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随机对门急诊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200例小儿取咽拭子做肺炎支原体培养,以60例健康小儿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咽拭子肺炎支原体阳性率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P<0.05),婴儿组阳性率明显低于l岁以上各年龄组(P<0.05);肺炎支原体阳性患儿与阴性患儿的相比,咳嗽、扁桃体红肿的比例高(P<0.05),发热、卡他症状、胃肠道症状、疱疹、皮疹等症状体征少(P<0.05);16.12%的阳性患儿发展为肺炎,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肺炎支原体(MP)引发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本院2011年6月-2012年2月的46例MP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并采集咽拭子进行培养,同时以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研究,比较咽拭子阳性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且发热持续时间较长,为(7.21±1.69)d,多数患儿有咳嗽现象,MP阳性率为100%;而对照组健康儿童MP阳性率为1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小于1岁的患儿MP阳性率为15.2%,显著低于同组内其他年龄段患儿(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同年龄段儿童(P〈0.05)。结论MP引发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好发于1岁以上的儿童,且MP培养可帮助确诊.对临床上进行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肺炎支原体(MP)抗体与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 E)检验在肺炎患儿临床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0例正常非肺炎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对象均实施肺炎支原体抗体与血清总Ig E检查,按照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将其分为阴性组(29例)、高滴度组(7例)与低滴度组(4例),分析其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肺炎患儿中,MP抗体阳性11例,占27.5%,其中高滴度4例,低滴度7例,分别占36.4%、63.6%;观察组患儿血清总Ig E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中以高滴度组阳性率最高,为71.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9728,P<0.05)。结论 采用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血清总Ig E检测在肺炎患儿的临床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为患儿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参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红霉素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10%和78.69%,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疗效好、见效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可显著缩短患儿症状消失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易华 《中国医药指南》2012,(28):198-199
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明确诊断的CVA患儿52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48例岁数相当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为对照组。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CVA患儿及对照组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MP-IgM)。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MP-IgM阳性率分别为46.2%和14.6%,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CVA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探讨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MP被动冷凝集法检测哮喘急性发作期53例及对照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36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结果哮喘组MP-Ab阳性28例,阳性率52.8%;对照组阳性10例,阳性率27.8%,二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哮喘发作期患儿要考虑MP感染可能,应常规行MP-Ab检查。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测分析4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为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09年10月诊断为小儿支气管哮喘45例患儿进行支原体抗体检测,随机选取同期患呼吸道疾病儿童45例作为对照组,并采用MP被动冷凝集法检测全组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哮喘组MP-Ab阳性24例,阳性率53.33%;对照组MP-Ab阳性13例,阳性率为28.8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关系密切,支原体是诱发支气管哮喘发作的重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临床检测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 15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肺炎支原体DNA浓度的差异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50例。分别对其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同时以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作相同的检测,比较三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检查结果及其与健康志愿者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三组不同支原体肺炎DNA浓度患儿的超敏C-反应蛋白检查结果 ,可见,支原体肺炎患儿随着支原体肺炎DNA浓度的升高,超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也得到显著的提高,且超敏C-反应蛋白的升高呈阳性(hs-CRP>8 mg/L)的患儿人数及比例也显著提高,三组患儿中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与对照组健康志愿者相比,hs-CRP平均浓度、hs-CRP升高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阳性率高,且随支原体DNA浓度的差异而产生显著的不同,是检测的敏感指标,能为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准确的有效依据,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抗感颗粒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风热郁肺型小儿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例确诊为风热郁肺型MPP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MPP患儿应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与中成药抗感颗粒开水冲服。两组均连续治疗18天。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证候积分以评价总体疗效情况。观察两组患儿主要症状和体征改善时间。检验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C反应蛋白(CRP)的血清浓度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4.44%,而对照组则为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肺部啰音消失、咳嗽消失所需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IgM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清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感颗粒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能显著改善风热郁肺型MPP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缩短治疗时间,提高MP-IgM转阴率。  相似文献   

10.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明确诊断的CVA患儿50例为实验组,同时选择同期50例岁数相当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为对照组。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两组患儿的MP-lgM。结果实验组MP-lgM的阳率为34.0%;对照组MP-lgM的阳性率为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5,P<0.05)。实验组MP-lgM的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CVA与MP感染有高度关联性,建议CVA患儿临床上应首先测定MP-lgM排除MP感染,阳性者给予抗MP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川崎病(K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006-2010年,我院采用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检测47例KD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及随机抽取同期住院治疗、年龄相近的2000例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分析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 47例KD患儿中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患儿12例,阳性率25.5%,随机抽取同期住院治疗、年龄相近的2000例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患儿212例,阳性率1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KD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有可能是导致KD发病的诱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120例住院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组(51例)和其他肺炎组(69例),同时选择5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比较3组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以及D-二聚体的阳性率。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组以及其他肺炎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水平[(324±159)、(281±110)μg/L比(73±4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肺炎组的D-二聚体水平与其他肺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怖炎支原体肺炎组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肺炎组[35.3%(18/51)比17.4%(1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尤其是怖炎支原体肺炎常可引起凝血机制异常,导致体内出现高凝状态,进而引起血栓形成的可能,故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者需高度关注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oneumonia,MP)的检测对儿童MP感染提供依据并分析MP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MP抗体检测试剂盒(SERODIA—MYCOII),对2011年7月至2011年12月就诊的1824例患儿进行检测。结果在1824例患儿中,MP抗体检测阳性者850例,阳性率为46.60%。性别比较,女性MP抗体阳性率(70.64%)高于男性(49.25%)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0.13,P〈0.05)。各年龄组阳性率为:〈1岁组59.84%,1~3岁组47.03%,4~6岁组40.68%,7~13岁组30-27%,年龄组闻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x^2=24.88,P〈0.05)。结论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中MP感染率很高,女性儿童MP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对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尽早进行MP抗体检测,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MP)感染情况。方法选取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65岁的呼吸道感染患者3765例,男2136例,女1629例,年龄在65~110岁以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immunofluorescenceassay,IFA)对其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进行检测。结果3765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标本中,检出阳性的标本为834例,阳性率为22.15%,其中男性阳性率为21.11%,而女性阳性率为23、51%,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80,P〉0.05)。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各年龄组问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90,P〉0.05)。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存在季节差异(X2=11.040,P〈o.05),春季、夏季和冬季的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MP感染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春季、夏季和冬季的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MP感染率分别与秋季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有一定的MP感染率,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存在季节的差异性,因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感染MP合并有基础性疾病时可能会引起严重的损害,故临床应重视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MP的感染和防治,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儿童哮喘的关系及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例哮喘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及5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采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验(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中Mp抗体滴度,同时作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Mp感染阳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阿奇霉素和头孢呋辛治疗.结果 250例患儿中Mp感染阳性44例,其中哮喘患儿阳性42例,占21% (42/200),哮喘患儿Mp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 (2/50)(x2=6.14,P<0.05);Mp抗体滴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t =4.38,P<0.05),且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603,P<0.05).Mp感染阳性哮喘患儿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显著高于用头孢呋辛组(x2 =16.18,P<0.05).结论 Mp感染与儿童哮喘的发病密切相关,应尽早常规做Mp抗体测定;阿奇霉素可消除Mp感染,更有利于控制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哮喘的临床特征。方法对照组20例小儿哮喘患儿为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观察组20例小儿哮喘患儿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喘息特点以及药物治疗反应。结果观察组20例小儿哮喘患儿发热情况、热程、药物治疗反应、住院时间、C反应蛋白与对照组20例小儿哮喘患儿均有显著差异,对照组小儿哮喘患儿多因上呼吸道感染诱发,观察组均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在药物治疗方面,观察组20例小儿哮喘患儿采用平喘类药物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疗效极为显著。两组小儿哮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临床特征差异较大,采用平喘类药物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疗效极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住院婴幼儿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政祥  苏红  胡晓波 《安徽医药》2008,12(2):144-145
目的探讨住院婴幼儿肺炎支原体(MP)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血常规改变。方法从我院1362例患呼吸道感染的住院儿童中选择经ELISA classicMP-IgG/IgM检测及咽拭子标本MP选择培养确诊的MP呼吸道感染住院婴儿75例、幼儿116例为研究对象,47例确诊为MP呼吸道感染的3岁以上住院儿童为对照,分析各年龄组儿童MP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病种分布、临床特点及血WBC和PLT变化。结果婴儿、幼儿、3岁以上儿童MP感染分别占呼吸道感染总数的9.0%、27.1%、27.2%,上、下呼吸道感染比例分别为1:18、1:12及1:2.6;婴儿MP感染后咳嗽1周以上伴痰鸣及哮鸣音较幼儿和3岁以上儿童明显增多;MP感染后95%以上婴幼儿血WBC正常或增高,血PLT增高者也达50%以上。结论MP已是我院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年龄越小下呼吸道感染越多,较长咳嗽、痰鸣音是婴儿MP感染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8.
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维  曾斌  于丽萍 《中国药业》2012,(19):82-84
目的评价4种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0例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莫西沙星组(55例)口服400 mg、每日1次,加替沙星组(55例)、氧氟沙星组(50例)、环丙沙星组(50例)均口服200 mg、每日2次,疗程均为7~14 d。结果 4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55%,87.27%,70.00%,66.00%,病原体(TC,Uu,Mh)清除率分别为92.45%,88.00%,68.89%,65.91%。莫西沙星组和加替沙星组与氧氟沙星组和环丙沙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4组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莫西沙星、加替沙星治疗女性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安全有效,是经验治疗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