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联合耳穴压豆对晚期胃癌癌性疼痛患者负性情绪、疼痛程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胃癌癌性疼痛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系统性护理联合耳穴压豆,均干预2个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抑郁评分(SDS)、焦虑评分(SAS)、疼痛评分(NRS)、生存质量评分(SF-36)。结果干预前两组SDS,SAS,NRS,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两组SDS,SAS,NR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 0. 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干预后SF-36评分较干预前提高(P 0. 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应用系统性护理联合耳穴压豆对晚期胃癌癌性疼痛患者进行干预,可显著减轻其疼痛感,缓解负性情绪,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影响(透析疗效及生存质量)。方法将8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采取Zung抑郁评定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评定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对照组SDS、SAS均高于干预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前SDS、SAS均高于干预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SDS、S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人员采取恰当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心理干预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中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病人60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按照住院单双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自评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的HAMA、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HAMA、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人员对试验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干预后对治疗依从性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老年下肢骨折病人实施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重要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情志护理干预对调节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提高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9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层法分为对照组74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7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情志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治疗依从性以及神经功能缺损( 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精心、细致的情志护理干预后,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志护理干预可以减弱或者是消除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有助于情绪调节,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对于食管癌伴负性情绪患者的影响。【方法】本院肿瘤内科住院治疗的食管癌患者8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状态、生活质量及依从性情况。【结果】入院2周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53.3±7.8)分、SDS评分(52.4±5.5)分均高于观察组的 SAS评分(48.9.±7.2)和 SDS评分(48.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职能、社会职能、情感职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能明显缓解食管癌患者的负性情绪,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情绪护理模式在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将患者在知情自愿的基础上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自入院起,均给予外科手术常规临床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术前准备、病情监测、用药指导、常规心理护理、饮食干预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情绪护理模式进行情绪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健康教育、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角色转换护理等。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的SDS和SAS评分相当,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SDS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832,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入院前的QOL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的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2周和4周时的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在出院时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调查中的临床护理总满意度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720,P<0.05)。结论情绪护理模式应用于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缓减患者的术后疼痛,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肝癌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74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肝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后1个月,干预组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生存质量评分( SF-3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在肝癌患者治疗期发挥重要作用,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同时增强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度,提高其生活质量,增强疗效,是一种科学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属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属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家属均应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 )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干预前,患者家属 SDS 及 SAS评分分别为(39.81±5.34),(34.67±4.61)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71,8.92;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家属SDS及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家属SDS及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61,2.85;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属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焦虑状况,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家属的抑郁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对住院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睡眠质量与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8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住院下肢静脉术后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的方法进行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在干预前后分别评价患者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测定患者接受护理后的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持续性、习惯性睡眠效率以及睡眠潜伏期指数;采用由Thomas等编制的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评价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各项PSQI评分及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患者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可以有效提高住院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睡眠质量,改善其负性情绪,提高其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简短认知行为治疗对住院突发性聋患者负性情绪的疗效。方法采集入院2小时内危机干预定式评估标准分值≥13分的突发性聋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护理,试验组根据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患者负性情绪评估后,在常规治疗、护理同时给予简短认知行为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危机干预、SAS、SD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入院2小时两组危机干预评分、SAS、SDS标准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危机干预评分、SAS、SDS标准分值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5.8%明显优于对照组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简短认知行为治疗可有效改善住院突发性聋患者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7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并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1.在SCL-90调查中显示冠心病患者躯体化、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均高于常模(P〈0.05);2.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干预组SCL-90各因子分明显下降,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S、SDS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可伴有多种心理障碍,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其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激励式护理在降低肾脏移植手术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肾脏移植手术的8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肾脏移植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激励式护理。采用自我管理能力测定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程度,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饮食、治疗、躯体活动、社会心理以及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的物质生活状态评分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激励式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增强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乳腺癌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自我效能增强护理干预,干预1个月,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及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①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 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②干预后观察组的GSE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③干预后观察组的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自我效能增强护理干预可有效地缓解乳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手外科门诊手术患者焦虑情绪和术后疼痛,评价健康教育护理在手外科门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50例手外科门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76例)和对照组(74例)。所有患者术前给予手外科门诊手术常规护理,干预组另外给予术前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手术前15—30min(干预前)及术后lO~15min(干预后)采用SAS和SDS评价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干预后采用SF.MPQ评价患者疼痛情况。结果干预组SAS、SDS评分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PRI、VAS、PPI评分和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手外科门诊手术患者应在手术前评估患者的焦虑情绪,对于焦虑评分高的患者及早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保证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缓解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AHD)患者负性情绪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伴有负性情绪的CAH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入院后24 h内和出院前24 h内分别填写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负性情绪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消除或缓解CAHD患者的负性情绪,有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连续护理干预对ICU老年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8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ICU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连续护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和睡眠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等评分方面,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连续护理干预应用在ICU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干预中,可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胆结石患者术前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胆结石手术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术前焦虑、抑郁状态,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SAS和SDS评分分别为(33.7±10.0),(42.0±13.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3±12.0),(55.0±1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4,3.67;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2%,较对照组(81.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P<0.05)。结论对胆结石手术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术前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系统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方法将6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干预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治疗性沟通系统。2组干预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2组干预后采用SAS、SDS、治疗依从性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SAS、SDS评分与本组干预前比较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干预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完全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不依从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性沟通系统能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再次手术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32例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两组患者均予以视网膜脱离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状态。结果人院时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SAS评分(28.35±7.78)分,低于干预前(41.15±7.56)分和对照组干预后(36.34±6.8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50,3.440;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9,P〈0.05)。结论心理干预有利于引导患者由不平衡的心理状态调整到正常健康的心态,从而减少负性情绪对机体的影响,使患者顺利度过手术难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亲属的心理状态影响。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20例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亲属(试验组)采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分,同时对同期收治的120例非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亲属(对照组)的焦虑和抑郁采用同样方法进行评分,试验组予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前2组的 SAS 及 SDS 得分无明显差异(P >0.05);干预后试验组 SAS 及 SDS得分显著降低(P <0.01),对照组干预后的 SAS 及 SDS 得分虽有所降低,但降低幅度很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干预组 SAS 及 SDS 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在临床上,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亲属存在心理障碍,护理人员需要对其亲属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改善其不良情绪,以免对患者的治疗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