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材料—血液间相容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血液相容性材料、材料—血液间相互作用的生物学基础、血液相容性的评价方法等几方面的内容 ,并对将来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研究方法和从分子水平上设计新型生物材料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采用 PIII- IBED技术制备生物碳素梯度涂层作为人工心脏瓣膜材料 ,分析了材料表面与血液间的相互作用 ;采用体外动态凝血时间、溶血率和血小板消耗率对所制备材料进行了血液相容性评价。在单因素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模糊数学综合评价 ,提出了模糊血液相容度 ( FHCD)的概念。综合评判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梯度涂层材料综合血液相容性 ( FHCD为 0 .70 - 0 .80 )优于碳 /氮离子注入的钛合金、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碳及碳化钛和氮化钛涂层等对比材料 ,接近公认血液相容性优良的低温各向同性碳 ( FHCD为 0 .72 - 0 .82 )  相似文献   

3.
介入用聚氨酯材料的血液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介入导管优良的血液相容性是确保血管内介入技术安全可靠进行的重要因素,我们对自己合成的四种介入导管用聚氨酯材料的血液相容性进行了评价,包括溶血试验、血小板黏试验、动态凝血时间试验和动态血栓形成实验。结果表明,其中的H50-100和H60-100具有优良的血液相容性,完全可以用作介入导管材料。此外,还讨论了聚氨酯结构与血液相容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血液相容性是生物材料研究领域里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血液相容性是一个涉及血液和生物医学材料表面作用的复杂现象 ,影响因素繁多。对材料的血液相容性的测试和评价同样是一个复杂问题 ,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的技术和方法。本文以聚氨酯为例 ,对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概念、生物医学材料表面和血液的相互作用以及评价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聚氨酯的血液相容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血液相容性是生物多材料研究领域里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血液相容性是一个涉及血液和生物医学材料表面作用的复杂现象。影响因素繁多。对材料的血液相容性的测试和评价同样是一个复杂问题,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的技术和方法。本文以聚氨酯为例,对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概念、生物医学材料表面和血液的相互作用以及评价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背景:用于心血管医疗的生物材料在血液接触性条件下必须具有抗血栓性、对抗生物降解性与抗感染性。目的:研制用于心血管组织工程的新型植(介)入型聚合物材料(表面),从聚合物生物材料表面的凝血及抗凝血涂层改性方面考察各种相应改性表面的生物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和细胞相容性。方法:检索1983至2014年PubMed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biocompatibility,blood compatibility,biomedical materials,biomedical polymer materials",中文检索词为"生物相容性材料;血液相容性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排除与研究目的相关性差及内容陈旧、重复的文献,保留与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血液相容性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通过对血液与植入物间的相互作用和生物材料表面的抗凝血涂层改性两个方面的归纳分析,从聚合物生物材料表面的凝血及抗凝血涂层改性方面考察了各种相应改性表面的生物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和细胞相容性。研制用于心血管组织工程的新型植(介)入型聚合物材料(表面)关键在于对聚合物生物材料表面的凝血及抗凝血涂层改性以及对其相应生物相容性与内皮细胞相容性的研究。通过对心血管医疗用聚合物生物材料的种类与应用及其心血管医疗器件和可植入性软组织替代物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表面与本体的差别则将体现在从表面向本体延伸的很多层分子上,而2种主要因素决定了其包括本体/表面差异及表面相分离在内的本体/表面行为,即表面能和分子运动性。如果考虑到对本体-表面的组成差异的理解,则还必须追加另以附加决定因素,即各组分的结晶行为。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与生物材料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血小板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作了综述。着重介绍了血小板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反应机制及改善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途径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背景:人工血管取于合成材料,是最常用的血管代用品,如何提高血管的通畅性和人工血管材料的相容性是在近年来人工血管研究的重点。目的:综述人工血管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归纳近年来国际在生物材料和血液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出现的一些新方法和视点。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2001至2014年的文献,检索词分别为"人工血管,生物材料;Biomaterials,Artificial blood vessels"。结果与结论:血液相容性材料的研究虽然历经了很多年,但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血液相容性的影响因素繁多,除血液固有成分外,材料表面界面特征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材料表面界面特征优化及改性已成为提高其血液相容性的重要途径,但现有的评价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敏感指标和有效阳性对照材料的选择及其评价结果量化等。因此良好血液相容性材料的研制及合理、高效血液相容性评价体系的建立依然需要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与生物材料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血小板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作了综述。着重介绍了血小板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反应机制及改善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途径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考察了316L不锈钢、NiTi合金和TLM钛合金的表面特性、血液相容性和内皮化能力,以筛选心血管支架材料。结果表明,316L不锈钢具有较好的血液相容性,内皮细胞生长良好,但耐蚀性差;NiTi合金的耐蚀性和血液相容性优良,内皮细胞生长状况良好。TLM合金由生物相容性元素组成,其耐蚀性好,但表面粗糙度较高,亲水性差,影响了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和内皮化能力。作为心血管支架材料,三种材料中NiTi合金具有最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研究三种血浆蛋白(γ—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白蛋白)在医用硅橡胶材料表面吸附的半体内同位素标记评价方法,同时由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血小板粘附的数量和形态变化,从而评价国内外三种医用热硫化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材料的血液相容性。研究结果表明:CHGB和DCGBE二种材料血液相容性相近,而STGB材料血液相容性较差。  相似文献   

12.
与血液接触的医用材料用白蛋白进行表面处理后,可抑制血小板粘附、激活以及继而产生的血栓形成。尽管已被吸附的白蛋白能够改善材料的血液相容性,但当材料表面的白蛋白层与循环血液接触时,仍能迅速地发生能吸附作用。在本文中,作者将人血清白蛋白固定在聚氨酯(Pu)材料表面上,以研究其血液相容性及血液-材料相互作用方法的延伸效应。先用HMDI处理Pu材料表面,然后将白蛋白与Pu-HMDI接触,以便把白蛋白固定在Pu表面(P-u-Alb)。Pu-Alb材料表面具有富里叶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电子能谱、扫描电镜以及动态接触角等方面的特征。通过蛋白质吸附、血小板粘附等体外试验,  相似文献   

13.
生物材料与血液相互作用过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血液相容性是制约生物材料在血液环境中应用的一个关键因素。材料的血液相容性主要取决于材料与血液之间一系列的相互作用过程。近年来,随着对蛋白质结构检测手段的增加,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材料与血液的相互作用过程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到分子结构水平。国际上越来越多地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从多角度分析材料表面结构和组成对血液中蛋白质分子和细胞功能与结构的影响。本文主要归纳了近年来国际上在生物材料与血液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出现的一些新的视点和方法,并对它们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新型MAO钛基生物材料的血液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初步评价新型钛基材料的血液相容性。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新鲜全血,抗凝后分别与实验组和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组接触,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比色,评价各组的溶血率。实验符合国际化标准组织规定要求。结果新型微弧氧化钛基材料直接接触溶血率为0.79%,符合医用材料的溶血率不大于5%的要求。结论新型钛基材料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15.
最近在NHLBL装置和技术部(DTB)组织的心血管装置和材料会议上,要求血液相容性研究专家给出一种血液相容性材料,专家们谢绝这样做(虽然他们建议了药理学评价方法)。这种消极的反应是人们对整个心血管材料领域所观察到的现象缺乏了解的一种现象。例如,文献对标有“血液相容”材料的血液相容性有众多争论。另外通常使用的,但不好下定义的术语包括血  相似文献   

16.
背景:壳聚糖是惟一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碱性、带有正电荷的天然多糖,其生物相容性是决定这些应用价值的关键。 目的:综述了壳聚糖的生物相容性,包括组织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和力学相容性。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2011 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有关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和生物相容性等方面的文献。 结果与结论:壳聚糖作为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及与人体组织相匹配所需要的力学相容性,被逐渐应用于人工皮肤、手术缝合线、眼科修复、人工骨骼、牙齿修复、肿瘤治疗等方面。但壳聚糖的促凝血作用使其血液相容性很差,目前很多研究关注于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改善其血液相容性,扩展其在生物医学工程上的应用领域,使其更加安全有效地与人体心血管系统直接接触。 关键词:壳聚糖;组织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力学相容性;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2.034  相似文献   

17.
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提出由四个体外和半体内试验综合评价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体系,同时用此综合评价体系评价了六种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聚氨酯材料和一种硅橡胶材料的血液相容性。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四参数综合评价体系可较真实地评价生物材料对血液的急性反应,并可对生物材料的血液相容性进行粗筛。  相似文献   

18.
文题释义: 生物相容性:是指生命体组织对非活性材料产生的一种性能,一般是指材料与宿主之间的相容性,包括组织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 检测相容性的方法:是将支架材料与种子细胞在体外共培养,检测支架毒性、细胞活性、细胞增殖及细胞与支架的黏附情况等指标,该方法具有客观性强、可重复性强、影响因素相对简单及敏感性高等特点。 背景:课题组前期的研究中发现,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材料复合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兔体内能修复缺损的软骨组织,但对于该组织工程化软骨组织的生物相容性还未进一步研究。 目的:研究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材料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使用丝素蛋白-壳聚糖按1∶1比例混合制备三维支架材料,提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诱导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构建修复体,再将修复体移植到兔关节软骨缺损模型中修复软骨组织。实验分为3组,实验组植入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对照组植入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干预,空白组未植入修复体。 结果与结论:①实验成功制备丝素蛋白-壳聚糖三维支架材料及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构建软骨缺损的修复体,将修复体植入兔体内能成功修复缺损的软骨组织;②建模后2,4,8,12周,3组血常规、降钙素原、血沉、C-反应蛋白结果提示无明显的全身感染征象,3组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一般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建模后12周,相比其他两组,实验组软骨缺损已修复,支架材料已吸收,修复组织周围未见炎性细胞,修复组织已正常组织整合良好;④结果证实,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构建的组织工程化软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ORCID: 0000-0002-8139-1175(佘荣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9.
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体外评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体外实验因其快捷、方便、特点 ,通常被用作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评价的初步筛选实验。在体外血液相容性评价中 ,需选用合理的血液与材料接触模型、敏感而又特异的检测指标 ,在整个实验中尽量避免外界非待测材料对血液的激活作用。另外接触时间、接触方式、切变率以及参照材料的选择等均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近年来 ,体外评价方法虽已取得很大进展 ,但仍有待于标准化 ,以更有效地评价生物材料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20.
2-甲基丙烯酰羟乙基磷酰胆碱(2-methacryloyloxyethyl phosphorylcholine,MPC)聚合膜是由MPC与其它乙烯基化合物聚合而得的具有优良血液渗透性和生物相容性的生物医学材料。该聚合膜侧链上含有类似细胞膜结构的磷脂极性基团,这在其良好的血液和组织相容性上起了重要作用。MPC聚合膜能有效抑制蛋白吸附和血小板黏附作用,能有效抑制凝血作用,它不仅是人造器官的主要材料来源,还可对生物医学设备进行表面修饰以增加其血液相容性和生物相容性。因而,MPC聚合膜被广泛应用于血液透析、人造器官、膜充氧器和一次性临床设备等生物医学领域。MPC聚合膜在血液相容性上很具发展空间,但关于它的很多研究工作还都处于初期或中级阶段,本文介绍了MPC聚合膜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