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DSA下经皮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的价值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对20例MSCTZ诊断为Stanford B型AD患者行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结果 20例Stanford B型AD中,单纯行EVGE治疗共植入支架22枚,支架释放成功率100%,造影复查15例无明显渗漏和假腔显影(75%),5例少许渗漏(25%)以适应性球囊逐段贴覆后渗漏消失, 术后6天因右肾出血伴感染死亡1例, MSCT复查19例无明显支架移位或渗漏,回访3个月生存质量良好.结论 DSA下EVGE治疗Stanford B型AD可有效提高EVGE治疗的成功率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对经皮胃造瘘术治疗肿瘤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的优异性。方法 江苏省肿瘤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接受胃造瘘术治疗肿瘤患者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延续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方法。比较术后4个月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自我护理效能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等。结果 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自我护理效能评分、术后注意事项掌握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续护理模式优于传统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MDT)干预模式在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行TACE治疗的11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将血管介入一病区的患者作为研究组,介入二病区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干预模式,研究组采取在传统干预模式的基础上组建多学科团队, 实施围术期患者管理路径的MDT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水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焦虑、疼痛得分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首次进食水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明显提前、焦虑得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围术期MDT 干预模式的构建与实施,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不良情绪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清醒俯卧位(APP)联合标准护理与标准护理防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早期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1年2月至2021年8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收治的8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31例, 女53例;年龄67~96岁[(82.3±6.3)岁]。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45例, 股骨转子间骨折39例。手术方式:闭合复位内固定术39例,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5例, 全髋关节置换术10例。42例术后仅接受标准化护理(标准护理组), 42例术后接受标准化护理和APP干预(APP联合标准护理组)。比较两组术后30 d内PPCs(包括肺炎、呼吸衰竭、胸腔积液、肺不张和肺水肿)发生率、术后第4天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术后第4天与急诊就诊时PaO2的差值、术后第4天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APP相关不良事件数目。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0~90 d[(86.1±16.5)d]。APP联合标准护理组术后30 d内PPCs发生率为16.7%(7/42), Ⅰ型呼吸衰竭发生率为4.8%(2/42)...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方法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4月采用TEVAR治疗的85例Stanford B型AD患者临床资料.85例患者均常规行左肱动脉穿刺,右侧股动脉直切口,升主动脉DSA造影明确AD破口位置、真假腔及与重要器官血管开口位置关系;置入覆膜血管内支架,封堵原发破口,升主动脉造影复查观察近端破口封闭情况及主动脉弓部分支血管、真假腔血流变化情况.结果 84例患者TEVAR手术成功,成功率100%;1例术前麻醉过程中突发AD破裂死亡.9例部分覆盖左锁骨下动脉,1例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支架完全封闭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2例行无名动脉至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转流.Ⅰ型内漏2例,无住院期间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患者均存活,远端再发新破口2例.结论 TEVAR术治疗Stanford B型AD安全有效,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术中精细操作及加强术后院外管理是手术成功、提高远期生存率关键.  相似文献   

6.
梁晓辉  成力  黄吉凤  晋军 《武警医学》2021,32(12):1033-1037
 目的 探究循环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支架置入术后不良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09至2021-05因Stanford B型夹层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行胸腹主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的369例患者,分为康复组(332例)和不良事件组(37例),随访6个月,采集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C反应蛋白(CRP)和Lp-PLA2等指标,分析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检验水准为0.05,探究循环中Lp-PLA2与支架术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不良事件组患者Lp-PLA2、白细胞计数(WBC)、CRP、尿酸(UA)均高于康复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不良事件与Lp-PLA2(OR=1.024,95%CI:1.000~1.037)、WBC(OR=1.557,95%CI:1.189~2.671)、CRP(OR=1.005,95%CI:1.005~1.027)呈正相关。结论 Lp-PLA2的水平可能作为Stanford B型患者主动脉腔内血管修复术后不良事件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巨大脑动静脉畸形(AVM)分次栓塞术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总结我科17例巨大脑AVM患者共行54次栓塞治疗的资料,分析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采取及时、必要的护理干预,减少、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防止出现严重后果.结果 17例患者中,1例患者接受3次治疗后2个月再次发生畸形血管团破裂出血而放弃治疗;1例患者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经解痉治疗后恢复,未遗留神经功能缺损;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眩晕、头痛、自然缓解;1例患者出现紧张、恐惧、烦躁难以配合手术,予静脉基础麻醉,顺利完成治疗.其余病例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是巨大脑AVM分次栓塞治疗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和护理,显著减少、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后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14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EVAR治疗5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统计筛选出术后死亡患者,分析死亡原因及相关特征。结果本组554例患者中,47例患者术后死亡,占8.5%。其中,12例患者术后1个月死亡,占总死亡患者的25.5%;35例患者于术后中远期死亡。31例(66.0%)患者为急性期主动脉夹层,16例(34.0%)患者为慢性期主动脉夹层。24例患者死于AD破裂占51.1%;7例患者为心源性死亡,占14.9%;6例为脑源性死亡,占12.8%;4例为肿瘤源性死亡,占8.5%,其他原因死亡患者6例,占12.8%。结论主动脉破裂是Stanford B型降AD患者行EVAR治疗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注重术中操作、术后近期患者管理有利于降低术后近期病死率,长期血压控制及影像随访有利于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可复性寰枢椎脱位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接受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的41例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28例, 女13例;年龄18~79岁[(45.2±10.3)岁]。19例为集束化护理组, 在常规护理组护理的基础上成立手术室护理小组,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采用集束化护理;22例为常规护理组, 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C形臂X线机透视次数、引流管置管时间及主刀医师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术后12 h、24 h、48 h、72 h、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数字评分(NRS)评价两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术前1 d、术后1, 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功能残障指数(NDI)。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16.7±3.7)个月]。集束化护理组手术时间为(82.9±10.4)min, 术中出血量为(105.9±11.8)ml, 术中透视次数为(3.8±0.6)次, 引流管置管时间为(1.5±0.4)d, 常规护理组分别为(125.7±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模式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患者10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2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出院时疼痛评分,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并且较对照组,研究组患者VAS评分更低(P<0.05),两组护理前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有所提升(P<0.05),研究组提升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较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86.54%,研究组患者总满意度98.08%明显更高(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7%,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08%,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治疗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食管癌患者食管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77例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特殊护理组(n=89)和常规护理组(n=88),评价两组之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特殊护理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正常护理组(P=0.03)。特殊护理组患者满意度得分高于正常护理组(P0.05)。结论对接受食管支架植入术的食管癌患者给予积极、完善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支架置入术前多层螺旋CT(MSCTA)检查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分析26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患者MSCTA表现及临床介入资料。结果通过MSCTA检查发现破裂口情况、主要血管分支假腔供血情况、真假腔形态、双侧髂股动脉情况、并发症等信息,并以此对介入支架置入治疗术前评估及术后预判,与介入实际情况相比较,真实一致。结论 MSCTA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支架置入术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血管成像(MSCTA)对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行腔内隔绝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经MSCTA 确诊为 AD 共114例,其中对典型的 Stanford B 型 AD 的所有数据进行多层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成像(VR)等重建处理,并通过图像对其初始破口或初始病变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距离及锚钉区主动脉最大直径进行测量。结果依据 Stanford 分型标准,经 MSCTA 确诊为典型 Stanford B 型 AD 患者共53例。经 CTA 测量其初始破口或初始病变至左锁骨下动脉距离为(17.0±9.8)mm,锚钉区主动脉最大直径为(28.9±4.2)mm,主动脉壁单破口13例(24.5%),腹主动脉主要分支受累32例(60.4%),髂外动脉受累21例(39.6%)。经随访,42例 Stanford B 型 AD 患者行腔内隔绝术,术中以黄金标记导管为参照物,所测量初始破口或初始病变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距离及铆钉区主动脉最大直径进行测量与 MSCTA 提供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SCTA 可对 Stanford B 型 AD 做出准确诊断,并通过图像对相关数据进行精细测量及综合分析,对行腔内隔绝治疗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胶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血管发育不良(AD)所致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安全有效性,评价其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采用NBCA胶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的7例AD所致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栓塞技术成功率、临床有效性及远期随访结果.结果 7例患者入院前有6~36个月反复便血、失血性贫血、多次输血史,栓塞术前血红蛋白最低38~70 g/L,平均(56.8±12.4) g/L;AD部位在空肠3例,回肠1例,升结肠1例,横结肠肝曲1例,降结肠1例.6例患者1次栓塞成功,1例横结肠血管畸形患者因2支直动脉参与供血,分2次超选择插管栓塞成功.栓塞使用NBCA胶与超液化碘油按1∶2~1∶3比例混合,用量为0.2~0.8 ml,平均(0.48±0.19) ml,技术成功率为100%.栓塞术后所有患者无肠壁缺血事件发生,无其它介入相关并发症;术后1~3 d出院,便血消失.1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术后20 d再发出血,临床有效性为85.7%;6例术后随访追踪2~19个月(中位期10.5个月),出血症状消失,无再出血,无器官坏死并发症,远期止血率为100%.结论 NBCA胶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AD所致下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可取得较好的中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策略.方法 入选2010年2月-2013年2月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8例,分为常规护理组49例和循证护理组49例,给予不同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 循证护理措施实施前,两组患者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循证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循证护理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理论应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栓塞术治疗,对并发症预防有积极意义,能够对护理工作进行积极指导,同时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护理人员个人素质.  相似文献   

16.
赵靖  吴凡  许贲  梁亮 《西南军医》2016,(6):542-544
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是现代临床治疗中的运行模式,也是目前国内医疗机构探索与发展的新方向。本文回顾了国内外MDT发展现状,阐明了医院开展MDT的必要性,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进行MDT病例品鉴、建设落实MDT制度、建立评估评价机制等建议,以达到提升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来膦酸联合替勃龙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患者改进护理方法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就诊的骨质疏松绝经妇女60例,随机分为一般护理组及专科护理组,每组30例,两组均使用唑来膦酸联合替勃龙治疗,在此基础上一般护理组给予一般护理措施,专科护理组在一般护理同时给予专科护理,对照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专科护理组患者腰椎L1~L4骨密度、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一般护理组(P<0.05),Ⅰ型前胶原肽、骨碱性磷酸酶、骨折发生率显著低于专科护理组(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治疗中采用唑来膦酸联合替勃龙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但临床护理对其治疗效果有影响,为专科护理模式较一般护理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在口腔癌术后患者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60例口腔癌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以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负性情绪、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低于对照组患者为26.67%(8/30)(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WHOQOL-100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患者为70.00%(21/30)(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策略在口腔癌术后患者护理的效果良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负性情绪评分,改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颅脑损伤躁动患者实施约束性护理,分析该护理模式对患者非计划拔管率及躁动程度评分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90例颅脑损伤躁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约束性护理,观察并分析两组护理后非计划拔管率、不良事件发生率、躁动程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率(4.44%)较对照组(22.22%)低,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躁动程度评分(4.39±0.75)分低于对照组(6.28±1.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颅脑损伤躁动患者实施约束性护理,可有效缓解其躁动程度,降低躁动患者拔管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促进其恢复。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建立专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对于改善肝癌介入术后尿潴留患者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TACE术治疗的98例肝癌患者。对照组49例行常规管理,观察组49例建立专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TACE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为24.50%(12/49),高于观察组的4.10%(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87,P=0.00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1.36±8.15)分,高于对照组的(82.42±6.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84,P=0.001)。结论 建立和实施专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可降低肝癌介入术后患者尿潴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