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两大类饮用水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氯仿、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溴仿)和卤乙腈(三氯乙腈、二溴乙腈)的遗传毒性.方法:上述6种消毒副产物分别设4个染毒剂量,以苯并芘为阳性对照,二甲基亚砜为溶剂对照.应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法(cytokinesis-block micronucleus test,CBMNT)检测上述消毒副产物对人来源的肝肿瘤细胞HepG2微核率和核分裂指数(nuclear division index,NDI)的影响.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4种三卤甲烷除溴仿外,均可使HepG2细胞的微核率显著增加(P< 0.01或P<0.05),但诱导微核率显著增加的最低可观察水平高达10 000μmol/L(氯仿和一溴二氯甲烷)和3 000μmol/L(二溴一氯甲烷);两种卤乙腈分别在2 000μmol/L(三氯乙腈)和30μmol/L(二溴乙腈)时可诱导HepG2细胞微核率显著增加(P均<0.01)和NDI的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运用CBMNT方法可检出三卤甲烷和卤乙腈的遗传毒性,三卤甲烷和卤乙腈对HepG2细胞染色体具有断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大类饮用水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氯仿、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溴仿)和卤乙腈(三氯乙腈、二溴乙腈)的遗传毒性。方法:上述6种消毒副产物分别设4个染毒剂量,以苯并芘为阳性对照,二甲基亚砜为溶剂对照。应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法(cytokinesis-block micronucleus test,CBMNT)检测上述消毒副产物对人来源的肝肿瘤细胞HepG2微核率和核分裂指数(nuclear division index,NDI)的影响。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4种三卤甲烷除溴仿外,均可使HepG2细胞的微核率显著增加(P0.01或P0.05),但诱导微核率显著增加的最低可观察水平高达10 000μmol/L(氯仿和一溴二氯甲烷)和3 000μmol/L(二溴一氯甲烷);两种卤乙腈分别在2 000μmol/L(三氯乙腈)和30μmol/L(二溴乙腈)时可诱导HepG2细胞微核率显著增加(P均0.01)和NDI的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运用CBMNT方法可检出三卤甲烷和卤乙腈的遗传毒性,三卤甲烷和卤乙腈对HepG2细胞染色体具有断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代谢酶CYP1A1和GSTM1等位基因型对烟酒诱发人体内淋巴细胞微核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AS)和多重差别(MD)-PCR检测CYP1A1和GSTM1的等位基因型,应用末梢血微核法检测体内淋巴细胞微核.结果:与无吸烟史健康人群的淋巴细胞平均微核率(MNF 0.24‰)相比,吸烟组MNF显著增加(0.65‰,P<0.05),重度饮酒可增强这一效应(0.89‰,P<0.01):与无吸烟史的非易感联合基因型(CYP1A1 I1e/I1e*GSTM1+(+/+和+/0),CYP1A1 I1e/I1e*GSTM1 0/0和CYP1A1 I1e/Val*GSTM1+)个体的MNF(0.42‰)相比,吸烟使GSTM1 0/0基因型个体的MNF显著上升(0.75‰,P<0.05),并可使CYP1A1 Val/Val基因型和易感联合基因型(CYP1A1 I1e/Val*GSTM1 0/0,CYP1A1 Val/Val*GSTM1+和CYP1A1 Val/Val*GSTM1 0/0)个体的MNF均上升约1倍(0.83‰和0.85‰,0.10>P>0.05).结论:吸烟诱发体内淋巴细胞MNF显著增加,重度饮酒增强这一效应.烟酒诱发微核形成与个体CYP1A1和GSTM1的遗传多态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FXR)配体GW4064对大肠癌细胞增殖影响的机制.方法:运用GW4064(0.01、0.1和1μmol/L)作用HT29后,应用MTT法检测HT29增殖的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FXR、IBABP及Cyclin D1表达的变化.结果:GW4064能抑制HT29增殖,浓度在0.1~1μmol/L有浓度依赖性.0.1μmol/L作用组与对照组比较,t=4.370,P<0.05;0.1 μmol/L作用组与1 μmol/L作用组比较,t=8.325,P<0.01. GW4064没有增强HT29 FXR的表达,1 μmol/L组与对照组比较,t=0.392,P>0.05,但能增加IBABP表达,且GW4064浓度在0.1~1 μmol/L有浓度依赖性.0.1 μmol/L作用组与对照组比较,t=13.043,P<0.01;0.1μmol/L作用组与1μmol/L作用组比较,t=9.001,P<0.01.GW4064能减少Cyclin D1表达,且浓度在0.1~1 μmol/L也有浓度依赖性.0.1μmol/L作用组与对照组比较,t=4.387,P<0.05;0.1 μmol/L作用组与1μmol/L作用组比较,t=2.790,P<0.05).结论:GW4064可能通过增强FXR活性,减少Cyclin D1表达来抑制HT29增殖,为FXR配体治疗大肠癌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麦饭石浸液抑制白酒和香烟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探讨中华麦饭石(CMFS)对白酒和香烟共同作用产生的遗传毒性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在白酒(3%)和香烟烟雾(1支/100ml)混合液中添加中华麦饭石(160 mg/L),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进行检测.结果:白酒 香烟组(ACS)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MNF)为(172.67±10.67)‰,与白酒组的(24.67±4.04)‰或香烟组的(154.00±7.55)‰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白酒 香烟 麦饭石组(ACS CMFS)的微核率为(12.33±5.05)‰,比白酒 香烟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白酒(3%)和香烟烟雾(1支/100ml)的遗传毒性具有叠加效应,中华麦饭石浸液(160 mg/L)能显著降低由白酒和香烟烟雾水溶物诱发的微核率,可能具有减轻由饮酒和吸烟引起遗传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Aroclor1254预先染毒增强苯并[a]芘对Hep G2细胞DNA的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Hep G2细胞经Aroclor1254预处理后对苯并[a]芘诱发的DNA损伤的影响. 方法: 运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了Hep G2细胞经Aroclor1254(23、46、92和184 μmol / L)单独染毒24 h和将其预处理24 h后再用苯并[a]芘染毒1 h对DNA损伤的影响. 结果: 苯并[a]芘诱发的DNA损伤随着Aroclor1254预处理的浓度增大而升高,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当Aroclor1254预处理的浓度分别为46、92和184 μmol / L时,苯并[a]芘诱发的DNA损伤与苯并[a]芘单独作用相比分别升高了8 %、16 %和160 %.184 μmol / L的Aroclor1254预处理后,苯并[a]芘诱发的DNA损伤与苯并[a]芘单独作用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 Aroclor1254可显著地增强苯并[a]芘在Hep G2细胞中诱导的DNA损伤,这种损伤的增强可能和Aroclor1254对Hep G2细胞CYP1A1的诱导有关.  相似文献   

7.
硫酸铍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 探讨硫酸铍对体外培养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I)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 材料与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铍(0.2、2.0、20.0、100.0、200.0 μmol/L)作用HEL-I细胞24 h,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情况,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和微核实验测定硫酸铍对HEL-I细胞遗传损伤的情况。结果: 随着硫酸铍浓度的增加,HEL-I细胞的存活率呈下降趋势,硫酸铍浓度为100.0 μmol/L和200.0 μmol/L时,存活细胞数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在2.0~100.0 μmol/L浓度范围内,硫酸铍均可诱发HEL-I细胞出现DNA损伤和微核率升高(P<0.05)。 结论: 硫酸铍对HEL-I细胞具有明显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研究绿茶(green tea,GT)对微囊藻毒素LR(MC-LR)诱导肝细胞凋亡、Bcl-2蛋白表达及微核发生的影响以探讨毒性拮抗机制.材料与方法:雄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MC-LR染毒组、GT高低剂量拮抗组和环磷酰胺对照组.实验第1 d起GT高、低剂量拮抗组小鼠每日分别给予12 g/L和2 g/L两种浓度的GT自由饮用,连续18 d.自第6 d开始,染毒小鼠每日给予MC-LR 10 μg/kg腹腔注射1次,空白对照给予DMSO腹腔注射,连续13 d.环磷酰胺对照组以50 mg/kg剂量间隔24 h两次给药后6 h取材.小鼠处死后采用免疫组化和计数法对肝细胞凋亡、Bcl-2蛋白表达以及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s)微核发生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1)MC-LR染毒明显诱导小鼠肝细胞凋亡增加.高剂量GT处理后明显抑制MC-LR染毒所致小鼠肝细胞凋亡的发生(P<0.05);(2)单纯MC-LR染毒肝细胞Bcl-2表达未见明显变化,GT各剂量组小鼠肝脏Bcl-2的表达明显增加,与MC-LR染毒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GT拮抗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PCEs-MN)与MC-LR染毒对照和空白对照相比,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T能上调抑癌基因Bcl-2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MC-LR染毒及GT拮抗对微核发生均未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探讨槲皮素对人结肠癌细胞SW480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及CyclinB1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抗肿瘤机制.材料与方法:以10、20、40、60、80、160 μmol/L的槲皮素处理SW480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技术、Western blot方法分析槲皮素对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及cyclin B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0μmol/L槲皮素可促进SW480细胞增殖(P<0.05),但40、80、160μmol/L的槲皮素可明显抑制SW480细胞的增殖(P<0.01),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20、40、60、80μmol/L的槲皮素作用SW480细胞48 h,G0/G1期和S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显著增多(P<0.01).80μmol/L的槲皮素作用48 h后细胞凋亡率(13.32±4.62)%,较对照组(2.68±1.04)%显著升高(P<0.01);40、60、80μmol/L的槲皮素作用SW480细胞48 h后,cyclin B1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槲皮素对结肠癌细胞SW480的增殖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低浓度可促进其增殖,而高浓度则可抑制其增殖,其抑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细胞周期分布、诱导细胞调亡、调节cyclin B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 过氧基异丙苯是实验室常用的自由基激发剂,本实验旨在了解过氧基异丙苯(Cumene hydroperoxide,CHP)的自由基毒性和遗传毒性,为制造氧化损伤疾病相关动物模型提供参考剂量。 材料与方法: 36只健康昆明种成年雄性小鼠,体重(38.3±7.8) g , 随机分为4 组。灌胃染毒,染毒剂量分别为2 000、500、125和0 μg/kg。每天1 次,每周5 d,共计40 d。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观察小鼠骨髓微核、精子畸变率,测定睾丸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 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GSH)的水平。 结果: CHP染毒各组小鼠体重有程度不同的减轻,随染毒剂量的增加,睾丸组织匀浆中MDA含量逐渐增加,T-SOD活力、 GSH含量逐渐降低,其中2 000 μg/kg体重染毒组睾丸组织匀浆中M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0 μg/kg染毒组GSH含量、SOD活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及精子畸变率增高,2 000 μg/kg染毒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CHP对昆明种小鼠具有很强的自由基毒性和遗传毒性,CHP的自由基毒性引发的氧化损伤可能是其遗传毒性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性激素及人雌激素硫酸基转移酶在子宫肌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30例子宫肌瘤患者和30例同年龄段健康女性血清及组织匀浆中E2、P、T含量.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SULT1E1蛋白的表达.结果:肌瘤组血清E2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女性组(P<0.05),其T含量则明显高于健康女性组(P<0.05),P含量各组无显著差异;肌瘤组织匀浆中E2含量显著高于肌瘤包膜外肌层组织(P<0.01),其P、T含量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肌瘤组织中SULT1E1蛋白表达与肌瘤包膜外肌层组织比较差异显著(P<0.05),肌瘤组织与肌瘤包膜外肌层组织中SULT1E1蛋白定量表达与相应组织匀浆中E2含量分别呈负相关(r=-0.533,r=-0.498,P<0.01).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与子宫肌瘤组织局部SULT1E1酶活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YP1A1、GSTM1基因多态性及其联合作用与新疆汉族人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分析方法检测107例食管癌患者和204例非食管癌患者的CYP1A1(rs1048943、rs4646421和rs4646903)和GSTM1(缺失型和rs2071487)的基因型。结果CYP1A1基因rs1048943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总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52,P=0.019)。与A/A基因型相比,GG+AG基因型可增加食管癌的发病风险(OR=1.79,OR95%CI:1.10~2.92);GSTM1基因缺失型和非缺失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8.69%、31.31%和48.39%、51.61%,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5,P=0.001;OR=2.34,OR95%CI:1.40~3.91)。结论CYP1A1基因rs1048943位点多态性和GSTM1基因缺失型与新疆地区汉族人食管癌易感性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CYP1A1和GSTM1基因多态性与内蒙古人群肺癌易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 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与肺癌人群中某些肺癌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态性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基因多态性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GSTM1)基因多态性与内蒙古人群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原发性肺癌组和住院对照组(各163例)的CYP1A1、GSTM1基因的多态性、基因型分布频率和交互作用。结果 CYP1A1突变型和GSTM1基因缺陷型EGSTM1(-)]频率分布分别为36.8%、65.0%(病例组)和19.0%、48.9%(对照组),二者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χ^2=12.82,P=0.000;χ^2=9.78,P=0.002)。CYP1A1突变型患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OR=2.48,95%CI为1.51~4.08)。GSTM1(-)者患肺癌的风险也显著增加(OR=2.03,95%CI为1.30~3.17)。基因突变的协同分析发现CYP1A1突变型/GSTM1(-)在肺癌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8.8%和8.0%,二者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χ^2=23.883,P=0.000)。CYP1A1突变型/GSTM1(-)患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OR=4.90,95%CI为2.50~9.83)。无论是在肺癌组还是在对照组,CYP1A1突变型/GSTM1(-)和CYP1A1非突变型/GSTM1(-)在性别间分布频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肺癌组χ^2=0.797,P=0.372;对照组χ^2=0.670,P=0.761)。吸烟与肺癌易感性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吸烟与肺癌易感性有关(χ^2=14.197,P=0.000),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OR=2.33,95%CI为1.50~3.62)。CYP1A1突变型与吸烟关系的协同分析发现,携带CYP1A1突变型基因的吸烟者较携带CYP1A1突变型基因不吸烟者易患肺癌(OR=4.44,95%CI为2.40~8.32,χ^2=23.843,P=0.000)。GSTM1(-)与吸烟关系的协同分析中也发现,携带GSTM1(-)的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OR=7.32,95%CI为3.39~15.50,χ^2=36.708,P=0.000)。结论 CYP1A1突变型和GSTM1(-)是内蒙古地区肺癌的易患因素,二者对肺癌的发生有协同作用,吸烟与肺癌的易感性也有关,CYP1A1突变型、GSTM1(-)与吸烟在肺癌的发生上也有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凯  张洁  任婧婧  王修杰  杨洪亮  林苹 《癌症》2009,28(3):225-231
背景与目的:Na^+-K^+ATP酶B1亚基基因ATP1B1在高分化的肿瘤细胞中表达高,低分化的表达低,并且ATP1B1的表达与细胞紧密连接和上皮细胞的极性有关。因此,我们构建了特异性干扰ATP1B1 mRNA的短发夹RNA,以探讨干扰ATP1B1对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特异性干扰ATP1B1 mRNA的短发夹RNA质粒表达载体,转染SGC-7901细胞,G418筛选阳性克隆细胞,RT-PCR和real-time PCR法检测ATP1B1 mRNA的表达。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以及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等方法观察ATP1B1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瞬间转染后24h,sh150,sh295,sh562,sh765干扰位点及shNC对SGC-7901细胞ATP1B1 mRNA的抑制率分别为(60.87±4.38)%,(44.93±2.24)%,(49.28±2.02)%,(52.17±2.60)%,(3±0.15)%,4个位点对ATB1B1 mRNA均有抑制效应。150位点对ATB1B1基因的抑制效应强于其它3个位点,用作后续实验。G418筛选后,获得了具有稳定干扰ATP1B1 mRNA效应的细胞株shATP1B1-7901,RT-PCR初步分析,sh150位点对ATP1B1-7901细胞的ATP1B1 mRNA的抑制率为(85.72±5.22)%,与阴性对照组的(3.3±0.22)%相比,P〈0.05;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shATP1B1-7901细胞中ATP1β1 mRNA的抑制率为(87.53±3.23)%,高于阴性对照组shNC-7901的(4.17±0.33)%,P〈0.05。MTT法细胞增殖实验中,第三天后,shATP1B1-7901细胞的增殖率大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shATP1B1-7901的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增加,大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的周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hATP1B1-7901稳定株细胞的克隆形成率为(68.50±2.65)%,大于?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 肺癌化疗疗效与肿瘤的基因表达有关,本研究拟探讨ERCC1、RRM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辅助化疗预后的关系.方法 随访57例临床Ⅱ-Ⅳ期接受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术后接受2周期以上化疗者39例(化疗组),未化疗者18例(未化疗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CC1、RRM1表达,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结果 Cox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彻底程度、术后辅助化疗与否、ERCC1表达水平为影响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子.ERCC1低表达组中化疗组和未化疗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3个月和21个月(P=0.088),ERCC1高表达组中化疗组和未化疗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2个月和12个月(P=0.018).RRM1低表达组中化疗组和未化疗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2个月和22个月(P=0.010).RRMI高表达组中化疗组和未化疗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8个月和21个月(P=0.092).结论 ERCC1高表达、RRM1低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更能从术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的化疗中受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转移相关基因表达蛋白Kiss-1和KAI-1在人胆囊癌转移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组织微阵列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技术研究Kiss-1和KAI-1在59例胆囊癌(其中转移病例23例)、7例癌旁和6例正常胆囊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和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中Kiss-1和KAI-1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癌旁组织相比,Kiss-1、KAI-1在转移病例中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两者的表达下调与胆囊癌的部分恶性生物学行为相关。Kiss1与KAI-1的阳性表达均与胆囊癌的Nevin分期呈明显负相关(P=0.000),且胆囊癌中的Kiss-1的阳性表达与KAI.1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419,P=0.001)。提示Kiss-1与KAI-1均与胆囊癌的高转移潜能相关。结论:Kiss-1或KAI-1表达可能是反映胆囊癌侵袭和转移潜力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记。检测Kiss-1与KAI-1的表达可能对早期发现胆囊癌和评价其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利用H202作用于11型人肺泡上皮细胞A549,分析8-羟基脱氧鸟苷(8-oxo-dG)的形成,探讨修复基因hMTH1与hOGG1在DNA氧化性损伤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在A549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50、100、200和300 μmol/L的H202孵育不同时间(0、6、12、18和24 h)后,利用高压液相色谱串联电化学检测技术、核酸内切酶切割法及RT-PCR技术分析细胞8-oxo-dG水平、8-oxo-dG修复酶活性及hOGG1和hMTH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0、200、300 μmol/L H202 浓度时均能使A549细胞DNA的8-oxo-dG水平增高(P<0.05或P相似文献   

18.
19.
梁军  吕红英  张克  梁华 《中国肿瘤临床》2008,35(18):1068-1072
目的: 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ERCC1 Asn118Asn和XRCC1 Arg399Gln多态性与接受奥沙利铂一线化疗的中国晚期大肠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 方法: 99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化疗前抽取静脉血并提取DNA,以real-time PCR法对ERCC1、XRCC1基因进行SNP分型。患者接受奥沙利铂为主的化疗方案化疗,比较不同基因型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 结果: ERCC1 Asn118Asn基因位点在所研究的中国大肠癌患者中的突变频率为:C/C50.51%、C/T41.41%、T/T8.08%;XRCC1 Arg399Gln基因突变频率为:G/G52.53%、G/A38.38%、A/A9.09%。99例晚期大肠癌患者中位TTP为7个月。ERCC1C/C基因型患者中位TTP10个月,C/T+T/T型患者中位TTP5个月,二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XRCC1G/G基因型中位TTP10个月,G/A+A/A基因型中位TTP5个月,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个基因联合多态性分析发现,同时携带ERCC1C/C和XRCC1G/G基因型、ERCC1C/C和XRCC1G/A+A/A基因型、ERCC1C/T+T/T和XRCC1G/G基因型、以及ERCC1C/T+T/T和XRCC1G/A+A/A基因型的患者中位TTP分别为11个月、6个月、5个月和5个月,4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 ERCC1 Asn118Asn、XRCC1 Arg399Gln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晚期大肠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一线化疗后的生存期有关。  相似文献   

20.
李翀 《中国肿瘤临床》2010,37(13):774-776
由于端粒酶是永生化细胞和绝大多数肿瘤细胞持续分裂增殖的必要条件,因此阻滞端粒酶表达及其活性成为肿瘤治疗的作用靶点,但研究证实仅阻滞端粒酶的活性还不能达到抗肿瘤的理想效果。近期研究发现了肿瘤端粒长度的正调控因子-Tankyrase 1(TANK 1),它与端粒延长的抑制因子—端粒结合蛋白Ⅰ(TRF 1)共同作用使端粒维持在一特定长度,保证了肿瘤细胞持续生长繁殖。TANK 1 的发现成为联系端粒酶与TRF 1 作用的桥梁,由于该酶是调控端粒复制中最为明确的一环,因此成为细胞癌变、肿瘤演进及癌症靶标治疗的新热点。现对TANK 1 作为分子靶器在肿瘤发生、演进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