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对比颈侧清扫术 (lateralneckdissection ,LND)与根治性或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radicalneckdissection ,RND)在治疗喉癌声门上型颈淋巴结病理阴性 (pN0 )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治疗的喉鳞状细胞癌声门上型pN0患者。对照的两组患者分别是 39例 1980年 3月~ 1996年 12月之间采用根治性或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治疗的患者 (RND组 ) ;4 5例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之间采用颈侧清扫术患者 (LND组 )。结果 LND组 5年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 2 3% ,RND组 5年颈部淋巴结转移率 0 ,无统计学意义 (P =0 347) ;两组的 5年生存率分别是 97%和 94 % ,无统计学意义 (P =0 6 13)。但是 ,LND组与颈清扫术有关的并发症显著的低于RND组 (6 7%和 38 5 % )。此外 ,LND组较RND组缩短了 11d平均外科住院时间 (2 8d和 39d)。结论 与根治性或改良性颈清扫术相比 ,采用颈侧清扫术并不影响pN0喉癌声门上型患者的肿瘤治疗效果 ,但却减少了损伤 ,降低了并发症 ,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颈分区性清扫术后患者的功能评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比较颈分区性清扫术(selective neck dissection,SND)、颈改良性清扫术(modified neck dissection,MND)及颈根治性清扫术(radical neck dissection,RND)后患者有关的功能改变。方法 1997年1月~2001年5月期间,采用SND、MND或RND治疗的头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发出问卷调查表157份。调查内容共7项,涉及颈清扫侧肩周功能状况,颈部皮肤感觉改变及外观改变。收到有效调查表32份。共32例患者,施行43侧颈清扫术,其中分区性颈清扫术23侧,改良性颈清扫术11侧,根治性颈清扫术9侧。结果 根据颈清扫侧统计,SND组的肩周功能失调率最低,为3/23(13.0%)、依次为MND组4/11(36.6%)和RND组6/9(66.7%)。同样,3组颈部皮肤感觉减退率分别为4/23(17.4%),4/11(36.6%)和8/9(88.9%)。SND组只有4/23(17.4%)的颈部外观改变,而MND和RND组有外观改变的高达10/11(90.9%)和9/9(100%)。结论 颈分区性清扫术对患者的功能和外观损伤最小,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择区性颈清扫术在临床N0舌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择区性颈清扫术(selective neck dissection,SND)与经典性或改良性颈清扫术(radical neck dissection,RND)在治疗舌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临床阴性(cN0)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1998年1月-2002年12月之间采用肩胛舌骨肌上颈清扫术(Ⅰ~Ⅲ区)14例及Ⅰ~Ⅳ区清扫19例(SND组)共33例与1980年1月-1997年12月之间112例采用经典性或改良性颈清扫术(RND组)的病例,根据T分期、综合治疗方式和淋巴结病理情况进行随机配对分析。Kaplan—Meier方法计算复发率和颈部淋巴结复发或生存趋势。结果RND组5年颈部复发率为9.1%(3例),SND组5年同侧颈部复发率12.1%(4例);两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是78.8%和82.9%(分别为26例和28例)。Ⅰ-Ⅲ区清扫组5年颈部复发率为21.2%(3例),清扫野外复发率为14.3%(2例);Ⅰ-Ⅳ区清扫组5年同侧颈部复发率5.3%(1例),清扫野外复发率为0。结论与经典性或改良性颈清扫术相比,择区性颈清扫术并不影响cN0舌癌患者的肿瘤治疗效果,术式以Ⅰ~Ⅳ区清扫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定量分析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国人cN0期口腔鳞癌患者行两种颈淋巴结清扫术的疗效,为cN0期患者颈淋巴结手术处理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搜集国内所有公开发表的、随访资料完整、随机性良好的、分别采用肩胛舌骨上颈淋巴结清扫术(supraomohyoid neck dissection, SOND)与根治性颈淋结巴清扫术(radical neck dissection, RND)对cN0期患者手术疗效行对比观察的相关研究。对符合条件的资料行Meta分析,计算两组间淋巴结转移复发的比数比(odds ratio, OR)。结果:在88篇报道中,有6篇符合纳入标准。标本量1?065例,其中SOND组291例,阳性97例;RND组774例,阳性236例。OR=0.87<0.05(SOND/RND),95%CI为(0.60, 1.2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OND与RND对cN0期口腔鳞癌患者的手术疗效无明显差异,SOND可取代RND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颈侧清扫术治疗喉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颈侧清扫术(lateralneckdissection,LND)选择性治疗临床无淋巴结转移(cN0)的喉鳞状细胞癌(喉癌)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2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LND的cN0喉鳞癌患者110例,其中声门上型72例、声门型38例。结果110例cN0患者行选择性LND后病理检查发现隐匿淋巴结转移22例(20.0%),其中声门上型15例(20.8%),声门型7例(18.4%)。145侧LND标本中共发现37枚阳性淋巴结,其在颈部的分布如下:Ⅱ区56.8%,Ⅲ区37.8%,Ⅳ区5.4%。根据Kaplan-Meier方法计算3年颈部复发率为3.7%(95%可信区间0.0%;8.0%)。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以下各组之间3年颈部复发率没有显著差异:病理淋巴结阴性与病理淋巴结阳性患者(4.2%对比0.0%,P=0.440);声门上型与声门型患者(4.2%对比2.6%,P=0.985);单纯手术与综合治疗患者(4.5%对比0.0%,P=0.400)。110例cN0患者Kaplan-Meier方法估计3年生存率为90.8%(95%可信区间:84.5%~97.1%)。结论颈侧清扫术选择性治疗cN0喉癌患者,不管是从颈部复发率或是远期生存率指标判断,均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声门上型喉癌临床N1患者转移颈淋巴结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声门上型喉癌病例早期颈淋巴转移(clinical N1,cN1)的特点,探讨合理的颈清扫手术方式。方法 1987年3月-1997年10月收治108例声门上型喉癌cN1的患者行喉原发灶切除时,先行改良或经典颈清扫术,将颈清扫标本的淋巴结分区行病理学检查,确定最常见颈淋巴转移的分布。结果 108例(147侧)颈清扫标本中检出转移淋巴结126个,其中Ⅱ、Ⅲ区转移淋巴结占总数的89.7%(113/126),Ⅱ、Ⅲ、Ⅳ区占97.6%(123/126)。126个转移淋巴结分布在109个区次,其中Ⅱ、Ⅲ区占88.1%(96/109),Ⅱ,Ⅲ和Ⅳ区占97.2%(106/109)。45例(63侧)术后颈淋巴结病理检查阳性,声门上喉癌cN1的转移率为41.7%(45/108),双颈转移率为18.5%(20/108)。随访5~14年,随访率为98%,颈部复发8例,复发率为7.4%(8/108),复发部位分别位于Ⅱ、Ⅲ和Ⅳ区。5年生存率为81.5%(88/108)。结论 对声门上型喉癌cN1病例可行颈侧清扫术(即Ⅱ、Ⅲ、Ⅳ区的清扫),Ⅰ、Ⅴ区在无明显转移证据时可避免行该区的清扫术;一侧术后病理证实有转移或对侧cN1的病例,对侧亦应行颈侧清扫术。  相似文献   

7.
颈分区性清扫术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研究颈分区性清扫术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1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分区性清扫术的头颈部鳞癌患者123例,其中喉癌77例、口腔癌29例、口咽癌2例、下咽癌15例。分区性清扫术后发现淋巴结病理阴性(pNO)99例,淋巴结病理阳性(pN )24例。随访时间中位数为25个月。结果 101例cNO患者行分区性清扫术后发现pN 14例(13.9%);22例cN 患者行分区性清扫术后发现pN 10例(45.5%)。157侧分区性清扫标本中共发现52枚阳性淋巴结,其在颈部的分布如下:I区25%,Ⅱ区48%,Ⅲ区25%,Ⅳ区2%。根据Kaplan—Meier方法计算5年颈部复发率,pNO患者为5.87%(95%可信区间0.8%,10.9%),pN 患者为9.2%(95%可信区间0.0%,21.5%)。结论 颈分区性清扫术从微创观念出发,只要选择恰当,对于头颈部鳞癌患者可以取得与传统颈清扫术相当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保留了患者的功能和外观,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下咽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患者颈部淋巴转移规律,评价择区性颈清扫术(selective neck dissection,SND)在下咽癌颈淋巴转移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颈清扫术的下咽鳞癌患者63例,其中cN0患者17例,cN+46例.单侧SND共计15例;双侧SND共计22例;改良性颈清扫术(modified radical neck dissections,MRND)共计16例;一侧行经典性颈清扫术(radical neck dissections,RND)或MRND,另一侧行SND共计10例.随访48例(76.2%),随访时间范围为24~143个月,随访中位时间为41个月.结果 颈清扫术后发现淋巴结病理阴性(pN0)22例,淋巴结病理阳性(pN+)41例.95侧清扫标本中共发现106枚阳性淋巴结,其在颈部的分布如下:Ⅰ区0%,Ⅱ区47.2%(50/106),Ⅲ区33.0%(35/106),Ⅳ区11.3%(12/106),Ⅴ区2.8%(3/106),Ⅵ区5.7%(6/106).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cNO还是cN+下咽癌患者,对侧颈部都可出现淋巴转移和复发.在随访的48例中,共有18例(21例次)复发.颈清扫术后淋巴结复发主要分布在Ⅱ区和Ⅲ区(19例次).根据Kaplan-Meier方法计算3年生存率,pN0患者为58.1%,pN1患者为44.9%,pN2患者为41.1%.Cox同归分析:N分级是影响预后最重要的因素,pN1的危险比为1.7,pN2的危险比为2.2.结论 淋巴转移是下咽鳞癌最重要的预后因素.恰当的选择双侧SND,可以取得较满意效果,同时减少患者形态和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叶绿素染色在喉癌下咽癌颈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喉癌、下咽癌的颈淋巴结转移方式。方法 :对 5 0例喉癌、下咽癌患者于颈清扫术前 ,在喉及下咽粘膜下注射叶绿素使颈淋巴结系统染色 ,指导施行颈清扫术并收集淋巴结 ,进行连续切片观察。结果 :颈淋巴结被染成深绿色 ,与周围组织颜色对比明显 ,便于颈部手术和采集淋巴结 ;经病理检查证实 ,颈淋巴结总的转移率为 4 8% ,Ⅰ、Ⅴ区转移时均伴有其它区域的转移 ,Ⅱ、Ⅲ区转移率高于Ⅰ、Ⅳ、Ⅴ区 (P <0 .0 1) ;临床诊断颈淋巴结阴性 (cN0 )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 2 3.5 % ,转移区域均在Ⅱ、Ⅲ区。结论 :临床诊断颈淋巴结阳性 (cN+ )喉癌、下咽癌患者的颈清扫手术 ,首先要保证清扫II、III区淋巴结 ,术中所见决定选择性颈清扫术式 ,对cN0 的下咽癌或声门上癌可行单侧或双侧颈深上、中淋巴结清扫术。叶绿素染色清晰 ,安全无毒 ,便于手术 ,可以在颈清扫术中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声门上型喉癌患者两期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在处理声门上型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76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在切除原发灶同时 ,将术前诊断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 33例进行同期双侧颈清扫术 (同期清扫组 ) ;一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 43例行一侧颈清扫术 ,随诊中发现对侧转移再行 2期对侧颈清扫术 (分期清扫组 )。结果 :同期清扫组 3年生存率为 81.5 % (2 2 / 2 7) ,5年生存率 6 1.5 % (16 / 2 6 ) ;1例术后当天死于脑压增高。分期清扫组 3年生存率为 6 9.2 % (2 7/ 39) ,5年生存率 2 7.8% (10 / 36 ) ;1例术后当天呼吸道梗阻死亡。结论 :声门上型喉癌双侧颈转移淋巴结同期清扫术 ,比双侧分期清扫术期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术中尽可能保留双侧颈内静脉 ,必要时行血管吻合重建颈内静脉 ,能减少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声门上型喉癌临床颈淋巴结阴性患者颈清扫区域的选择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声门上型喉癌临床诊断NO(clinical NO,cNO)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清扫区域。方法 5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行喉切除术的同时行改良性颈清扫术,将颈清扫的淋巴结标本分区域逐一行病理学检查,确定转移区域或复发的区域。结果 57例(63侧)颈清扫标本共获淋巴结1877枚,平均每侧获29.8枚,有转移的43枚,其中41枚位于Ⅱ、Ⅲ区,占转移例数的95.4%(41/43)。15例(17侧)患者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6.3%(15/57)。其中14例位于Ⅱ、Ⅲ区,占转移例数的93.3%(14/15)。颈部复发3例,复发率为5.3%(3/57),复发部位分别为Ⅱ、Ⅲ、Ⅳ区。5年生存率为80.7%(46/57)。结论 对声门上型喉癌cNO重点行Ⅲ和Ⅲ区颈淋巴结清扫术,Ⅲ区受累时应包括Ⅳ区,Ⅰ、Ⅴ区在无明显转移证据时可避免行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伴高危因素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的颈淋巴结转移规律,并对其行选择性清扫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临床颈淋巴结阴性伴高危因素甲状腺乳头状癌初次行甲状腺癌手术并同期行颈清扫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7例(89侧)患者中,颈淋巴结阳性率62.9%,其中中央组淋巴结(Ⅵ区)转移率58.4%,颈侧区(Ⅱ一Ⅳ)阳性率38.2%,Ⅵ区与颈侧区淋巴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配对x2检验,x2=11.12,P<0.01),同时行关联性分析表明,VI区与颈侧区转移有相关性(x2=20.11,P<0.05,Pearson列联系数C=0.43).Ⅵ区阳性者,Ⅱ、Ⅲ、Ⅳ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0.8%、61.5%、42.3%,颈侧各区之间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0,P<0.01).结论 cN0伴高危因素PTC患者,Ⅵ区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且Ⅵ区阳性者,颈侧各区之间转移率有差异,建议此类患者在常规清扫VI区淋巴结基础上进一步行颈侧清扫术,并可根据肿瘤位于甲状腺不同部位,选择颈侧各区的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13.
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隐匿性转移及其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隐匿性转移规律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选择术前未行放疗、化疗的声门上喉鳞状细胞癌,临床N0M0病例,共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40~72岁,平均54.8岁;按UICC(1997年)标准分期1、28例,1318例,T44例。行主病变侧肩胛舌骨肌上颈清扫术(supraomohyoid neck dissecton,SOHND),将获得淋巴结逐一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其转移规律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首次颈清扫术30例中有6例颈淋巴结转移癌阳性,在2~3年随访中有3例发生对侧颈淋巴结转移,计有9例颈淋巴转移,隐匿性转移率同侧为20%(6/30),对侧为10%(3/30)。颈清扫术共获淋巴结527个,平均每侧17.6个。获转移阳性淋巴结10个,其中Ⅱ区9个,Ⅲ区1个,Ⅰ区无癌转移。喉及主病变侧颈部均无复发,2年无瘤生存率86.7%(26/30)。结论 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达30%,采用Ⅱ、Ⅲ区的择区性颈清扫术处理其颈淋巴结(Ⅰ区可不必作为常规清扫区域)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颈廓清术     
费声重 《耳鼻咽喉》1994,1(1):64-64,58
颈廓清术(neck dissection).国内的名称较多,如颈淋巴结清除术、颈淋巴清扫术、颈部大块廓清术、颈清扫术、颈清术等。此手术的目的在于清除一侧或两侧的颈部淋巴组织,以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的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声门上型喉癌临床诊断N0 (clinicalN0 ,cN0 )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 ,选择合理的清扫区域。方法  5 7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行喉切除术的同时行改良性颈清扫术 ,将颈清扫的淋巴结标本分区域逐一行病理学检查 ,确定转移区域或复发的区域。结果  5 7例 (6 3侧 )颈清扫标本共获淋巴结 1877枚 ,平均每侧获 2 9 8枚 ,有转移的 4 3枚 ,其中 4 1枚位于Ⅱ、Ⅲ区 ,占 95 4 % (41/ 4 3)。15例 (17侧 )患者有淋巴结转移 ,转移率为 2 6 3% (15 / 5 7)。其中 14例位于Ⅱ、Ⅲ区 ,占转移例数的93 3% (14 / 15 )。颈部复发 3例 ,复发率为 5 3% (3/ 5 7) ,复发部位分别位于Ⅱ、Ⅲ、Ⅳ区。 5年生存率为 80 7% (46 / 5 7)。结论 对声门上型喉癌cN0重点行Ⅱ和Ⅲ区颈淋巴结清扫术 ,Ⅲ区受累时应包括Ⅳ区 ,Ⅰ、Ⅴ区在无明显转移证据时可避免行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颈分区性清扫术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简称鳞癌 )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分区性清扫术的头颈部鳞癌患者 12 3例 ,其中喉癌 77例、口腔癌 2 9例、口咽癌 2例、下咽癌 15例。分区性清扫术后发现淋巴结病理阴性 (pN0 ) 99例 ,淋巴结病理阳性 (pN + ) 2 4例。随访时间中位数为 2 5个月。结果  10 1例cN0患者行分区性清扫术后发现pN + 14例 ( 13 9% ) ;2 2例cN +患者行分区性清扫术后发现pN + 10例( 4 5 5 % )。 15 7侧分区性清扫标本中共发现 5 2枚阳性淋巴结 ,其在颈部的分布如下 :Ⅰ区 2 5 % ,Ⅱ区4 8% ,Ⅲ区 2 5 % ,Ⅳ区 2 %。根据Kaplan Meier方法计算 5年颈部复发率 ,pN0患者为 5 87% ( 95 %可信区间 0 8% ,10 9% ) ,pN +患者为 9 2 % ( 95 %可信区间 0 0 % ,2 1 5 % )。结论 颈分区性清扫术从微创观念出发 ,只要选择恰当 ,对于头颈部鳞癌患者可以取得与传统颈清扫术相当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保留了患者的功能和外观 ,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颈分区性清扫术后患者的功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颈分区性清扫术 (selectiveneckdissection ,SND)、颈改良性清扫术 (modifiedneckdissection ,MND)及颈根治性清扫术 (radicalneckdissection ,RND)后患者有关的功能改变。方法1997年 1月~ 2 0 0 1年 5月期间 ,采用SND、MND或RND治疗的头颈鳞状细胞癌患者 ,发出问卷调查表15 7份。调查内容共 7项 ,涉及颈清扫侧肩周功能状况 ,颈部皮肤感觉改变及外观改变。收到有效调查表 32份。共 32例患者 ,施行 4 3侧颈清扫术 ,其中分区性颈清扫术 2 3侧 ,改良性颈清扫术 11侧 ,根治性颈清扫术 9侧。结果 根据颈清扫侧统计 ,SND组的肩周功能失调率最低 ,为 3/2 3(13 0 % )、依次为MND组 4 /11(36 6 % )和RND组 6 /9(6 6 7% )。同样 ,3组颈部皮肤感觉减退率分别为 4 /2 3(17 4 % ) ,4 /11(36 6 % )和 8/9(88 9% )。SND组只有 4 /2 3(17 4 % )的颈部外观改变 ,而MND和RND组有外观改变的高达 10 /11(90 9% )和 9/9(10 0 % )。结论 颈分区性清扫术对患者的功能和外观损伤最小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颈分区性淋巴结清扫术(selective neck dissection,SND)治疗颈淋巴结阴性头颈鳞癌患者已被认为是有效的治疗方法.SND用于治疗颈淋巴结阳性头颈鳞癌患者仍有争议,本文就该问题对文献资料进行综述,认为①SND不仅是颈淋巴结阴性头颈部鳞癌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也可有效治疗cNO、但pN+、无淋巴结包膜外侵犯者的患者;②SND对cN1患者治疗也有较好的疗效;③cNO、cN1患者,术后病理检查为pN2或转移淋巴结有包膜外侵犯者应追加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择区性即ⅡA、ⅡB和Ⅲ区颈淋巴结清扫术(selective neck dissection,SND)治疗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linical node negative,cN0)的声门上荆喉鳞癌隐匿性颈转移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06年3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头颈外科行SND(ⅡA、ⅡB和Ⅲ区)治疗52例cN0声门上型喉癌的治疗结果.结果 52例cNO声门上型喉癌中32例同期行单侧(ⅡA、ⅡB和Ⅲ区),20例行双侧SND.52例颈清扫标本病理检查发现,颈转移阳性者15例(28.9%).3例首次病理检查阴性者在随访中发生未手术侧颈部转移,总的颈隐匿性转移率为34.6%(18/52),单侧、双侧隐匿性颈转移率分别为28.8%和5.8%.72侧颈清标本共获淋巴结1190枚,其中病理阳性30枚,分布于ⅡA区25枚(83.3%)、Ⅲ区5枚(16.7%).术侧颈部复发率为5.8%(3/52).Kaplan-Meier法统计3年累积生存率为84.6%.淋巴结病理阴性和阳性的颈部复发率分别为0(0/34)和16.7%(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021),有无包膜外侵犯的颈部复发率分别为50%(2/4)和2.1%(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户=0.002).结论 颈SND(ⅡA、ⅡB和Ⅲ区)治疗cNO声门上型喉癌颈隐匿性转移是可行的,该术式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且不影响肿瘤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颈侧清扫术     
正颈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头颈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头颈肿瘤的治疗效果。颈择区性清扫术是颈淋巴结清扫术的常用术式,依据清扫区域不同可分为颈肩胛舌骨肌上清扫术、颈肩胛舌骨肌上扩大清扫术、颈侧清扫术、颈后侧清扫术、颈中央区清扫术,需依据原发肿瘤部位及T分期、淋巴结N分期不同,采取不同的颈侧清扫术策略。我们将结合手术视频说明颈侧清扫术(Ⅱ-Ⅳ区)的基本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