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高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置药物的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引入品质管理概念,采用柏拉图、鱼骨图、雷达图等手法,引导护士积极参与质量管理的全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责任心。结果护士冲配差错由原来的7.5件,周降低为2件,周,冲配差错率下降了73%,护士工作积极性及责任心明显增强。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冲配差错率中效果显著,提高了配置药物的质量,保证了用药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儿童静脉药物物配置中心工作质量,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出现的各类差错进行分析,找出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处方医生、药师及配液护士工作中任一环节的失误均能导致差错的发生。结论:建立规范的操作制度,加强计算机技术防范的应用及人为因素控制实施,以降低儿童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药物配置是医护人员工作中的关键环节,药物配置正确是病人病情有效恢复的一大保障.为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本文对静脉药物配置过程中的排药差错、审方差错、配置差错及复核差错四个常见差错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四个差错提出了合理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运行初期静配护士配置差错及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某院静脉配置中心运行初期的护士配置差错为研究对象,制定了一系列的控制措施。结果运行初期静脉静配护士配置差错率为0.018%,内部差错率为95.42%,外部差错率为4.58%,具体分为药物稀释差错、标记错误、剂量错误等。结论配置护士应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要积极学习药学知识,还要培养自身的工作自责心与使命感,以此控制运行初期配置差错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虽已普及,但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确保用药更安全、更有效,配置过程中的任何环节都有着改良空间,如针对本院PIVAS的配药各环节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重视岗位培训、改善工作责任心、规范查对制度、严格药品管理等防范措施,相信必能降低各环节差错发生率,保障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药物配制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的方法,以完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流程,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方法通过总结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经验,对药物配制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保证药物配制质量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加强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质量管理以及安全管理,减少用药差错事件的发生。结果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流程更加完善,药物配置人员的责任心以及专业技能得到显著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隐患得到有效的遏制。结论加强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物配制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从而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药品管理是医疗工作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在医院则设二级管理机构,即由药房和病房共同承担此项管理工作.因此,药品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和患者的用药安全.为了保证药品的质量,确保临床药物治疗的顺利实施,消除混乱,减少浪费,避免丢失,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各病房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如毒麻药品管理制度、抢救药品管理制度等,并严格执行制度.护士是临床各科室药品保管与使用的直接责任者,护士对药品知识的掌握、责任心的强弱,直接影响临床药品的管理与使用质量[1].因此,护士长应指定一名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的护士为药品保管员,负责药品保管与使用的常识宣传,检查药品的质量,及时补充各种药品,对保证临床正常用药及抢救用药的顺利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配置中心护理工作中常见差错的分析与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7月我方医院静脉配置中心护理工作中发生的差错事件进行全面汇总,按照其种类进行分类统计,以此作为分析预防措施的理论依据,对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我方医院静脉配置中心护理工作进行优化,调查两个季度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结果静脉配置中心护理工作中常见差错包括混液出仓时差错、配置药品时差错、操作失误差错、批次排错等,观察组工作人员的考核总分相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加强审方、配置以及输液等工作质量,严格执行药品核对工作,以此降低静脉配置中心差错事件风险。  相似文献   

9.
范展   《中国医学工程》2011,(4):146-146
护士由于工作量较大,时有差错发生。由于差错防范措施不足等原因,在输液配置过程中出现各种配置差错。为降低差错率、保证输液质量,静脉药物配置中,本文对常见的差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减少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调配药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月-6月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进行目标性监测,考察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循环对减少工作环节中各项差错的作用.结果 通过PDCA循环法管理后,静脉药物配制前处理出错率从0.32%下降至0.08%,配制过程中的出错率从0.28%下降至0.05%,经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后,部门在各工作环节的差错均有明显减少,保证了配置药品的质量,确保了患者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1.
周瑜湉 《求医问药》2014,(16):77-78
目的:探讨在静脉药物配置过程中应用品管圈的效果。方法:按照品管圈理论在某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在静脉药物配置过程中发生差错的主要类型和出错的原因,总结出对策并加以实施。通过对比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和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某个时间段静脉药物配置平均出错件的数以及达标率,进行检讨与改进。结果:静脉药物配置过程中的出错类型主要有:药品的发放数量、品项、批次份数以及冲配错。在推行品管圈活动之后,静脉药物配置过程中的差错数由活动前平均63.46件/周,下降到活动后平均30.46件/周,目标达标率为159.32%。医院药剂师的责任感和信心均得到了提高。结论: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推行品管圈活动,能够发现和总结出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内部所出现的问题,可有效地降低在静脉药物配置过程中发生差错的几率,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输液配置质量,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方法总结分析静脉液体配置过程中发生差错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结果有效降低了差错事故的发生。结论通过提高工作责任心,加强业务学习,规范工作流程,静脉液体配置中心能减少差错的发生,保证静脉用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本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发生的差错事故,制定防范措施,保障患者安全、及时用药。方法回顾性调查濮阳市油田总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2012年1月1日-2012年4月1发生的差错,找出差错原因,以杜绝此类差错事故的再次发生。结果PIVA$自2012年1月1日一2012年4月1从289650袋(例)的总工作量中检出257例差错。主要表现在打印处方问题(12%)、审核医嘱差错(8%)、排药差错(41%)、核对差错(14%)、配置差错(5%)、打包及药品装箱差错(8%)、临床护士验收药品后的相关问题(12%)等七个方面。结论对PIVAS的管理进行细化、精化,找出各类问题根源及应对和解决措施,对实现安全、准确、高效的静脉药物配置,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门诊小儿静脉输液中存在的风险.方法采取相应措施,加强护士责任心,合理搭配人员,强调细节护理.结果提高了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减少护患矛盾.结论通过这些措施落实,提高穿刺成功率,大大降低了护理差错及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减少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合理、安全。方法对本院PIVAS各个环节经常出现的差错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内差率为0.006%,外差率为0.0006%。主要发生在贴签、药师排药、护士配置、成品复核等工作环节。结论可通过构建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强药品管理、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合理安排工作量等措施降低差错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1 概述 静脉输液是目前对病人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90%的住院患者需要静脉输液治疗,静脉输液治疗在护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比重,是护士工作的重点;更是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静脉输液是最常见的、最基本的医疗技术.静脉输液的安全关系到病人的安全.影响静脉输液安全的因素很多,包括液体与容器质量、输液工具质量、药物本身质量及药物贮藏、配药环境、医生护士专业知识、责任心与技术水平等,通过观察发现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每个环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有许多不安全因素,影响了医疗质量,甚至导致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引发医疗和护理纠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静脉药物配置护士差错现状及控制管理。方法:以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的静脉药物配置差错事件作为样本,对其现状以及管理制度上的调控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中的诸多成因,对比其使用的差错的成因,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统计分析后发现,PIVAS等药物的调配,分析了差错时间后,发现其中的主要集中在医护人员对药物成分的不熟练,以及积极性责任效果上的综合增益监控。为满足基本的医护管理质量提升,可结合综合的责任心上的明显提升,从最根本的策略上进行责任心上的调控,可有效的降低护士在药物配置过程中的差错。结论:在提升现代医疗护理的质量过程中,满足在静脉药物配置中的正确率,就需要加强对新入职护理人员的个人素养培养,通过综合的调控,从而实现对集体管理意识与水平上的合理调控。为改善对基本质量操作上的提升作用,就应以提高药物管理人员的个人素养作为最基本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保证药品使用的安全,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用药差错,减少药源性疾病,提高药物疗效,使病人得到有效的治疗,早日康复.方法:对当前护士在临床用药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做认真的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护士自身素质,业务水平,工作责任心,规章制度的落实,健康教育等因素是临床用药安全的主要因素.结论:加强临床用药安全管理,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保证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9.
秦娜  何广宏 《中国医院》2014,(10):57-58
为提高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管理水平,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运用JCI标准,着重从药物管理和使用、高危药品管理和配置、落实医嘱审核制度、调配差错的处理、持续质量改进、员工的教育和管理、相似药品的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建立和完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质量管理新体系,提高药学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护士在进行各种操作中,会因违反操作常规、责任心不强或缺乏医疗用药差错预防意识而导致用药差错的发生.现介绍临床护理工作中用药差错的发生类型及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