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球形肺炎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球形肺炎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扫描、临床观察,手术、穿刺活检证实的28例球形肺炎,采用螺旋CT薄层扫描及部分HRCT扫描,3名医师共同阅片,分析其CT表现。结果球形肺炎CT表现:大多位于肺的背部,靠近或紧贴胸膜,均单发,球形,少数为楔形、方形,胸膜肥厚明显,直径约2~5cm,病灶多为中低密度,较均匀,周围密度较淡,可见“晕征”、“局部充血征”、“刀切征”,少数有透亮影及钙化,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抗生素治疗后复查,大多数较快吸收,吸收期病灶位置、形态可发生变化。结论球形肺炎的CT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吸收期病灶位置、形态发生变化可视为本病的一个特征。CT多征象综合分析,并结合临床,多能做出正确诊断,不易鉴别者应活检以尽早确诊。  相似文献   

3.
患者 男 ,1 6岁 ,头痛、高热、呕吐伴左上肢体功能障碍30天就诊。患者 30天前在劳动时右颞部不慎被竹签插伤 ,当时无头痛、昏迷、呕吐等 ,在当地卫生室拔出竹签 ,并清创缝合处理。伤后即感头痛、头晕 ,继而出现高热、烦躁、呕吐及左上肢体功能障碍 ,近几日患者头痛剧烈 ,神志恍惚 ,高热并频繁呕吐。查体 :右颞部一 3 .0cm长的纵行瘢痕 ,可触及一约 1 .0cm× 1 .0cm的骨性凹陷 ,颈项强直 ,克氏征、布氏征阳性 ,左侧巴彬氏征阳性。CT检查 :右颞叶内一 7.5cm×4 5cm× 4 .0cm大小的椭圆形低密度灶 ,CT值 2 0HU ,边缘有略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鉴别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40例软组织肿瘤患者的CT资料,对肿瘤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进行回顾性CT影像分析,并探讨这些征象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18例良性肿瘤和18例恶性肿瘤通过CT征象可以做出正确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结论 CT能明确软组织肿瘤的特征、范围以及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在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对腮腺肿块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提高术前定性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原发性腮腺肿块性病变,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其中39例行CT增强扫描,将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35例良性肿瘤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肿块22例,浅分叶13例,多形性腺瘤病灶内密度较均匀,腺淋巴瘤(6/9)易出现囊性变;14例恶性肿瘤CT表现为分叶状或不规则肿块影,边界毛糙模糊,其内密度欠均匀,发生坏死囊变(7/14),与邻近咬肌及胸锁乳突肌分界欠清楚(8/14);3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CT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腮腺浅叶弥漫性增大,并颌下和颈部淋巴结大。CT均能对52例腮腺肿瘤准确定位,多数病变CT能准确定性,但对低度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囊变淋巴瘤与淋巴上皮癌,深叶嗜酸性腺瘤与恶性肿瘤难以鉴别。结论:肿块的形态、边缘、内部低密度灶分布以及与邻近咬肌及胸锁乳突肌分界情况是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重要鉴别点,CT对大多数腮腺良、恶性肿瘤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特殊类型肾囊肿的螺旋CT诊断及其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萍  方华盛   《放射学实践》2010,25(8):900-903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肾囊肿的螺旋CT特点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特殊类型肾囊肿的螺旋CT表现。结果:螺旋CT对特殊类型肾囊肿的诊断准确性高,14例特殊类型肾囊肿中,出血性肾囊肿5例,钙化性肾囊肿4例,分隔性肾囊肿2例,肾囊肿并感染3例。结论:螺旋CT能较好地显示特殊类型肾囊肿的形态和特征;增强延迟扫描对其与囊性肾癌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7.
单腔脑脓肿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肿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卵巢恶性肿瘤的CT表现,并分析CT诊断的准确性。结果:25例共33个肿块,>5 cm 28个(84.8%)。肿瘤多为囊实性肿块,囊壁及间隔厚薄不均,19个囊腔内外可见壁结节;增强扫描明显强化17例(68.0%),中度强化6例(24.0%),轻度强化2例(8.0%),壁结节和实性灶增强扫描显示更清晰。肿瘤内出血1例,钙化2例,病灶侵犯周围脏器10例,腹膜种植11例,腹盆腔积液13例;25例中23例定性诊断正确,准确率为92.0%。结论:CT检查可明确卵巢肿瘤的位置、判断肿瘤性质及是否侵犯周围组织,对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桥小脑角肿瘤CT与MRI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肿瘤的CT与删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24例桥小脑角区肿瘤,其中听神经瘤10例,脑膜瘤7例,三叉神经瘤4例,表皮样囊肿2例,蛛网膜囊肿1例。年龄16.74岁,平均年龄45岁。结果:各种桥小脑肿瘤均有其CT与MRI的特殊征象。结论:Cr与MRI在桥小脑角肿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CT资料,均行CT平扫及增强。结果:5例患者中4例为年轻女性,男性1例,均无黄疸。位于胰头2例、胰尾2例,胰体尾均受累1例。CT平扫表现为圆形、类圆形低密度或混杂密度团块影,体积较大,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及包膜可见逐渐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4例病灶内见点状钙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可在术前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上腺结核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1例肾上腺结核患者的CT资料和临床资料。重点分析钙化特点与强化特点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21例均行CT平扫,13例同时行CT增强扫描。结果:单侧发病4例,双侧发病17例。肾上腺存在并体积增大10例,肾上腺存在并体积缩小2例,失去肾上腺正常形态9例。有钙化密度病灶15例,无钙化低密度病灶6例。全部13例增强扫描病例均出现明显边缘强化。21例中有5例误诊。结论:肾上腺结核多双侧发病,病灶边缘强化和钙化是较特征性CT表现,其程度与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慢性胆囊炎(CC)与壁厚型胆囊癌(TWGC)的CT表现特征,总结两者CT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CC和16例TWGC的病历资料,分成良、恶两组,对比分析两者CT表现特征,阅片时重点观察胆囊壁增厚的形态特征、黏膜是否破坏、有无胆道梗阻及梗阻水平、是否合并结石、病变强化特征、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有无肝脏受侵及邻近转移等。结果:①CC囊壁多呈弥漫性规则增厚(20例,90.9%),内壁较光整,囊壁较柔软,胆囊大小、形态多正常,黏膜线多连续完整(19例,86.4%),并发胆道梗阻概率低(3例,13.6%),且多为低位梗阻(2例),与周围脏器关系清晰(21例,95.5%),无邻近侵犯及转移。②TWGC胆囊壁多为不规则性增厚(14例,87.5%),增厚处内壁毛糙不平,囊壁常僵硬,囊体多缩小伴形态失常,胆囊黏膜线多中断破坏(15例,93.8%),并发胆道梗阻概率较高(6例,37.5%),且多为高位梗阻(5例),胆囊轮廓模糊,与周围脏器分界不清(14例,87.5%),常侵犯邻近脏器及腹腔转移(13例,8113%)。③两者合并结石和病变强化特征无明显差异。结论:CC与TWGC在CT表现上除合并结石及病变强化特征无明显差异外,其余方面均有显著不同,CT对正确鉴别两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的CT表现,探讨CT扫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照回顾性分析108例(120个结节)甲状腺结节的CT表现,包括结节的边缘、密度、钙化、包膜、强化方式、强化程度等,比较良恶性结节之间的差异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结节边缘、微小钙化、包膜、结节数量等方面,良恶性结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边缘不清、微小钙化、无包膜、病灶单发对恶性结节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45.5%、36.4%、100%、90.9%,特异度分别为83.7%、94.9%、22.4%、36.0%,准确度分别为83.6%、91.8%、36.7%、48.1%。结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边缘不清和微小钙化是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特征性征象,完整包膜和囊性结节是良性结节的特征性征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肺泡蛋白沉着症(PAP)的CT征象与临床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为PAP的CT资料。结果:26例CT主要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或斑片状磨玻璃样高密度灶,实变少见,呈地图样及铺路石征改变,增厚的小叶间隔较光滑,肺结构无扭曲、破坏,小叶无变形,可对称或不对称分布,对称性分布多见,可跨段、跨叶,无叶段分布特点,结节样或多岛样分布多见于早期病例,分布广泛或实变多见于合并感染或病程较长者;临床以咳嗽、咳痰、渐进性气促为主要表现,约2/5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CT表现重,临床表现轻,CT表现与临床表现不符,合并感染或病期较长、病变广泛实变者,CT表现与临床表现可平行;病情发展缓慢、短期无变化。结论:PA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经手术或病理活检证实的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按CT表现分胃壁弥漫增厚型、节段增厚型、局限肿块型、多发结节型4型.较有特征性CT表现为:①胃壁增厚显著(多>2cm),受累范围广(多>50%),多灶性分布;②受累胃壁外缘光滑清晰,无明显外侵征象;③黏膜粗大,受累胃壁及胃腔大小形态具有轻微可变性;④增强扫描黏膜呈细线样持续强化;⑤不伴有胃周淋巴结增大的肾门水平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论:CT检查对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颈部淋巴结核的CT表现,探讨CT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2例颈部肿块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15例为颈部淋巴结结核,女9例,男6例,年龄20~38岁。4例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瘤;3例为颈部淋巴瘤。结果:颈部淋巴结结核病变好发部位为颈静脉链下、中组及颈后三角淋巴结与淋巴性肿瘤有区别。根据颈部淋巴结核CT扫描的形态,密度及周围脂肪间隙的情况,可反映颈部淋巴结结核的病理改变。结论:CT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不仅可以明确病变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特征及周围情况,尚可以反映其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分析甲状腺恶性肿瘤征象以提高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甲状腺肿瘤病例35例,其中女性25例,男性10例,年龄13~72岁,选用美国GE公司Medical Systems螺旋CT机行颈部连续轴扫。结果 27例甲状腺恶性肿瘤为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常密度不均匀,可伴囊变、坏死、出血、钙化,常有邻近组织结构侵犯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 CT平扫与动态增强扫描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准确率高,对肿瘤分期、周边侵犯、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等方面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启禄  钱斌  刘良 《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11):1547-1550
目的 探讨腮腺基底细胞瘤(BCA)的CT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腮腺BCA患者的CT表现;9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并与腮腺混合瘤、腺淋巴瘤及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进行对照.结果 9例患者均为单发.CT平扫均表现为腮腺内稍高密度影,呈类圆形,境界清晰,CT值约34~53 HU;8例病灶体积较小,最大径0.92 ~ 2.74 cm,均位于腮腺浅叶;1例体积较大,最大径3.21 cm,同时累及腮腺深、浅叶;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呈明显强化,动脉期CT值约83 ~ 106 HU,静脉期强化不消退.CT平扫时,BCA与混合瘤、腺淋巴瘤及黏液表皮样癌的CT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动脉期:BCA肿瘤实质部分的强化程度与腺淋巴瘤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高于混合瘤及黏液表皮样癌(P<0.05);静脉期:BCA肿瘤实质部分的强化程度高于腮腺混合瘤、腺淋巴瘤及黏液表皮样癌(P<0.05).结论 BCA作为一种相对少见的腮腺良性肿瘤,好发于老年女性;影像学表现为位于腮腺浅叶的单发病灶,密度不均,边缘清晰,增强扫描呈“快进慢出”表现;最终确诊须依靠病理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肝间叶性错构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间叶性错构瘤患儿的CT资料,12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2例中病灶位于肝右叶4例,位于肝左叶2例,同时累及肝左、右叶6例。瘤体直径7~17 cm,平均12.5 cm。CT表现取决于肿瘤囊实性成分比例和分布,表现为囊性型(2例)、囊实混合型(9例)和实性型(1例),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及分隔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1例病灶内见点状钙化。结论:肝间叶性错构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特征并注意与肝脏其他囊实性肿瘤鉴别,术前大多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18例颈部肿块CT、MRI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这类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颈部肿块的CT、MRI资料,并与临床病理作对比分析.18例颈部肿块13例仅行CT检查,4例仅行MRI检查,1例行CT和MRI检查,全部CT检查病例均行多平面重组(MPR).结果:18例颈部肿块包括:Castleman病(透明血管型)、恶性蝾螈瘤、甲状旁腺腺瘤出血坏死、鼻咽癌并颏下淋巴结转移各1例,神经源性肿瘤3例,淋巴瘤5例,囊性淋巴管瘤3例,颈部淋巴结结核3例,CT、MRI表现为实性、囊实性或囊性肿块分布在颈部诸间隙内.结论:颈部肿块CT、MRI表现易混淆,只有对影像资料作全面仔细分析并结合临床病史才能对此类病变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