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股癣是发生在股部的表浅霉菌感染,累及的部位主要在股上部的内侧,男女均可发生。股癣可以在两股内侧对称发生,或一侧范围较大,并向上下延伸,还可以波及外阴、会阴、肛门周围及臀部。皮损的特征为弧形或环形红斑,边界清楚,中有鳞屑,自觉奇痒,历久皮肤浸润增厚呈苔藓化。患者大多有足癣史,炎热潮湿的夏季容易发病。股癣属于真菌性皮肤病的一种。真菌可分为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两大类,浅部真菌即皮肤癣菌,主要包括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及表皮癣菌属等,而仅表皮癣菌属就有40种之多。其中,引起股癣病的病原菌则主要是絮状表皮癣菌。此外,还有石膏…  相似文献   

2.
皮肤癣菌是一类能入侵角质层和角质组织的真菌,在人和动物可引起表浅感染。常引起感染的皮肤癣菌主要有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石膏小孢子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是一种最常见的亲人性致病性皮肤癣菌,呈世界性分布,也是我国最常见的皮肤癣菌。红色毛癣菌可以引起皮肤、毛发、指(趾)甲感染,且常引起足和指(趾)甲的慢性难治性感染。有研究统计它可以导致皮肤癣菌病中90%的慢性感染,  相似文献   

3.
癣,是指皮肤浅部霉菌感染而引起的皮肤病,多在春季发生。 霉菌和其它微生物一样,在自然界分布极广,种类繁多。但对人类可致病的霉菌不到100种,而侵犯人体的皮肤、毛发、指甲的主要癣菌有三种:表皮癣菌属;小孢子菌属;毛癣菌属。它们统称为皮肤丝状菌。 这些霉菌适应能力很强,对于营养的要求也不高。它们最喜欢在22~28℃的弱酸性自然环境中生存。温暖、黑暗、潮湿是霉菌繁殖和生存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癣是指3种真菌引起的浅表感染:包括大小孢子菌属、表皮癣菌属、毛癣菌属,这些真菌属统称为皮肤癣菌。  相似文献   

5.
173例浅部真菌病致病性真菌菌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皮肤浅部真菌病致病真菌菌种的构成.方法 对173例真菌涂片阳性的浅部真菌病患者,取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及菌种鉴定. 结果 共分离培养出致病菌株9种,其中红色毛癣菌71株(41.04%);须癣毛癣菌32株(18.50%);白色念珠菌25株(14.45%);其他酵母样菌9株(5.20%);犬小孢子菌22株(12.72%);石膏样小孢子菌4株(2.31%);曲霉4 株(2.31%);链格孢菌2株(1.16%);絮状表皮癣菌1株(0.58%);混合感染3例(1.73%).结论 浅部真菌病的致病菌仍以皮肤癣菌为主,但其它种类真菌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临床分离皮肤癣菌289株体外药敏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酮康唑、萘替芬、特比萘芬及酮康唑、萘替芬联合应用对临床分离致病皮肤癣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参照M38-P方案并适当调整试验参数,对289株临床分离致病皮肤癣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其中包括红色毛癣菌210株、须癣毛癣菌51株、絮状表皮癣菌10株、玫瑰色癣菌6株、石膏样小孢子菌5株、断发癣菌5株、疣状癣菌2株.结果:酮康唑、萘替芬联合应用对皮肤癣菌的MIC值较低,单用酮康唑、单用萘替芬对皮肤癣菌的MIC值较高.结论:联合用药优于单用酮康唑、萘替芬,联合用药与特比萘芬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米替福新对常见皮肤癣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制定的M 38-A方案测定77株常见皮肤癣菌(含三属即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米替福新对常见皮肤癣菌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MIC90为1.0 μg/ml,MIC几何均数为0.617 μg/ml,MIC范围0.25~2.0 μg/ml.结论 米替福新对常见皮肤癣菌各属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爪甲角化增厚,是一种病理的外观改变。在爪甲霉菌病、牛皮癣等都可以发生此种病理改变。其中以爪甲霉菌病最为常见,且具有传染性,为害颇大。故将其病因、治疗方法及预防详细介绍于后。病因:爪甲霉菌病(俗称灰指甲)是由于霉菌侵犯爪甲所致,这些霉菌包括黄癣菌属,毛发癣菌属之各种癣菌及表皮癣菌属之红色表皮癣菌。其传染途径,多由于患者先有其他部位之感染,如头部毛发癣菌病、头部黄癣或红色表皮癣菌所致之手足癣等,然后再由于抓痒、搓足等病灶接触而发生  相似文献   

9.
头部癣病是一类接触传染性疾病,它的病原属于一种霉菌(真菌)。本病及其病原的研究开始于19世纪30年代,如1835年Schoenlein氏发现黄癣菌,1843年Gruby氏提出小芽胞菌属及奥杜盎氏小芽胞菌的名称,此为皮肤癣菌最早之命名,1845年Malmsten氏命名毛发癣菌属,同年Remak氏命名黄癣菌属。 1855年氏作匐行性毛发癣菌与许蘭氏黄癣菌的形态学和生物学的研究。氏等从进化论的观点来研究霉菌的变異性,证明霉菌具有明显进化特征的新的生物形态学的性質,表现在实验动物的感受能力,增强菌叢的生长情况等等。  相似文献   

10.
白藜芦醇对皮肤癣菌抗菌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6种常见皮肤癣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为临床应用和新药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的产孢丝状真菌药物敏感试验方案(M38-A),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RES对常见皮肤癣菌的抑菌情况及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RES对羊毛状小孢子菌、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的MIC90分别是0.128 g/L、0.032 g/L、0.064 g/L、0.256 g/L和0.128 g/L.结论 RES对上述常见5种皮肤癣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1.
真菌感染或真菌病按照其侵犯部位可大致分为浅部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浅部真菌病是指皮肤、趾甲和毛发发生的真菌感染。浅部真菌病主要的致病真菌包括皮肤癣菌、马拉色菌和念珠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姜油树脂对4种常见皮肤癣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产孢丝状真菌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方案(M38-A方案),微量稀释法测定常见皮肤癣菌的抑菌实验研究及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姜油树脂对皮肤癣菌的总体M IC值为0.0002%-0.0032%;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的M IC值分别为0.0002%-0.0008%、0.0008%-0.0032%、0.0002%-0.0016%及0.0004%-0.0008%。[结论]姜油树脂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快速、简便鉴别4种常见皮肤癣菌(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的分子生物学基因分型方法。方法将我室分离培养得到的18株红色毛癣菌、12株须癣毛癣菌、8株絮状表皮癣菌和6株石膏样小孢子菌接种于PDA培养基上培养2周后,分别收集菌丝体并用氯化苄法提取DNA,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的方法,以单个引物(GACA)4进行随机扩增。检测聚合酶链反应产物,并根据电泳后指纹图谱的差异进行种属间鉴别。结果同种不同株的皮肤癣菌电泳后指纹图谱相同,不同种皮肤癣菌电泳后指纹图谱有显著差异。结论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的方法,可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的基因型进行快速鉴别,能够协助临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特比奈芬对皮肤致病性产孢丝状真菌的敏感性与稳定性。方法对73株产孢丝状真菌菌落作研磨处理后制备菌液,采用NCCLS M38-A方案微量稀释药敏试验法,检测特比奈芬对产孢丝状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特比奈芬对红色毛癣菌MIC为0.001~0.060 mg/L,须癣毛癣菌为0.002~0.015 mg/L,絮状表皮癣菌为0.001~0.008 mg/L,未发现有耐药菌株。结论特比奈芬对皮肤癣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NCCLS M38-A方案检测产孢丝状真菌具有结果稳定、重复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手癣和足癣是发生在手掌、足跖以及指(趾)间的皮肤癣菌感染,亦可波及手、足背及腕、踝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真菌性皮肤病.大多由毛癣菌属、表皮癣菌属的真菌感染引起,顽固,难以根治,病程较长,一般呈慢性,发病率很高.  相似文献   

16.
毛癣菌属真菌是一类最常见的亲人、亲动物性皮肤癣菌,不仅可以引起皮肤、指甲等部位的浅部感染,还可以引起脓癣、脓肿和肉芽肿等皮肤深部感染.  相似文献   

17.
<正>真菌感染可分为浅部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浅部真菌感染主要是由表皮癣菌、发癣菌和小孢霉菌引起的皮肤、毛发、指(趾)甲等部位的感染,发病率高,但危害性小。深部真菌感染主要是由念珠菌、隐球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烟曲菌、皮炎芽生菌等引起的深部组织及内脏器官的感染。近年来,由于恶性肿瘤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8.
真菌性皮肤病,又称皮肤癣菌病,系由浅部真菌侵入人体皮肤、毛发、甲板引起的感染,简称癣。本文重点介绍老年人手足癣及甲真菌病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青蒿油对12种真菌试管内抗菌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红色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0.0625%,大脑样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0.25%,石膏样毛癣菌0.5%。皮炎芽生菌0.125%,裴氏着色真菌、孢子丝菌为1.0%,白色念珠菌2%,新生隐球菌为(±)2%,对烟曲霉菌和黄曲霉菌无抑菌作用。实验结果显示;青蒿油对皮肤癣菌和部分深部真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伟  阳眉  梅晓锋  赵静  兰长贵 《四川医学》2012,33(5):769-771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浅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沙堡分离培养基、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铜圈小培养法,分离鉴定2006年7月~2011年3月我科真菌实验室培养阳性的标本。结果838例标本中共培养出15个菌种,其中红色毛癣菌、马拉色菌、酵母菌、白念珠菌、须癣毛癣菌检出率居前五位。不同解剖部位标本其培养结果有所不同。结论皮肤、甲、毛发以皮肤癣菌和马拉色菌感染为主,粘膜以念珠菌感染为主。红色毛癣菌是成都地区浅部真菌病的首位病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