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TG、FPG及TG葡萄糖乘积指数(TyG)与高血压发病间的关系,为人群高血压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金昌队列中符合研究标准的23581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研究TG、FPG及TyG与高血压发病风险间的关系,并按性别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在调整混杂因素后,与正常TG组相比,总人群中TG边缘升高组和升高组的HR值(95%CI)分别为1.16(1.01~1.34)和1.49(1.30~1.70),男性中分别为1.13(1.01~1.27)和1.17(1.06~1.30),女性中分别为1.05(0.88~1.26)和1.06(0.88~1.28);与正常FPG组相比,总人群中空腹血糖受损组的HR值(95%CI)为1.29(1.13~1.48),男性中为1.26(1.08~1.48),女性中为1.59(1.14~2.21);以最低四分位数组为参照,总人群中TyG的最高四分位数组的HR值(95%CI)为1.73(1.45~2.07),男性中为1.32(1.14~1.53),女性中为1.87(1.37~2.54)。TG、FPG与高血压发病风险间呈非线性的剂量反应关系,TyG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线性相关。结论较高的TG、FPG、TyG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TG、FPG及TyG较高的人群为高血压的高危人群,在高血压防治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天津市成年人免疫球蛋白浓度与2型糖尿病(T2DM)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进入"天津人群慢性低度炎症与健康促进队列", 完成基线免疫球蛋白浓度和血糖浓度测量, 且基线时未诊断过任何类型糖尿病的成年人进入队列研究。收集的相关资料包括: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和IgE)浓度、血糖浓度和其他潜在混杂因素。根据基线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的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Q1~Q4组), 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基线免疫球蛋白浓度与T2DM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6 315例, 年龄(50.1±10.0)岁。随访期间共390例被诊断为T2DM, 发病率为16.8/1 000人年。调整年龄、性别、腰围、吸烟状况、饮酒状况、嗜酸性粒细胞比值、代谢综合征、一级或二级家族史及相互调整其他种类免疫球蛋白浓度后, 与Q1组相比, IgG浓度Q4组人群T2DM发病风险降低(HR=0.71, 95%CI:0.52~0.97), IgM浓度Q4组人群T2DM发病风险降低(HR=0.66, 95%CI:0.47~0.91), IgA浓度Q4组人群T2D...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non-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其变化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联,为2型糖尿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抽取9 280人建立贵州自然人群队列,并于2016—2020年,对所有队列人群进行随访,随访到8 163人,剔除基线时患有糖尿病者、服用降血脂药物、基线总胆固醇、HDL-c缺失者或极值者后,最终有5 078 人纳入分析。non-HDL-c为总胆固醇与HDL-c差值。动态变化由随访non-HDL-c/HDL-c值减去基线non-HDL-c/HDL-c值得出。采用Cox回归分析non-HDL-c/HDL-c值与糖尿病发病的关联及调整风险比(adjusted hazard ratio, aHR )和其95%可信限(confidential interval, CI)。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进行剂量反应关系描述。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6.58年,共新发2型糖尿病820例。与位于non-HDL-c/HDL-c第1四分位数区间对象相比,位于第2四分位数,第3四分位数和第4四分位数区间对象的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 aHR 值分别为1.065(95%CI:0.855~1.325)、1.272(95%CI:1.037~1.562)、1.266(95%CI:1.022~1.569)。亚组分析中,在男性、年龄大于45岁和超重肥胖人群中,与位于non-HDL-c/HDL-c第1四分位数区间对象相比、第3四分位数和第4四分位数区间对象的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 aHR 值分别为1.529(95%CI:1.130~2.067)、1.748(95%CI:1.279~2.388) 、1.389(95%CI:1.046~1.844) 、1.394(95%CI:1.049~1.854) 、1.380(95%CI:0.955~1.994) 、1.462(95%CI:1.014~2.107),且趋势性检验P<0.05。与non-HDL-c/HDL-c动态变化值的第2四分位数区间对象相比,第1四分位数,第3四分位数和第4四分位数区间对象的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aHR值分别为1.258(95%CI:0.999~1.582)、1.390(95%CI:1.115~1.731)、1.530(95%CI:1.228~1.906)。限制性立方样条显示non-HDL-c/HDL-c与糖尿病发病风险呈正相关。结论 non-HDL-c/HDL-c值的增高将增加糖尿病发病的风险,尤其在男性,年龄大于45岁和超重肥胖人群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国中老年人群和高个成年人的适宜腰围界值点及其对糖尿病患病危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分析≥45岁人群和身高在全人群第85百分位数(P85)以上成年人的腰围分布特征,分析不同的腰同界值点与体重指数(BMI:kg/m2)≥24的诊断一致性,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腰围水平的调查对象患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的相对风险,并以ROC曲线最短距离确定上述人群的适宜腰围界值点.结果 中国中老年人腰围男性均值为80.8 cm,女性均值为79.4 cm;高个男性腰围均值为84.1 cm,女性为77.9 cm.中老年人腰围以男性85 cm、女性80 cm作为界值点,与BMI≥24的诊断一致性最好,预测糖尿病的ROC曲线距离最短.与腰围<85 cm组相比,85 cm~组、90 cm~组和95 cm~组的中老年男性患糖尿病[OR值分别为2.1(95%CI:1.6~2.8)、3.0(95%CI:2.3~4.0)和4.5(95%CI:3.4~5.8)]和空腹血糖受损[OR值分别为1.6(95%CI:1.2~2.2)、2.6(95%CI:1.9~3.5)和3.5(95%CI:2.6~4.6)]的相对风险明显增加.与腰围<80 cm组相比,80 cm~组、85 cm~组和90 cm~组中老年女性患糖尿病[OR值分别为1.9(95% CI:1.4-2.6)、3.2(95%CI:2.4~4.3)和4.8(95%CI:3.7~6.1)]和空腹血糖受损[OR值分别为2.5(95%CI:1.8~3.4)、3.2(95%CI:2.4~4.4)和4.2(95%CI:3.2~5.6)]的相对风险明显增高.高个成年人腰围以男性90 cm、女性85 cm作为界值点,预测糖尿病患病的ROC曲线距离最短.与腰围<85 cm组相比,95cm~组高个男性患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的相对风险明显增高[OR值分别为3.6(95%CI:2.1~6.4)和5.5(95%CI:3.0~10.1)].与腰围<80cm组相比,85 cm~、90 cm~组高个女性患糖尿病的相对风险明显升高[OR值分别为5.0(95%CI:2.7~9.4)和8.0(95%CI:4.6~14.1)],90 cm~组患空腹血糖受损的相对风险OR=3.7(95%CI:2.0~6.9).结论 男性85 cm和女性80 cm是中老年人群的适宜腰围界值点;对于高个成年人,此腰围界值点对于空腹血糖受损有预测价值;人群中心型肥胖预防指标建议使用男性85 cm和女性80 cm作为腰围界值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LDL-C/HDL-C比值对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影响,为糖尿病防治管理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本研究采用贵州省自然人群队列研究数据。从连续型变量及分类变量两方面分析LDL-C/HDL-C比值对2型糖尿病发病的影响,运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Cox比列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采用R 4.2.2及EmpowerStats 4.1统计软件进行平滑曲线拟合。结果 平滑曲线拟合结果显示,较高的LDL-C/HDL-C比值能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当比值达到2.87时,发病风险趋于稳定。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LDL-C/HDL-C比值每增加1个SD,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14.8%,其中男性及年龄≥45岁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分别增加16.4%及19.0%。未发现LDL-C/HDL-C比值对女性及年龄<45岁人群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将调查对象按LDL-C/HDL-C比值的四分位数法进行分组,与Q1相比,全人群中Q2~Q4分位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HR(95%CI)分别为1.307(1.006~1.697)、1.287(1.013~1.633)及1.516(1.179~1.9...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湖北省居民膳食模式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中18~75岁湖北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建立膳食模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湖北省男性和女性居民均得到6种膳食模式。男性患糖尿病的危险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OR=2.101,95%CI:1.132~3.893);超重及肥胖男性的糖尿病患病危险是正常体重男性的2.798倍(OR=2.798,95%CI:1.011~7.207);脂肪供能比35%以上的男性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是脂肪供能比25%以下男性的4.498倍(OR=4.498,95%CI:1.121~18.186);高血压男性发生糖尿病危险是非高血压男性的3.581倍(OR=3.581,95%CI:1.286~9.970);畜肉水果模式第4四分位数男性糖尿病患病危险是第1四分位数男性的8.284倍(OR=8.284,95%CI:1.688~40.612)。女性患糖尿病的危险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OR=3.704,95%CI:1.352~10.122);脂肪供能比35%以上的女性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是脂肪供能比25%以下女性的1.637倍(OR=1.637,95%CI:1.021~3.869);畜肉速食模式第3四分位和第1四分位数相比(OR=7.500,95%CI:1.959~58.602),第4四分位和第1四分位数相比(OR=7.561,95%CI:1.673~45.230)。结论改变不合理的膳食模式,控制体重和血压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膳食钠和钾摄入量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的关系,为NAFLD的综合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15年4月—2017年8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体检中心经腹部彩超确诊的541例NAFLD新发病例作为病例组及按病例组同性别、年龄(±5岁)频数匹配的同期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体检中心进行腹部彩超检查的541名非NAFLD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例组NAFLD患者和对照组非NAFLD体检者膳食钠、钾摄入量分别为(818.39±417.60)和(742.27±407.08)mg/d、(1 597.10±686.25)和(1 638.96±660.89)mg/d;2组人群比较,病例组NAFLD患者膳食钾摄入量低于对照组非NAFLD体检者(t=–3.929,P 0.001),2组人群膳食钠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吸烟情况、饮酒情况、体育锻炼时间、慢性病病史及膳食能量、蛋白质、胆固醇、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和钾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膳食钠摄入量第三五分位数和第四五分位数女性人群NAFLD的发病风险分别为最低五分位数女性人群的0.42倍(OR=0.42,95%CI=0.18~0.96)和0.28倍(OR=0.28,95%CI=0.12~0.66)。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吸烟情况、饮酒情况、体育锻炼时间、慢性病病史及膳食能量、蛋白质、胆固醇、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和钠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膳食钾摄入量第二五分位数、第三五分位数、第四五分位数和最高五分位数人群NAFLD的发病风险分别为最低五分位数人群的0.63倍(OR=0.63,95%CI=0.43~0.94)、0.45倍(OR=0.45,95%CI=0.29~0.69)、0.36倍(OR=0.36,95%CI=0.22~0.58)和0.31倍(OR=0.31,95%CI=0.16~0.58),膳食钾摄入量第三五分位数、第四五分位数和最高五分位数男性人群NAFLD的发病风险分别为最低五分位数男性人群的0.38倍(OR=0.38,95%CI=0.23~0.65)、0.30倍(OR=0.30,95%CI=0.16~0.57)和0.30倍(OR=0.30,95%CI=0.13~0.67)。结论全人群和男性人群膳食钾摄入量较高及女性人群膳食钠摄入量较高是NAFLD发病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武进农村地区成人静息心率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来源于2004—2005武进农村地区前瞻队列研究中35岁以上符合条件的10 066参与者。根据受试者基线静息心率的四分位数将其分为4组,第一组心率48~67次/min,第二组心率68~71次/min,第三组心率72~77次/min,第四组心率78~120次/min。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静息心率与2型糖尿病发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经过平均7.35年的随访,共406例新发2型糖尿病,发病密度为5.49/1 000人年。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与第一组相比,第二、三、四组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比HR(95%CI)分别为1.75(1.26~2.45)、1.77(1.28~2.44)、1.85(1.34~2.54),静息心率与患2型糖尿病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χ2趋势 = 15.98,P = 0.001)。静息心率与年龄、体重指数(BMI)、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有无糖尿病家族史在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中均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交互>0.05)。结论 静息心率的升高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显著相关,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碳水化合物摄入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使用贵州省自然人群队列研究数据库,队列于2010年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贵州省12个区(县)的48个乡镇共9 280人进行调查。2016至2020年,完成了随访调查。最终纳入5 546例进入本次研究分析。在基线和随访时收集血压、食物摄入及高血压发生情况等资料,获得各类食物的能量、宏量营养素摄入量及其供能比,分别计算总碳水、素食类碳水、动物类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根据供能比进行三分位分组。采用多因素Cox生存回归分析碳水化合物摄入与高血压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以5 546名成年人为分析对象,在随访期间,新发高血压1 200人,其中男性占48.58%,平均年龄为(40.60±13.86)岁。与总碳水供能比在第一分位组的人群比较,总碳水供能比在第二分位组、第三分位组、第四分位组的人群高血压发病风险分别为HR=1.30,95%CI:1.09~1.54、HR=1.21,95%CI:1.02~1.44、HR=1.32,95%CI:1.11~1.57,高碳水饮食可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与素食类碳水供能比在第一分位组的人群比较,素食类碳水供能...  相似文献   

10.
张小丹  林深荣  安芹彧  刘涛 《现代预防医学》2023,(23):4231-4237+4246
目的 了解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SES)对超重肥胖发病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0年对贵州省9 280人进行基线调查,于2016—2020年对该队列所有参与者进行随访,排除失访、不符合分析的对象后,2 681人纳入分析。运用t/χ2进行单因素分析,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SES综合得分及SES单个指标对超重肥胖发病的影响。结果 中位随访6.42年,人群发病密度41.72/千人年。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与家庭人均年收入<2 667元的人群比较,收入为5 000~<10 000元、≥10 000元发病风险分别为HR=0.756 (95%CI:0.611~0.934)、HR=0.626(95%CI:0.498~0.787)(P趋势<0.001);与文盲、半文盲相比,小学毕业、初中毕业、高中/中专及以上人群发病风险分别为HR=0.740(95%CI:0.599~0.914)、HR=0.666(95%CI:0.541~0.820)、HR=0.634(95%CI:0.468~0.859)(P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职业人群心理一致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为工作场所健康促进提供新的证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便抽样选择2家工作场所,在每家工作场所随机选择500名职业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健康状况、健康行为、主观幸福感和心理一致感。结果纳入样本量为972人。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分别为49.9%和50.1%,主观幸福感平均得分为(71.7±18.6)分(满分100分)。控制其他变量后:与可理解感得分为第一四分位数的人群相比较,可理解感得分为第二、第三和第四分位数的人群的主观幸福的回归系数分别5.22 (95%CI:2.04~8.40),4.92 (95%CI:1.56~8.28)和9.92 (95%CI:6.33~13.52);与可控制感得分为第一四分位数的人群相比较,可控制感得分为第二、第三和第四分位数的人群的主观幸福感的回归系数分别1.31 (95%CI:1.19~4.57),6.26 (95%CI:2.67~9.85)和7.74 (95%CI:3.50~10.98);与意义感得分为第一四分位数的人群相比较,意义得分为第二、第三和第四分位数的人群的主观幸福感的回归系数分别1.74(95%CI:1.32~4.80),7.35 (95%CI:4.18~10.51)和8.31 (95%CI:5.27~11.35)。结论职业人群心理一致感与其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可通过改善心理一致感水平,促进职业人群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苏州队列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状况及人群分布特征, 探索其发病的危险因素, 为防控COP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苏州市吴中区项目点数据, 剔除基线气流受限及基线调查时自报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个体后, 最终纳入分析45 484人。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队列人群COPD发病的危险因素并计算风险比(HR)及其95%可信区间(CI), 同时分析吸烟在其他危险因素与COPD发病关联中是否存在效应修饰作用。结果截至2017年12月31日, 研究对象中位随访时间为11.12年, 随访期间共诊断COPD 524人, COPD的发病密度为105.54/10万人年。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HR=3.78, 95%CI:3.32~4.30)、曾经吸烟(HR=2.00, 95%CI:1.24~3.22)、当前吸烟(<10支/d, HR=2.14, 95%CI:1.36~3.35;≥10支/d, HR=2.69, 95%CI:1.60~4.54)、有呼吸系统疾病史(HR=2.08, 95%CI:1.33~3.26)、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海南省成年人吸烟与各类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 利用中英合作项目“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海南省人群数据,剔除基线调查时自报患有冠心病、脑卒中和恶性肿瘤的个体后,纳入基线年龄为30~79岁的研究对象共28 940人,利用Cox回归分析计算非吸烟者、戒烟者和当前吸烟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HR值和95%CI。结果 研究人群平均随访6.2年,累积随访177 279人年。随访期间男性1 310人,女性2 200人发病。男性吸烟率(47.0%)远高于女性吸烟率(0.3%)。多因素调整后,与非吸烟者相比,吸烟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有所增加,HR值(95%CI)分别为急性冠心病1.63(1.12~2.38)和缺血性心脏病1.53(1.22~1.91)。在当前吸烟者中,每天吸烟量多于30支的人群急性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最高。结论 吸烟能够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应基于不同心血管疾病风险制定吸烟者戒烟目标和全人群控烟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国男性总胆固醇(TC)水平与原发性肝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于2006年5月以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男性职工为研究对象,基线调查时收集人群社会人口学、个人疾病史和总胆固醇等信息,建立动态前瞻性队列,每两年进行一次随访,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共有109 878名男性进入队列;收集研究对象原发性肝癌发病结局信息。将研究人群按照TC四分位数进行分组:Q1组(<4.27 mmol/L),Q2组(4.27~4.90 mmol/L),Q3组(4.90~5.56 mmol/L)和Q4组(≥5.56 mmol/L),并以Q1组作为参比组,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TC与男性原发性肝癌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累计随访861 711.45人年,中位随访时间为8.83年;收集原发性肝癌新发病例355例。调整年龄、教育程度、收入情况、吸烟状况、饮酒状况、体质指数(BMI)和空腹血糖(FBG)水平后,随着TC水平的升高,原发性肝癌的发病风险逐渐降低[Q2、Q3和Q4组HR(95%CI)值分别为0.76(0.58~1.01)、0.59(0.43~0.79)和0.36(0.25~0.52);P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人群的慢性肾脏病(CKD)分布, 分析生活方式与CKD发病风险的前瞻性关联。方法数据来源于CKB基线调查及随访监测(截至2018年12月31日), 描述CKD发病的地区和人群分布差异, 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生活方式因素与CKD的关联。结果研究纳入505 147名研究对象, 平均随访11.26年, 期间共有4 920例发病病例, 发病率为83.43/10万人年, 肾小球肾病为最主要亚型。CKD发病率在城市、男性、年龄≥60岁人群中更高, 分别为87.83/10万人年、86.37/10万人年、132.06/10万人年。相比于从不或偶尔吸烟者, 当前吸烟男性CKD风险增加(HR=1.18, 95%CI:1.05~1.31)。以非肥胖人群为参照组, 由BMI判定的全身性肥胖(HR=1.19, 95%CI:1.10~1.29)和腰围判定的中心性肥胖(HR=1.27, 95%CI:1.19~1.35)均与更高的CKD发病风险相关。结论 CKB项目人群CKD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和人群差异, 且其发病风险受到生活方式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湖北成人红肉摄入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1997、2000、2004、2006、2009、2011、2015、2018年共8轮“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湖北地区的代表性数据资料,采用多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纳入1154名18~75岁成人,调整年龄、性别、城乡、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收入、体力活动、总能量摄入、脂肪供能比、吸烟、饮酒、体质指数和高血压等因素,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计算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比(HR)及95%CI。结果 研究人群人均红肉摄入量从1997年40.59 g/d增加到2018年73.91 g/d, 2型糖尿病患病率从2009年6.14%上升到2018年7.00%。在模型1中调整年龄和性别,与对照组相比,红肉摄入量1~39 g/d组HR=0.92(95%CI 0.51~1.68),40~74 g/d组HR=0.86(95%CI 0.47~1.58),≥75 g/d组HR=1.02(95%CI 0.62~1.68);模型2在模型1基础上调整婚姻、城乡、文化程度、年收入水平、吸烟、饮酒和运动水平,与对照组相比,红肉摄入量1~39 g/d组HR...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糖尿病家族史与成人糖尿病发病的关联。方法使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苏州市吴中区数据,剔除基线时患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糖尿病的个体,共49 266名研究对象纳入分析。随访人年数的计算从研究对象完成基线调查时开始,至最早出现以下任一事件的时间终止:糖尿病发病、死亡、失访或2013年12月31日。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糖尿病家族史与糖尿病发病风险比(HR)。结果研究对象累计随访348 677人年(平均随访7.08年)。随访期间,男性423例和女性791例被新诊断为糖尿病。与无家族史者相比,有家族史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增加,HR(95%CI)值为1.90(1.57~2.29),并且个体具有糖尿病病史的亲属数量越多,发生糖尿病的风险越高(P趋势<0.05)。母亲型、同胞型和同胞双亲型家族史与糖尿病发病风险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HR(95%CI)值分别为2.03(1.45~2.77)、2.07(1.56~2.68)和2.39(1.14~4.34)。未发现吸烟、饮酒、体重指数和体力活动对糖尿病家族史与糖尿病之间的关联存在效应修饰作用(P交互>0.05)。结论糖尿病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健康生活方式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影响,为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生活方式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贵州省自然人群队列研究。组合分析9种健康生活方式对糖尿病发病的影响,采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及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单种健康生活方式与糖尿病发病关联分析显示,烹调油摄入≤30 g/d、18.5≤BMI<24 kg/m2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HR分别为0.500(95%CI:0.335~0.747)、0.420(95%CI:0.290~0.610),未发现其他生活方式与糖尿病的发病相关。多种健康生活方式组合分析显示与0~3种相比,保持6种、7种及以上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分别为HR = 0.478(95%CI:0.239~0.956)、HR = 0.282(95%CI:0.108~0.737)。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与0~3种健康生活方式相比,健康生活方式为4/5种以上,能降低0.9分位点的空腹血糖/OGTT 2 h血糖值;当健康生活方式达7种以上,能降低0.3~0.9分位点的血糖值,且分位水平越高,降低的血糖值越多。结论 健康生活方式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水平,且健康生活方式种类越多,糖尿病发病的风险越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35~74岁人群糖尿病流行状况的关联,为地区糖尿病流行的风险评价和疾病防控政策、措施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资料,人口普查和年鉴数据,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进行降维处理。以个体为水平1,以县(区)为水平2,利用两水平logistic回归随机截距模型分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35~74岁人群糖尿病流行状况的关联性。共纳入156个县(区)的35~74岁居民68 415人进行研究。采用SAS 9.4和MLwiN 2.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个经济学社会发展指标降维得到5个公因子,分别代表社会发展、工业发展、污染物排放、城市建设和人口老龄化,累积贡献率为80.47%。社会发展中三分位数组和上三分位数组的糖尿病患病风险高于下三分位数组,OR值分别为1.247(95%CI:1.047~1.485)和1.520(95%CI:1.299~1.778);污染物排放上三分位数组的患病风险高于下三分位数组,OR值为1.309(95%CI:1.122~1.529);城市建设中三分位数和上三分位数组的患病风险高于下三分位数组,OR值分别为1.210(95%CI:1.032~1.418)和1.253(95%CI:1.061~1.480)。控制混杂因素后,社会发展和污染物排放上三分位数组的患病风险仍然高于下三分位数组,校正OR值分别为1.256(95%CI:1.082~1.457)和1.174(95%CI:1.018~1.355),其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糖尿病患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会发展和污染物排放水平高地区的糖尿病患病风险高于水平低地区,应该引起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我国中老年人社会隔离与高血压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取CHARLS项目中2011年≥45岁且未发生高血压的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随访2013和2015年高血压发病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社会隔离对高血压发病的影响,按性别、年龄、抑郁情况分亚组进一步分析。结果共纳入9443名中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率为13.2%,在控制年龄、性别、学历、吸烟、饮酒、抑郁等其他变量以后,处于社会隔离的中老年人高血压发病风险与非社会隔离的中老年人相比增加了15.3%(HR=1.153,95%CI:1.027~1.294)。男性中老年人群中,社会隔离组高血压发病风险是非社会隔离组的1.205倍(HR=1.205,95%CI:1.019~1.425),而女性中老年人的社会隔离与高血压发病风险无关联(HR=1.099,95%CI:0.936~1.290)。在60~74岁人群中,社会隔离组的高血压发病风险是非社会隔离组的1.201倍(HR=1.201,95%CI:1.003~1.438),而45~59岁和7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的社会隔离和高血压发病风险均无关联(HR=1.121,95%CI:0.953~1.319;HR=0.997,95%CI:0.651~1.527)。按抑郁情况分组,非抑郁人群中社会隔离组高血压发病风险是非社会隔离组的1.251倍(HR=1.251,95%CI:1.070~1.463),而存在抑郁中老年人的社会隔离与高血压发病无关联(HR=1.058,95%CI:0.892~1.254)。结论社会隔离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一发现有助于拓展人群中社会关系与高血压之间联系的认识,为高血压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