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胡学琼  王静 《云南医药》2001,22(1):44-45
为观察院前急救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根据入院时间将26例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分为院前急救组和院内组,并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
陈碧 《中国医药指南》2012,(28):196-197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救治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20例,上述患者诊断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其中70例患者实施院前急救,作为观察组,其余50例患者为自行或者家属送至我院急诊科救治,为对照组。对记录两组患者病死情况;观察组心肌梗死发生后心源性休克发生情况;记录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发生患者;记录发生窦性心律失常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死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左心衰竭发生率、窦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能够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预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持续而严重的急性心肌缺血所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常并发心力衰竭、休克和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处理此类患者时,院前急救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患者的首发症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自2008年5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院前急救的方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56例患者均成功运回医院,无中途死亡病例,最终抢救成功53例,死亡3例,均死于心力衰竭,抢救成功率为94.6%。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高,院前急救可尽早改善心肌缺血状态、纠正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对降低临床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东奇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6):2392-239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院前急救效果.方法:将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冶AMI患者148例,分为人院前接受急救措施的观察组88例和入院前未接受急救措施的对照组60例,对两组患者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88例入院后成功救治80例,抢救成功率90.9%,死亡病例8例,死亡率9.1%.对照组60例,经抢救无效死亡12例,死亡率20.0%,抢救成功率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院前急救可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诊科院前急救中常见危重病症之一,其发病率、院前急救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也是急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此病症患者易发生心脏骤停、心室颤动和猝死等情况,尤其是如该病突然在院外发生,则会严重影响患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诊科院前急救中常见危重病症之一,其发病率、院前急救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也是急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此病症患者易发生心脏骤停、心室颤动和猝死等情况,尤其是如该病突然在院外发生,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死亡的患者中50%发生在发病后1h内,此时如早期使用电除颤尤其是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则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我院急诊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进行院前急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昕睿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595-259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院前急救方法和转运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80例AMI患者院前快速准确的诊断、积极正确的急救措施及转运经验.结果:180例患者均安全转运到各级医院进一步抢救,途中无患者死亡.结论:AMI院前急救是最初和最重要的急救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对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中心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当作观察的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发病后未拨打120急救电话直接送往医院)和观察组(发病后从开始拨打120急救电话到医院救治护理)各25例,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急救护理效果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发病后拨打120急救电话获得专业急救护理的疗效,要比没获取专业急救护理好,对此说明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持续而严重的急性心肌缺血所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常并发心力衰竭、休克和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处理此类患者时,院前急救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患者的首发症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相似文献   

11.
赵琰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171-172
目的总结1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与治疗措施。方法将本市内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189例和对照组201例,观察组采用现场急救,对照组患者由家属或同事送来门诊或急诊,比较不同的救治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189例,平均救治时间为10.6min,救治后死亡16例,死亡率为8.5%;对照组患者201例,平均救治时间为45.2min,救治后死亡49例,死亡率24.4%;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治疗预后情况可以看出,经院前急救处理后,观察组好转、治愈例数明显比对照组高;而死亡数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采取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可以大幅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诊的时间,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罗玲英  程友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0):1381-1382
目的杯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静脉溶桂的疗教与护理要点。方法实验组(20例)采用院前1h内静脉溶桂治疗,对照组(20例)1~6h溶栓,两组均用尿激酶静滴。结果实验组中有18例再通,再通率为90%.死亡1例;对照组中有12例再通,再通率为60%,死亡3例。两组冠脉再通率与死亡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分别P〈0.01、P〈0.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院前静脉溶栓疗效显著,安全可行,可降低并发症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黄兵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2):182-183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AMI)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以来本院开通AMI患者绿色通道后231例患者院前急救的情况,探讨在院前急救的各个环节中如何尽可能缩短患者从就诊到获得系统救治的时间。结果 231例AMI患者中,除7例死亡,9例因抢救在急诊科逗留超过30min外,其余患者均在30min内完成急救处理并送入相关科室。结论为AMI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可以减少患者从就诊到获得系统救治的时间,为进一步的治疗赢得机会和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将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抢救护理流程,实验组运用自行拟订的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临床护理路径对病人进行急救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死亡率、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急救反应时间、死亡率、并发症均比对照组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院前急救护理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不仅可以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而且可以有效地防范或减少护理差错,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小于本组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47.49±3.25)mm小于对照组的(50.41±3.69)mm、左室射血分数(58.77±2.95)%高于对照组的(51.14±2.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18和超敏C反应蛋白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白细胞介素-18(142.81±4.37)ng/L和超敏C反应蛋白(5.02±0.49)m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2.95±4.66)ng/L、(10.48±1.62)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16%低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可获得理想效果,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高,因此,具备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顺强 《中国医药》2013,8(3):314-315
目的探讨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行常规PCI术;观察组在术中以10μg/kg的剂量静脉推注盐酸替罗非班,推注时间为3min,然后以0.10μg/(kg·min)的速度小剂量静脉滴注24—36h,并实施血栓抽吸,再置入支架。比较2组患者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情况、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无复流发生率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TIMI3级比例、sT段回落以及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90.2%(74/82)比76.8%(63/82),85.4%(70/82)比72.0%(59/82),(64±6)%比(52±5)%],观察组MACE及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4%(2/82)比10.1%(9/82),4.9%(4/82)比14.6%(12/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CI术中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可有效增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何华  韩福生  贾平  文勃 《中国医药》2012,7(8):916-918
目的 比较磺达肝癸钠和依诺肝素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65岁以上老年STEMI患者169例,所有患者均于住院期间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n=85)和对照组(n=84).48 h普通肝素抗凝后,观察组患者给予磺达肝癸钠2.5 mg,1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诺肝素钠100 AxaIU/kg,每12小时1次.2组患者均连用7d.从PCI术后即刻开始随访至出院后1个月,记录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均无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观察组5例(5.9%)发生反复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对照组4例(4.8%)发生反复UAP,2组反复U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抗凝疗效相似.抗凝治疗前后,2组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大出血及皮疹发生,对照组总的小出血发生率[7.1%(6/84)]略高于观察组[3.5%(3/8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65岁以上STEMI患者,应用磺达肝癸钠抗凝治疗有效、安全,与依诺肝素相比,磺达肝癸钠的小出血事件较少,在减少出血风险方面具有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与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方法 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于治疗前、护理干预1周对2组患者进行测试,并分别记录2组康复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SDS与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评分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再梗死及死亡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合理抢救与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