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Calbindin—D28k mRNA在大鼠三叉神经节和背根节初级传入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用同位素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对Calbindin-D28k mRNA在大鼠三叉神经节和背根节初级传入神经元中的表达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在大鼠三叉神经节中,约16.1%的神经元为Calbindin D28k阳性神经元,而在背根神经节中,阳性神经元占节细胞总数的20.6%,这两个神经节中的阳性神经元主要集中在大型细胞(8.1%和12.3%)及小型细胞(4.2%和6.8%)。从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13 ̄38周人胎儿海马本部及下托Calbindin-D28k神经元扮布和发育。结果表明:在13 ̄14周时,许多含Calbindin-D28k锥体细胞可见于CA1区锥体细胞层中部及深部,随着胎龄增大,CA1区含Calbindin-D28k锥体细胞的数量及密度逐渐下降,最终消失,并且这种下降及消失首先从含Calbindin-D28k锥体细胞区浅部开始,然后向深部推进;在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13~38 周人胎儿海马本部及下托含Calbindin-D28k 神经元的分布和发育。结果表明:在13~14 周时,许多含Calbindin-D28k 锥体细胞可见于CA1 区锥体细胞层中部及深部,随着胎龄增大,CA1 区含Cal-bindin-D28k 锥体细胞的数量及密度逐渐下降,最终消失,并且这种下降及消失首先从含Calbindin-D28k 锥体细胞区浅部开始,然后向深部推进;在13~28 周期间,CA2 和CA3 区也有许多含Calbindin-D28k 锥体细胞,但至32 周以及其后,CA3 和CA2 区则不见含Calbindin-D28k 锥体细胞,仅在CA2 与CA1 交界区见到少量弱染的含Calbindin-D28k 锥体细胞。此外,在28~38 周期间,CA3 和CA2 区锥体细胞层周围可见许多含Calbindin-D28k 的苔藓纤维,其密度随胎龄增大而增加。14~38 周期间,许多含Calbindin-D28k 的锥体细胞也出现于下托锥体细胞层全层及前下托锥体细胞层浅部(细胞岛区)及中部。这些区域含Cal-bindin-D28k 锥体细胞的数量及染色强度在14~24 周期间逐渐增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坐骨神经夹伤后不同时间点,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成年大鼠L4~6背根节(DRG)中的分布,探讨GDNF对感觉神经元损伤的反应。方法 成年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夹伤后,分别取伤后1、5、7、10、14、28和56dL4~6背根节,行抗GDNF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之后对染色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GDNF免疫反应存在于坐骨神经夹伤后1、5、7、10、14、28和56d成年大鼠L4~6背根节神经元中,图像分析结果表明,伤后1、3、5和7d的损伤侧背根节神经元的平均光密度大于对照侧背根节神经元。结论 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后,GDNF在背根节L4~6感觉神经元中有一定量的变化,且伤后1周内GDNF在伤侧背根节神经元中的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应用免疫荧光及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技术,观察了大鼠三叉神经节和背根神经节内阿片μ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及其与SP、CGRP和SOM阳性神经元之间是否存在共存关系。结果显示:(1)三叉神经节和背根神经节内的阿片μ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多为中小到细胞,其免疫反应阳性产物不仅见于胞膜表面也出现于胞浆内。SP和SOM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亦为中小型细胞,但以小细胞为主,而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有一部分为大型神经元。(2)在三叉神经节内,有相当数量的阿片μ受体阳性神经元同时呈SP、CGRP或SOM免疫反应阳性。其中双重免疫反应神经元分别占阿片μ受体阳性细胞总数的34.6%、54.3%和23.9%,而在SP、CGRP和SOM各阳性细胞中分别有49.4%、50.9%和37.5%的神经元同时是阿片μ受体免疫反应阳性.(3)在背根神经节内,也有相当数量的神经元呈阿片μ受体与SP、CGRP和SOM双重免疫反应阳性,其中双标细胞数分别占阿片μ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总数的30.1%、48.4%和26.8%,各占SP、CGRP和SOM阳性细胞总数的51.5%、44.2%和35.9%。本文结果提示吗啡的镇痛作用中有部分可能是通过激活阿片μ受体来影响初级传入纤维中SP、CGRP和SOM的释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含Parvalbumin和Calbindin D—28k样免疫阳性神经元在大鼠三 …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Parvalbumin--和Calbindin D-28k样免疫阳性神经元在大鼠三叉神经本体觉中枢通路上的分布状况作了普查。结果表明:这两种钙结合蛋白在该通路上具有下列的分布特点;(1)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几乎全部为PV样免疫阳性,胞体和突起染色强或中等强度,胞体大,多为假单级神经元,偶见中等大小的多极神经元。(2)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尾侧段水平的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应用免疫荧光及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技术,观察了大鼠三叉神经节和背根神经节内阿片μ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神经抑的分布及其与SP,CGRP和SOM阳性神经元是是否存在共存关系,结果显示:(1)三叉神经节和背极神经节内的阿片μ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多为中心小型细胞,其免疫反应阳性产物不仅于胞膜表面也出现于胞浆内,SP和SOM免疫反应阳性反应神经亦为中小型细胞,但以小细胞为主,而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有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荧光素双标记与免疫荧光结合方法研究了单个含SP或CGRP的三叉神经节细胞向三叉神经脊束核的尾侧亚核、极间亚核和吻侧亚核的分枝投射。将DiamidinoYellow(DY)注入尾侧亚核,FastBlue(FB)分别注入吻侧亚核或极间亚核,发现DY/FB双标细胞占同侧三叉神经节内标记细胞总数的13.2%(FB注入吻侧亚核例)和2.3%(FB注入极间亚核例);双标细胞中含SP者分别为74.4%和69.6%;含CGRP者分别为72.1%和64.3%。将DY注入极间亚核,FB注入吻侧亚核时,DY/FB双标细胞占同侧三叉神经节标记细胞总数的1.6%,双标细胞中有67.9%为SP阳性,73.9%为CGRP阳性。多数的双标且呈SP或CGRP阳性的三叉神经节细胞直径约为25~50μm,为中、小型节神经元,而直径大于50μm的大型细胞较少见。以上结果提示,三叉神经初级传入纤维进入脑干后的下降支分枝投射向三叉神经脊束核的各亚核,它们可能与面口部的痛信息传递有关。SP和CGRP是这些分支投射神经元的重要神经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9.
用CT-HRP逆行追踪法及ChAT单克隆抗体的ABC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了新生大鼠骨骼肌提取液(ME,20-50kD)对钳夹大鼠坐骨神经所致的腰骶部脊髓腹角和背根节神经细胞溃变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注射ME实验组的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和背根节细胞的存活元旦数与注射直的对照组相比,其比值为6:0,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骨骼肌提取液(20-50kD)对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和背根节感觉神经细胞的溃变  相似文献   

10.
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大鼠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结果发现约5~8%的节细胞呈一氧化氮合酶阳性,几乎均是中、小细胞,弥散地分布在神经节各处.结合荧光金逆行追踪技术观察,发现荧光金注入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后,约90%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节细胞被逆行标记,提示半月神经节内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主要投射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用一氧化氮合酶组织化学反应结合荧光金逆行追踪技术及CGRP、SP免疫荧光技术进行重合处理的结果显示,在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投射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半月节神经元中,约60%呈CGRP样免疫阳性,约65%呈SP样免疫阳性.结合文献及本文结果,可以认为半月神经节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投射的一氧化氮合酶与CGRP或SP共存的神经元可能在面口部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营养素 -3,胶原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在成年猫背根节神经元不同大小细胞的分布。取 L6背根节制成 2 0μm厚冰冻切片 ,用上述四种因子抗血清进行免疫组化反应。计数每一种因子阳性大、中、小型 (小于 42μm者为小型神经元 ;42~ 5 7μm者为中型神经元 ;大于 5 7μm者为大型神经元 )神经元的百分数。结果证明 ,此四种因子在背根节大、中、小神经元的阳性百分数分别为 :1.2± 0 .7,2 .1± 0 .9,3.3± 1.1;1.7± 0 .4,11.2± 1.2 ,30 .0± 1.5 ;2 6 .7± 2 .2 ,6 .2± 1.2 ,13.2± 2 .9;2 7.4± 3.3,8.1± 1.7,2 0 .1± 2 .4。表明 :在成年猫 L6背根节仅存在少数神经生长因子阳性细胞 ,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则主要配布于中、小神经元 ,神经营养素 -3和胶质细胞源性生长因子的免疫阳性细胞主要是大神经元 ,但也包括一些中小神经元。提示此四种因子在成年猫背根节的生理功能可能与神经元的不同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在成年大鼠背根节中的分布。 方法 用 GDNF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及图像分析方法。 结果  GDNF免疫反应主要存在于背根节的小神经细胞中 ,背根节的大神经细胞呈弱阳性反应 ,与背根节相连的感觉神经纤维呈免疫反应性。 结论  GDNF在背根节感觉神经元和神经纤维中有一定量的分布。  相似文献   

13.
聚吡咯和背根神经节及游离细胞联合培养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聚吡呼和周围神经组织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取新生大鼠的背根神经节及细胞与聚吡咯膜联合培养,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背根神经节中,雪旺氏细胞生长迁移活跃;神经细胞突起借助雪旺氏细胞向外延伸,同时雪旺氏细胞和神经元又可借助这些神经突起向外迁移。游离神经细胞能在聚吡咯膜上良好生长,伸出多极突起及分枝。结论:在体外,聚吡咯与大鼠周围神经组织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4.
鸡胚背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体外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背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的体外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差速贴壁法可使神经元纯度达到95%以上;在血清和适宜的细胞外基质存在条件下,神经元分散良好。本研究还通过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元纤维再生的作用进一步证实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PAP法,研究了鸡胚和雏鸡后根神经节细胞内多巴胺递质的表现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并在细胞培养条件下研究了周围靶组织——皮肤对后根节细胞胚胎发育的影响。鸡后根节细胞内多巴胺的免疫反应最先出现于E_(10),只占后根节细胞的0.8%,E_(18)时达5.6%,出壳后雏鸡为8.6%。在鸡后根节内,多巴胺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为较大的A类细胞,和极少较小的B类细胞。免疫反应阳性的周围神经末梢位于皮肤和交感干内。当取自E_9的鸡胚后根节细胞经7天培养后,部分神经细胞出现多巴胺免疫反应阳性;而取自E_6的鸡胚后根节细胞虽经10天培养后仍为免疫反应阴性;然而,将取自E_6后根节细胞与皮肤组织联合培养10天后,少量神经细胞及轴突出现多巴胺免疫阳性反应。作者认为:鸡后根节多巴胺细胞在胚胎时期的发育有赖于周围靶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Spinocerebellar ataxia-1 (SCA1) is caused by the expansion of a polyglutamine repeats within the disease protein, ataxin-1. The mutant ataxin-1 precipitates as large intranuclear aggregates in the affected neurons. These aggregates may protect neurons from mutant protein and/or trigger neuronal degeneration by encouraging recruitment of other essential proteins. Our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calbindin-D28k (CaB) associated with SCAl pathogenesis is recruited to ataxin-l aggregates in Purkinje cells of SCAl mice. Since our recent findings suggest that tissue transglutaminase 2 (TG2) may be involved in crosslinking and aggregation of ataxin-l, the present study was initiated to determine if TG2 has any role in CaB-ataxin-l interaction. The guinea pig TG2 covalently crosslinked purified rat brain CaB. Time dependent progressive increase in aggregation produced large multimers, which stayed on top of the gel. CaB interaction with ataxin-l was studied using HeLa cell lysates expressing GFP and GFP tagged ataxin-l with normal and expanded polyglutamine repeats (Q2, Q30 and Q82). The reaction products were analyzed by Western blots using anti-polyglutamine, CaB or GFP antibodies. CaB interacted with ataxin-1 independent of TG2 as the protein-protein crosslinker DSS stabilized CaB-ataxin-l complex. TG2 crosslinked CaB preferentially with Q82 ataxin-1. The crosslinking was inhibited with EGTA or TG2 inhibitor cystamine. The present data indicate that CaB may be a TG2 substrate. In addition, aggregates of mutant ataxin-l may recruit CaB via TG2 mediated covalent crosslinking, further supporting the argument that ataxin-l aggregates may be toxic to neurons.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大鼠不同初级感觉神经元ATP-激活电流的电生理学特征及意义,本实验在新鲜分离的大鼠三种初级感觉神经元标本上,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对外加ATP引起的膜电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受检的细胞绝大多数对ATP敏感,外加ATP记录到内向电流,在背根神经节和三叉神经节神经元记录到三种形式的ATP-激活电流:快速激活快速失活型(fasttype,F型)、快速激活缓慢失活型(intermediatetype,I型)和缓慢激活缓慢失活型(slowtype,S型),但在结状神经节神经元主要记录到S型电流,三种形式的电流均具有浓度依赖性;(2)三种形式的ATP-激活电流上升相(risingphase,R)从10%至90%的时间(R10-90)有明显差异(P<0.05),去敏感相(desensitizingphase)从10%至90%的时间(D10-90)也有明显差异(P<0.05);(3)三种形式的电流EC50非常接近,I型的量-效曲线居中间,F型的下移,S型的上移;(4)小细胞的ATP-激活电流多表现为F型特征,大细胞多表现为S型特征,而中等大小的细胞多表现为I型特征,结状神经节神经元电流形式与细胞大小没有相关性。以上结果提示:躯体和内脏初级感觉神经元ATP-激活电流的类型可能与不同的感觉性质有关;不同形式的ATP激活电流可能由ATP受体的不同亚单位组成的各种亚型中介。  相似文献   

18.
应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大鼠背根节和三叉神经节内 5 -HT2 、5 -HT3 、5 -HT4、5 -HT5 、5 -HT6 和 5 -HT7受体亚型 m RNAs的表达。结果显示 :在背根节和三叉神经节中均观察到了 5 -HT2 A、5 -HT3 、5 -HT4和 5 -HT7受体亚型 m RNAs阳性细胞 ;两种神经节内上述受体亚型 m RNAs阳性细胞的百分比不同。 5 -HT3 受体亚型 m RNA阳性细胞的百分比最高 ,分别为 3 0 .4% (背根节 )和 3 2 .8% (三叉神经节 )。约 17.2 %和 14 .6 %的背根节和三叉神经节细胞分别呈 5 -HT2 A受体 m RNA阳性 ;而 5 -HT4和 5 -HT7受体亚型 m RNAs阳性细胞在此二节中的百分比分别为 14 .9%、2 4.7%和 11.2 %、9.8%。各受体亚型 m RNA阳性细胞均以中、小型节细胞为主。在各神经节内均未观察到 5 -HT2 B、5 -HT2 C、5 -HT5 和 5 -HT6 受体 m RNA的表达。上述结果提示 5 -HT2 A、5 -HT3 、5 -HT4和 5 -HT7受体亚型在外周伤害性感受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对大鼠脊髓内含Calbindin-D28KmRNA的神经元的分布状况进行了观察。发现含Calbindin-D28KmRNA的神经元见于脊髓灰质的各层,但是,不同区域或核团中所含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标记强度各不相同。其中含强阳性神经元的部位有:Ⅰ、Ⅱ、Ⅳ、Ⅴ层及前角外侧运动柱的内侧部;含中等阳性神经元的部位有:Ⅲ、Ⅷ层及中间带;有的区域仅含弱阳性神经元,如:Ⅵ层及中央区,而中间带外侧核及前角的大型运动神经元未见到阳性杂交信号。Calbindin-D28KmRNA在大鼠脊髓内的区域特异性分布特点,提示其在神经系统的某些生理功能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应用识别大鼠阿片μ-受体(MOR)C末端30个氨基酸残基特异性位点的豚鼠抗体,本文对日本猴颈、胸、腰、骶段脊髓和背根节内MOR-样免疫反应物质的分布形式和特点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如下:强染色MOR-Li密集分布于脊髓吻尾全长的背角浅层,主要以Rexed第二层内侧部为主。在脊髓背角深层和中央导水管周围区域内也可见中到低等数量的MOR-Li标记。在脊髓背角浅层,MOR-Li广泛分布于Ⅰ、Ⅱ层内神经毯和神经元突起,但似乎只分布于第Ⅱ层神经元胞体。背角深层(Ⅳ-Ⅵ层)有些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也有较强的MOR-Li染色。MOR-Li在背根入髓区和Lissauer's氏束中分布密集且染色强。在后根节,MOR-Li主要分布于中、小细胞,其中MOR-Li阳性小细胞约占65.71%(1018/1562),直径平均为29.50±0.11μm(17.31~34.88μm),中等细胞约占34.19%(534/1562),直径平均为39.04±0.14μm(24.01~49.86μm),而MOR-Li阳性的大细胞只占0.64%(10/1562),直径平均为59.00±2.35μm(51.09~71.39μm)。本结果揭示猴脊髓内阿片肽主要通过突触前和突触后两种方式发挥镇痛作用,除此之外,还可能通过作用于外周伤害性感受器部位的MOR发挥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