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斌  陈曦  明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0):2433-2433
目的:探讨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64例103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18眼进行原因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结果:浅前房18眼,滤过过强、结膜瓣渗漏、脉络膜脱离及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是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主要原因。14眼经非手术治疗前房恢复,4眼手术后恢复。结论:注意术前降眼压和术中准确操作可减少浅前房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于静  年春志  蓝平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6):1003-1004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形成的常见原因及相应预防、处理方法。方法:2000年6月至2005年6月期间我院进行了208例青光眼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低眼压性浅前房的发生原因、类型及予以相应处理。结果:246眼中,术后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26眼,发生率为10.6%,其中滤过过畅16眼(61.5%),结膜瓣渗漏6眼(23.1%),睫状体脉络膜脱离4眼(15.4%)。术后对并发症相应处理后,除手术治疗4眼外,其余22眼通过保守治疗均能恢复前房。结论:小梁切除术术前有效地控制眼压、减轻眼部炎症反应,术中注意保持前房深度.术后观察眼压及前房的变化、及时对症处理,是预防浅前房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曹雪梅  石萍  于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516-3516
目的探讨青光眼常规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常见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分析吉林市中心医院2006-02-2008-02 172眼青光眼常规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原因及治疗。结果 172只青光眼术后发生浅前房39眼,发生率为22.67%。其中,房水滤过过强31眼,结膜瓣漏2眼,睫状体脉络膜脱离5眼,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1眼。通过非手术疗法恢复前房36眼,采取手术干预恢复前房3眼。结论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生的最常见原因是房水滤过过强,大多数浅前房可通过非手术疗法恢复,必要时须采取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防止术后早期浅前房、低眼压及脉络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观察组42例46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小梁切除术后巩膜瓣下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形成正常前房,对照组:28例,34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巩膜瓣下前房内注入林格氏液形成前房.结果 观察组46眼术后浅前房6眼占13%,对照组术后34眼,术后浅前房18眼占5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42例46眼,1眼脉络膜脱离占2.2%,对照组28例34眼术后5眼脉络膜脱离占14.7%,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前房内及巩膜瓣下注入透明质酸钠可有效预防术后浅前房、低眼压及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与术前眼压、术后结膜伤口渗漏、滤过过强及脉络膜脱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172例(189眼)术后发生浅前房的情况。结果发生浅前房41眼(21.69%)。术前眼压≤21mmHg者146眼中发生浅前房17眼(11.64%),术前眼压22~35mmHg者32眼发生浅前房13眼(40.62%),术前眼压≥35mmHg者11眼中发生浅前房6眼(54.54%)。术后结膜瓣渗漏11眼(26.83%),滤过过强24眼(58.53%),脉络膜脱离5眼(12.19%),恶性青光眼1眼(2.44%)。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与多种因素有关:①术前眼压控制正常者,发生率低;②以滤过过强性者为最多。  相似文献   

6.
宋卫平 《实用医学杂志》1997,13(11):772-772
浅前房是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最常见和主要的并发症,影响手术的预后。我院自1995~1996年共施行小梁切除术82例105眼,其中12眼发生持续性浅前房。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例中男3例,女9例,右眼7例,左眼5例,年龄21~88岁,平均54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6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例,慢性开角型青光眼2例。手术方法为常规小梁切除术。l.2发生浅前房的原因:葡萄膜炎7例,结膜切口裂开1例,巩膜瓣愈合不良三例,恶性青光眼3例。1.3治疗方法:(l)保守治疗7眼,采用局部绷带加压包扎:应用小纱布垫加压于上睑相当于滤过泡的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施行穿透性或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的青光眼患者共158例(186眼)的术后情况。结果①术后浅前房:穿透性小梁手术组(93例)32眼,发生率34.41%;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组(93例)3例,发生率为3.23%,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7.891,P=0.003);②浅前房的原因:35例浅前房中,脉络膜脱离20眼(占57.14%),引流过畅8眼(22.86%),房水生成不足4眼(11.43%),结膜渗漏2眼(5.71%),恶性青光眼1眼(2.86%);③浅前房发生的多因素分析表明,与青光眼类型(回归系数β=4.214,P〈0.01)及年龄(p=5.176,P〈0.01)有显著相关性,与性别(β=0.363,P=0.859)无关。结论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可显著降低浅前房的发生率;术者应注意浅前房的易发因素以降低术后浅前房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MMC)及经角膜的调整缝线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69例(72眼)术中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再以角膜缘为基底做5mm×4mm 1/2板层厚巩膜瓣,0.2—0.4mg/ml MMC棉片置于结膜和巩膜瓣下3—5min,再以大量BSS冲洗,继之进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切除小梁2mm×2.5mm,剪除周边虹膜少许。巩膜瓣顶端间断缝合2针,侧面缝经角膜的调整缝线。间断缝合Tenon’s囊,结膜连续缝合。结果平均随访(7.36±4.64)个月,术后视力提高者46眼(63.89%),不变19眼(26.39%),下降7眼(9.27%)。术前平均眼压(28.67±10.69)/mm Hg(1mm Hg=0.133KPa)。术后随访期末眼压21mmHg以下66眼(91.67%),功能性滤过泡91.67%,非功能滤过泡6眼(8.33%)。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浅前房、前房渗出等。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及术中应用丝裂霉素、调整缝线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赵辉 《中国临床研究》2013,26(8):816-817
目的 探讨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致病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 选取2007年2月至2013年3月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治疗发生术后浅前房的患者62例(74眼)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手术情况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原因分析:本组62例(74眼)发生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分别为滤过过强27例(29眼,39.2%);脉络膜脱离21例(26眼,35.1%);结膜瓣渗漏9例(11眼,14.9%),睫状环阻滞5例(8眼,10.8%).经保守治疗,35例(41眼,55.4%)患者获得治愈,其余27例(33眼,44.6%)经对症手术治疗获得满意效果,总治愈率100%.结论 开角型青光眼、术前眼压偏高、引流量过大、结膜瓣对合不佳及患者自身前房浅为发生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重要影响因素.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治疗以保守疗法为首选,在保守疗法无效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采用对症手术治疗,可取得较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14只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施行小当梁切除术,并联合应用丝裂霉素及巩膜瓣可拆除缝合,随访10个月以上,同时与另一组(14例15只眼)作传统小梁切除术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比较。结果:改良术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21.4%,显著低于单纯小梁切除术的40%,而远期功能性滤泡及眼压成功控制的比例前者也明显高于后者。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及巩膜瓣可拆除缝合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操作较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21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和治疗情况。方法:对301例342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回顾性分析。结果:有21例23眼出现浅前房,原因:滤过过强12例13眼,结膜切口渗漏6例6眼,脉络膜脱离2例2眼,恶性青光眼1例2眼。17眼经保守治疗,6眼经手术治疗,前房均恢复正常。结论:术后要仔细观察病情,一旦发现浅前房认真分析原因,采取保守和手术治疗,效果一般较好。  相似文献   

12.
叶竞英 《现代康复》1998,2(9):946-947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预防。方法:对58例66只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前房恢复情况进行总结分折。结果:本组术后浅前房为21例,21只眼,发生率为32%。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引流过畅16例,脉络膜脱离3例。结论:青光眼术后浅前房虽然是常见并发症之一.但只要从各个环节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此并发症会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预防。方法:对58例66只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前房恢复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术后浅前房为21例,21只眼,发生率为32%。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引流过畅16例,脉络膜脱离3例。结论:青光眼术后浅前房虽然是常见并发症之一,但只要从各个环节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此并发症会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4.
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特别是开角型青光眼的经典手术,但可出现前房出血、前房炎症反应、术后浅前房、脉络膜脱离、滤过过强型低眼压、低眼压黄斑病变及眼内炎等并发症,且有部分因滤过泡瘢痕化而导致手术失败。为减少上述并发症及术后滤过泡瘢痕,2000年4月始,我院采用非传统性小梁切除+羊膜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31例(42眼),减少了手术并发症及滤过泡瘢痕的发生,本文就护理特点做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托品预防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效果。方法:回顾本院83例105只眼青光眼外滤过术,其中水中应用阿托品结膜下注射50眼,术中未应用阿托品55例,记录并比较二者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结果:A组50眼,术后浅前房发生率8%。B组55眼,术后浅前房发生率29%,二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剂量阿托品术中结膜下注射有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丝裂霉素联合巩膜瓣调节缝线在婴幼儿青光眼滤过术中的应用。方法观察16例26眼婴幼儿青光眼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和巩膜瓣可调节缝线的治疗效果,分析术后并发症。结果26眼婴幼儿青光眼术后一周眼压控制率为96.15%,术后半年眼压控制率为88.46%,术后3年眼压控制率为76.92%。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浅前房、术后滤过泡漏、术后低眼压、术后滤过泡纤维化等。结论尽管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和巩膜瓣可调节缝线在婴幼儿青光眼的治疗中仍然存在一些并发症,但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105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分为2组,观察组(A组)47眼施行改良小梁切除术,对照组(B组)58眼施行常规小梁切除术。两组主要临床参数相似(P〉0.05)。观察两组术后前房形成,眼压及滤过泡等情况。结果 术后1周内,A组发生浅Ⅰ级前房4眼,B组发生浅T级前房14眼,浅Ⅱ级前厉3眼,浅Ⅲ级前房1眼。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末次随访眼压控制在21mmHg(1mmHg=0.133kPa)以下者40眼,控制率为85.1l%,B组末次随访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者50眼,控制率为86.21%上。术后功能性滤过泡A组87.23%,B组86.21%,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改良小梁切除术能有效地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并能达到与常规小梁切除术同样的降眼压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分析我科 1995年3月至 2 0 0 1年 7月收治的 5 9例青光眼 (90只眼 )患者中 30眼发生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结果 术后有30只眼出现浅前房 ,其发生率为 30 % ,按Speath分级法进行分级 :浅Ⅰ度 2 0眼 ,浅Ⅱ度为 8眼 ,浅Ⅲ度为 2眼 ,其中滤过过强为 2 3只眼 (76 7% ) ,结膜漏为 2只眼 (6 7% ) ,脉络膜脱离 1只眼 (3 3% ) ,其他 4只眼(13 3% )。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高 ,滤过过强是其主要原因 ,大多数浅前房可通过保守治疗恢复 ,少数必要时应采取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青光眼滤过术的疗效。方法对 5 0例 (60眼 )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术中前房预置穿刺、使用丝裂霉素、巩膜瓣及结膜牢固缝合、术毕形成前房的治疗方法 ;术后随访 1年。结果术后 5 4眼眼压 <2 1mmHg,6眼需用降眼压药将眼压控制在 3 0mmHg以下 ;仅有 2眼术后视力低于术前 ,其余均达到或超过术前视力 ;2眼发生结膜瓣创漏 ,2眼发生脉络膜脱离 ,经处理后恢复。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可减少术后常见并发症 ,提高患者早期视力并使眼压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0.
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2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收治的20例(2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生物羊膜植入术,术后观察其视力、前房、滤过泡和眼压等情况。结果:术后眼压明显降低,视力稳定或提高,功能性滤过泡形成良好,并发症仅为早期浅前房和低眼压。结论:羊膜移植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地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