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研究Toll样受体2单克隆抗体(Toll-like receptor 2 monoclonal antibody,TLR2McAb)、Toll样受体4单克隆抗体(TLR4McAb)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组织学改变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 雄性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B)、TLR2McAb干预组(C)、TLR4McAb干预组(D)、TLR2McAb+TLR4McAb共同干预组(E),每组10只.A组饮用蒸馏水,B~E组饮用5%DSS水溶液以产生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造模开始同时,每隔48 h予A、B两组小鼠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C~E组小鼠分别予以10μg的TLR2McAb、TLR4McAb、TLR2McAb+TLR4McAb,期间观察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干预7 d后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结肠炎症,并进行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histopathological score,HS);使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结肠黏膜中IFN-γ、IL-4、IL-17表达;留取盲肠内粪便对大肠杆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进行培养并比较各菌群菌落计数(colony forming units,CFU)的变化.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与A组比较,B组的DAI及HS显著增高(DAI:9.700±2.406 vs 0.500±0.707,P<0.01;HS:16.500±2.991 vs 6.400±3.273,P<0.01);C、D组与B组比较DAI及H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的DAI及HS明显低于B组(DAI:5.700±3.498 vs 9.700±2.406,P<0.05;HS:9.500±3.308 vs 16.500±2.991,P<0.01).(2)与A组比较,B组小鼠结肠黏膜IFN-γ、IL-4及IL-17的mRNA表达明显增高;而C~E组结肠黏膜三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A组大肠杆菌数量较少,B~E四组大肠杆菌均明显生长(与A组比较P<0.05),C~E组大肠杆菌数值与B组比较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均明显少于A组及C~E组(P<0.05),使用TLR2McAb、TLR4McAb干预后,C~E组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上升,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2McAb、TLR4McAb同时干预对DSS诱导的小鼠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有显著改善作用;两种McAb均能明显提高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的菌群数量,从而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但对大肠杆菌数量无明显影响,且两抗体同时干预对肠道菌群结构的改善未见显著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描述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粪便微生物群落组成,找出与炎症性肠病相关的菌群,为疾病的治疗和诊断提供新思路。方法 收集克罗恩病(n=20)、溃疡性结肠炎(n=10)和健康对照组(n=30)的粪便样本,利用16S rRNA测序法,测定粪便样品中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果 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炎症性肠病患者变形菌门、Epsilonbacteraeota、酸杆菌门、志贺氏菌丰度显著升高;普氏菌属9、巨单胞菌属、Lachnoclostridium丰度显著降低。克罗恩病组Lachnoclostridium丰度显著高于溃疡性结肠炎组,酸杆菌门、普氏菌属9丰度显著低于溃疡性结肠炎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丰度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微生物失调,IBD患者肠道菌群中致病菌增多(主要为变形菌门和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克罗恩病组和溃疡性结肠炎组的差异菌群可能和疾病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黄连解毒汤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为临床合理使用清热解毒中药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建立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的小鼠模型和不同剂量的黄连解毒汤灌胃小鼠模型,与正常小鼠比较,评价黄连解毒汤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情况。结果灌胃14d后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出现菌群失调,其肠道益生菌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连解毒汤低剂量组无菌群失调现象,其肠道益生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与抗生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条件致病菌肠球菌显著减少。结论黄连解毒汤在高剂量长期应用时有类似滥用抗生素的破坏作用,在低剂量使用时或许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治疗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并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黄芪多糖低剂量组、黄芪多糖中剂量组和黄芪多糖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通过饮用5%葡聚糖硫酸钠盐(DSS)溶液10 d构建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于饮用5%DSS溶液30 min...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肠道菌群改变与RA发生的联系及资木瓜总苷(total saponins of Chaenomelesspeciosa, TSCS)通过其变化对RA的治疗作用,建立K/BxN小鼠血清转移性关节炎模型,ELISA检测关节组织炎性因子水平;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小鼠粪便进行16S rRNA V3-V4区测序,利用GraphPad Prism 6.01软件分析肠道菌群结构差异、丰度变化及其与小鼠关节组织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显示,TSCS能有效缓解关节炎小鼠踝关节肿胀程度并降低关节局部炎性因子水平;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丰度降低,TSCS组、肥大细胞缺乏组小鼠肠道菌群丰度增高;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梭菌ⅩⅣa(ClostridiumⅩⅣa)、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毛螺菌(Lachnospiracea_incertae_sedis)与炎性因子水平改变有显著相关性。由此,肠道菌群失调或可诱导关节组织炎性因子水平增高,引起疾病的发生,而TSCS通过改善肠道微生态、调节肠道菌群丰度起治疗关节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研究黄芪多糖在溃疡性结肠炎(UC)治疗中的作用,探讨黄芪多糖是否通过影响MDSC发挥作用。方法通过建立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研究黄芪多糖对MDSC的影响,探讨黄芪多糖(APS)在治疗UC中的效果。分析干预前后,APS对UC小鼠体内MDSC数量的影响。从病理组织学讨论黄芪多糖对UC小鼠肠黏膜修复的影响,评价黄芪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应。结果APS对UC模型小鼠干预后,小鼠骨髓中、脾脏中、外周血中MDSC细胞的表达均明显下降,表明APS对MDSC细胞有明显地抑制作用。结论黄芪多糖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且可能是通过MDSC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pH值对粪便微生物移植(FMT)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道微环境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FMT低pH值组(FMT-L)、FMT中pH值组(FMT-M)和FMT高pH值组(FMT-H),每组20只。Control组小鼠自由饮用纯净水,其余小鼠给予2%葡聚糖硫酸钠(DSS)连续7 d构建UC模型。FMT-L、FMT-M和FMT-H组分别灌肠酸性粪便滤液、中性粪便滤液、碱性粪便滤液,2次/d,连续7 d;其余组灌肠等量生理盐水。记录并评估小鼠疾病活动指数和结肠组织病理评分;16S肠道菌群测序分析结肠内容物菌群变化;流式细胞术和Luminex分别检测结肠组织Treg和Th17比例及相关免疫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不同pH值FMT治疗均能显著降低UC小鼠的疾病活动度、增加结肠长度、改善结肠病理损伤,以FMT-M组最为显著(P<0.01或P<0.05)。FMT干预均能升高菌群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改变菌群分布,且以FMT-M组最为显著(P<0.05,P<0.01)。此外,FMT干预均能改善UC小鼠结肠中Treg和Th17细胞比例,同样以FMT-M组最显著(P<0.01,P<0.05)。FMT能不同程度回调IL-10、IL-17A、TGF-β1、IL-4、IFN-γ、TNF-α免疫因子的异常表达水平,以FMT-M组的改善作用最显著(P<0.01或P<0.05)。结论:FMT治疗UC小鼠的疗效与移植菌液的pH值相关,中性pH值FMT能调节肠道菌群与结肠组织Treg和Th17的比例和功能,改善肠道微环境,缓解UC小鼠病情。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是肠道慢性炎性反应性疾病,遗传易感性、肠道菌群和黏膜免疫功能失调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研究显示NLRP3基因与溃疡性结肠炎的易感性相关,NLRP3炎症小体可维持肠道内环境稳定,对实验性结肠炎具有保护作用,其功能缺陷可能导致对溃疡性结肠炎易感.NLRP3炎症小体有可能成为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肠道菌群移植对老年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应及其机制。方法利用老年和青年C57BL/6小鼠建立大脑中动脉阻闭模型,比较两组小鼠脑缺血损伤程度及粪便菌群构成;分离提纯青年小鼠粪便菌群,通过灌肠法移植至老年小鼠,比较接受菌群移植的老年小鼠与对照组老年小鼠粪便菌群构成,研究青年小鼠肠道菌群移植是否能减轻老年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同时,采用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 Western blot法检测肠道组织、脑组织IL-17蛋白水平。给予接受青年小鼠粪菌移植的老年小鼠静脉注射重组IL-17A(rIL-17A),验证其是否可抑制粪菌移植的脑保护效应。结果老年小鼠粪便中拟杆菌门减少,厚壁菌门增多;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老年小鼠脑梗死体积较青年小鼠显著增大,神经功能损伤显著加剧。菌群移植后,老年小鼠粪菌构成中拟杆菌门增加,厚壁菌门减少;脑缺血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同时肠道、血清、脑组织IL-17水平显著降低,而给予rIL-17A后,菌群移植的脑保护效应被抑制。结论肠道菌群移植可减轻老年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恢复其菌群环境,并可通过降低肠道、血清、脑组织IL-17的水平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探讨博来霉素诱导的系统性硬化病(SSc)模型小鼠肠道菌群改变及醋酸泼尼松龙的干预作用。方法:博来霉素诱导建立SSc小鼠模型,醋酸泼尼松龙干预治疗28 d,设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小鼠生存状态,天狼星染色观察组织病理改变及检测胶原纤维含量。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各组小鼠粪便DNA进行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出现精神萎靡,背部皮肤变硬、结痂,粘连皮下组织,皮肤及肺组织胶原纤维含量明显增多(P<0.01);肠道菌群物种丰度、谱系多样性降低(P<0.05);菌群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普雷沃氏菌科、普雷沃氏菌科_UCG-001、乳杆菌属、拟杆菌属丰度显著降低(P<0.05);螺杆菌、文肯菌属、瘤胃梭菌属_6、罗斯氏菌属、瘤球菌科_UCG-005丰度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醋酸泼尼松龙治疗组改善了SSc小鼠生存状态,明显下调皮肤及肺组织胶原纤维含量(P<0.01);增加了肠道菌群物种丰度及谱系多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逆转了普雷沃氏菌科、文肯菌属、瘤球菌科_UCG-005丰度变化趋势(P<0.05)。结论:博来霉素诱导的SSc小鼠肠道不同分类水平细菌丰富度、谱系多样性及菌群结构明显改变。SSc主要治疗药物糖皮质激素(GCs)醋酸泼尼松龙有限度地影响了SSc小鼠肠道菌群,但改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Tim-4 mRNA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3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外周血Tim-4 mRNA表达水平,比较两组Tim-4 mRNA、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表达水平及观察组Tim-4 mRNA与CRP和ESR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Tim-4 mRNA、CRP、ESR表达均高于对照组[(0.79±0.37)vs(0.33±0.20)]、[(6.08±3.21)mg/L vs(0.99±0.87)mg/L]、[(19.12±12.13)mm/h vs(5.58±4.10)mm/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im-4 mRNA表达水平与CRP呈正相关(r=0.376,P<0.05),而与ESR无相关性(r=0.077,P>0.05)。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Tim-4 mRNA异常上调,并与CRP密切相关,可能参与溃疡性结肠炎的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使用乙酸经灌肠诱导的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模拟临床溃疡性结肠炎,探究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结肠炎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40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高低剂量给药组。小鼠禁食不禁水24 h,造模前使用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小鼠,各给药组和模型组小鼠分别按0.2ml/20g体质量经肛门使用塑料导管灌肠5%乙酸生理盐水溶液,倒置30 s后,使用1 ml生理盐水冲洗肠道,对照组灌入正常生理盐水后冲洗肠道,造模后第1天高低剂量给药组分别灌胃100、200 mg/kg的柳氮磺胺吡啶,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相应的溶剂灌胃。结果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组较模型组能够有效地抑制结肠萎缩变短,显著提高肠质量分数(P<0.05)。给药组结肠切片在病理组织学评价能够有效地缓解结肠组织病变水平。治疗组MPO和NO水平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5),给药后小鼠机体炎症程度减轻。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中p-p65、TLR4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同时P65蛋白的表达降低,表明在模型中NF-κB通路处于激活状态,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治疗组小鼠结肠组织p-p65、TLR4蛋白显著下调,P65蛋白增加,说明柳氮磺胺吡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结论本研究中使用5%乙酸生理盐水溶液经灌肠后成功诱导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模型组小鼠炎症因子表达上升,同时NF-κB信号通路处于激活状态。柳氮磺胺吡啶灌胃治疗之后能够降低小鼠机体炎症水平,同时能够显著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有助于治疗小鼠急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紫甘薯花青素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屏障损伤的修复及治疗作用。方法:将健康雄性BALB/c小鼠分正常饮水组、DSS模型组、紫甘薯花青素不同剂量(12.5、25、50及75mg/kg)组和5-氨基水杨酸(5-ASA)阳性药物对照组。口服含2.5%DSS的饮用水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小鼠结肠中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以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糖原PAS染色技术观察结肠组织杯状细胞中黏液素的表达的情况,Western blot检测ZO-1、occludin和TNF-α的蛋白表达,天狼星红染色技术检测小鼠结肠纤维化情况。结果:与正常饮水对照组相比,DSS模型小鼠疾病活动指数,组织学损伤明显增加(P<0.01);与DSS模型组相比,紫甘薯花青素不同剂量组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评分降低,结肠组织中ZO-1和occludin的表达及分布均上升,且TNF-α和IL-6的表达及分布均下降;糖原PAS色显示结肠组织杯状细胞中的黏液素分布及表达在紫甘薯花青素治疗组明显增加;天狼星红染色...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抗生素所致肠道菌群失调小鼠模型上采用卵清蛋白(OVA)雾化吸入激发,探讨气道变应性反应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关系.方法:112只BALB/c小鼠分为6组:菌群失调Ⅰ组、对照Ⅰ组、菌群失调Ⅱ组、菌群失调加激发组、激发组、对照Ⅱ组.前2组和后4组分别于第6天和第14天时取盲肠内容物做细菌培养计数,后4组同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分类计数、BALF和血清中OVA特异性IgE(OVA-sIgE)检测以及肺部病理观察;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中Th1以及Th2细胞水平.结果:应用抗生素的小鼠出现肠道菌群失调,菌群失调加激发组小鼠肺部出现以嗜酸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肺部黏液分泌明显增高,BALF中细胞总数、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加,OVA-sIgE水平显著增高,肺部Th2细胞水平增高,Th1细胞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抗生素致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经过OVA雾化吸入后,可产生Th2细胞优势的变应性气道反应,提示抗生素所致肠道菌群失调是诱发哮喘等变应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失调对小鼠小肠上皮间淋巴细胞(i IEL)功能的影响。方法口服给予广谱抗生素头孢曲松钠造成菌群失调小鼠模型,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二硫苏糖醇(DTT)消化上皮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i IEL表型和T细胞亚群的比例,ELISA检测肠腔冲洗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IL-6、γ干扰素(IFN-γ)水平,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以及PCR检测肠道细菌的类别。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给予头孢曲松钠后小鼠肠道内细菌明显减少,真菌和酵母菌增多;i IEL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发生变化,其中γδ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CD3+T细胞、CD8+T细胞以及T细胞受体(TCR)γδ+T细胞活化增加,肠腔内IL-2、IL-6、IFN-γ水平显著升高。结论肠道菌群失调导致定植抗力下降,真菌增多,微生物屏障功能被破坏,引起i IEL中T细胞活化增加,促炎细胞因子分泌增加,可能是菌群紊乱引起炎症性肠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聚果糖(FOS)对小鼠肠道黏膜的影响,并探讨其对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用5%DSS诱导建立小鼠结肠炎模型,将30例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FOS组。FOS组在模型建立后饮用配置好的5%FOS溶液。观察各组疾病活动指数(DAI),实验结束后观察结肠长度变化、组织学损伤评分、菌群计数统计以及IL-6、IL-33、TNF-α、RegⅢγ的表达。结果 FOS组DAI(P0.000 1)及组织学损伤评分(P0.000 1)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小鼠结肠质地变硬且黏膜皱褶消失(P0.01),FOS组结肠致病菌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减少(P0.01),FOS组结肠IL-6(P0.05)、IL-33(P0.05)的表达量相比于模型组显著降低,TNF-α(P0.05)、RegⅢγ(P0.05)虽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聚果糖能够改善结肠炎小鼠有益菌群的比例,降低促炎细胞因子IL-33及IL-6的水平,减轻肠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粪菌移植(FMT)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小鼠肠道菌群及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3日龄C57BL/6新生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EC模型组、FMT预防组、FMT治疗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三组均采用缺氧+冷刺激+人工喂养方法连续刺激3 d建立NEC模型.对照组幼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肠道多形螺旋线虫对T细胞诱导的小鼠结肠炎CD4^±T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方法 用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CFSE)染色的卵清蛋白(OVA)特异性CD4^±辅助性T细胞转入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中,制作小鼠实验性肠炎模型。将实验模型小鼠分为多形螺旋线虫感染组和无感染组(每组n=5),观察多形螺旋线虫感染7d后小鼠结肠炎性反应的组织学变化;以流式细胞仪检测感染3、5、7d小鼠肠系膜淋巴结中CD4^+T细胞CFSE的阴性率,判定肠系膜淋巴结中CD4^+T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与无感染组比较,感染组小鼠第7天时有螺旋线虫感染结肠炎性反应明显加重,黏膜固有层细胞浸润增多,结肠上皮破损增加,病理评分明显升高(5.20±0.84比2.00±0.71,P〈0.05)。感染3、5、7d后,感染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中CD4±T细胞增殖均比无感染组明显增强,CFSE的阴性率升高[3d:(7.03±1.61)%比(2.32±0.62)%,5d:(55.05±13.41)%比(29.10±2.23)%,7d:(76.97±1.89)%比(43.87±5.56)%,均P〈0.05]。结论 多形螺旋线虫感染在CD4^+T细胞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早期阶段促进了炎性反应的加重,可能与促进CD4^+T细胞的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基于GC/MS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新疆哈族肥胖儿童菌群人源化小鼠特征代谢物,探讨新疆哈族肥胖儿童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新疆哈族肥胖儿童粪便,制备粪便悬液,制备肠道菌群人源化小鼠模型组(HUM组),设置健康小鼠作为对照组(GF组),运用GC/MS对两组小鼠的血浆代谢物进行研究,运用PCA和PLS-DA统计学方法寻找出特征代谢物,鉴别特征代谢物。结果最终获得183个变量。PCA、PLS-DA和VIP分析最终得到21个特征代谢物;结构鉴别发现,HUM组的三羧酸循环中间物柠檬酸、琥珀酸、苹果酸等显著高于GF组;HUM组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丙酮酸和草酰乙酸表达水平显著高于GF组。此外,本研究还发现HUM组的马尿酸、如哌啶甲酸、5-氨基戊酸等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影响哈族儿童体内的三羧酸循环和糖酵解活跃状态,同时肠道菌群代谢物活性增强,促进肠道营养吸收,导致哈族儿童肥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对大鼠紫杉醇(PTX)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影响。方法:构建大鼠PTX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并通过喂养大鼠广谱抗生素或移植粪便改变大鼠肠道菌群;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TX+生理盐水组(PTX组)、PTX+抗生素(Abx)组和PTX+粪菌移植(FMT)组,每组6只。测定大鼠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16S rDNA分析肠道菌群种属;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结肠组织Toll样受体4(TLR4)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包括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和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的表达蛋白水平。PTX模型大鼠造模第1天鞘内分别注射TLR4激动剂LPS-PG Ultrapure、TLR4抑制剂TAK242和p38抑制剂SB203580(每组6只),检测大鼠的MWT和TWL,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1)PTX组大鼠MWT和TWL随着造模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造模第21天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