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古代医家对"治未病"思想的认识及实践,提出了慢性病中医护理的一些见解,并从医学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肯定了"治未病"思想在中医护理中的可行性及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
探讨治未病理论在慢性病护理中的应用,用治未病理论对慢性病患者预防和护理进行指导,强调患者应注重保养身体、培育正气、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延缓慢性病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运用“治未病”思想探讨骨科慢性病的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中华文明的结晶,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探究,学术内涵日益充实、完善,对中医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历史性推动作用;其关于预防、保健、治疗、康复为一体的综合防治理念、方法和手段与现代医学的三级预防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对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WHO的一项全球  相似文献   

4.
中医"治未病"思想有着深厚的文化奠基。"治未病"始见于《周易》,易医同源,中医在其发展过程中吸取了易经的许多哲学思想,后世医家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事物都是以发展变化为运动规律,没有一成不变的,所以《周易》提出了居安思危的理论,告诫人们要防患于未然。如《文言.乾》指出: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  相似文献   

5.
中医"治未病"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治未病”的思想首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虽距现代时间久远,但反映在治病、治国、治事、治人的方方面面,使人不得不佩服其永不衰退的思维科学性。《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  相似文献   

6.
中医经典中的治未病与未病先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未病是中医学术思想的基本内容之一。《素问.四气调神论篇》: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中医在两千年前就已经认识到,疾病的形成固然与外在邪气侵袭人体有关,而人体正气不足更是疾病的发生的关键。是外因作用于内因的结果,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相似文献   

7.
亚健康与中医“治未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系统分析亚健康概念产生的背景、亚健康的内涵及中医“未病”的多重含义的基础上,明确了亚健康与中医未病的关系,提出了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干预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治未病是中医学术思想的基本内容之一。《素问·四气调神论篇》: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中医在两千年前就已经认识到,疾病的形成固然与外在邪气侵袭人体有关,而人体正气不足更是疾病的发生的关键。是外因作用于内因的结果,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  相似文献   

9.
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防治中风先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治未病"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它是指导防病治病最具影响的中医理论之一,"治未病"就是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传变。中风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中风先兆是中风发生前的危险信号,也是及早积极预防中风发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中风先兆一旦转为中风病后,多发病急骤,病情凶险,  相似文献   

10.
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虚劳病的临床护理工作,使患者掌握虚劳病的易患因素,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自我监测和自我保健。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对预防虚劳病的发生,防止虚劳病的发展,减少虚劳病的复发,起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治未病"的含义、"治未病"思想与脾胃理论的关系(未病重防、欲病防作、既病防变、未变防重、已变防逆、已瘥防复等)论述"治未病"的含义及其中医脾胃理论的关系。指出: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要遵循"治未病"原则,务以保胃气,存津液为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中医中无“肝硬化”这一病理名词,它通常归属于中医的“积聚”、“鼓胀”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长期情志所伤、或酒食不节、或劳欲过度,损伤正气,或湿热疫毒内侵,气机不利,肝郁乘脾,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若失治误治,水湿不去,土壅而侮木,肝郁更甚,结果既可及血而致血瘀,又可使脾气更虚,水湿更盛,出现胁痛如刺,痛处不移;朱砂掌,蜘蛛痣,毛细血管扩张,腹壁青筋暴露;脸色晦黯;舌质紫黯,舌体齿痕,瘀斑瘀点;脉沉细涩等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治未病与高血压防治的关系。方法:从合理饮食、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以及预防动脉硬化5个方面阐述了治未病的重要性。结果:我院从2010年7月起开展高血压病筛查、登记、管理、长期监测、随访及康复指导工作,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把关注点放在预防上面,这种治未病,对高血压病早期宣教和健康教育的方法,起到防微杜渐,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耿延旭 《光明中医》2016,(23):3397-3398
浅谈治未病理论体系源流,以脂肪肝病因病机和临床特点为依据,探究脂肪肝临床防治思路。提出应依照"治未病"理论体系,以中医体质学说为"切入点",运用中医预防医学的方法,进行调养,对于本病易患人群进行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干预、调整,降低脂肪肝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中医“治未病”理论源流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源流进行了探讨,认为先秦文化所蕴涵的哲学思想是中医学治未病理论形成的思想根源;《内经》首先提出“治未病”一词,并形成了治未病的基本理论框架;后世医家对此进行了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即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惠于未然的预防学思想,即未病之前,防止疾病的发生;已病之后,防止疾病的传变,强调以“预防为主”。本文从治未病的渊源;治未病思想的实质内容;“治未病”理论的应用;“治未病”临床研究进展等几方面解释治未病。  相似文献   

17.
中医“治未病”理论索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医预防治疗学中"治未病"的概念内涵出发,阐述了"治未病"的基本原则有四:未病先防、将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而"治未病"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养护正气类调治方法和祛邪于未发、未传类调治方法。当前"治未病"理论的研究重点在于:开展中医未病临床诊疗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开展体质及其调理与"治未病"理论的相关性研究,开展亚健康状态及其调治与"治未病"理论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运用“治未病”理论防治脑中风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治未病"理论学说探讨如何开展对脑中风的防治,以助于推进中医脑病理论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医“治未病”进社区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治未病思想是中医诊疗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理念在中医防病治病的医疗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将三级医院治未病适宜技术推广到社区一级医院,使社区医院能够更好地开展治未病工作,做到治未病思想、理念、工作的更广传播,培养一支社区治未病医疗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20.
正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又称雅痞病,由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于1988年正式命名,为一种临床定义的状态,其特征为持续6个月以上的、严重的、令人失去能力的疲劳,同时伴有劳力后的不适,不能解乏的睡眠,严重的短期记忆或集中注意力障碍,头痛,肌肉痛,无关节红肿的多关节疼痛,咽喉痛,颈淋巴结或腋淋巴结触痛等4种及4种以上的非特异性表现的一组症候群~[1-2]。由于CFS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