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初步研究和分析了个体在不同阶段教学活动中的教学心理活动和特征,将高校中青年教师教学心理经历分为教学心理培养期、教学心理发展期、教学心理发展成就期3个阶段,研究其发生发展过程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以期有助于中青年教师教学风格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有助于教育管理人员认识、分析、研究中青年教师的教学心理活动,便于针对性地开展中青年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心理活动是呈动态变化的,教师能否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学生变化的心理而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通过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理解,从教师自身的学习心理、教学监控能力、教学方法及素养等方面,阐述教师如何正面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帮助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心理连接的枢纽是教学有效感和学习有效感。体现风度心理、课堂审美心理、教学攀比心理和烘托学生心理是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心理活动。课堂感受心理、课堂观察心理和评判教师水平的心理则是高职生课堂心理活动所在。  相似文献   

4.
徐金木 《微创医学》2000,19(5):736-737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最基本形式,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欲提高教学质量,除了自身要有丰富、渊博的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以掌握学生在学习和受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活动规律,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合学生心理活动特点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愿意学,学得好.为了深刻认识启发式教学的心理学实质,并且能够更好的运用它,本文就其心理学实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徐金梁 《医学文选》2000,19(5):736-737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最基本形式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欲提高教学质量 ,除了自身要有丰富、渊博的知识和技能外 ,还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 ,以掌握学生在学习和受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活动规律 ,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合学生心理活动特点的启发式教学 ,使学生愿意学 ,学得好。为了深刻认识启发式教学的心理学实质 ,并且能够更好的运用它 ,本文就其心理学实质进行探讨。1 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是充分启迪学生的智慧  启发式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 ,充分…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的心理分析主要是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引起了学生什么样的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有怎样的作用。课堂教学的心理分析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目的的分析。传统的课堂教学只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了智力的发展。因此,我们课堂教学的心理分析应该重视分析教学中是否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发展和提高了学生的智力,是否实现了教学与发展的统一。二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分析:课堂上学生学习积极性如何,学习动机是否明确,教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对本门学科有无学习兴趣,教师…  相似文献   

7.
书法欣赏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它符合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规律,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一个有经验的教师,不仅要通晓教学任务与教学艺术,也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教师要善于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和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智能的发展状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本人运用某些心理学原则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上作了一些尝试,谈点初浅体会。 (一)学好外语必须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外语环境  相似文献   

9.
吴晖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3):1012-1013
“心理护理即根据人的心理活动的产生、发展与变化,探索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以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来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使之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这就要求护士具有慈母般宽厚仁慈的心,教师般授业解惑的口,劳动人民勤劳灵巧的双手。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因素的诱导耿建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接受知识,转变态度的过程。这一过程有三个要素,即教师、学生、教法,其中教师和学生是能动的。教师的能动性表现在课前依据教学目标制订切合实际的最佳教学方案,课上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技巧将教案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11.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本质并探讨生物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而心理学是教育领域中一门基础科学,是研究人们心理活动及发展规律,即认识规律与学习规律.因此,把心理学渗透到生物教学,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心理学规律,使教学与学生心理活动协调,以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创造出良好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就如何运用心理学指导生物教学谈谈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专医学教师除具备一定的业务、教学水平外,还需掌握学生的课堂心理活动,这对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本文对学生课堂学习几种心理活动作初步分析和探讨。1.好奇心理:由普中进入卫校的学生,正是在生理心理上进入成熟时期,因而对人  相似文献   

13.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活动或意识的动力特征之一。心理学上常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教学是学生知识形成和构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这两种注意都是需要的。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这两种注意在课堂上的交替应用,从而导致学生听课疲倦或纪律  相似文献   

14.
叶茂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23):135-135
护理心理学实验课是指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以护理心理实验研究的方法和材料为基础和依据,通过严格控制或设定条件,制造情景,从而有目的、有准备地积极引发或改变学生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的一种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5.
情感是人的一种主要心理活动,是人们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反映,而情感教学则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的情感沟通,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合作的过程,促使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浅谈体育教学中男女生不同心理特征及教学手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等卫校的体育课尚未像大学那样,打破班级界线,由男、女教师分别担任男、女生的教学任务,仍然采用男、女生合班的教学形式。但是,在日常体育教学中,男、女生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不尽相同,教师如果不能较好地掌握男、女生不同的心理特征,那么,在数学中就无法相应选择和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从而直接影响整体教学效果。学生的心理活动伴随着整个动作的学习过程,学生要按技术要求完成动作,除应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而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教师传输相应的指令性信息进行调整的。这就要求…  相似文献   

17.
护生临床见习前的心理特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十几年的基护课教学及见习带教,笔者深深体会到,护生顺利完成见习任务的关键在于我们必须了解她们的心理活动特点,对护生在见习前、中、后的心理活动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和相应的行为观察,做到有的放矢、因势利导、防微杜渐,使临床见习收到预期的效果。我校因没有附属医院,在学生见习中采取了课后集中见习的形式。见习时间为2周,在“基护”课结束后进行。并拟定出详细的见习计划与要求。下面是有关学生在见习前的心理分析与对策:1资料和方法1996级至2000级的护生1300人,年龄15~18岁。为了使学生顺利完成见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273名教师在教学评估中的心理活动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教学评估工作作为一种“需要”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文中对评估指标的导向性、评估方式及存在问题与教师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了解术前患者心理活动特点,解除患者手术前的心理刺激、焦虑情绪和恐惧感。  相似文献   

20.
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脑电图反映脑功能的改变。脑、心理活动是脑电图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任何疾病对大脑不同部位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都可能引起正常心里活动的改变,同时也可能反映在脑电图上。现就脑病的脑电图与心理活动的关系,探讨一下意识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