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福辛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内皮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福辛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及心功能变化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8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福辛普利组和常规治疗组,另有38例健康受试者选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福辛普利组及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ET水平,同时间点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二尖瓣血流最大流速E峰和A峰比值(E/A)。结果 CHF患者E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福辛普利治疗12周后,CHF患者的ET水平显著降低,LVEF、E/A值显著提高。结论 CHF患者ET水平增高可作为判断CHF病情的指标之一;福辛普利可降低CHF患者的ET水平,改善CHF患者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2.
内皮素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素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最新研究进展尹瑞兴(广西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南宁530021)TheRecentProgressofStudiesonEndothelinandCongestiveHeartFailureYinRuixing(Institu... 相似文献
3.
缬沙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缬沙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治疗作用及对内皮素 (ET)和心钠素 (ANP)的影响。方法 :3 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 =13 ) ,用利尿剂和洋地黄治疗 ,缬沙坦治疗组 (n =17)在前者基础上加用缬沙坦 ( 80 -160mg/d)治疗 6周 ,观察治疗前后NYHA分级、血浆ET、ANP浓度的变化。结果 :经 6周治疗后 ,缬沙坦治疗组NY HA分级明显下降 (P <0 0 1) ,并使血浆ET和ANP的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1)。与对照组相比 ,缬沙坦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可以更好的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 ,缬沙坦能明显降低血浆ET和ANP的水平 ,这可能是血浆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CHF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赖诺普利对陈旧性心肌梗死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6例),治疗组在常规强心利尿基础上加用赖诺普利5-10mg/d,6-12个月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反映左室重构的可靠指标,治疗组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及反映左室舒张功能的指标均有明显改变(P<0.01),上述指标对照组改善不明显,临床疗效判断,治疗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总有效率70.0%(P<0.01),治疗组无1例死亡,对照组死亡6例(死亡率20%),结论:赖诺普利在强心利尿基础上不仅能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逆转扩大的左心室,并且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福辛普利(蒙诺)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方法32例CHF患者给予福辛普利10mg/d,治疗4周,治疗前分别给超声心动图检测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及外周阻力(SVR).同期检测20例健康人上述指标作为对照.结果治疗组治疗前LVEF、CO、CI及运动耐量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SVR显著降低.结论福辛普利长期治疗可显著改善CHF患者紊乱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葛根素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艳丽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3,10(4):234-235
目的 :探讨葛根素改善心肌供血、保护心功能的机制。方法 :将 12 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6 0例。两组在同等的西医治疗基础上 ,治疗组加用葛根素注射液 30 0 mg,15 d为 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治疗前后两组的疗效及血浆内皮素 1(ET 1)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86 .7% ,对照组总有效率 75 .0 % (P<0 .0 5 )。治疗组治疗后血浆 ET 1明显下降〔(15 2 .6 0± 11.5 4 ) ng/ L 比 (10 6 .98±12 .4 4 ) ng/ L,P<0 .0 5〕,对照组无明显改变〔(14 7.6 5± 9.78) ng/ L 比 (14 2 .6 0± 11.36 ) ng/ L,P>0 .0 5〕。结论 :葛根素可改善 CHF患者的心功能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内皮细胞 ET 1的产生、改善心肌供血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及心钠素测定的临床评价沈永强邹宁陈丽华邓中龙陈春安江汉石油管理局中心医院433124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循环内分泌和心脏血管组织的自分泌、旁分泌激活参与了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中内皮素(ET)和心钠素(ANP)异常增高在... 相似文献
8.
乌拉地尔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LO 探讨乌拉地尔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和内皮素(endothelin,ET)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乌拉地尔治疗前后CHF患者血浆CGRP和ET水平,并与健康正常人比较;结果:CHF患者血浆ET水平明显升高,而CGRP水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苯那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肾上腺素能通路作用的影响,进一步揭示CHF的形成及发展机制。方法 观察30例CHF患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的水平及苯那普利干预前后的变化。结果 CHF患血浆NE和E明显升高,应用苯那普利4wk后NE、E均下降(P<0.01和P<0.05)。结论 苯那普利可减轻心肌损害,改善CHF患的预后,对肾上腺素能通路有良好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苯那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地高辛浓度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2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观察,服用地高辛0.25mg,每日1次,7天后待血清地高辛浓度(SDC)达稳态后加用苯那普利(洛汀新)10mg,每日1次,分别于联用后7天、14天抽血检测SDC、肌酐清除率、血清电解质变化,并评估心功能。结果:联用14天后SDC稍有下降,P<0.05,其它检测指标无明显变化,心功能有明显好转,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运动治疗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7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运动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运动组进行运动康复治疗七八周;而对照组不进行运动康复治疗,观察实验前后的临床表现、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P-选择素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结果:两组实验前血浆vWF、P-选择素和D-二聚体水平无显著差异,运动组血浆vWF犤(138.96±33.84)%犦、P-选择素犤(19.02±3.97)g/L犦和D-二聚体犤(0.60±0.14)mg/L犦水平均较实验前犤(176.88±34.87)%,(24.46±4.32)g/L,(0.78±0.13)mg/L犦下降(t=4.12~4.98,P<0.05);对照组实验后血浆vWF、P-选择素和D-二聚体水平也较实验前下降(t=2.08~2.38,P<0.05)。实验后运动组血浆vWF、P-选择素和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t=2.12~2.41,P<0.05)。结论:运动康复可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凝血功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栓事件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肽Ⅱ受体阻滞药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并发充血性发心力衰竭(CHF)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77例高血压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n=39):口服厄贝沙坦150mg,1次/d,连用4周;卡托普利组(n=38):口服卡托普利25mg,3次/d,连用4周,用药前后采用一期法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采用凝血酶法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行超声心动图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E/A比值,评定心功能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血压明显降低(P<0.01),降压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IB、PAI-1显著降低(P<0.01),t-PA显著增高(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E/A比值均明显升高(P<0.05),厄贝沙坦组较卡托普利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厄贝沙坦可改善高血压合并CHF患者受损的凝血-纤溶系统,逆转高血压、心力衰竭所致的血栓前状态(PTS)和动脉粥样硬化(AS)。并且改善心脏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缓解心力衰竭症状,疗效优于卡托普利。 相似文献
13.
螺内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患者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影响。方法 比较 3 2例CHF患者在螺内酯治疗前、第 4周及 16周时心率变异性 (heartreatvariability ,HRV)各项指标和心功能变化。结果 螺内酯 ( 40mg/d)治疗 4周时 ,左室收缩功能无显著变化 ( P >0 .0 5 ) ,治疗 16周时 ,左室收缩功能明显改善 ( P <0 .0 5 ) ;治疗前、治疗 4周和 16周时 ,代表心率总变异程度的全部正常R R间期标准差 (standarddeviationofallnormalsinusR Rintervalsover 2 4hours,SDNN)分别为 ( 98.5± 3 2 .0 )、( 115 .4± 3 5 .6)和( 118.1± 3 5 .0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代表迷走神经功能的正常相邻R 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 (rootmeansquareofthesuccessivenormalsinusR Rintervaldifference ,rMSSD)分别为 ( 2 8.3± 14.6)、( 3 5 .3± 13 .3 )和 ( 3 8.1±13 .9)m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螺内酯可以提高CHF患者心脏迷走神经张力 ,使HRV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曾因MHD合并CHF住过院、又因CHF再入院或死亡患者46例,另选32例老年MHD未合并CHF或仅合并1次CHF患者为对照,通过门诊收集临床资料,以CHF再入院或全因死亡为终点事件(生存时间终止),随访截止时间为2015年12月31日。通过Kaplan Meier生存曲线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Kaplan Meier生存曲线显示年龄、左心室扩大或肥厚、感染、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对老年MHD合并CHF患者的生存时间有显著影响(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左心室扩大或肥厚、LVEF、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为影响老年MHD患者CHF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分层、左心室扩大或肥厚、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LVEF降低是影响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并CHF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16.
AIM: To examine respiration in sleeping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 MATERIAL AND METHODS: Night cardiorespiratory monitoring was made in 30 CH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arterial hypertension and dilated cardiomyopathy. The control group consisted of 16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hypopnea (OSAH) free of CHF. RESULTS: Respiratory sleep disorders were registered in all the examinees. Moderate and severe OSAH occurred more often. CHF patients vs controls had shorter inhalation, expiration, overall duration of the respiratory cycle, higher rate of the respiratory movements. With aggravation of the respiratory disorders in sleeping CHF patients, minute ventilation, respiratory volume and mean inspiratory flow arose. In severe OSAH there was low functional residual lung capacity and high intraalveolar volume in end expiration positive pressure. The above changes may cause fatigue and weakness of the respiratory muscles and alter intracardiac hemodynamics. CONCLUSION: For CHF patients it is recommended to perform CPAP-therapy in sleep.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细胞因子在心力衰竭心室重构中的作用,探讨细胞因子在这一生理病理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为以后针对细胞因子展开临床治疗并提高心衰临床疗效寻找理论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2000-01/2005-12关于细胞因子的文章。检索词“cytokinesfactor,ventricularremodeling”并限定文章的语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8-01/2005-12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心室重构,细胞因子”。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关于影响心力衰竭心室重构的细胞因子的分类、作用和之间的相互影响。②对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55篇,排除35篇重复性研究。20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18篇关于心力衰竭心室重构中细胞因子及心力衰竭发生机制的实验及临床研究,2篇关于心力衰竭心室重构中细胞因子的综述论著。资料综合:细胞因子在心室重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心力衰竭中已被证实有两大类细胞因子,即第一类血管收缩的细胞因子如内皮素,第二类即血管减压的前炎性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等。许多细胞因子之间相互制约,细胞因子作用的失衡可能是导致心力衰竭发展的重要因素。结论:细胞因子作用的失衡可能是导致心力衰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正确针对细胞因子展开临床治疗并通过诱导使之产生对身体有利作用,阻断恶性循环的发展,将是以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P Jaillon P Rubin Y G Yee R Ball R Kates D Harrison T Blaschke 《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1979,25(6):790-794
The kinetics of oral prazosin was studied in 10 healthy normal subjects (NS) and in 9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 NS received a single 5-mg dose, and blood concentrations of prazosin (CB) were measured, using a specific HPLC assay, during an 8-hr period. CHF patients received a 2-mg dose after which CB was measured for 10 hr. These patients then received 2 to 5 mg prazosin every 8 hr for 48 hr. After the last dose of prazosin, CB was measured for 24 hr. After the initial dose, time to peak CB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at of the NS (123 +/- 19 SEM min) and of patients with CHF (132 +/- 31.3 min). AUC/mg prazosin was greater (p less than 0.001) in patients with CHF (3,385 +/- 380 Ng x min/ml) than in NS (1,603 +/- 208 ng x min/ml). Elimination of prazosin from blood was slower in CHF patients (t1/2 = 374 +/- 33.4 min) than in NS (t1/2 = 144.5 +/- 4.3 min) (p less than 0.001).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in patients with CHF the elimination of prazosin is substantially slower than in NS and therefore higher steady-state prazosin concentrations can be expected in CHF patients than in NS. 相似文献
19.
影响心力衰竭心室重构的细胞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细胞因子在心力衰竭心室重构中的作用,探讨细胞因子在这一生理病理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为以后针对细胞因子展开临床治疗并提高心衰临床疗效寻找理论依据。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2000-01/2005—12关于细胞因子的文章。检索词“cytokines factor,ventricular remodeling”并限定文章的语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8—01/2005-12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心室重构,细胞因子”。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关于影响心力衰竭心室重构的细胞因子的分类、作用和之间的相互影响。②对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的实验及l临床研究。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55篇,排除35篇重复性研究。20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18篇关于心力衰竭心室重构中细胞因子及心力衰竭发生机制的实验及临床研究,2篇关于心力衰竭心室重构中细胞因子的综述论著。
资料综合:细胞因子在心室重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心力衰竭中已被证实有两大类细胞因子,即第一类血管收缩的细胞因子如内皮素,第二类即血管减压的前炎性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等。许多细胞因子之间相互制约,细胞因子作用的失衡可能是导致心力衰竭发展的重要因素。
结论:细胞因子作用的失衡可能是导致心力衰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正确针对细胞因子展开临床治疗并通过诱导使之产生对身体有利作用,阻断恶性循环的发展,将是以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及流式细胞技术测定56例老年缺血性心衰患者血浆血栓素A2(TXA2)的代谢产物血栓素B2(TXB2)及前列腺素(PGI2)的代谢产物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GF1α)、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1(Ⅲa)及血小板聚集率,并与43例非心衰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对照。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TXB2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6-keto-PGF1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62P、CD61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增加(P<0.01,P<0.01,P<0.01)。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呈相对激活状态,有利于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及血栓前状态的形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