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兔坐骨神经损伤修复后骶交感神经节内c-ret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 用组织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兔坐骨神经损伤修复 1 ,3,7,1 4 ,30 ,6 0d后c -retmRNA在骶交感神经节内的表达。结果 兔坐骨神经损伤修复 3d后 ,在损伤侧骶交感神经节内c -retmRNA表达明显上调 ,在损伤后 7d达高峰 ,损伤后 1 4d与 30d仍维持较高水平 ,损伤后 6 0d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C -retmRNA在兔坐骨神经损伤修复后骶交感神经节内表达的变化 ,提示在坐骨神经损伤修复后给予外源性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可能有利于交感神经纤维的再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GDNFmRNA在坐骨神经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Allen's方法致大鼠T13段脊髓不完全损伤后,以β-Actin为内参照物,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观察大鼠坐骨神经在脊髓损伤前、后不同时间GDFNmRNA表达变化。结果:脊髓损伤前GDNFmRNA在大鼠坐骨神经仅有微量表达,脊髓损伤后24h表达增加4倍,72h增加15倍,7d增加3倍,10d仍高于正常水平。结论:脊髓损伤后坐骨神经高表达GDNFmRNA,是神经元通过“胞体--轴突--靶器官”途径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形式,GDNF治疗脊髓损伤时应早期用药以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坐骨神经表达GDNFmRNA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Allen’s方法致伤大鼠T13段脊髓,造成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截取坐骨神经,以β-Actin(β-肌动蛋白)为内参照物,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观察大鼠坐骨神经在脊髓损伤前、后不同时间GDNFmRNA表达变化。结果 脊髓损伤前GDNFmRNA在大鼠坐骨神经仅有微量表达,脊髓损伤后24小时表达增加4倍,72小时增加15倍,7天增加3倍,10天仍高于正常水平。结论 脊髓损伤后坐骨神经高表达GDNF,是神经元通过“胞体—轴突—靶器官”途径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形式,GDNF治疗脊髓损伤时应早期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坐骨神经表达GDNFmRNA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Allen's方法致伤大鼠T13段脊髓,造成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截取坐骨神经,以β-Actin(β-肌动蛋白)为内参照物,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观察大鼠坐骨神经在脊髓损伤前、后不同时间GDNFmRNA表达变化.结果脊髓损伤前GDNFmRNA在大鼠坐骨神经仅有微量表达,脊髓损伤后24小时表达增加4倍,72小时增加15倍,7天增加3倍,10天仍高于正常水平.结论脊髓损伤后坐骨神经高表达GDNF,是神经元通过"胞体-轴突-靶器官"途径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形式,GDNF治疗脊髓损伤时应早期用药.  相似文献   

5.
大鼠脊髓损伤后GDNFmRNA表达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 GDNFm RNA在大鼠脊髓损伤后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改良 Allen’s脊髓撞击 (10 g× 7.5 cm)致伤大鼠 T1 段脊髓 ,以 β- Actin为内参照物 ,应用半定量 RT- PCR方法 ,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前及损伤后不同时间 GDNFm RNA表达变化。结果  GDNFm RNA在正常成年大鼠脊髓微量表达 ,脊髓损伤后 2 4h表达增加 5倍 ,72 h增加 2 0倍 ,7d增加 4倍 ,10 d仍高于正常水平。结论 脊髓损伤后早期 GDNFm RNA表达增加 ,是神经元自我保护作用的一种表现 ;损伤神经元修复需要大量 GDNF,应用 GDNF治疗脊髓损伤时应早期用药  相似文献   

6.
李陶  陈意生  王禾  卓豫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2,19(2):122-124,T002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再生过程中 ,脊髓及坐骨神经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CNTF)及其受体α(CNTFRα)mRNA变化。方法 幼年、成年及老年大鼠各 96只 ,随机分为正常组 (1 2只 )和实验组 (84只 ) ,实验组大鼠切除右侧长 6mm的坐骨神经 ,分为伤后 1、3d和 1、2、4、8、1 2周组。利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及原位杂交法检测脊髓及坐骨神经中CNTF、CNTFRα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原位杂交及RT PCR结果显示 ,各年龄组大鼠伤后损伤侧脊髓和伤侧神经CNTFR及CNTFRαmRNA表达均较正常组及未伤侧显著升高 (P <0 .0 5) ,4周达最高峰 ;伤侧近、远端神经中CNTFmRNA 1d~ 1周表达较正常组及未伤侧减低 (P <0 .0 5) ,2周后开始升高 ,4周达高峰 (近端 :1 .59± 0 .1 3、1 .1 9± 0 .1 7和 0 .69± 0 .0 4 ,远端 :1 .1 3±0 .1 6、0 .84± 0 .0 6和 0 .57± 0 .0 3 ,P <0 .0 5)。其中幼年鼠变化最大 ,成年鼠次之 ,老年鼠最弱 ,近端较远端神经有变化大的趋势。结论 不同年龄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神经中CNTF及CNTFRαmRNA表达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7.
近二十年的研究表明 ,中枢神经损伤后具有可塑性 ,也能再生 ;并且在神经营养因子 (NTFs)作用下再生速度及质量都有显著增强[1~ 3] ,因而NTFs与神经系统损伤修复的研究已成为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lialcellline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GDNF)是新近 ( 1993)发现并已克隆其基因的一种蛋白质 ,由于它的氨基酸残基的构象与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超家族成员相同 ,而且其序列中有近 2 0 %的同源性 ,从结构上看属于TGF β超家族远亲[4 ] 。通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鼠坐骨神经移植术后BDNF在相应脊髓节段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的表达变化.方法 选用健康成年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实验组(坐骨神经移植组),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点取材,应用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相应脊髓节段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的BDNF mRNA及其蛋白,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DNF mRNA在对照组脊髓节段运动神经元内有一定的基础表达,实验组术后1周BDNF mRNA表达开始升高,2周时达高峰,6~8周后逐步下降,至8周时仍高于对照组基础表达量.两组中BDNF蛋白与BDNF mRNA的表达规律具有一致性.结论 坐骨神经移植术后BDNF mRNA及蛋白在相应脊髓节段前角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增强,BDNF可能参与了神经损伤后保护神经元及促进神经再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坐骨神经结扎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GDNF和NCAM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坐骨神经结扎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隙G)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表达的变化.方法 成年SD大鼠42只,随机均分为疼痛组(CCI组)和对照组(C组).CCI组行左侧坐骨神经结扎术,建立慢性限制性损伤模型;C组行假手术.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1、3、5、7、14、21 d测机械痛阈(MWT)和热痛阈(TWL).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适时PCR技术检测DRG中GDNF和NCAM的表达.结果 CCI组术后3、5、7、14 d MWT明显低于、TWL短于C组(P<0.01),而GDNF和NCAM表达明显高于C组(P<0.05或P<0.01).结论 坐骨神经结扎大鼠术后可出现痛阈下降,同时伴有DRG中GDNF和NCAM的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鼠坐骨神经移植术后BDNF在相应脊髓节段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的表达变化.方法 选用健康成年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实验组(坐骨神经移植组),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点取材,应用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相应脊髓节段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的BDNF mRNA及其蛋白,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DNF mRNA在对照组脊髓节段运动神经元内有一定的基础表达,实验组术后1周BDNF mRNA表达开始升高,2周时达高峰,6~8周后逐步下降,至8周时仍高于对照组基础表达量.两组中BDNF蛋白与BDNF mRNA的表达规律具有一致性.结论 坐骨神经移植术后BDNF mRNA及蛋白在相应脊髓节段前角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增强,BDNF可能参与了神经损伤后保护神经元及促进神经再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大鼠坐骨神经移植术后BDNF在相应脊髓节段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的表达变化.方法 选用健康成年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实验组(坐骨神经移植组),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点取材,应用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相应脊髓节段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的BDNF mRNA及其蛋白,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DNF mRNA在对照组脊髓节段运动神经元内有一定的基础表达,实验组术后1周BDNF mRNA表达开始升高,2周时达高峰,6~8周后逐步下降,至8周时仍高于对照组基础表达量.两组中BDNF蛋白与BDNF mRNA的表达规律具有一致性.结论 坐骨神经移植术后BDNF mRNA及蛋白在相应脊髓节段前角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增强,BDNF可能参与了神经损伤后保护神经元及促进神经再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疼痛刺激对兔背根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日本大耳白兔 18只 ,随机分成三组。采用右前肢足底皮下注射的方法建立炎症痛模型 ,低剂量组 (LD组 )用 1%福尔马林 0 5ml,高剂量组 (HD组 )用 8%福尔马林 0 5ml,对照组 (NS组 )用 0 5ml生理盐水代替。观察家兔伤害性行为反应 1h ,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疼痛评分。注射 2h后 ,灌注固定取刺激侧C7、C8和T1背根节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背根节内BDNF的阳性产物部位 ,计数恒定面积内BDNF阳性神经元数量。结果 对福尔马林伤害刺激HD组比LD组伤害反应程度强和持续时间长。BDNF阳性细胞主要是体积偏小的神经元 (10~ 5 0 μm) ,HD组恒定面积内BDNF阳性神经元数量 (42 4 3± 0 71)明显高于LD组 (37 70± 1 12 ) (P <0 0 5 )和NS组 (2 4 17±1 6 1) (P <0 0 1) ,LD组高于NS组 (P <0 0 1)。结论 福尔马林刺激后背根节BDNF表达与疼痛刺激强弱有关 ,提示背根节BDNF可能参与伤害感受传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损伤脊髓运动功能及前角运动神经元酶组织化学改变的影响。方法 改良Allen撞击致T13脊髓不完全损伤。蛛网膜下腔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GDNF,不同时间分别:(1)测定大鼠后肢神经功能;(2)利用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显示脊髓侧前角运动神经元中胆碱酯酶(ChE)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并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将酶活性量化、比较。结果 (1)神经功能随时间延长而逐渐恢复,GDNF有助于功能恢复,但3周时均未达正常标准;(2)ChE和ACP活性随时间延长而向正常趋近,GDNF显著加强了这一趋势,(3)随着ChE水平上升和ACP水平降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逐渐恢复,两者呈现较强的相关性。结论 (1)前角运动神经元酶学改变与神经功能恢复密切相关;(2)GDNF加强前角运动神经元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观察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修饰成肌细胞对损伤脊髓的治疗作用。方法 30只SD大鼠在T9水平制成脊髓横断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基因细胞组(A组)、成肌细胞组(B组)及损伤对照组(C组),每组10只大鼠。术后3个月,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FP)和运动诱发电位(MFP)等电生理检测技术,观察轴突是否有再生及其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 (1)A组中3只大鼠损伤3个月后出现CSEP波,5只出现MEP波,B、C组动物未发现电生理信号恢复;(2)重新出现的CSEP或MEP信号均较损伤前波幅减低,潜伏期延长;(3)A组脊髓神经功能较B、C组有显著改善。结论 BDNF基因修饰细胞脊髓内移植能有效促进损伤脊髓神经的再生及部分传导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MSCs提取自成年Wistar大鼠的股骨干骨髓,经原代培养、鉴定及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核标记。以改良Allen′s打击装置制作大鼠T10节段脊髓损伤(SCl)模型,于伤后立即缝合切口并经尾静脉注射移植MSCs。实验共分为3组MSCs尾静脉移植组(A组)、生理盐水注射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术后不同时间点应用免疫组化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观察MSCs移植后的存活状态以及不同时间点GDNF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化结果MSCs经尾静脉移植后在损伤脊髓平面可以检测到迁移及存活,标记细胞呈棕黄色的核标记,以损伤区域为多并向周围迁移,移植术后第14d,A组Brdu阳性细胞较多,最远于距离损伤区2.5cm处可检测到。B及C组则均未检测到阳性细胞。RT-PCR结果移植术后第1、3、5d,A组表达量呈逐渐升高趋势,B组呈一过性表达升高,C组无变化。各时间点A组GDNF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B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移植术后第7、14、28dGDNF的表达量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尾静脉移植后可迁移至脊髓损伤区域,并上调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的表达,是该移植方式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脊髓损伤(SCI)后神经功能恢复因脱髓鞘作用、轴突的断裂、神经细胞的死亡、胶质疤痕等而受到限制。目前有多种方法可以促进脊髓功能恢复,但效果均不理想。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家族作为神经营养因子的一种,具有功能强大的神经营养作用。随着近年不断深入的研究,GDNF越来越多的功能作用被发现,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以及对神经损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就其在促进脊髓损伤恢复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神经生长因子(NG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之一,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类物质,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多种组织中,对损伤的神经有营养及促进再生作用,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功能维持和损伤修复有密切关系。有研究结果表明。外源性NGF能明显改善损伤坐骨神经的功能。我们以小鼠坐骨神经钳夹法造成神经损伤为模型,探讨外源给予NGF对小鼠坐骨神经损伤的痛觉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和腰交感神经节切除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 60 只SD大鼠损伤左侧坐骨神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钳夹并切除腰交感神经节(LSG),实验组在钳夹并切除腰交感神经节后加用补阳还五汤口服及药浴治疗.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左足皮肤温度、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和坐骨神经传导速度(SNCV)的差异.结果:实验开始后1、2周实验组皮肤温度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 0.01).实验组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2、4、6周恢复均快于对照组(P〈0.01).分别测实验组、对照组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实验组2、4、6周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恢复快于对照组(P〈 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口服加药浴并切除腰交感神经节,对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应用人重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recombinated human 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rhGDNF)对酪氨酸硝基化蛋白(nitrotyrosine,Ntyr)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rhGDNF实验组,改良Allen法致脊髓中等程度损伤,伤后1d、3d、7d、14d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Ntyr的表达情况,同时评定下肢运动功能(Tarlov评分和改良Rivlin斜板)。结果伤后1d rhGDNF组Ntyr阳性神经元数量多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伤后3d、7d、14d时较同时程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2组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伤后1d无明显差异,伤后3d、7d、14d时rhGDNF治疗组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SCI后应用rhGDNF可减少大鼠脊髓Ntyr的表达,促进其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潘勇  周跃  郝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3,13(7):412-415,I001
目的:探讨腰神经根周围髓核组织移植对背根节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line-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GDNF)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痛觉过敏之间的关系。方法:从鼠尾椎间盘取髓核组织移植到腰神经根周围,采用神经行为学观察痛觉过敏的出现规律,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计数背根节内GD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百分比,分析其与痛觉过敏之间的关系。结果:在髓核组织刺激下,背根节内GDNF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0.01),这种变化与痛觉过敏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结论:内源性GDNF很可能参与了痛觉过敏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