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观察 P物质 ( SP)、血管活性肠肽 ( VIP)和神经肽 Y( NPY)在大鼠胸腺的分布及与 T细胞发育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对大鼠胸腺内所含 SP、VIP、NPY神经纤维进行定位观察。结果 :胸腺肽能神经的免疫反应性主要位于髓质 ,在皮、髓质交界区的血管平滑肌上也有表达。结论 :胸腺内有丰富的肽能神经分布 ,VIP、SP可能参与成熟 T淋巴细胞的功能调节 ,VIP、NPY可能有控制 T淋巴细胞迁移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观察了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神经肽Y(NPY)等神经肽在大鼠颌下腺内的分布和共存关系结果显示,颌下腺内有SP能、VIP能和NPY能神经支配,纤维呈串珠状或线状,主要走行于腺泡、导管和血管周围。颌下腺内副交感神经节细胞均呈SP、VIP和NPY免疫组化反应阳性。提示这些神经肽共存于神经节细胞内,可能参与调节颌下腺复杂的分泌活动和有效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3.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ABC)结合免疫荧光方法,观察了含神经肽Y(NPY)、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在扬子鳄泄殖腔壁内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三种肽能神经在扬子鳄泄殖腔壁内均有分布,其分布特点与哺乳动物组织内相应肽能神经分布相似,见于粘膜...  相似文献   

4.
作者应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结合葡萄糖氧化酶-DAB-硫酸镍铵(GDN)显色技术,观察了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免疫反应(Immunoreactive,IR)阳性神经纤维在猴脾脏的分布。结果发现,NPY-IR神经纤维沿脾的动脉、静脉及其分支走行,在被膜、小梁、白髓、红髓和边缘区亦有分布。CGRP-IR和SP-IR神经纤维在脾脏的分布相同,主要沿脾动脉走行,中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人们已从大鼠、小鼠等啮齿类动物的颌下腺中发现并分离出近30种生物活性物质,它们主要分布于颌下腺颗粒曲管细胞分泌颗粒内.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颌下腺内生长抑素(SOM)、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及神经肽Y(NPY)等神经肽类物质进行定性和定位观察,为深入研究颌下腺对机体功能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胃肠肽类激素与肠易激综合征发病间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血浆和乙状结肠黏膜组织中胃肠肽类激素的含量变化与肠易激综合征发病间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IBS患者(40例)和正常对照组(15例)血浆及乙状结肠黏膜组织中胆囊收缩素(CCK)、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P物质(SP)、酪神经肽(NPY)5种胃肠激素的含量。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BS患者血浆中CCK含量明显升高(P<0.05),NPY含量减低(P<0.05),SS、VIP和SP含量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BS患者肠黏膜组织中VIP和SP含量均升高(P<0.01),NPY减低(P<0.05)而SS和CCK含量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BS患者血浆或乙状结肠黏膜中CCK、VIP、SP、NPY的变化在IBS的发病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鼻腔粘膜SP、NPY的免疫组化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免疫组化ABC—GDN漂染技术,研究P物质(Substance P,SP)、神经肽Y(Neuropeptuler Y,NPY)在人鼻腔粘膜的免疫组化分布。结果发现,鼻粘膜下广泛分布NPY免疫反应(NPY—IR)阳性神经纤维,多数纤维位于中、小动脉的外膜下,包绕动脉走行。鼻腔粘膜下中、小静脉及腺体周围未见NPY—IR阳性的产物。粘膜层含有SP—IR阳性的纤维,呈纵形分布,纤维密度大于粘膜下层,与动、静脉的关系不明确。粘膜下层可见散在分布的SP—IR阳性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部分粘膜下腺的立方上皮细胞呈SP—IR阳性。文中讨论了NPY、SP在鼻腔粘膜的分布特点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神经肽Y (Neuropeptide Y, NPY)和血管活性肠肽( vasoca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8例正常肾上腺组织20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NPY和VIP进行检测。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 NPY,VIP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阳性细胞面积、灰度与正常肾上腺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1)。NPY,VIP与尿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CA)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 NPY,VIP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发生发展中可能有重要意义,可能代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分子基础,这可能是治疗和诊断AMH新的靶点。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 嗜铬细胞瘤 神经肽Y 血管活性肠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侧翼管和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SP(P物质)、VIP(血管活性肠肽)和NPY(神经肽Y)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1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接受双侧翼管和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术.分别在术前和术后2个月检测血清SP、VIP和NPY水平,并以1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术后血清中SP、VIP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NPY则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翼管和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治疗变应性鼻炎可能与血清中SP、VIP和NPY含量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哺乳类松果体内肽类神经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光镜和电镜观察了金黄地鼠、大白鼠、沙土鼠松果体内的肽类神经分布,其中应用的第一抗体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肽Y(NPY)、促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SRIH),结果发现,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主要分布于松果体实质的周围部,而在松果体实质中心部较缺乏。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在松果体实质内分布较丰富。在松果体实质周围部的CGR与PSP免疫反应的阳性神经纤维分布几乎重复,电镜观察结果,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为无髓纤维,与松果体细胞相接触,但无膜特化的结构,VI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分布于松果体实质内,为无髓纤维,与松果体细胞相接触,但无膜特化的结构。NPY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更丰富地分布于整个松果体实质内,但其实质的周围部分布较密集。NPY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为无髓纤维,其末梢内含有大颗粒小泡和小颗粒小泡,神经末梢与松果体细胞相接触,但无膜特化的结构。SRIH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主要分布于松果体实质的中心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穴位针感“蓝点”标记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穴位针感与神经肽(SP、VIP、NPY)的关系,结果为:①针感可出现于自皮肤到骨膜的各个层次;神经(肽能)、血管二者出现率和针感的出现率完全一致。②三种肽能神经及其终末分支,穿行于穴位的深、浅层各种组织之间,呈串珠状,常随血管分布;也有肽能游离末梢分布在表皮、毛囊和骨骼肌中。③电针后,脊髓背角的神经肽含量,针刺侧多于非针刺侧(p<0.01)。总之,肽能神经是产生针感的重要结构之一,肽类物质参与针感过程并可能与针感的慢传导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双侧翼管、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SP(P物质)、VIP(血管活性肠肽)和NPY(神经肽Y)的影响。 方法 在2009年11月至2010年9月期间从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随机选取1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接受双侧翼管、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术。分别在术前和术后2个月检测血清SP、VIP和NPY水平,并以1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术后血清中SP、VIP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NPY则较术前升高(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前数据表明双侧翼管、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治疗变应性鼻炎可能与血清中SP、VIP和NPY含量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免疫组化ABC-GDN技术,研究P物质(SP),神经肽Y(NPY),在正常猫颈上神经节、迷走神经节的分布。结果显示:颈上神经节NPY反应(NPY-IR)阳性胞体占60%,部分细胞有明确的突起。SP免疫反库(SP-IR)阳性纤维在颈上神经节内有较广泛的分布,穿行于细体之间,膨体明显,部分纤维包绕阳性的胞体走行,偶见SP-IR阳性的胞体。迷走神经节内SP-IR阳性细胞较密集,部分阳性细胞呈巢状分布。未见NPY阳性反应。认为交感神经、迷走神经SP、NPY交互作用,共同参与中耳微循环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含不同神经肽的神经纤维在碘乙酰胺诱导的大鼠胃炎中的变化,分析神经纤维与免疫细胞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碘乙酰胺诱导制备大鼠胃炎模型,以纯净水喂养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细胞化学法定量分析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胃黏膜中含P物质(SP)、神经肽Y(NPY)及血管活性肠肽(VIP)的神经纤维数量及免疫活性细胞。结果:光学显微镜观察模型组和对照组胃黏膜含SP、NPY及VIP神经纤维分布于黏膜层腺体之间。模型组黏膜含SP及VIP的神经纤维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模型组大鼠的胃黏膜可见免疫活性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表明SP、NPY表现出免疫活性,免疫细胞与神经纤维毗邻。结论:胃炎模型制作成功;神经肽参与了胃炎的形成过程及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和血管活性肠肽(vasoca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8例正常肾上腺组织20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NPY和VIP进行检测。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NPY,VIP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阳性细胞面积、灰度与正常肾上腺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NPY,VIP与尿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CA)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NPY,VIP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发生发展中可能有重要意义,可能代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分子基础,这可能是治疗和诊断AMH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6.
人胎儿脾NPY,CGRP,SP和VIP神经的分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陈竺  张远强  蒋尔鹏  补永安  席芳 《医学争鸣》2000,21(10):1215-1218
目的 研究人胎儿脾NPY,CGRP,SP和VIP神经的分布和意义。方法 应用抗NPY,CGRP,SP和VIP的ABC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GDN显色技术研究人胎儿脾肽能神经的定位和分布。结果 NPY-IR神经纤维沿脾的动脉、静脉及其分支走行,在被膜、小梁、白髓、红髓和边缘区亦有分布。CGRP-IP和SP-IP神经纤维在脾脏的分布相同,主要沿脾动脉走行,中央动脉周围尤为丰富,白髓和红髓的淋巴组织中有少许分布。VIP-IR神经纤维主要分布在中央动脉周围,白髓和边缘区有零星分布,人脾肽能神经纤维末梢与免疫细胞接触密切,提示它们对免疫细胞的发育和活性具有调节作用。结论 人脾含NPY,CGRP,SP和VIP神经的发现,为研究神经肽调节人脾的免疫功能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养心法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清5-羟色胺、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神经肽Y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108例肝郁脾虚型FD患者分为3组,治疗组、对照组与基础组各36例,分别给予疏肝健脾养心法中药剂+多潘立酮、疏肝健脾法中药剂+多潘立酮、中药模拟剂+多潘立酮治疗,疗程为12周,最终采集血清99例,其中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基础组3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5-HT、SP、VIP、NPY含量变化。结果疏肝健脾养心法联合多潘立酮可明显降低FD患者血清5-HT、VIP含量,升高SP、NPY的表达量,其作用优于疏肝健脾法联合多潘立酮、单纯多潘立酮(P0.05)。结论疏肝健脾养心法可以调节脑肠肽的表达含量,从而抑制内脏高敏感性产生,调节情绪障碍、胃肠道各项运动及功能,缓解FD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及其受体广泛地分布在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系统中,在中枢神经系统内NPY主要参与摄食行为、心血管活动、精神活动、垂体激素分泌和痛觉调制等生理功能的调节。本文仅对NPY的痛觉调制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1 NPY在神经系统内的分布NPY是一个由3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神经肽,其结构与胰多肽(PYY)相似,同属一个肽类家族,其生物活性具有交叉性。NPY基因由7 200bp组成,含有4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它可以转录、表达成97个氨基酸组成的NPY前体,贮存于神经纤维的分泌囊泡内,释放时再经酶解成有活性的NPY。NPY…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1例人的截肢和37例 Wistar 大鼠的材料,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外周躯体组织中 SP、VIP、NPY 肽能神经的分布.见3种肽能神经及其终末分支,穿行于外周躯体组织的深浅层各种组织之间.它们一般为细的无髓纤维,呈串珠状,围绕血管分布.SP 和 VIP 肽能神经在皮肤、皮下血管、汗腺和毛囊中广泛分布,而在躯体肌肉中比较稀疏.NPY 免疫反应神经在深筋膜及骨骼中的血管上很多,但在皮下组织中较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哮喘急性期患儿血浆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含量变化,进一步探讨其在儿童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0例儿童哮喘患者及20例正常儿童的血浆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含量变化。结果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缓解期血浆中S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VIP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浆中SP含量明显高于缓解期,VIP含量明显低于缓解期。结论哮喘患儿体内存在eNANA神经功能亢进,而iNANC神经功能受抑,导致SP、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缓解期血浆中S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VIP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浆中SP含量明显高于缓解期,VIP含量明显低于缓解期,导致SP、VIP代谢异常,可能参与儿童哮喘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