的多种成分。结论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此方法符合测定要求,结果准确,对阐述萸黄连的物质基础和炮制机制以及萸黄连饮片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蒋俊  贾晓斌  陈彦  蔡宝昌  吴皓 《中草药》2010,41(3):396-398
目的测定萸黄连的炮制辅料吴茱萸汁中3类组分的4个代表性成分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内酯、绿原酸,为萸黄连炮制辅料吴茱萸汁的质量控制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HPLC-DAD法,色谱柱为ZorbaxSB-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程序;体积流量:1mL/min;检测波长:205、225、324nm;柱温:25℃。结果绿原酸、吴茱萸内酯均为水溶性成分,在吴茱萸汁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638、8.234mg/g,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均为脂溶性成分,在吴茱萸汁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406、0.380mg/g。结论萸黄连的炮制辅料吴茱萸汁中主要含有绿原酸、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等成分,对这些成分进行测定,可为萸黄连炮制辅料吴茱萸汁的质量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不同用量的吴茱萸炮制过的黄连的成分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取100g黄连,平均分成5份,分别加入2.5ml、5ml、7.5ml、10ml、12.5ml吴茱萸汁,而后经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组分的萸黄连中小檗碱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不同量吴茱萸所制得的萸黄连中小檗碱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以7.5ml时检测结果最高(P〈0.05)。结论不同量的吴茱萸炮制黄连的成分会出现明显变化,因此需要根据炮制需求对吴茱萸的用量予以满足,已达到最佳的炮制效果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吴茱萸汁制黄连的炮制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设计,以吴茱萸碱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炒制温度、炒制时间、烘制温度、烘制时间对吴茱萸汁制黄连炮制工艺的影响。结果 影响吴茱萸碱及盐酸小檗碱的因素排序依次为炒制温度>烘制温度>炒制时间。优选的最佳炮制工艺为取生黄连饮片,加入吴茱萸汁50 mL,浸泡24 h,不时翻动,直至汁尽药透,于90 ℃炒制6 min,取出,于70 ℃烘箱烘制24 h,即得。结论 为吴茱萸汁制黄连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炮制工艺。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选吴茱萸的水提工艺,优化萸黄连的炮制工艺。方法采用回流法对吴茱萸中有效成分进行提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正交设计所得9个样品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柠檬苦素的含量,并以此含量的大小来评价提取方法的优劣。结果吴茱萸水提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12倍量水,提取40 min,提取3次。结论本试验提高了水提吴茱萸有效成分的提取效率,为萸黄连的炮制辅料--吴茱萸汁的制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甘草制吴茱萸的炮制工艺,为规范制吴茱萸的炮制工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两种生物碱的总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甘草用量、烘干温度、烘干时间3因素对指标成分的影响,最终确定甘草制吴茱萸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甘草汁用量对吴茱萸中生物碱的含量有显著影响,甘草汁用量6.5%,烘干温度60℃,烘干时间8 h。结论:本研究为规范甘草制吴茱萸的炮制工艺提供了部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萸黄连的炮制辅料——吴茱萸汁的最佳水提工艺。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正交设计所得9个样品的含量,以吴茱萸中总生物碱含量的多少来评价提取方法的优劣。结果A3B2C1的工艺即浸泡60min,加12、9.6倍量水,提取40min,提取2次的样品中总生物碱含量最高。结论本研究为萸黄连的炮制辅料——吴茱萸汁的制备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最佳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吴茱萸汁制对黄连中盐酸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含量的影响。方法 :运用HPLC法分别测定黄连和萸黄连中盐酸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然后对炮制前后四种生物碱的含量做统计分析。结果 :吴茱萸汁制后黄连中盐酸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的含量都有极显著降低。结论 :吴茱萸汁对于盐酸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有显著降低作用。而研究发现黄连苦寒之性的物质基础主要为生物碱,据此推测吴茱萸汁可能通过降低生物碱含量,进而抑制黄连的苦寒之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姜制黄连炮制前后的"谱-效-性"关系,阐明不同姜汁炮制黄连的作用差异。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将不同姜汁炮制黄连对其药性和药效作用参数进行转换,将姜黄连炮制前后的指纹图谱共有峰的峰面积分别和药效指标、药性指标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姜黄连炮制前后指纹图谱的共有峰均为9个,生姜汁制黄连中盐酸药根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小檗碱、表小檗碱4种成分的含量均高于生黄连和干姜汁制黄连,干姜汁制黄连中盐酸巴马汀的峰面积低于生黄连和生姜汁制黄连。生姜汁制黄连在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止呕和抑制胃黏膜损伤方面作用更强,干姜汁制黄连对白色念珠菌和改善胃肠动力方面作用更加明显,干姜汁制黄连降低寒性作用优于生姜汁制黄连;这些作用与盐酸小檗碱、盐酸药根碱、盐酸黄连碱、表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等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变化相关。结论:研究结果与姜制黄连"缓寒,增强清胃和胃止呕"的传统理论相一致,采用不同姜汁炮制黄连会使物质群存在差异,进而导致药效和药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不同用量的吴茱萸炮制黄连后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修彦凤  徐德生  冯怡  林晓 《中草药》2003,34(4):320-322
目的 考察不同用量的吴茱萸炮制黄连对小檗碱的影响以及英黄连中吸收吴茱萸成分的情况。方法 以小檗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连,吴茱萸,10%,20%,30%,40%,50%英黄连中的成分含量。结果 黄连用吴茱萸炮制后小檗碱的含量减少,20%,30%英黄连中小檗碱的含量较高;萸黄连中确实吸收了吴茱萸中的成分。结论 吴茱萸炮制黄连的用量以20%为宜。  相似文献   

11.
《中药材》2010,(2)
目的:探讨药性相反的辅料酒和胆汁对黄连生物碱类成分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TLC、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分别对黄连炮制前后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研究。结果:TLC分析结果表明酒黄连、胆汁黄连与生品比较,生物碱类成分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总生物碱含量胆黄连(酒黄连(生黄连;其主要成分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含量经炮制后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小檗碱增加显著,酒黄连和胆黄连分别增加8.98%和9.15%,巴马汀略有增加,药根碱增加不明显,胆黄连各成分增加较酒黄连略多。结论:药性相反的辅料炮制黄连对其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仅表现为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影响。结果对于今后研究药性相反辅料对于黄连成分的影响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辅料炮制对黄连生物碱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应用黄连根茎,分别使用姜、吴茱萸、黄酒、醋、胆汁作为辅料炮制黄连,并对黄连中生物碱的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各类辅料对黄连生物碱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胆汁黄连、萸黄连、醋黄连、酒黄连、姜黄连中生物碱类含量分别为21.37%、22.29%、23.33%、22.18%、22.98%,均比生黄连20.14%略高,且小檗碱含量增加幅度较大,药根碱和巴马汀含量增加幅度较小。结论:炮制过程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黄连的成分,但是不同辅料炮制对黄连生物碱类含量的影响并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波法炮制萸黄连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正交设计所得9个样品中小檗碱的含量,以小檗碱的含量高低来评价炮制方法的优劣。结果微波法炮制萸黄连的最佳工艺为A2B2C3,即润药90min,放2cm厚,用80%微波,加热3min。结论用微波法炮制萸黄连简单方便、条件易控制、易操作、易推广,炮制品质量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选黄连制木香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总量、黄连总碱量为评价指标,优选黄连制木香的炮制工艺。结果:黄连制木香的最佳炮制工艺为:取木香药材和黄连粗颗粒(3∶2),混匀置蒸制容器内,加10倍量水,浸泡半小时后煮沸,保持微沸至药汁尽,去黄连留木香,60℃干燥,即得。结论:优选的黄连制木香炮制工艺稳定可行,为研究黄连制木香炮制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药材》2010,(4)
目的:优选萸黄连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结合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吴茱萸用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吸尽时间等影响炮制的因素进行了考察,测定盐酸小檗碱和总生物碱的含量,综合评分后进行评价,筛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萸黄连最佳炮制工艺为加10 mL(0.2 g/mL)吴茱萸水煎液,润30 m in,100℃炒制15 m in。结论:该炮制工艺合理、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雅连不同炮制品的炮制工艺,测定炮制前后7个生物碱的含量,构建雅连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法,以提升雅连药材、饮片、精制饮片的质量控制水平。方法 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以生物碱总含量为指标,筛选了酒雅连、姜雅连、萸雅连的最佳炮制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雅连不同炮制品总生物碱以及7个生物碱(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药根碱、表小檗碱、非洲防己碱、格陵兰黄连碱)含量。经方法学验证,该方法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均符合要求。结果 确定了雅连各炮制品的最佳炮制工艺;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萸黄连炮制后总生物碱含量最高,姜黄连次之,皆高于生品,7个生物碱含量,因炮制方法不同差别较大。结论 雅连各炮制品最佳炮制工艺的确定结合多指标成分定量,可以有效控制雅连药材的质量,为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黄连药材质量标准的完善与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动物行为学考察萸黄连“反制”前后的药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萸黄连"反制"前后的寒热药性的差异性。方法:选用KM小鼠,依据动物行为趋向性,分别给予黄连、吴茱萸、萸黄连,考察不同药物对小鼠温度趋向性的影响,并结合测定小鼠肝脏ATP酶的活力,探讨不同药性药物对小鼠机体能力代谢的影响。结果:吴茱萸组小鼠体现出"趋寒性",能使小鼠ATP酶活性增强;黄连和萸黄连组小鼠体现出"趋热性",并抑制小鼠ATP酶活性;黄连组和萸黄连组相比,黄连组小鼠的"趋热性"较萸黄连组强(P<0.05),萸黄连组小鼠的钠钾ATPase活力较黄连组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吴茱萸体现出"热性",黄连和萸黄连均体现出"寒性",但萸黄连与黄连相比,"寒性"降低。此结论与萸黄连"以热制寒"的"反制"传统炮制理论相符。  相似文献   

18.
甘草制吴茱萸炮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正交设计建立甘草制吴茱萸的炮制工艺,并进行质量标准研究、毒理研究和药效学研究。方法:以吴茱萸胺、吴茱萸次碱为指标进行炮制工艺的优化,以RP-HPLC测定吴茱萸胺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并进行吴茱萸生品和甘草制品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和药效学试验。结果:甘草制吴茱萸的炮制工艺,甘草汁用量以6倍于药材的甘草溶液进行闷润,以低于230℃炒制至干。毒性及药效研究:吴茱萸生品和甘草制品以40(g饮片).(kg体重)-1,b.w给小鼠一次性灌胃给药后观察7 d,各给药组的动物均未见明显异常;给小鼠灌胃给予0.6 g生药.kg-1(临床等效剂量)的吴茱萸饮片产品(生品、甘草制品)后,均可明显升高小鼠热板痛阈值;明显减少由冰醋酸诱导的小鼠腹膜刺激性扭体反应次数,对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对小鼠扭体反应的潜伏期也有一定延长作用。结论:生品吴茱萸和甘草制吴茱萸的毒性较低,甘草制吴茱萸具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追溯吴茱萸炮制起源和发展历程,分析吴茱萸的炮制方法及功能主治的演变,为吴茱萸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通过古籍查询,对历代吴茱萸的炮制方法、炮制作用等内容进行较系统整理和总结,如盐制、醋制、酒制、黄连制、甘草制等所得的不同炮制品在临床治疗上各有偏重。甘草制能降低毒性,黄连制能降逆止呕,醋制能疏肝镇痛,生姜制能散寒止呕,盐制能引药入肾,酒制治心腹气滞作痛等。说明吴茱萸不同炮制品功效主治具有明显差异,选择不同的炮制方法进行吴茱萸的炮制研究尤为重要。吴茱萸炮制历史沿革的研究可为制定吴茱萸生熟异用饮片的临床规范使用原则提供依据,同时为临床正确应用吴茱萸不同炮制品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萸黄连寒热药性研究概况及其研究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俊  高成林  贾晓斌  陈彦  蔡宝昌  吴皓 《中草药》2009,40(9):1492-1495
萸黄连是"以热制寒"的经典药物,充分体现了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从寒热药性的本质入手,总结了寒热药性研究的方法 和成果;在整理了中药药性研究的现有技术方法 和研究思路的基础上,根据萸黄连寒热药性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萸黄连寒热药性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