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本文对天津某医院301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预后进行了分析。在301例病人中存活243人,死亡58人,急性期病死率为19.27%,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多因素调整,发现AMI的预后与以下4个因素有密切关系:年龄、心律失常;心衰。说明以上4个因素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争性期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和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alignant ventricular arrhythmias,MVA)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于2012年2月——2014年1月在治疗AMI的3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应用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进行统计,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发病率中男性31.88%,女性38.67%,有医院感染77.24%,无医院感染40.4,白细胞计数正常的发病率为16.6%,计数异常的发病率为58.3%,糖尿病的发病率为61.42%,无糖尿病的发病率为47.71%,高血压的发病率为59.57%,无高血压的发病率为29.70%,血钾浓度增高的发病率为30.55%,血钾浓度正常的发病率为59.41%,分析显示溶栓再灌注术后时间、心肌梗死时间、医院感染、白细胞计数、糖尿病、高血压、中性粒细胞的计数、血钾浓度均与AMI并发MVA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医院感染和高血压是AMI患者并发MVA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引起AMI患者并发MVA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引起高度重视从而降低患者的心脏猝死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因素的特点.方法将1984~1997年因AMI住院的老年人(年龄≥60岁)279例、中青年(年龄<60岁)154例的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及中青年组病死率分别为15.77%及5.19%(P<0.01);老年组因广泛前壁加两处以上梗死死亡率(12.9%)明显高于中青年组(4.5%)(P<0.01);严重心律失常在老年组及中青年组死亡率分别为61.38%、8.75%,存活者为20.85%、28.08%(P<0.001),Ⅳ°以上泵衰竭死亡者占52.27%、62.50%,存活者为8.04%、3.24%(P<0.001),伴存两种以上疾病死亡者为50.00%、12.50%,存活者为2.98%、0%(P<0.001),老年组高于中青年组;血脂增高在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影响老年人AMI预后的主要因素除梗塞部位与面积大小、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外,更应注意年龄及伴存疾病这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4.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因素的特点。方法 将1984~1997年因AMI住院的老年人(年龄≥60岁)279例、中青年(年龄<60岁)154例的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组及中青年组病死率分别为15.77%及5.19%(P<0.01);老年组因广泛前壁加两处以上梗死死亡率(12.9%)明显高于中青年组(4.5%)(P<0.01);严重心律失常在老年组及中青年组死亡率分别为61.38%、8.75%,存活者为20.85%、28.08%(P<0.001),Ⅳ°以上泵衰竭死亡者占52.27%、62.50%,存活者为8.04%、3.24%(P<0.001),伴存两种以上疾病死亡者为50.00%、12.50%,存活者为2.98%、0%(P<0.001),老年组高于中青年组;血脂增高在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影响老年人AMI预后的主要因素除梗塞部位与面积大小、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外,更应注意年龄及伴存疾病这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心血管内科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调查医院2004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心血管内科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率为27.27%,例次感染率为33.49%;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多见(69.50%),其次为泌尿道(12.06%)、胃肠道(10.64%);筛选出住院天数、心力衰竭、泌尿道插管、人住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CCU)、抗菌药物应用是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危险因素多,应引起高度重视,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的适应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吕成芳 《工企医刊》2002,15(6):91-92
我院自1999年以来,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8例。本组病例主要的并发症有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心衰等。3种并发症多发生于发病后的第1周,特别是发病后24小时内。现将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探讨心率特别是窦性心动过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近期预后的影响,分析影响心率的某些因素,方法:全部患均连续观察入院后72h心电图和心电监护,以窦性心率高于100次/min为心动过速,低于60次/min为心动过缓,分别对两组患发生心力衰竭,休克及心律失常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中91例发生窦性心运过速(29.5%),前壁168例中70例(41.7%)和下壁140例中21例(15.0%)发生窦性心动过速,P<0.01)。窦性心动过速患死亡15例,病死率16.5%,明显高于非窦性心动过速患(4.6%),P<0.01。窦性心动过速组合并心力衰竭,休克61例(67.0%)明显高于非窦性心动过速组(10.6%),P<0.01)。室性心律失常和梗死部位无关,房室传导阻滞易见于下壁梗死,束支阻滞易见于前壁梗死。房颤发生率与梗死部位无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伴窦性心动过速病死率明显高于非心动过速患,心力衰竭、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也高。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常见的预后较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急性期预后受多因素影响。本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模型分析报道了319例急性心肌梗塞,其中存活262例,死亡57例。急性期病死率为17.9%。年龄增大,预后越差,大于60岁的病死率为23.4%,高于60岁以下的12.8%,结果心衰,年龄,心律失常,肺内感染,心梗部位,高血压病史20年以上,为急性期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对急性期死亡  相似文献   

9.
赵琳 《现代保健》2012,(21):130-131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入院即刻化验血糖,根据血糖水平分为正常组(〈6.1mmol/L)、轻中度升高组(6.1~11.0mmol/L)、高度升高组(〉11.0mmol/L),三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第7、30d时的全因性死亡、心源性休克、再梗死,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轻中度血糖升高组与正常组7、30d死亡、心源性休克、再梗死,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组与正常组7、30d死亡、心源性休克、再梗死/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血糖升高组及高血糖组7、30d联合终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血糖水平越高,不良b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3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死亡与否分成死亡组和存活纽.回顾性分析两纽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338例患者中.病死率为9.2%(31/338)。死亡组在年龄>65岁、入院时收缩压<100mmHg、心率>100次/min、Killip分级>儿级、肾功能不全、前壁心肌梗死、新发心房颤动、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指标与存活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Killip分级>Ⅱ级、新发心房颤动、恶性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是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mp分级>Ⅱ级、新发心房颤动、恶性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是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不同年龄段心肌梗塞危险因素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228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分成三个年龄组,以规范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常见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和测量。结果显示:65岁以上老年组高血压、糖尿病、女性、梗塞前心绞痛病史及心电图检出的心肌缺血等暴露率高于其它两组,而吸烟、心脑血管病家族史及心肌梗塞的诱因等暴露率则低于其它两组。脂代谢标志及冠状动脉病变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溶栓治疗对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将4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按发病年龄分成3组,进行尿激酶(UK)溶栓治疗。结果12 h内溶栓的47例AHI患者再通率、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5.3%、14.9%和8.5%;6 h内溶栓再通率老年组(50%)明显低于青年组(80%)和老年前期组(70%)。老年组住院死亡率为25.9%,且有出血并发症发生;而青年组和老年前期组无1例死亡,且无1例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提示UK溶栓疗效与患者年龄有关,老年人溶栓疗效较差,病死率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谢后田  周勇 《现代保健》2014,(20):41-43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连续治疗15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NT-proBNP含量。结果:经治疗后两组LVESD、LVEDD和血清NT-proBNP均有不同程度减少(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LVESD、LVEDD和血清NT-proBNP均减少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的LVEF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LVEF提高更加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法舒地尔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上有一定疗效,可以改善左室结构及射血分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文献报道的8种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期预后指数进行评价。方法:利用340 例AMI住院病人资料计算各指数,用ROC曲线分析法对各指数预测AMI病人近期预后的能力进行比较。结果:Dubois 指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2 1(95% 可信限为0.656 8~0.787 3),预测能力居第二位。与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的Norris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其他7 种AMI指数相比,Dubois指数同时具有计算相对简便、所需变量较少且均为容易收集的临床指标等优点。结论:Dubois指数为一种判断力较强、适用于我国AMI临床医疗和科研的AMI近期预后指数  相似文献   

15.
郭斌  张同顺 《职业与健康》2008,24(14):1376-1377
目的总结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方法对2003年4月—2007年3月鹤壁煤矿22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的青年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有典型的心前区疼痛,并与吸烟(15例)、酗酒(18例)和冠心病阳性家族史(16例)有关。结论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有预防急性心肌梗死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1周内及半年后心率变异性 (HRV)及QT离散度 (QTd)的改变。方法 选择 4 0例AMI患者 1周内及半年后做 2 4小时HRV6项时域指标分析及 12导联同步QTd分析 ,并与健康对照组 (4 0例 )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AMI1周内与半年后HRV显著降低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 (P <0 0 1) ,AMI1周内QTd明显长于半年后及健康对照组 ,对比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HRV及QTd检测可作为判断AMI预后的无创伤性检测手段 ,AMI1周内及半年后HRV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故AMI患者半年后仍是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7.
脑梗塞住院病人病死率与性别,年龄及时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因脑梗塞住院病人的病死率与性别、年龄及时间的关系。方法:对1996年1月1日到1997年12月31日出院的3377例(男2110例,女1267例)脑梗塞病人依性别各分为3个年龄组:老年组,老年前期组和青壮年组,通过χ2检验比较两性别组之间、每性别3个年龄组之间、每年龄组内两性别之间病死率和两性别3个年龄组之间各周病死率。结果:①脑梗塞病死率女性高于男性(P<0.05)。②各性别3个年龄组之间脑梗塞病死率为老年组>老年前期组>青壮年组,但无差异性(P>0.05)。③3个年龄组内脑梗塞病死率均为女性大于男性,但无差异性(P>0.05)。④各性别脑梗塞病人每周病死率在3个年龄组之间无差异性(P>0.05)。结论:性别、年龄及时间可能对脑梗塞病死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并评价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病人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124例住院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循证护理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为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实施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病人各心功能指标、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医疗费用、对健康知识的达标率以及病人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心率失常发生率(66.13%)显著高于观察组(11.29%),两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1);对照组健康知识达标率(70.97%)显著低于观察组(95.16%),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心功能分级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病人能够提高病人满意度,有利于病人的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特点与季节的关系。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二病区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236例患者进行发病季节的调查与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每年有2个发病高峰:11—1月、2—4月。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与气候有关,多发生于寒冷天气及季节转换时期,了解其发病规律以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