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例新生儿脑梗死(NCI)均为男性足月儿、剖宫产出生,且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糖、血清钾、钠、氯、钙、脑脊液检查均正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产儿及足月儿脑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31日经影像学确诊的19例新生儿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早产儿及足月儿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影像学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19例脑梗死新生儿中足月儿8例、早产儿11例。8例足月儿均为缺血性脑梗死;早产儿中3例为缺血性脑梗死,8例为出血性脑梗死。11例缺血性梗死患儿中,9例梗死部位为大脑中动脉;8例出血性脑梗死则均为脑室旁静脉性梗死。发病因素包括血管发育异常6例、围生期缺氧6例、重症感染3例、先天凝血因子缺乏2例,4例病因不明,5例为多因素。8例足月儿脑梗死患者中6例表现为惊厥,发生在生后4天内;11例早产儿起病无特异性,仅2例表现为惊厥,发生于生后7天内。好转出院12例;家属放弃治疗7例,放弃治疗后死亡5例。结论足月儿和早产儿均可发生新生儿脑梗死,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有助确诊。  相似文献   

3.
我院儿科1999~2002年收治新生儿颅内出血100例(包括产科转入),经头颅CT检查并结合临床确诊为新生儿颅内出血,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脑梗死(neonatal cerebral infarction),又称为新生儿中风(neonatal stroke)、围生期脑梗死(perinatal cerebral infarction)或围生期中风(perinatal stroke),通常指在胎龄28周至生后28d之间发生于某一或某些脑血管供血区内的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分为出血性脑梗死和缺血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和凝血功能的实验室检查,研究新生儿CMV感染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出血症状、体征及预后,检查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结果新生儿CMV感染后50%有出血表现,实验室检查显示均有凝血功能的改变,血小板减少发生率100%。结论新生儿CMV感染后的凝血功能障碍是常见的问题,应予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危重新生儿凝血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危重新生儿体内凝血功能的改变,为合理治疗提供理论论据。方法本文比较观察组50例临床无出血表现危重新生儿与对照组50例有临床出血表现危重新生儿4项凝血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4项指标比较阳性率无显著差异,但随病情而改变,病情越重,阳性率越高。结论 危重新生儿多有不同程度凝血功能的改变,且病情越重,凝血功能改变越明显,提示应提高警惕做好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危重新生儿体内凝血功能障碍,为合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比较观察组50例临床无出血表现危重新生儿与对照组50例有临床出血表现危重新生儿4项凝血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4项指标比较阳性率无显著差异,但随病情而改变,病情愈重,阳性率愈高.结论 危重新生儿多有不同程度凝血功能障碍,且病情越重,凝血功能改变越明显,提示应提高警惕做好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惊厥(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病因诊断 惊厥是一急症,一经发现,应通过病史、体检、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器械检查迅速查明病因,以利治疗。在紧急情况下,应先控制惊厥,再追查病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症状、脑脊液常规之间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增高程度的不同,对比脑脊液蛋白和葡萄糖的定量,以及治疗后脑脊液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的天数.结果 随着脑脊液白细胞计数的增高,脑脊液蛋白定量及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的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高穿刺率有助于早期发现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中蛋白定量对化脓性脑膜炎危重程度及预后的判定有一定意义,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增高的程度对疗程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是近十余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的听功能及脑干功能客观检查术。其特点之一是基本不受被检查者意识状态及镇静剂影响,这是其它许多听功能及神经功能检查法难以比拟的,从而使之能用于儿科临床。国外已将BAEP 检查术广泛用于新生儿脑干听觉通路发育观察及脑干功能检查。国内近年来  相似文献   

11.
黄体囊肿(corpus luteum cyst)是好发于年轻妇女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可引起卵巢蒂扭转、破裂、出血等并发症导致卵巢功能丧失。新生儿病例极为罕见。现将徐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新生儿巨大黄体囊肿的病例资料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儿女性,2 h。因下腹部包块为主诉于2014-05-22入院。患儿为第1胎第1产,胎龄40周,剖宫产。出生前3月其母孕检时发现其下腹部囊性占位,定期随检,至出生后包块未见减  相似文献   

12.
例1:患儿男,8d,足月顺产,无窒息抢救史,生后第3天出现皮肤黄染,渐加重而就诊,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收入院,查体:全身皮肤黄染、反应可,心、肺、腹无异常,实验室检查(-)。入院后第3天上午,患儿出现烦躁、哭闹、腹胀、呕吐少量绿色液体,继而解暗红色血便1次,再查体:体温正常、呼吸平稳、心率140次/min,全腹胀,触诊稍硬,肠鸣音消失。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先天性气管狭窄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患儿男,4 h,因"窒息复苏后呼吸困难4h"入院.系第1胎第1产,因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出生,阿氏评分1分钟7分,5分钟9分.  相似文献   

14.
患儿女,生后22min,因“生后发现双下肢皮肤缺损”入院。患儿系第2胎第1产,胎龄36周,因“臀位、母亲子痫前期(重度)”剖宫产分娩,生后无窒息,出生体重2700g,脐带、胎盘均正常。查体:神清,近足月儿貌,头颅及四肢无畸形,双下肢(大腿前、胫前、脚背部)部分皮肤缺如,约占全身皮肤面积的20%,缺损部分边界清晰,呈不规则状,基底部红润、潮湿、小血管清晰可见,可见散在不规则的皮肤血管瘤,缺损部位皮肤凉,无明显糜烂及破溃,周边皮肤完好。患儿双踝部环状缩窄,活动尚可。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其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Tang ZZ  Zhou CL  Jiang Y  Hou XL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6):429-432,F003
目的分析新生儿脑梗死的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关系,并通过早期诊断和干预,以改善本病的远期预后。方法总结6例确诊病例的临床特征,进行围产期因素和其它可能病因分析,并对存活患儿进行6~8个月的随访。结果1年内发现6例新生儿脑梗死,占同期住院患儿0.6%(6/969)。6例中3例经MRA确诊为脑血管畸形,1例为严重脑室内出血,1例与早产、母亲患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继发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呼吸衰竭等综合因素有关,1例原因不明。本组4例(4/6)出现各种形式惊厥,占同期新生儿惊厥的20%(4/20),是引起新生儿惊厥的第二位原因;6例在早期均无定位体征,仅有部分患儿表现为肌张力异常。头颅B超示6例中5例有阳性发现;弥散加权核磁共振成像(DW-MRI)能够做到早期准确诊断。1例随访至1岁未发现异常,其余5例均有不同程度不良预后。结论新生儿脑梗死并不少见,而且是新生惊厥的重要原因之一,影像检查是本病主要确诊方法,未能早期诊治和累及范围较广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出生后24 h凝血功能异常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69例住院新生儿的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其中符合接受抗凝治疗的患儿共76例,另93例新生儿作为对照,分析凝血功能异常组与对照组凝血功能的差异,并分析凝血障碍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凝血功能异常组的宫内窘迫、肺炎、酸中毒及低体温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8~38.01,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内窘迫(OR=12.06,95%CI:3.71~39.25)、肺炎(OR=4.10,95%CI:1.43~11.74)为新生儿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宫内窘迫、肺炎是新生儿凝血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提前预防有助于减少新生儿出血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8.
新生儿硬肿症出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实验研究及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新生儿硬肿症(简称硬肿症)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合并肺出血者病死率极高[1]。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程度硬肿症在发病过程出凝血功能变化规律,进而为早期合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对象:观察组100例均为足月产正常体重患儿(≥2500g),男68例,女32...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脑梗死早期的临床表现与磁共振成像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磁共振成像(MRI)是目前诊断新生儿脑梗死的金标准,然而常规MRI对于2 d内的新生儿脑梗死的早期显像并不敏感。为了早期诊断新生儿脑梗死,该研究探讨了新生儿脑梗死患儿的早期临床表现及头部MRI成像学特征,包括常规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并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该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16例新生儿脑梗死患儿临床资料、头部MRI检查(所有病例均于生后5 d内行常规序列扫描后接受弥散加权序列扫描),其中5例于新生儿期(生后11~18 d)进行了第2次头部MRI检查。结果:①高危因素:产前8例(50%),产时9例(56%),产后0例(0%);临床表现:11例以惊厥发作为首发症状,患儿每次抽搐持续时间较短(平均为2~3 min),9例于24 h内停止抽搐;②MRI扫描结果:初期(5 d内)病灶部位T1稍低信号,T2加权稍高信号,相同部位弥散加权影像均表现为高亮信号,且病灶边界清晰;再次扫描时(生后11~18 d)病灶部位T1低信号、T2高信号较前明显,相同部位弥散加权均表现为低信号。结论:惊厥多为新生儿脑梗死的首发表现,发作次数少且程度轻;梗死早期DWI表现为高亮信号,继之常规MRI出现T1低信号、T2高信号,并随时间逐渐明显,尤以T2表现更为敏感。[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2):96-99]  相似文献   

20.
例1患儿男,1个月,主因抽搐1次,发现头部CT异常6天入院。系第1胎第1产,39周,因母患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出生,无窒息,出生体重3400g,胎盘钙化,羊水、脐带未见异常。母孕期经饮食控制,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