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收治的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控制血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持续性治疗干预3个月后,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情况以及干预后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比较FPG、2hPG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3个月后比较观察组患者FPG及2hP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基础上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且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方法:对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内容包括建立患者信息档案、健康教育、饮食指导、适量运动、心理护理、药物指导等,比较实施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血糖情况。结果: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管理后患者血糖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对二型糖尿病患者所起到的作用效果。方法:对片区内78例二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其中39名二型糖尿病患者为实验组,即在一定时间内接受社区护理,而另外39名糖尿病患者则只需遵循常规护理即可,称为对照组。结果:进行干预后可以发现患者对于自身各项指标的了解程度有所提高,自我检查与监测工作与对照组的二型糖尿病患者相比要做得更好,直接反映为实验组患者的血糖值有所降低。结论:社区护理的干预能对二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恢复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应用效果,为社区糖尿病管理提供防治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合肥市海恒社区内378位已经建档并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记录进行分析。378位患者均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运动指导、饮食指导及用药指导等干预措施,比较患者截止2015年4月的随访结果与初次建档时的随访结果。结果共纳入378位糖尿病患者,男性161人(42.6%),女性217人(57.4%),平均年龄(61.28±10.11)岁;已婚356人(94.2%),有高血压病史者191人(50.5%),通过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末次随访的空腹血糖及体质指数较初次随访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高血压病的糖尿病患者在社区护理干预前后,体质指数和收缩压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防治具有积极的作用,能明显降低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5.
陈霞 《药物与人》2014,(12):253-253
目的:探讨农村糖尿病患者非药物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总结近3年收治的60例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通过对社区内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饮食和运动指导等措施,提高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的遵医率,减少因疾病带来的负面影响.结论: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农村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团队式管理模式及其效应。方法:采用现场试验法对干预社区和对照社区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不同干预方式,并对其效果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社区团队管理模式有助于患者主要健康指标的改善及患病率上升趋势的控制。结论:2型糖尿病社区团队能提高糖尿病管理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但还需要在实践中坚持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干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心理干预药物治疗疗效。方法:我们对深圳社区居民患糖尿病的60例患者进行Zung量表评分问卷调查,对高于40分的42例糖尿患者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选择21例加用心理干预与百优解治疗。结果:可以有效地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lc。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及药物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糖尿病治疗效果,使其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在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到2016年11年期间,我院收治的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84例,基于基础护理对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具体包括用药护理和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以及按时复诊等,对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进行观察,分析患者FPG(空腹血糖)、2HPG(餐后两小时血糖)情况。另外,在对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的1年应用后,对比观察患者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84例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对比,其FPG、2HPG均显著比干预前低,其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当社区护理干预在患者中应用1年之后,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改善,且护理满意度已经达到97.6%(82/84),具有良好应用效果。结论:对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对其给予社区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病情,而且还能提升患者总护理满意度,从而对患者血糖给予更好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社区糖尿病居民的效果。回顾分析2012-2013年来社区6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饮食护理干预、健康知识宣传教育、适量运动干预、心理护理干预,合理使用药物和指导病人进行血糖自我监测的护理干预措施。糖尿病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在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使糖尿病患者掌握其发病原因、诱因、控制措施、自我保健方法,提高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是非常必要的。结论:社区中实施糖尿病护理干预,能够维持患者血糖稳定,对糖尿病病人管理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何雅蔷  何如英 《现代医院》2007,7(11):148-150
目的观察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的效果,探讨糖尿病二级预防的社区干预思路。方法将社区确诊的102例2型糖尿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为期3年的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特殊干预。观察两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体重指数、血压等生物学指标和生活质量、抑郁倾向、焦虑倾向等社会心理学参数的变化。结果通过社区干预,干预组生物学指标与社会心理学参数有显著改善。结论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可以促进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并提高生活质量,是糖尿病社区二级预防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任菲菲  刘沫  王阳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7):2692-2694
目的:观察中医按摩护理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7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干预组35例,行常规心理护理及中医按摩护理;对照组35例,只进行常规心理护理。入组当天进行EPDS、PSQI评分,干预结束时进行EPDS、PSQI和社区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结果:干预组EPDS、PSQI评分在干预后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对社区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按摩护理可以有效改善产后抑郁,同时可以提高患者对社区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陈碧  王东 《临床医学工程》2013,(11):1417-1418
目的 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以我辖区内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7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积极控制血压并行相应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项目,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症状水平、生活质量、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护理服务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理症状水平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其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综合干预可以有效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其心理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其对于疾病的认知水平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HEDIS系统护理模式对带膀胱造瘘管出院患者社区护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3年4月于本院行膀胱造瘘术的出院患者88例,均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分为基于HEDIS系统护理模式组(n=45)和传统护理模式组(n=43),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管道护理、注意药物安全、尿常规监测、心理护理、对疾病认知程度和保持乐观情感状态等方面,基于HEDIS系统护理模式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膀胱造瘘管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HEDIS系统护理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方法,可能为带膀胱造瘘管出院患者的社区护理提供更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对于改变患者不良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改善血糖及相关血生化指标的效果。[方法]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对吕梁市离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纳入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管理的34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的干预组175例、对照组165例)进行生活方式护理干预研究,并分析其效果。[结果]综合干预1年后,干预组的不良生活方式纠正率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干预后干预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干预后2组均低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使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得到转变,血糖等指标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在社区家庭康复中的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80例首发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即采用循证护理路径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最佳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方案。评估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的总有效率、生活质量、疾病复发率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DSI评分、CSS评分、Barthel指数和MA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复发率低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 结论 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社区家庭康复中,实施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运动功 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能够增进护患间信任及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6.
唐益民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7):1448-144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社区脑卒中患者陪护家属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48例社区脑卒中患者陪护家属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采用家庭访视及社区组织活动给予干预组对象心理支持及康复技术指导,于研究前及研究结束时对患者进行SAS、SDS及GWB评分并分析结果。结果脑卒中患者陪护家属的SAS、SDS评分高于国内常模,而GWB评分低于国内常模,对象接受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增长值低于对照组,而GWB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事件可影响患者主要陪护家属的心理健康,护理干预可缓解该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在社区家庭康复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80例首发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即采用循证护理路径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最佳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方案。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总有效率、生活质量、疾病复发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DSI评分、CSS评分、Barthel指数和MA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复发率低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社区家庭康复中,实施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运动功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能够增进护患间信任及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8.
都匀市城市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社区护理需求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都匀市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对社区护理的需求.方法 采用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调查表、老年抑郁量表(GDS)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都匀市城区210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10名老年人中67.1%患有慢性病,22.4%存在自理缺陷,50.5%有抑郁症状.对社区护理的客观需求方面有慢性病系统管理、康复指导、照顾者培训、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等.主观需求方面前10位依次为上门服务(30.5%)、慢性病管理(27.6%)、保健指导(26.7%)、健康档案(21.4%)、饮食指导(18.6%)、照顾者培训(13.8%)、专科护理(12.9%)、康复指导(11.4%)、技术性护理操作(11.0%)及家庭病床(11.0%)等.结论 老年人群是社区护理服务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对社区护理服务宣传,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针对老年人需求调整社区护理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社区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探索社区护理模式。方法对120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18个月的综合社区护理干预,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观察临床体征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社区护理干预后,调查对象的血压平均值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的认知、行为和不良习惯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社区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干预作用明显,值得坚持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心理护理干预对大肠癌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大肠癌患者围术期抑郁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1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术前和术后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于入院48h内和出院48h内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测评。结果大肠癌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前,HAMA及HAMD测评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理干预后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心理干预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缓解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抑郁、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