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研究母鼠怀孕中后期地塞米松(DEX)暴露对子代大鼠发育过程中痛觉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以母鼠孕期中后半程(9~12d)注射DEX(每天100μg/kg)和注射生理盐水后出生的大鼠为样本,通过足底部痛阈测定,观察子代大鼠出生后3d及1、2、3、4、5、6、7、8周时机械痛阈和热痛阈的变化。结果两组子代大鼠的外周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出生后3d和1周时,DEX组机械痛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2周和3周时,DEX组机械痛阈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周以后两组间无显著差别。对于热痛阈,大鼠出生后3dDEX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出生后1周及以后的时期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母体孕中后期注射DEX可以增强子代大鼠发育早期的痛觉敏感性,而这种影响可能是短暂性的。  相似文献   

2.
杨敏  宋露  李琴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7Z):52-52,82
通过特殊胃管导人少量甲醛导致胃黏膜急性化学损伤致内脏痛。参照躯体痛的测量法,采用电刺激和热测痛法测定内脏痛时的痛阈改变。通过内脏痛阈的测定,其痛阈降低改变高峰时间为1~2h,观察痛阈的变化规律,可基本反映胃痛和胃黏膜损伤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黄霭莲 《华夏医学》2003,16(2):218-218
在癌症患者自觉症状中疼痛发生率最高 ,它不仅给患者造成肉体上的痛苦 ,也是医护工作者颇为棘手的难题 ,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生存质量。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1年 12月我科对 3 8例晚期癌症的轻、中度疼痛患者采用癌痛酊外敷治疗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 69例均经组织学及细胞学确诊为癌症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3 8例 ,男 2 7例 ,女 11例 ,年龄 3 6~ 75岁 ;对照组 3 1例 ,男 2 2例 ,女 9例 ,年龄 3 2~ 75岁。1.2 方法药方组成 :乳香、没药、血竭、冰片等味中药 ,60 %酒精适量浸泡 ,过滤外敷。观察组 :患者自…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乳痛消、乳痛贴的安全性。方法:口服制剂采用小鼠最大耐受量,外用制剂采用完整皮肤、破损皮肤局部刺激试验,并与阴性对照同体左右侧对比。结果:口服制剂小鼠灌胃量相当于成人每日常用量的110倍以上,小鼠无死亡。外用制剂完整皮肤未发现红斑、水肿等异常反应,破损皮肤刺激强度平均分值为2.5。结论;研究表明口服及外用制剂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急性疼痛的调节作用.方法 ①雌激素的慢性处理:A组大鼠在去卵巢术5周后行切口痛造模(16只),B组大鼠在去卵巢假手术5周后行切口痛造模(14只),采用von Frey法测定去卵巢前、后基础值以及切口痛术后2、4 h和1、3、7、10 d的机械刺激缩足阈值(PWT值).②雌激索的急性处理:C组为正常雌鼠在切口痛术后第1天鞘内注射1 nmol/L雌二醇10μL(8只),D组为正常雌鼠在切口痛术后第1天鞘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10μL(8只).采用von Frey法测鞘内给药前及给药后20、60,120、180 min的PWT值.结果 ①慢性处理:A组去卵巢后基础PwT值及术后1、3、7、10 d的PWT值均显著低于B组(P值均<0.05).②急性处理:C组给药20和60 min的PwT值显著低于给药前(P值均<0.05),而D组给药后各时间点的PWT值与给药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体内雌激素水平慢性降低的大鼠对于急性疼痛更加敏感,而对于处于急性疼痛状态的大鼠,中枢雌激素水平增加能引起短期痛阈的降低.  相似文献   

7.
癌痛是人们恐癌的重要原因之一。三阶梯癌痛治疗方案的实施,可以使大多数癌症患者的疼痛得以缓解。为使该方案广泛推广和正确运用。对其中的伦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癌症患者自觉症状中疼痛发生率最高,它不仅给患者造成肉体上的痛苦, 也是医护工作者颇为棘手的难题,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生存质量.2000年5月至2001年12月我科对38例晚期癌症的轻、中度疼痛患者采用癌痛酊外敷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腹腔注射沙利度胺对骨癌痛小鼠痛行为的影响.方法 36只C3H/HeJ小鼠随机分为肿瘤组(n=18)和假手术组(n=18),每组抽取6只小鼠用于观察肿瘤细胞接种后小鼠痛行为学的变化.将含2×105个纤维肉瘤NCTC2472细胞的最小必需培养基(α-MEM)注射到小鼠右侧股骨远端骨髓腔内,制作骨癌痛模型,假手术组注入不含肿瘤细胞的α-MEM.在接种前1 d,肿瘤组再分为两组(n=6):肿瘤+Thalidomide组,肿瘤+Vehicle组;假手术组相应分为假手术+Thalidomide组,假手术+Vehicle组.肿瘤+Thalidomide组和假手术+Thalidomide组在术后第1天到第7天,每天腹腔注射50 mg/kg的沙利度胺;肿瘤+Vehicle组和假手术+Vehicle组于同一时间注射等量体积的溶剂.各组于接种前1 d,接种后第3天、5天、7天、10天、14天检测痛行为学指标,包括机械缩足阈值(PWMT)和热缩足潜伏期(PWTL).结果 (1)接种肿瘤细胞后第7天,肿瘤组小鼠PWMT(1.07±0.30)g与假手术组(1.70±0.33)g相比,显著降低(P<0.05);接种后第10天,肿瘤小鼠的PWTL(12.60±1.69)s较假手术小鼠(17.70±1.54)s明显缩短(P<0.05),肿瘤小鼠的痛行为学随时间逐渐加重;(2)接种肿瘤细胞后第7天,肿瘤+Thalidomide组小鼠PWMT(1.53±0.39)g与肿瘤+Vehicle组(1.07±0.39)g相比,显著升高(P<0.05);接种后第10天,肿瘤+Thalidomide组小鼠的PWTL(16.48±1.13)s较肿瘤+Vehicle组小鼠(12.64±1.56)s明显延长(P<0.05).结论 腹腔注射沙利度胺能够显著改善骨癌痛小鼠的痛行为.  相似文献   

10.
11.
催产素对大鼠中缝大核痛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玻璃微电极胞外记录的方法,观察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催产素(OT)对大鼠中缝大核(NRM)神经元伤害性诱发放电的影响。结果:OT使痛兴奋性神经元(PEN)伤害性诱发放电频率降低,使痛抑制性神经元(PIN)伤害性诱发放电频率增加,且都有量效关系。结论:OT的镇痛作用与中缝大核的痛兴奋神经元及痛抑制神经元的电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
1999年 5月以来 ,我们采用小针刀配合灵仙痛消散治疗跟痛症 1 2 6例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 1 2 6例 ,男 89例 ,女 3 7例 ,年龄 2 1~ 75岁 ,工人 47例 ,农民 65例 ,其他职业 1 4例 ;左足 5 3例 ,右足 5 6例 ,双足 1 7例 ,其中单足跟骨骨质增生 48例 ,病程 2 8天~ 4年。 1 2 6例中 ,常规拍摄 X片 1 2 0例。2 治疗方法2 .1 小针刀疗法 患者取俯卧位 ,在踝关节前置一软垫 ,足跟向上 ,将足垫稳 ,在压痛最明显处快速进刀 ,刀口线与跟腱走行方向平行并与足纵轴垂直 ,针体和足跟底后平面呈 60度角 ,当针刀抵达跟…  相似文献   

14.
陈维善 《浙江医学》1991,13(3):33-36
膝前痛是以髌股关节区疼痛伴压痛和摩擦音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发病率高,多见于10~30岁的青少年及40岁以上的中老年。自从Büdingcr首次报道髌骨软骨软化龟裂引起膝前痛以来,软骨病变一直成为这类病例的诊断焦点,特别是青少年膝前痛,几乎都归咎于髌骨软骨软化症。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广泛开展,发现有症状者不一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B型酪氨酸激酶受体(TrkB)抑制剂K252a对切口痛大鼠疼痛的影响,以了解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TrkB通路在切口痛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7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切口痛(I)组、K252a+切口痛(K+I)组和二甲基亚砜(DMSO)+切口痛(D+I)组.建立大鼠切口痛模型.K+I组和D+I组分别于切口痛模型制备前30 min鞘内注射K252a 10 μL+磷酸盐缓冲液(PBS)10μL和0.Ol% DMSO 10 μL+PBS 10 μL,并用PBS 10 μL冲管,I组接受同样的处理但鞘内不予任何药物.分别于术前((0 d)和术后1、3、5、7 d采用von Frey纤毛法检测大鼠的机械痛阈值,采用热辐射法检测大鼠热痛阈值的变化.结果I,D+I和K+I组术后1、3d时的机械痛阈值均显著低于同组Od时(P值均<0.01).术后1、3 d时,K+I组与I组、D+I组机械痛阈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组术后1、3、5 d时及D+I组术后1、3 d时的热痛阈值均显著低于同组0d时(P值均<0.01).术后1d时,K+I组与I组、D+I组热痛阈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鞘内注射K252a可以减轻切口痛引起的大鼠疼痛行为学改变,BDNF-TrkB通路可能参与大鼠切口痛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6.
内脏痛(visceral pain)及痛过敏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疼痛现象,而且常伴有情绪反应和防御反应,主要由消化道疾病引起,临床表现具有多源性、多样性等特点。本文对2008年9月在苏格兰格拉斯哥市(Glasgow)举行的第12届世界疼痛大会报道的有关内脏痛的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对截肢后残肢痛和幻肢痛患病率和临床特征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孟东升 《四川医学》1998,19(6):480-481
截肢后某些患者遗留残肢痛和幻肢痛,反复发作,长期痛苦,至今国内尚无有关其患病率和临床特征的报告,笔者进行了此项调查,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随机抽样调查在四川省假肢厂门诊就诊的250例下肢一处截肢者,有效资料243份(97.2%)。男190例,年龄12~...  相似文献   

18.
钠离子通道阻滞剂对慢性痛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神经损伤即刻给予钠离子通道阻滞剂(布比卡因)对慢性痛症状产生的预防作用。方法:将CCI(坐骨神经轻度结扎)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坐骨神经轻度结扎后即刻于神经损伤区周围包埋布比卡因粉剂2g/只或胶溶剂2mL/只,而对照组不给药?观察两组大鼠在行为学、电生理学和组织形态学上的差异。结果:①行为学测定:实验组大鼠始终未出现热痛过敏症状,而对照组大鼠出现了持续的热痛过敏症状。②电生理实验:实验组大鼠坐骨神经中枢端的神经纤维自发放电百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③DRG(背根神经节)切片荧光染色。结果:实验组6只大鼠损伤侧14、L5的全部DRG切片中看不到明显的交感节后神经纤维芽生,没找到篮状细胞,而在对照组2只大鼠损伤侧14、L5的全部DRG切片中可看到明显的交感节后神经纤维芽生,共找到篮状细胞41只。结论:神经损伤后即刻在损伤区给予钠离子通道阻滞剂布比卡因可有效预防慢性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大黄为攻下通腑之要药,临床运用范围很广。以大黄为主,治疗热结胸痛、热结胫痛、湿热腰痛、热结肠腑,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性激素对外周痛觉的调节作用.方法:制备去卵巢、去睾丸大鼠模型,采用甩尾热痛仪和弗莱毛测痛法观察去性腺后雌性和雄性大鼠外周痛阈,并与各自假手术组作对比.结果:雌性大鼠去卵巢后体质量明显增加,子宫质量明显减轻(P<0.01);雄性大鼠去睾丸后体质量无明显变化.雌性大鼠去卵巢后后肢足底皮肤对机械性刺激的100%缩腿阈值明显降低(P<0.01),而热痛阈无明显改变.雄性大鼠去睾丸后后肢足底皮肤对机械性刺激的100%缩腿阈值和热刺激甩尾潜伏期均无明显改变.结论:雄激素水平的改变对大鼠外周痛阈无明显影响,而卵巢激素可能抑制大鼠外周机械性痛敏的形成,但对热痛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