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相似文献   

2.
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的脂质过氧化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实验性家兔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及其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将纯种新西兰白兔采用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3组,即对照组、高脂组和治疗组。以高胆固醇饮食建立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各组家兔血脂、血浆过氧化脂质、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主动脉、冠状动脉的病理改变。结果:血脂康能明显降低高胆固醇饮食家兔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P<0.05),轻度增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P>0.05),明显地抑制血浆过氧化脂质的形成(P<0.05)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的降低(P<0.05);抑制肝脏、肾脏过氧化脂质的形成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的降低(P<0.05)。治疗组主动脉硬化斑块面积与动脉总面积比值明显降低,泡沫细胞层数明显减少,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病变明显减轻。结论:血脂康具有明显的调整血脂、抑制高胆固醇饮食家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其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Isradipine对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通过喂饲含1.5%胆固醇饲料10周诱发兔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后,再予以isradipine(尹那地平)(0.6mg·kg-1/d)治疗10周。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喂高胆固醇组血清总胆固醇(TC)及丙二醛(MDA)水平明显升高,血小板膜流动性(PMF)明显降低,模型组动脉壁胆固醇含量及粥样斑块面积明显增加,增厚的内膜层有大量增殖的平滑肌细胞(SMCs)。停喂胆固醇后,尽管血清TC渐趋降至正常,但无论是安慰剂治疗组还是isradipine治疗组,血清MDA及PMF皆无明显改善,而动脉壁胆固醇含量及斑块面积进一步增加,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isradipine无明显降低血清TC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在AS形成后未能有效地抑制SMCs增殖,阻止或逆转AS进程。  相似文献   

5.
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与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联胺作用于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引起其脂质过氧化损伤,用抗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和抗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检测内皮细胞暴露于联胺前后和PDGF-BB的表达,以及其条件培养基对平同细胞内bFGF表达的影响。用^3H-TdR掺入法观察内皮细胞暴露于联胺后其条件培养基对SMC是否有增殖活性,结果显示,联胺引起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后,其PDGF-BB和bFG  相似文献   

6.
克罗卡林抗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在新西兰兔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上,观察了绞股蓝总皂甙预防性给药和治疗性给药对血清一氧化氮、胆固醇及过氧化脂质的影响。发现绞股蓝总皂甙(60mg·d-1)与1%胆固醇同时喂养或喂胆固醇4周后以绞股蓝总皂甙(120mg·d-1)治疗4周均能有效抑制高脂所致的血清一氧化氮降低和过氧化脂质升高,并能保护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坎地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坎地沙坦高剂量组、坎地沙坦中剂量组、坎地沙坦低剂量组。模型组、坎地沙坦高剂量组、坎地沙坦中剂量组、坎地沙坦低剂量组均为AS大鼠模型。12周后腹腔静脉取血检测各组血脂、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指标。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坎地沙坦低、中、高剂量组均可以降低血脂水平(P〈0.05),但无剂量依赖性;坎地沙坦高剂量组MDA水平下降(P〈0.01)、SOD水平增高(P〈0.05)。结论高剂量坎地沙坦抗氧化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9.
血清脂质与脂质过氧化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观察90例不同血脂水平的职工,发现高血脂者血清丙二醛(MD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血脂者(P<0.001),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两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MDA仅与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而SOD仅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高血脂者经调节血脂治疗后,MDA明显下降,而SOD无明显变化,提示高脂血症与脂质过氧化间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的过氧化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胱氨酸致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用雄性新西兰兔20只,随机分为胱氨酸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在实验前和喂胱脱氨酸后第1、2、3个月进行血液生化检查。结果发现,实验组血清胱氨酸水平明显增高,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浆凝血烷 B2(TXB2,血栓素B2)水平也随之增加,而6-酮-PGF1。则下降,血清胆固醇无明显变化。经3个月处死动物后病理检查发现实验组兔主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主动脉组织内胆固醇含量也显著增高,镜检发现动脉壁有较多泡沫样细胞堆积。这提示高胱氨酸血症可引起显著的动脉粥样硬化,其机制通过破坏动脉内皮,致使血小板功能活化,PGI2-TXA2失衡,促进脂质在动脉壁沉积,与血脂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正常大鼠、糖尿病大鼠、INS治疗的糖尿病大鼠及单纯注射INS的正常大鼠的主动脉进行了形态学的对比观察,并测定了各组大鼠的血糖、血脂、过氧化脂质和血清INS水平。结果显示:糖尿病大鼠的主动脉出现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即内膜增厚、内皮下间隙加宽、内弹力板破坏、内膜和中膜浅层平滑肌细胞增生及细胞内脂滴等。INS治疗组大鼠,虽然INS缺乏得到补充,DM状态下的糖、脂质代谢紊乱得到明显纠正,但是主动脉出现类似DM组的病变,且病变程度重于DM组。注射INS的正常大鼠,血清INS水平明显增高,主动脉病变与前两组相比,相对更重。结果表明,INS缺乏的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由于高血糖,高血脂及血小板功能异常等多种因素,可以导致AS的发生;而胰岛素水平过高(绝对或相对的),在DM-AS的发病中,直接或间接的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脂质过氧化和维生素E对培养人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联胺作用于培养人内皮细胞,激发并促进了脂质过氧化。随联胺浓度增加,内皮细胞过氧化脂质浓度增加,前列环素合成减少。其形态变化主要为细胞收缩,质膜泡形成,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细胞空泡化及坏死脱落。抗氧化剂维生素E能显著降低联胺引起的过氧化脂质的升高,增加前列环素的合成并明显减轻内皮细胞的形态损伤。但在高浓度联胺时,维生素E无明显保护作用。这些结果提示,脂质过氧化可能通过损伤内皮细胞而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维生素E由于保护内皮细胞的氧化性损伤而可能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用不同敞度磷钨酸钠—镁溶液,分步沉淀兔血清中脂蛋白,获得高密度脂蛋白(HDL)液。用等电聚焦电泳(pH 5~7)分析兔血清HDL中的apo AI亚类,获得较满意结果。本法操作简便、血清用量小、不需超速离心。结果表明,正常兔血清HDL中apo AI亚类以AI_4为主,AI_1~A_ 5的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12.49±4.28、12.96±4.22,13.94±7.28、47.14±7.48和13.47±4.42%。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兔血清HDL中apo AI亚类的分布,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通过动态检测食饵性高脂血症兔血清总胆固醇(TC)、羟脯氨酸(HYP)及血浆钙、铜浓度发现:HYP、钙、铜浓度与TC变化一致,即随喂高脂饲料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高。其中HYP、钙浓度与TC水平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同时还发现,喂高脂饲料60天后停喂高脂饲料60天,血清TC水平迅速降至接近正常水平,而HYP含量则下降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的水平(P<0.01和0.001)。停喂高脂饲料180天时血清TC、HYP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形态观察发现,动脉壁胶原纤维明显增多。结果表明,高胆固醇血症明显影响胶原代谢,这些变化可能与血钙、铜浓度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作者研究了高胰岛素血症家兔主要载脂蛋白(A_1、B)及胆固醇逆向转运过程(包括高密度脂蛋白摄取外周组织胆固醇,胆固醇酯化和胆固醇酯转移等3个步骤)的变化。结果显示:高水平胰岛素能显著降低血清和淋巴液Apo A_1浓度,抑制胆固醇逆向转运过程;随着胰岛素剂量的增大,这种影响程度越大;胰岛素对Apo B无明显影响;多项统计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胰岛素对胆固醇逆向转运过程的每一步骤都分别具有不同程度的直接和间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川芎嗪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了川芎嗪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结果提示:川芎嗪可显著减少血清转氨酶、LDH的溢出;减轻肝缺血再灌注后肝细胞病理性损伤;明显降低肝组织LPO、TXB2的升高;维持缺血及再灌注期SOD活性。川芎嗪通过抑制肝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产生,提高组织抗氧化能力,维持W/K平衡,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术后再狭窄的机制和为防治提供实验依据,对30只兔狭窄的髂动脉行腔内成形术,分别于术后1、3、7和28天观察血栓素B_2(TXB_2)/6-酮前列腺素F_(1α)(6-K-PGF_(1α))、腔直径和病理学变化。TXB_2/6-K-PGF_(1α)第1天明显升高,第3天时显著下降,第7天己接近正常;动脉管腔第7天已有缩小,1个月全部形成了再狭窄;病理发现扩张当时内膜撕裂,内中膜分离和中外膜瘤样扩张,第1天撕裂处有大量的血小板聚集和附壁血栓,第3天内膜面已有新生的内皮细胞,第7天时内膜修复基本完成、平滑肌细胞明显增生,28天撕裂处新的斑块堵塞管腔,内含大量平滑肌和胶原纤维。提示:①动脉壁损伤-动脉管腔再狭窄的始动作用;②血小板聚集-动脉管腔再狭窄的主要环节;③血栓素A_2/前列腺环素(TXA_2)/(PGI_2)失衡。动脉管腔再狭窄的重要因素之一;④平滑肌细胞增生-动脉管腔再狭窄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