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初步观察负载左氧氟沙星粉剂的聚D,L-乳酸/β-磷酸三钙(PDLLA/β-TCP)微管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对20只新西兰兔采用细菌植入法制造慢性骨髓炎模型。2周后对动物病灶取病检,同时对动物进行X光片和螺旋CT检测。在造模成功的慢性骨髓炎模型中,用负载左氧氟沙星粉剂的PDLLA/β-TCP微管填充于缺损处。2周后,对动物进行X光、CT以及病理切片检查。结果:15只动物慢性骨髓炎造模成功,仅12只存活,经负载左氧氟沙星粉剂的PDLLA/β-TCP微管治疗后,有11只治愈。结论:PDLLA/β-TCP复合材料制成的储存式药物载体,可以有效治疗慢性骨髓炎。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不同配方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体内降解过程、降解速率和降解产物安全性。方法:80只新西兰兔,雌雄各半,2.5±0.3kg,随机分2组(6%β-TCP/PDLLA、PDLLA组),每组40只。臀大肌内植入支撑器,术后定期取材,评价不同配方支撑器的降解过程、速率及安全性。结果:(1)所有动物术后一般情况良好,试验周期内,肌肉紧密包裹材料,无感染、化脓、组织液化。(2)6%β-TCP/PDLLA材料降解过程中形态变化及质量损失平稳,与纯PDLLA材料比较有显著差异性(β<0.05)。结论:(1)2种材料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2)6%β-TCP/PDLLA材料降解过程较纯PDLLA材料平稳,可能是较为理想的椎体重建可吸收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3.
人工气管材料体外细胞毒性和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自行研制的人工气管材料进行体外细胞毒性和生物相容性研究 ,以便为该植入材料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参照 ISO10 993- 1:1992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和要求 ,对人工气管材料进行了体外细胞与材料共培养试验、细胞毒性试验、溶血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致敏和热源试验。 结果 :(1)人工气管材料表面的细胞黏附生长良好 ,该材料对体外培养的细胞形态不构成损害 ,对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均无明显抑制作用 ,细胞增殖指数和增殖指数百分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而与阳性参照材料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1) ;(2 )溶血率均低于 5 %的国家标准 ,在体外不引起溶血反应 ;(3)该组分材料也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致敏和热源作用。结论 :该人工气管材料无细胞毒性和热源作用 ,不引起溶血反应和急性全身毒性反应 ,对细胞形态、生长和增殖不构成损害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评价新型骨修复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聚氨基酸(nano-hydroxyapatite and poly-amino acid, n-HA/PAA)的生物安全性.方法 按照ISO10993-1标准中规定以自制n-HA/PAA为实验组进行以下实验: ①体外细胞毒性实验:采用L929成纤维细胞,完全培养基为阴性对照,苯酚为阳性对照,通过细胞形态学、MTT试验以及流式细胞进行细胞毒性评价;②全身急性毒性实验: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组观察2组小鼠腹腔注射材料浸提液和生理盐水后72 h内有无中毒和死亡现象;③致敏试验:白化豚鼠30只均分3组,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组、二硝基氟苯丙酮溶液为阳性对照组观察各组动物致敏区有无红肿和红斑,并记分;④溶血实验: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组,灭菌蒸馏水为阳性对照组,分别加入抗凝兔血后计算溶血率;⑤热源实验:新西兰大白兔3只,按10 ml/kg注射材料浸提液,测量正常体温与注射后连续 3 h 内每小时体温的差值;⑥遗传毒性实验:KM小鼠30均分3组,分别按100 g/kg间隔24 h注射材料浸提液、环磷酰胺及生理盐水2次,观察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及含微核小体的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并计算微核率.结果 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观察材料对细胞形态与生长无明显影响,MTT检测实验组细胞毒性为1级,流式细胞仪检测材料不会引起细胞凋亡;全身急性毒性实验显示实验组动物无中毒及死亡;致敏试验显示致敏区无水肿及红斑;溶血实验表明材料溶血率为0.71%,符合小于5%的实验标准;热源实验显示实验动物无明显体温升高;遗传毒性实验显示材料微核试验阴性,无遗传毒性.结论 n-HA/PAA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阶梯缓释抗结核纳米人工骨复合体(β-TCP/INH-RFP-PCL/SM-SA)的生物安全性。方法对β-TCP/INH-RFP-PCL/SM-SA复合体进行体外噻唑蓝(M1Tr)细胞毒性实验,动物体内急性全身毒性实验、原发性皮肤刺激实验、皮内刺激实验和致敏实验,并设置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β-TCP/INH-RFP-PCL/SM-SA复合体MTT细胞毒性实验显示人工骨材料组细胞存活率在95%以上,细胞毒性1级。人工骨复合材料浸取液不引起豚鼠过敏。原发性皮肤刺激实验和皮内刺激实验均提示复合材料对兔皮肤、皮内无刺激反应。小鼠尾静脉注射后未出现明显全身毒性反应。结论β-TCP/INH-RFP-PCL/SM-SA无明显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在应用过程中能够降低直接使用抗结核药物所带来的生物毒性。动物全身毒性反应、皮肤/内刺激反应和急性过敏反应提示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新型复合型生物多孔支架生物安全性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自制的新型复合型生物多孔支架进行体内、体外生物安全性实验研究,为该材料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自制的新型复合型生物多孔支架为实验组进行以下实验:①采用培养的L929系小鼠成纤维细胞株,以聚乙烯浸提液为阴性对照组,0.64%苯酚溶液为阳性对照组采用细胞观察法与MMT法进行细胞毒性实验.②3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组,聚氯乙烯作为阳性对照组进行全身急性毒性实验.③聚乙烯作为阴性对照组,聚氯乙烯为阳性对照组,分别加入抗凝兔血后计算溶血率.结果 细胞毒性试验表明新型复合型生物多孔支架组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全身急性毒性实验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的各指标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支架材料的溶血率为3.199%.结论 课题组自制的新型复合型生物多孔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比较好的骨组织产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用多孔β-磷酸三钙/胶原(β-TCP/col)支架与犬牙周膜细胞(PDLCs)在体外构建三维复合体.方法:分离培养犬PDLCs,并对其来源进行鉴定;利用甲基噻唑基四唑法检测β-TCP/col浸提液对PDLCs增殖的影响;并将第3代PDLCs以2×105/mL的浓度接种于β-TCP/col支架上进行三维复合体的体外构建,用扫描电镜观察.结果:β-TCP/col浸提液对犬PDLCs增殖无不良影响;PDLCs可在材料的三维结构上贴附生长,细胞充分伸展,且表面可见明显分泌物. 结论:多孔β-磷酸三钙/胶原支架与犬牙周膜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二者可在体外构建成三维复合体,提示该材料具有成为牙周组织工程理想支架材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出生后入骨髓基质细胞(hB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增殖与分化的特点,探讨其向成软骨方向分化及机制。研究诱导细胞体外与PDLLA/壳聚糖多孔材料复合。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hBMSCs体外培养。应用传五代细胞,经化学限定培养基诱导细胞,设实验对照组。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增殖及形态变化,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诱导细胞合成细胞外基质中的蛋白多糖,RT-PCR检测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将诱导的细胞分别与多孔羟基磷灰石、PDLLA/壳聚糖多孔材料复合,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在细胞载体表面的生长情况。结果:传五代hBMSCs经化学限定培养基诱导后转化成圆形肥大细胞,甲苯胺蓝染色阳性,Ⅱ型胶原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扫描电镜发现hBMSCs在PDLLA/壳聚糖多孔材料表面增殖良好并分泌大量细胞基质。结论:体外培养hBMSCs经化学限定培养基诱导后可向成软骨方向分化,可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PDLLA/壳聚糖多孔复合材料是组织工程良好的细胞载体,有利于细胞的黏附与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制备的生物活性聚乙烯醇/壳聚糖复合泡沫材料进行生物学评价,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该材料进行细胞毒性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溶血试验、皮肤刺激试验、热源试验和微核试验.结果:该材料的细胞毒性为Ⅰ级,对细胞生长和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无溶血反应,无皮肤刺激性,无热源反应,无致突变作用.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新研制的一种可注射可降解磷酸钙骨水泥材料生物相容性,为材料的最终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的ISO10993系列标准和国内的国家医药管理局颁布的GB/T16886系列标准,对这种磷酸钙骨水泥材料进行体外溶血试验、细胞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热原试验、微核试验、皮肤过敏性试验和体内肌内埋置试验.结果:该磷酸钙骨水泥材料原液对健康人血红细胞溶血率为1.82%,无溶血现象.对小鼠的体外L929细胞毒性分级为0级,无细胞毒性.材料原液未引起小鼠急性毒性反应、新西兰白兔热原反应、小鼠遗传毒性及豚鼠过敏反应.小鼠肌内埋置后植入部位无肌肉坏死,炎症反应轻,无纤维包裹.结论:新型可注射可降解磷酸钙骨水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符合国际和国内规定的体内植入物的生物学评价标准,可适用于临床治疗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依据相关标准初步评价自制CPC纳米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为材料的最终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根据YY/T 0127.1-93和YY/T 0244-1996标准,用体外溶血试验及经口途径短期全身急性毒性试验评价自制CPC纳米复合材料的安全性.结果 自制材料浸提液对健康人血红细胞溶血率为0.1%(<5%),无溶血现象;经口途径短期全身急性毒性试验的大鼠每周食物利用率及体质量相对增长率与对照组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肾、肝等重要脏器肉眼观察无异常改变,其组织切片未出现病理学变化.结论 自制CPC纳米复合材料生物相容性符合国内的体内植入物的生物学评价标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法评价碳纤维增强碳与碳化硅双基体陶瓷基复合材料(C/C-SiC)对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
用实验材料不同浓度浸提液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相对增殖度;采用急性溶血试验检测材料
对血细胞的溶血作用,计算溶血率;采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PI 双染法检测阴性对照组、100% C/C-SiC 组、纯钛组、阳
性对照组的细胞散点图,计算正常细胞、早期凋亡、晚期凋亡和坏死细胞的比例。结果C/C-SiC 复合材料的细胞毒性为1级,
溶血率为0.156%,无明显溶血反应,与阴性对照组和纯钛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C/C-SiC 组4 个象限细胞比例与纯
钛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阳性对照组的早期凋亡、正常细胞比例与其他任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 P<0.05)。结论C/C-SiC 复合材料有生物安全性基础,无细胞毒性,无溶血反应。  相似文献   

13.
张一鸣  樊东力  王科 《四川医学》2006,27(4):348-350
目的制备钙磷陶瓷/硅橡胶复合材料,对材料进行形貌分析和短期体外试验,了解其微观结构和生物安全性。方法按共混法制备种类和份数不同的两种钙磷陶瓷/硅橡胶复合材料:羟基磷灰石/硅橡胶、磷酸三钙/硅橡胶复合材料,以扫描电镜对复合材料进行形貌分析,参照ISO和国家标准对复合材料进行溶血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等短期体外试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复合材料中陶瓷材料呈均相分布,并形成裂隙;各复合材料溶血率〈5%,急性毒性试验、致敏试验、皮内试验均为阴性。结论各复合材料的形貌较纯硅橡胶发生改变,短期体外试验表明材料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通过细胞毒性试验、全身急性毒性试验、热原试验和皮肤刺激试验来评价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的组织相容性。方法:利用液氮冷冻干燥技术成功构建浓度为1%,2%,3%的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选择健康成年新西兰兔和ICR小鼠为宿主,采用细胞毒性试验、全身急性毒性试验、热原试验和皮肤刺激试验来对其的组织相容性进行评价。结果:3种浓度的微载体浸提液对L-929细胞增殖活性无明显的抑制作用,细胞的毒性级别为0;3种浓度的微载体浸提液和生理盐水在注射后24h、48h和72h,所有试验小鼠无死亡,体重无明显变化(P〉0.05),未观察到眼睑下垂、呼吸困难、发绀、腹部刺激症、腹泻、运动减少、震颤等全身急性毒性反应;3种浓度的微载体的热原试验中兔体温变化范围在-0.2~0.4之间,每只兔体温升高度数均〈0.6℃,三只兔体温升高总合在0.0~0.4之间,各组均〈1.4℃;3种浓度的微载体皮肤刺激试验区未见明显发红、皮疹和水肿等反应。结论:本研究证实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无细胞毒性、无全身急性毒性、无致热原性和无皮肤刺激致敏性,表明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15.
冯永增  彭磊  徐华梓  张宇 《浙江医学》2011,33(8):1120-1123,1126
目的观察牡蛎壳/消旋聚乳酸复合人工骨(OPCB)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成骨能力,同时观察其在体内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情况,并评价其性能。方法应用热致相分离法(TIPS)分别制得OPCB及纯消旋聚乳酸(PDLLA)多孔材料;将27只成年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3组。制作1.2cm的双侧桡骨干缺损并植入上述两种材料。设立不植入任何材料的空白对照组。观察材料植入后动物的局部及全身反应。于术后6、12、侣周分别取材。作X线、大体标本及组织形态学观察,同时观察术后不同时期的组织反应、材料的降解、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OPCB及纯PDLLA植入动物体内无明显的局部不良反应,且OPCB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明显强于纯PDLLA及空白对照组(P〈0.05)。术后18周时,植入OPCB材料的骨缺损基本修复,OPCB与宿主骨结合紧密;植入纯PDLLA材料的骨缺损部分修复;空白对照组则骨缺损断端只有少量骨生成。形成骨不连。同时OPCB材料植入后在6、12周分别可见吞噬有材料的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18周时仍有部分复合材料未降解吸收。结论OPCB材料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缺损修复能力,是一种良好的骨组织工程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基因转染对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分化的影响,评价涂覆多聚赖氨酸(PLYS)的聚DL乳酸(PDLLA) 仿生基质材料能否作为关节软骨组织工程学研究的支架材料。方法 将组织工程学与分子生物学有机结合,体外将具有多重生物学效应的TGF-β_1基因转入关节软骨组织工程首选种子细胞--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与表面涂覆PLYS的PDLLA可降解三维多孔基质材料体外复合培养。以单纯空载体转染MSCs为对照,通过扫描电镜等方法观察种子细胞的粘附、增殖及分化等情况。结果 基质材料孔隙率为88%,其中孔径为150~200μm的有效孔占80%。所有细胞均能很好地粘附于基质材料上,其中TGF-β_1基因修饰的MSCs增殖分化活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利用分子组织工程学原理可使TGF-β_1持续高效发挥作用,使提高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质量和远期疗效成为可能。涂覆PLYS的PDLLA仿生基质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结构相容性,而且具有更好的表面相容性和生物学活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细胞-基质材料之间存在的界面不相容问题,是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良好基质材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孔碳酸钙陶瓷CCC的细胞相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浸提法制备CCC生理盐水和培养液浸提液,浸提液体外培养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并进行细胞毒性分级;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溶血试验。结果:培养期细胞大量增殖,形态良好,(CCC)的细胞毒性分级为Ⅰ级,对健康人血的溶血率<5%,存在轻微细胞毒性和溶血作用。结论:CCC细胞相容性好,符合植入人体生物材料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溶血试验,细胞毒性试验和短期植入试验,对自制软组织皮瓣扩张器的有效性和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自制扩张器平均溶血率为1.42%,且对体外培养的L929细胞的生长,附着和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将该扩张器短期植入兔背部皮下,动物未出现局部及全身毒性症状,生长发育未受到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组织工程用细胞移植载体材料聚已丙交酯(PLGA)的生物相容性进行研究,为其应用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对PLGA的生物相容性进行急性毒性实验、亚急性毒性实验、溶血试验及肌肉植入试验。结果:急性毒性实验术后PLGA组与对照组同性动物组间,体重差异性无显著性意义(P>0.05)。亚急性毒性实验同性动物组间,体重差异性无显著意义(P>0.05),心、肺、肝、脾、肾组织学检查未见组织和细胞的变性坏死。溶血试验PLGA组与对照组均无溶血,双蒸水组全部溶血。PLGA的溶血率为0.28%,小于公认的5%。肌肉植入试验PLGA组与丝线组炎性反应程度和包膜形成情况相似。结论:PLGA无毒性,无溶血作用,体内植入后与周围组织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郝伟  胡蕴玉  姜明  吕荣  王军  赵廷宝 《医学争鸣》2008,29(7):584-587
目的:尝试构建基于脂肪干细胞、Ⅰ型胶原凝胶以及PLGA-β-TCP支架的新型仿生骨组织工程复合体,并对其生物学性能进行研究.方法:取3 mo龄日本大耳白兔皮下脂肪,获得脂肪干细胞,经体外成骨诱导分化鉴定后使用Ⅰ型胶原凝胶将其悬浮并与三维多孔支架PLGA-β-TCP复合,从而构建成脂肪干细胞-Ⅰ型胶原凝胶/PLGA-β-TCP骨组织工程复合体,体外成骨诱导培养2 wk,实验以脂肪干细胞/PLGA-β-TCP材料复合体作为对照.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情况,并对脂肪干细胞的增殖以及成骨诱导分化情况进行检测.结果:Ⅰ型胶原凝胶将rADSCs均匀悬浮于材料孔隙中,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细胞外基质矿化程度检测显示Ⅰ型胶原凝胶能显著促进rAD-SCs的成骨分化.结论:脂肪干细胞-Ⅰ型胶原凝胶/PLGA-B-TCP复合体的构建成功为骨组织工程复合体的设计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