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完全内窥镜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评价完全内窥镜(full-endoscopic,FE)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2008年8月~2009年2月应用FE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20~52岁,平均36.1岁;病程15~120d,平均66d。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腰痛和单侧坐骨神经痛。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均为单节段病变,L5/S1 24例,L4/5 6例。突出类型:侧方型18例,旁中央型8例,游离型4例。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腿痛和腰痛进行评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2例转为开放小切口手术,其余28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少未予估计。2例出现硬膜小裂口,无神经根损伤及术后出血等并发症。手术时间45~105min,平均70.7min;住院时间 3~7d,平均5.7d,伤口均一期愈合。26例患者出院时下肢痛消失,2例减轻。术后随访1.0~1.5年,平均1.3年,无复发病例。腿痛VAS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76.8mm、7.6mm和7.3mm,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末次随访与术后3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腰痛VAS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8.8mm、11.0mm和10.7mm,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末次随访与术后 3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E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和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治疗重度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治疗14例重度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4例患者均顺利摘除脱垂的髓核组织。手术时间50~100(68.4±11.6)min。术后均未出现神经根、硬膜囊损伤等并发症;1例出现腰痛不适,予卧床、消炎止痛等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0(15.0±2.1)个月。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3、12个月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11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13/14。结论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治疗重度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与经皮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5-10-2019-03间于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行PTED治疗的125例LDH患者.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经椎间孔入路组(椎间孔组)和经椎板间入路组(椎板间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  相似文献   

4.
曾娘华 《颈腰痛杂志》2021,42(6):866-868
目的 研究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e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5年2月~2018年3月于本院治疗的48例巨大LDH患者,突出髓核椎管侵占率>50%,所有患者均采用PEID术治疗,随访超过1年.结果 48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64.64±14.53)min,出血量(19.87±5.08)mL,住院(3.05±0.76)d;术后3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腰腿痛,术后8个月1例复发;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ODI指数、腰与下肢VAS评分均较术前均明显降低,JOA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按照MacNab标准评价手术优良率为91.67%.结论 PEID术治疗巨大LDH切实可行,能显著减轻腰腿症状、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9):1815-1818
[目的]评价经皮脊柱内窥镜下椎板间隙扩大成形入路治疗高位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与优点。[方法]2014年6月~2015年6月应用经皮脊柱内窥镜下椎板间隙扩大成形入路手术治疗12例高位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20~52岁,平均37岁,病程5~120 d,平均58 d,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及单侧坐骨神经痛,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诊断均为单节段高位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病变节段L5S12例、L4、58例、L3、42例,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腰痛及腿痛进行评定,末次随访采用Mac Nad功能评分判断疗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2例均在局麻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少未予估计,无神经根损伤及术后出血等并发症,手术时间100~145 min,平均120 min,住院时间3~7 d,平均5.4 d,伤口均一期愈合,12例患者术后腿痛均立即消失,1例术后1个月出现腰痛加重,经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个月,无复发病例。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各时间点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Mac Nab评价标准,末次随访时优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1.67%。[结论]经皮脊柱内窥镜下椎板间隙扩大成形入路治疗高位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微创。  相似文献   

6.
刘晶  彭川 《浙江创伤外科》2023,(6):1105-1108
目的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椎板间入路(PEID)手术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LDH患者106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观察组实施PEID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椎间孔入路(PETD)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临床疗效、疼痛评分及腰椎功能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围术期指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4.3%与对照组治疗优良率84.9%比较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 ODI评分比较差异均为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 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术后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观察组总发生率5.7%与对照组总发生率22.6%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LDH患者实施PEID手术治疗能够取得...  相似文献   

7.
自2000年1月~2003年12月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38例,其中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27例,行单纯经椎板侧方入路手术治疗12例,联合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和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初次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06例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经皮椎间孔入路,53例)和B组(经皮椎板间入路,5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VAS评分和ODI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B组均显著短(少)于A组(P 0.05)。术后卧床时间B组显著长于A组(P 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 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个月,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B组高于A组(P 0.05)。结论两种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初次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总体疗效接近,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手术可缩短术后卧床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而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手术则有助于降低操作难度,减少X线透视次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采用常规器械扩窗经椎板间隙入路内窥镜下手术治疗伴椎板间隙狭窄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2011年9月~2012年6月应用常规器械扩窗经椎板间隙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伴椎板间隙狭窄的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5例,其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16~53岁,平均35.7岁.突出类型:肩上型25例,腋下型10例,混合型5例,游离型5例.统计手术时间、术中 出 血量、扩窗咬除骨量及并发症等手术基本情况.术前及术后3d、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和各时间点VAS评分.手术时间60~125min,平均83.5min;术中出血约10~50ml,平均25ml术中扩窗咬除骨量约3~1g,平均6g.术中无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撕裂.术后3例出现下肢麻木感,1周后均恢复,术后无出血、感染等其他并发症.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经椎板间隙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伴椎板间隙狭窄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时,常规器械扩窗具有较大的安全性,操作步骤简单,不需要复杂昂贵的专门设备.  相似文献   

10.
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目的 :总结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 0 0 0年 2月至2 0 0 0年 11月间对 12 1例特殊类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多间隙突出 4 6例 ,巨大中央型突出 2 1例 ,小关节内聚明显者 4 7例 ,游离脱出 8例 ,明显钙化 2 6例 )。行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结果 :随访 3~ 10个月 ,手术优良率95 %。结论 :应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研究经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合并病变间隙小关节内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对策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2000年3月至2000年11月经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的255例腰椎问盘突出症的CT片,测量其形态上呈小关节内聚改变的47例腰椎CT片数据,制定统一标准选择病例。并依据1994年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外科组制定的手术疗效标准,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随访45例,优34例,良l0例,优良率97.8%。结论 合理选择适应证,经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合并病变间隙小关节内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可以达到较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L5~S1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PEID治疗41例L5~S1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疼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术后12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55~98(76.50±20.16)min,住院时间2...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微创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治疗老年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6月治疗的47例老年钙化型LDH患者,均经微创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随访12~36个月,记录患者术后疗效。结果 47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4.45±4.76) min,住院时间(5.6±0.76) d;术后1周、1个月、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的ODI指数、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直腿抬高角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参照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治疗优良率为85.11%;术后出现1例一过性下肢麻木,复发2例,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能快速改善老年钙化型LDH的疼痛症状及功能障碍,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评价椎板间隙成形技术在完全内窥镜(full-endoscopic,FE)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3年8月,我院应用FE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男60例,女30例;年龄22~68岁,平均41.4±13.3岁。其中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8例(A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2例(B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影像学参数、围手术期指标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参照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2年以上,平均34.8±4.0个月(25~42个月)。A组患者FE术中均需进行椎板间隙成形技术预处理骨性椎板窗,而B组患者未行椎板间隙成形技术。两组患者术前椎间盘突出类型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以肩上型椎间盘突出为主(29/38,76.3%),而B组患者以腋下型椎间盘突出最常见(34/52,65.4%)。除A组在手术时间明显大于B组外(分别为73.1±9.7min和55.2±7.5min,P0.05),两组在住院天数、重返工作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良率分别为84.2%和86.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尽管FE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需术中采用椎板间隙成形技术预处理骨性椎板窗而延长手术时间,但仍可以获得与L5/S1节段一致的良好临床疗效,而且并未增加术后神经损伤和腰椎不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经竖脊肌横突间入路治疗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0年3月-2007年5月,我科采用经竖脊肌横突间入路治疗椎间孔外型椎间盘突出症9例,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在完全内窥镜(full endoscopic,FE)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转为开放手术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0年8月应用单通道FE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的5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转为开放手术的病例,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结果:共5例(10%)转为开放手术,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29~44岁,平均36.2岁;病程35~105d,平均58.4d;L5/S1 4例,L4/5 1例,侧方型突出3例,旁中央型突出1例,游离型突出1例。1例因工作鞘位置不佳造成黄韧带鉴别困难而转为开放;1例大块髓核脱出且病程较长患者术中神经根明显粘连,由于神经根分离与止血困难而改为开放,该例同时合并硬膜损伤;3例因FE术中无法暴露神经根而转为开放,开放手术时见神经根起始点位置低于操作间隙下位椎板,需切除部分侧隐窝骨结构才能显露神经根。开放手术后,3例下肢痛消失,2例减轻。结论:操作通道定位不佳、适应证选择不当和神经根走行变异是在FE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转为开放手术的原因,术者丰富的微创经验、合理病例选择与术前腰神经根走向影像学检查可有效预防FE手术转为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椎板间入路经皮脊柱内镜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缝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08—2021-10采用椎板间入路经皮脊柱内镜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缝合治疗的4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与腰椎JOA评分。术后12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4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19个月,平均14.1个月。术中及术后无神经损伤、硬脊膜撕裂、腰椎间隙感染、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2例术后下肢麻木、疼痛症状加重,对症处理后症状得到缓解。术后1个月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上述指标较术后1个月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疗效按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39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5.45%。1例术后14个月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进行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较好。结论 椎板间入路经皮脊柱内镜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缝合治疗腰椎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经皮内镜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fenestration discectomy,PEFD)与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