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在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11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病例进行泌尿系增强多期扫描,并获得各种后处理图像。结果11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病例均可见肠系膜上动脉(SMA)压迫左肾静脉(LRV)的征象。CT多平面重建(MPR)直观地显示了腹主动脉(AO)与SMA之间的夹角(α),最大为21.88,°最小为12.86°,平均为17.95°。CT横断位图像显示扩张的左肾静脉直径为12~15.3 mm,平均为13.26 mm;LRV受SMA压迫狭窄处直径为3.0~4.0 mm,平均为3.26 mm。左侧卵巢静脉或睾丸静脉直径为2.1~2.6 mm,平均为2.2 mm。5例增强扫描肾实质期(后期)显示双肾实质密度相差20 HU以上。结论MSCT在胡桃夹综合征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和超声(ultrasonography,US)诊断胡桃夹现象(nutcracker phenomenon,NCP)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腹部MSCT和US患者的影像资料,选取证实为NCP的患者30例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因其他原因行腹部MSCT和US检查且无NCP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腹主动脉(AA)和肠系膜上动脉(SMA)的夹角(AMA)、左肾静脉(LRV)近肾门扩张处内径(DD)和峰值流速(PVd)、夹角段LRV最窄处内径(DN)和峰值流速(PVn)等,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MSCT和US均可对AMA、DD、DN进行准确测量,且独立检查方式下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种检查方式的单因素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US可测PVd、PVn,观察组和对照组数据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发现侧支循环扩张增粗12例,十二指肠受压7例,左肾体积增大5例,左肾皮质CT增强密度减低3例。结论 MSCT和US是诊断NCP的主要手段,但MSCT对NCP患者伴随征象诊断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CT/MRI图像融合技术在颅底肿瘤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MRI图像融合(image fusion)技术在颅底肿瘤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经MRI检出并均行高分辨率CT扫描的颅底肿瘤患者33例,将同一患者的CT、MRI图像融合。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共同协商评价CT/MRI融合图像、MRI图像,评价的内容包括病变内部的密度或信号、病变的轮廓、病变与邻近血管的关系、病变与周围神经的关系、病变邻近骨质的破坏或硬化情况、病变周围软组织的改变,依据两种图像所能显示的病变信息等级评分,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比较的结果。结果:与单独MRI图像相比,CT/MRI融合图像在显示病变内部结构及其与周围血管、神经的关系方面无明显优势(P〉0.05);而在病变的轮廓、邻近骨质的改变情况方面明显优于单独MRI图像(P〈0.05,P〈0.01)。结论:CT/MRI融合图像显示病变的综合信息明显优于单独的MRI图像,能够直观地为临床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探讨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解剖变异的类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患者的64层螺旋CT肾血管成像资料,观察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解剖变异并进行分型.结果: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解剖变异的发生率为7.2%(36/500),包括Ⅰ型(主动脉后左肾静脉)15例.Ⅱ型(环主动脉左肾静脉)17例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胡桃夹综合征(NC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0例NCS患者(病例组)和120例正常人(对照组)的MSCT影像资料。观察NCS左肾静脉(LRV)的MSCT表现及伴随征象;测量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A)的夹角、LRV中心层面处SMA与AA之间距离、LRV在夹角受压处的截面积(S1)和近肾端最宽处的截面积(S2),并计算其比值(S2/S1),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中2例可见左肾增大,2例左肾灌注慢,7例清晰显示侧枝循环建立,30例均可见LRV呈"漏斗样"变。两组比较各测量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检查能清晰显示LRV的形态、能精确测量各数值,直观地评估LRV的受压变窄程度,还可观察NCS的伴随征象,为诊断提供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7,(1):27-29
目的 :探讨MSCTA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63例检查正常者、16例十二指肠淤积症患者及9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行MPR后测量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α)、左肾静脉层面及十二指肠水平部中心水平层面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距离(d1、d2)。结果 :检查正常者及胡桃夹综合征患者α分别为58.53°±23.55°和12.23°±5.82°,d1分别是(12.23±5.82)mm和(2.88±0.9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62,t=11.73,均P0.05)。检查正常者及十二指肠淤积症患者α分别为58.53°±23.55°和19.00°±5.42°,d2分别为(12.68±6.03)mm和(5.06±2.69)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11,t=7.50,均P0.05)。结论:MSCTA能够很好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准确测量a、d1、d2,为诊断胡桃夹综合征、十二指肠淤积症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及后处理技术研究正常左肾静脉(left renal vein,LRV)、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与腹主动脉(abdominal aorta,AA)夹角的解剖形态学规律,探讨MSCT诊断"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64层MSCT,前瞻性观察220例正常者的SMA与AA的夹角大小,LRV夹角处、近肾门段最宽处的内径(前后径)及相应水平的截面积,以明确LRV的走行特征及正常人SMA与AA夹角的大小对LRV形态的影响,并计算出正常人SMA与AA夹角的范围、LRV受压前后的内径、截面积的参考范围以及体重指数与夹角的关系。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MPR、MIP。另有3例临床已证实NCS的病例作为分析参考。结果 220例正常SMA与AA的夹角的大小为(56.67±18.27)°,肾门段LRV前后径(DD)为(9.91±2.23)mm,截面积(SAD)为(119.81±43.03)mm2;夹角段LRV前后径(DN)为(6.50±2.31)mm,截面积(SAN)为(86.47±41.27)mm2;并计算DD/DN,SAD/SAN。220例正常人中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Kg/m2)与SMA与AA间的夹角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但是有一定的正相关联系。结论正常人LRV于SMA夹角处呈所谓轻度受压征象(移行型或夹角小于50°)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NCS是一个以临床症状为前提的综合诊断,不能单纯依靠CT表现确诊NCS,但CT表现可提示患NCS的可能性大小。当LRV呈未受压型或移行型,SMA夹角大于50°,截面积缩小在Ⅱ°以下,可排除NCS的可能;LRV呈漏斗型,夹角小于50°,截面积缩小达Ⅱ°以上者,高度可疑NCS,应结合临床症状进一步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SCT对后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后胡桃夹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应用MSCT观察左肾静脉的形态、走行,测量腹主动脉后方狭窄处和近肾门段最宽处左肾静脉的内径(前后径)及相应水平的截面积,计算狭窄处与肾门段的内径和截面积比值。结果:MSCT可清晰显示左肾静脉自肾门处注入下腔静脉的全程。本组6例中,5例可见左肾静脉穿越腹主动脉后方与脊柱间隙汇入下腔静脉;1例左肾静脉分2支,分别在腹主动脉前后方汇入下腔静脉。狭窄处左肾静脉内径(2.31±0.43)mm,截面积(0.25±0.13)mm2;扩张处左肾静脉内径(9.40±2.16)mm,截面积(1.63±0.43)mm2;扩张段与狭窄段内径比值为4.10±1.43,截面积比值为6.62±0.76。结论:MSCT可准确评价左肾静脉走行变异导致的左肾静脉扩张及截面积的变化,对临床诊断、治疗后胡桃夹综合征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7,(1):50-52
目的 :采用MSCT评价完全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CRLRV)变异,以提高对该类左肾静脉解剖变异及其临床意义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60例受检者腹部CT动态增强扫描资料,于动脉期和静脉期观察左肾静脉的解剖结构,采用MPR、MIP和VR等重建技术,对12例CRLRV变异的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CRLRV变异12例,发生率1.25%(12/960),CT示左肾静脉主干走行于腹主动脉与脊柱之间,主要位于L2~3椎体前缘水平,向右注入下腔静脉或左侧髂总静脉。其中2例出现血尿,1例合并胸腔异位肾,1例合并左侧性腺静脉曲张。结论:MSCT可准确评价CRLRV变异,对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和减少左肾手术并发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MSCT重组技术对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MSCT重组技术在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LRVES)诊断中的方法与价值. 资料与方法 26例(LRVES)患者经16层螺旋CT扫描后进行了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 结果 MSCT通过MPR及VR三维成像可清楚地显示左肾静脉的解剖结构和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CT征象.正常对照组肠系膜上动脉在下降之前从腹主动脉呈近似直角分出,其平均角度为(85.6±10.5)°,经过左肾静脉中点垂直腹主动脉的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相邻边缘的直线距离为(15.4±4.2)mm,而病变组则分别为(35.6±9.5)°和(5.7±3.6)m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左肾静脉受阻远端前后径的最大值与夹角段前后径的最小值之比平均为3.6±1.5. 结论 MSCT重组技术能直观显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影像特征,是一种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缺血性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50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CTA、MPI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CA),按照心肌灌注缺损部位评估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结果 150例患者中,CCA检出90例存在狭窄≥50%的冠状动脉共有165支,255个节段,其中有125个节段处于冠状动脉远端和分支。冠状动脉CTA检出狭窄≥50%节段的灵敏度、特异性、PPV和NPV在所有节段是47%、90%、55%、94%,在可评估节段为57%、93%、56%、98%。MPI一共检出了可逆性缺损患者25例,CCA检出可逆性缺损灵敏度、特异性、PPV与NPV分别是95%、71%、19%以及100%,CTA检出可逆性缺损灵敏度、特异性、PPV与NPV分别是52%、85%、10%、93%。结论 冠状动脉CTA异常的患者需要率先使用MPI,然后按照MPI的结果有选择性的行CCA。 相似文献
12.
动脉晚期CTA融合图像在肾动静脉系统评估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脉晚期CTA融合图像在肾动静脉系统评估中的价值。方法26例超声提示肾占位的病人及5例活体供肾者,采用德国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16层螺旋CT机,进行了平扫及动脉早期、动脉晚期及实质期3期增强扫描。数据被传到GE ADW 4.2 Workstation进行3D重建,采用Volume viwer plus voxtool 6.3.19软件包。由2位放射科主任医师对肾动静脉系统显示情况进行评估,意见相左时,通过讨论达成共识。结果动脉晚期CTA融合图像对副肾动脉和肾动脉提前分支的显示率与动脉早期相同。左右肾副肾动脉的CTA显示率分别为32.3%和6.5%。左右肾动脉提前分支的显示率分别为12.9%和9.7%。对环主动脉左肾静脉、腹主动脉后左肾静脉及多条右肾静脉,动脉晚期CTA融合图像与实质期的显示率之间亦无差异,分别为16.1%、3.2%及32.3%。动脉晚期CTA融合图像对左肾上腺静脉、左性腺静脉及左腰静脉的显示率为83.9%、87.1%、61.3%,和实质期相比(分别为87.1%、93.5%、64.5%),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动脉晚期CTA融合图像质量优于实质期。结论动脉晚期CTA融合图像能够同时且清楚地显示肾动静脉系统,减少了受检者的放射线剂量、节约了检查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图像重组技术对颌骨埋伏阻生牙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颌骨埋伏阻生牙患者行横轴面薄层CT扫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及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对31例共38颗埋伏阻生牙,MSCT重组图像均能清楚显示其数量、位置、阻生方位、唇腭侧、萌出方向及与邻牙的关系。结论: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正确诊断埋伏阻生牙及其相关情况,对埋伏阻生牙正畸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MRI黑血成像技术与下肢CT静脉造影(CTV)在评估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可疑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83例,在下肢CTV检查前后2 d内行MRI黑血成像T1SPACE检查;运用5分法对比T1SPACE序列及下肢CTV检查在下腔静脉、髂总静脉、髂外静脉及股静脉的图像质量;对比2种检查方法所得患侧髂总静脉最大受压处前后径、对侧同层面髂总静脉前后径、患侧髂总静脉远端前后径、对侧髂总静脉远端前后径及狭窄率。结果:2种检查方法在下腔静脉、髂总静脉、髂外静脉及股静脉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SPACE图像质量评分均低于CTV(均P<0.001);2种方法的图像质量评分均≥3分,可满足临床诊断需求。T1SPACE及下肢CTV测量的患侧髂总静脉最大受压处前后径、对侧同层面髂总静脉前后径、患侧髂总静脉远端前后径、对侧髂总静脉远端前后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SPACE所测值均较CTV低(均P<0.001)。T1SPACE及CTV...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MSCT)及重建技术诊断左肾静脉变异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8层螺旋CT对8例患者行上腹部增强扫描,重建层厚2.5mm,间隔1.25mm,行多平面重组(MPR)、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hin-MIP)及容积再现(VR),对左肾静脉进行二维及三维观察。结果:8例患者中,共发现腹主动脉后左肾静脉3例,腰静脉注入左肾静脉4例,双左肾静脉伴腰升静脉注入左肾静脉干1例。在重建技术中,thin-MIP显示左肾静脉操作简便,8例均显影清楚,VR显示3例,MPR只能节段显示左肾静脉。结论:MSCT结合thin-MIP后处理技术可以显示左肾静脉变异情况,图像清楚,诊断明确,能够为外科手术及血管造影术前提供重要的解剖学信息。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以磁共振成像(MRI)为金标准,用双源CT(DSCT)定量评价左心功能,探讨DSCT在主动脉瓣置换术前左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主动脉瓣病变欲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21例,全部病例均行DSCT和MRI心功能分析检查.由有经验的2位放射科医生独立进行,结果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两种仪器间测量值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相关分析检验,同一仪器测量值的差异相互关系用组内相关系数描述,P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DSCT和MRI两种方法测量的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EF)相关性高,r值(EDV)=0.93,r值(ESV)=0.94,r值(SV)=0.89,r值(EF)=0.85.EDV均值:DSCT> MRI;ESV均值:DSCT> MRI;SV均值:DSCT> MRI; EF均值:DSCT> MRI.同一仪器三次测量值的差异相互关系(ICC值):MRI测量的EDV、ESV、SV、EF值的ICC值在0.8~1之间;DSCT测量的EDV、ESV、SV、EF值的ICC值在0.6~0.75之间.结论:DSCT在左心室收缩功能定量评价方面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并可在不增加放射剂量的前提下,一次D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同时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和左心室收缩功能,能够为临床主动脉瓣置换术前评估及制订手术方案提供更多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周围型腰椎管狭窄及椎间静脉压迫症的CT表现,为骨科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术中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腰椎管狭窄及椎间静脉压迫症的患者52例,全部行CT平扫,部分CT增强扫描。分析其各种类型的CT表现和不同术式的选择及术中所见。结果:大多数病例术中所见与CT表现相一致。CT诊断侧隐窝狭窄、椎间孔狭窄及椎间静脉压迫症的原因有:椎间盘的病理性膨突、侧方椎间盘突出、上关节突增生肥大、椎体后外缘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腰椎滑脱等。结论:选择合理的CT扫描方法可以提高诊断符合率和特异性。正确的CT诊断有助于术式选择和术中处理,能有效的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PET-CT的出现和逐渐普及使大家认识到了其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和判断预后等方面的优势,由于MRI的无辐射性及其在软组织分辨率方面的优势,在PET-MRi机型逐渐成熟后将再引发PET-MRI的装机热潮。该文主要就图像融合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目前部分学者在PET-MRI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做些归纳,以帮助人们了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