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CAP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的病情严重程度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别测定患者血浆D-二聚体,分析其在不同分组间的差异。结果:不同肺炎严重度指数(PSI)分级间、不同CURB-65分组间D-二聚体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组D-二聚体结果均显著高于非重症。结论:血浆D-二聚体结果与CAP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静脉血栓是骨折后常见并发症,易引起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肺静脉堵塞等,危害患者生命安全,而机体创伤应激所致血液滞缓和高凝状态是静脉血栓形成重要原因,本研究探讨凝血四项、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FDP)和D-二聚体(D-dimer,DD)检测在骨折中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04-01—2019-05-31本院收治的135例骨折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80名作为对照组。均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FDP和DD水平,对比两组及有无静脉血栓骨折患者上述指标水平。结果病例组Fg为(3.99±0.35)g/L,高于对照组的(2.76±0.39)g/L,t=23.861,P<0.001;病例组FDP为(1 934.86±457.45)μg/L,高于对照组的(397.65±130.72)μg/L,t=29.330,P<0.001;DD为(430.92±57.51)μg/L,高于对照组的(209.70±47.39)μg/L,t=29.047,P<0.001。病例组静脉血栓患者Fg为(4.61±0.30)g/L,高于无静脉血栓患者的(3.58±0.40)g/L,t=16.131,P<0.001;FDP为(2 290.81±437.86)μg/L,高于无静脉血栓患者的(1 697.56±478.54)μg/L,t=7.297,P<0.001;DD为(546.05±59.87)μg/L水平,高于无静脉血栓患者的(354.16±56.38)μg/L,t=18.899,P<0.001。结论骨折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时Fg、FDP、DD水平会显著升高,临床可根据其水平变化早期评估静脉血栓发生风险,以针对性干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及D-二聚体(D-Dimer,D-D)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60例作为妊娠期糖尿病组,正常妊娠孕妇60例作为正常妊娠组,体检健康妇女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妊娠期糖尿病组与正常妊娠组分别于孕中期及孕晚期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及D-D,正常对照组于体检时检测以上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及D-D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孕中期正常妊娠组与正常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PT、APTT、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妊娠期糖尿病组TT、D-D[(12.47±1.28)s、(190.37±51.07)ng/ml]与正常对照组[(17.01±2.37)s、(101.92±42.37)ng/ml]、正常妊娠组[(16.20±2.05)s、(150.07±48.19)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孕晚期三组PT、APTT、TT、FIB及D-D[正常对照组(12.17±0.62)、(33.81±3.07)、(17.01±2.37)s、(2.67±0.42)g/L、(101.92±42.37)ng/ml,正常妊娠组(10.04±0.37)、(30.37±2.30)、(13.05±2.06)s、(3.19±1.13)g/L、(303.75±75.61)ng/ml,妊娠期糖尿病组(7.95±0.60)、(26.43±2.28)、(9.32±0.61)s、(4.04±0.71)g/L、(420.04±89.07)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妊娠期糖尿病组以上指标变化最明显(均P0.05)。结论妊娠期间对凝血功能及D-D进行检测,可为预防血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靖  张秀文 《职业与健康》2004,20(12):180-181
目的 了解D -二聚体 (D -dimer ,D -D)及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的变化在急性脑血管病 (ACVD)中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比分析了 72例ACVD患者急性期、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的D -D、MPV的变化 ,D -D采用ELISA法 ,MPV使用CoulterJT -2R型血细胞分析检测。结果 急性期AVCD患者D -D、MPV较正常人明显升高 (t=5 .3 0 ,t =4.65 ,均P <0 0 1) ,恢复期较急性期D -D下降 (t =4.2 5 ,P <0 0 1) ,MPV下降不明显 (t =1.77,P >0 0 5 )。结论 D -D、MPV的检测在ACVD病理生理机制、病情判定、疗效观察及评价预后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D-二聚体(D-D)、凝血功能及纤溶相关指标的差异.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衢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8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根据疾病类型的不同,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37例)、轻度子痫前期组(28例)以及重度子痫前期组(21例),另同期选取45例产检健康的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比较各...  相似文献   

6.
崔秀琴 《职业与健康》2006,22(14):1121-1122
目的了解D-二聚体(D-dimer,D-D)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在急性脑血管病(ACVD)中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比分析了72例ACVD患者急性期、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的D-D、MPV的变化,D-D采用ELISA法,MPV使用Coulter JT-2R型血细胞分析检测。结果ACVD患者D-D、MPV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0.01)。恢复期较急性期D-D下降(P<0.01),MPV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D-D、MPV的检测在ACVD病理生理机制、病情判定、疗效观察及评价预后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hs-CRP)水平。方法收集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3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定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PCT、hs-CRP、D-二聚体水平。根据肺炎严重程度指数(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分为低危组43例、中危组39例、高危组21例;根据CURB-65评分分为1组46例、2组39例、3组18例;根据患者病情分为非重症肺炎组64例、重症肺炎组39例。比较各组PCT、hs-CRP、D-二聚体水平。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不同PSI分级、CURB-65得分及病情严重程度各组患者PCT、hs-CRP、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CT、hs-CRP、D-二聚体与老年CAP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并且PCT水平较稳定,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PCT可以作为单一生物指标评估老年患者CAP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血中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g)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2例ICVD患者血D-二聚体和Fg水平,同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并与21例健康正常人对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CVD组D-二聚体、Fg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与Fg水平呈正相关(P<0.01);TIA伴有梗塞灶者D-二聚体和Fg水平均高于无梗塞灶者(P<0.05).结论ICVD患者与D-二聚体及Fg水平关系密切,这可能与其凝血功能增强并高发血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凝血功能结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和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各40例,分别设为上感组和CAP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正常儿童40例,设为正常组。收集三组对象的血样标本,检测并比较三组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结果三组的TT、PT、APTT无统计学差异(P>0.05);CAP组的DD、FIB均显著高于上感组和正常组,上感组的DD、FIB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在DD和FIB两项凝血指标方面差异显著,可作为早期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能够增加诊断精度,提高诊断速度,有助于临床对患儿进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测定45例RA患者,2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他RA相关实验室指标RF、ESR、CRP。结果:RA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A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RF,ESR,CRP有相关性。结论:RA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有助于判断RA疾病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11.
卢超 《现代保健》2013,(9):136-137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DD)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tag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132例脑外伤患者及50例健康体查者的PT、APTT、FIB及DD水平,并根据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分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外伤组的PT、APTT、FIB及D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FIB及DD水平,对照组轻型、中型组和重型脑外伤组依次升高,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和DD水平与病情密切有关,密切监测脑外伤患者凝血功能水平变化对患者的预后及病情轻重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丽娟 《智慧健康》2021,(18):22-24
目的 观察分析妊娠期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 选取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搜集的25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一般资料作为实验组,再选取同期医院搜集的25例正常妊娠期患者一般资料作为对照组.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D-二聚体水平、凝血指标变化.结果 实验组产前、产后1d...  相似文献   

13.
杜鹃 《医疗装备》2021,(10):40-41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与凝血指标对妊娠高血压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沭阳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5例妊娠高血压孕妇作为妊娠高血压组,选取同期63名行产检的妊娠晚期健康孕妇作为妊娠晚期健康组,选取同期66名体检中心的非妊娠健康妇女作为非妊娠健康组,比较3组血浆D-D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  相似文献   

14.
王婧婧  王文燕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6):5707-5708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不同时期血浆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的变化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49例妊娠妇女分别在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妊娠和临产期进行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二聚体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至临产期呈进行性升高(P<0.01);凝血酶原时间(PT)在孕早期、孕中期至孕晚期进行性缩短(P<0.05),孕晚期至临产期无显著差异(P>0.05);凝血活酶时间(TT)在妊娠早期至临产期无统计学变化(P>0.05):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孕早期至孕中期明显缩短(P<0.01),孕中期至孕晚期无统计学变化(P>0.05),孕晚期至临产期显著缩短(P<0.05);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在孕早期至孕中期显著升高(P<0.01),孕中期至孕晚期无统计学变化(P>0.05),晚期至临产期急剧升高(P<0.01)。结论:联合动态监测妊娠期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对于减少产后出血及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PE)患者凝血四项、D-二聚体(D-D)及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该院产科住院并分娩的PE患者366例,包括轻度PE(mPE组)患者159例和重度PE(sPE组)患者207例,另选同期接受产检的正常妊娠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感染性休克患者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关系.方法 将18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是否发生DIC分为DIC组(36例)和非DIC组(152例),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采用全自动乳胶微粒增强定量免疫比浊法进行测定,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血清D-二聚体水平的截断值.结果 DIC组和非DIC组休克后1d血清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8.69±296.34) mg/L比(1108.45±226.23) mg/L,P>0.05];DIC组休克后3、5、7d血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非DIC组[(1468.95±448.78) mg/L比(967.76±214.32) mg/L、(1702.12±578.40) mg/L比(886.57±187.22) mg/L、(1924.21±796.76) mg/L比(821.46±178.32)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ROC曲线计算血清D-二聚体水平的截断值为303 mg/L,以血清D-二聚体水平≥1203μg/L来判断感染性休克后发生DIC的敏感度为81.5%,特异度为76.3%.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不仅与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还与患者是否发生DIC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测定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诊断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孕妇妊娠不同时期血浆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的变化情况,探讨血浆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9月孕妇452例,检测血浆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IB),按孕妇妊娠不同时期分为早期、中期、晚期和临产期四组,分析孕妇妊娠不同时期血浆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的变化情况。结果:妊娠早期、中期、晚期至临产期,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呈进行性升高(P<0.05);妊娠早期、中期至晚期,孕妇血浆PT呈进行性缩短(P<0.05),妊娠晚期和临产期孕妇血浆PT无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早期、中期、晚期至临产期,孕妇血浆TT无明显变化(P>0.05);妊娠早期、中期、晚期至临产期,孕妇血浆APTT呈缩短趋势,其中妊娠早期与妊娠中期相比有明显变化(P<0.01),妊娠中期、晚期和临产期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早期、中期、晚期至临产期,孕妇血浆FIB水平呈升高趋势,其中妊娠早期与中期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中期和晚期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晚期和临产期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动态监测妊娠期血浆D-D和凝血四项的变化情况对于预防产中、产后异常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及血栓性疾病等产科并发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杨欢  邵丹 《医疗装备》2022,(6):127-129
目的 探讨空气压力治疗仪对老年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凝血功能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老年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空气压力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20 d后,两组TT、PT均长于干预前,血浆FIB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TT、PT均长于对照组,血浆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气压力治疗仪可明显改善老年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的凝血功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疏血通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症状、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7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程度、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分别为(556.89±21.20)ng/ml、(10.03±3.47)、(45.32±4.56)、(22.41±1.92)s、(6.03±0.88)g/L,与治疗前的(749.82±20.15)ng/ml、(11.23±2.43)、(48.36±3.12)、(27.70±2.91)s、(7.22±1.23)g/L相比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TT、FIB水平分别为(621.97±26.04)ng/ml、(26.38±4.20)s、(6.78±1.49)g/L,与治疗前的(754.26±21.05)ng/ml、(28.37±3.36)s、(7.58±2.54)g/L相比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D-二聚体和TT、FIB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率为77.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联合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肺动脉高压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儿血浆纤维蛋白单体(FM)与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其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重症肺炎患儿81例,根据是否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将患儿分为重症肺炎未合并DIC组(55例)与重症肺炎合并DIC组(26例),另选择3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的血浆FM和DD水平。 结果 三组间FM和DD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重症肺炎未合并DIC组与重症肺炎合并DIC组的FM和DD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重症肺炎合并DIC组血浆FM和DD水平更高于重症肺炎未合并DI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症肺炎患儿中,合并DIC组的FM和DD异常率均明显高于未合并D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0.000);重症肺炎未合并DIC组患儿中,FM异常率明显高于DD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重症肺炎合并DIC组患儿中,FM异常率与DD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4)。重症肺炎患儿的血浆FM和DD水平呈正相关(r=0.48,P=0.000)。 结论 重症肺炎患儿体内存在高凝状态与继发性纤溶亢进,纤维蛋白单体和D-二聚体可作为早期诊断重症肺炎患儿高凝状态及DIC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