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或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评估.方法:2005年2月至2009年6月,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或脱位24例,其中齿状突陈旧性骨折7例,先天性游离齿突4例,新鲜齿突骨折9例(Anderson Ⅱ C型),寰椎横韧带损伤4例.术前CT及三维重建评估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进钉方向等参数.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为枢椎下关节突中点,探及椎弓根上内侧缘,钉道内侧倾约25°,头侧倾约25°.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为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外侧1mm纵垂线与其后弓下缘以上2mm的交点处,钉道内侧倾约5°,头侧倾约5°.螺钉直径3.5mm/4.0mm,寰椎椎弓根螺钉长22-30mm,枢椎椎弓根螺钉长22~28mm.术后摄X线、CT及三维重建评估椎弓根螺钉的情况.结果:24例患者共置入寰、枢椎椎弓根螺钉95枚,1枚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困难,改用椎板钩.术后CT扫描发现1枚螺钉穿入寰椎椎管,1枚螺钉穿入枢椎横突孔,患者均未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随访时间6~29个月,平均16个月.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新鲜齿突骨折均骨性愈合,植骨于术后3~6个月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技术是治疗寰枢椎脱位或不稳的有效方法,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寰枢椎椎弓根的影像学特点及植入椎弓根螺钉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上颈椎伤病患者进行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板系统复位内固定,置入88枚寰枢椎椎弓根钉,在寰椎后弓及枢椎椎板间植骨融合,使寰枢椎复合体得到稳定。结果 2例术后出现枕大神经痛,经对症治疗1个月后痊愈;2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现脊髓、椎动脉损伤。2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6年,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复位良好。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钉板系统固定治疗上颈椎伤病,能显著增强寰枢椎间生物力学稳定性,植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3.
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疾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疾患的手术可操作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寰枢椎脱位、骨折以及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并有明显高位颈脊髓受压症状及体征的患者应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术前均行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术中在直视下行C1、C2置钉,复位固定,取髂骨椎板间植骨。术后颈托固定3个月。结果68例272枚螺钉均成功置入,复位固定满意。术后56例获3~27个月随访,平均13.8个月,患者均在3~6个月寰枢椎骨性融合,未发现螺钉松动、断钉和寰枢椎再移位现象。其中9枚螺钉穿入椎动脉孔内缘1mm,但无椎动脉损伤的临床表现。37例患者脊髓功能明显改善,11例好转,5例无明显改善,2例术后症状加重,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结论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术中复位、融合率高等特点,为寰枢椎疾患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复位植骨融合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3例外伤所致寰枢椎脱位成年患者,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17~64岁,平均36.8岁;其中横韧带断裂5例,Anderson Ⅰ型齿状突骨折1例,Anderson Ⅱ型骨折11例,Anderson Ⅲ 型骨折6例,均合并脊髓功能障碍.首先行颅骨牵引术力争寰枢椎复位,然后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实施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固定并自体髂骨植骨术.植骨面去皮质后,两块自体髂骨半板骨松质面铺于植骨床植骨.结果 本组患者术中未发生椎动脉或脊髓损伤,术后随访8~25个月,神经功能获得改善;影像资料显示寰枢椎解剖关系恢复良好,螺钉位置好,术后无松动、断钉,植骨3个月椎体间达到稳定融合.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是一种固定牢固,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路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3例,其中3例均为男性,年龄2856岁,车祸伤2例,砸伤1例,齿状突骨折1例,寰枢关节脱位2例。按Dickman等根据横韧带及骨性结构的损伤程度及范围分型:ⅠA型2例,ⅡB型1例。观察后路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力学稳定性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16个月。术后3个月随访,植骨均得到骨性愈合,与术前X线相比,侧块椎弓根螺钉及固定钛缆无断裂、松动及脱落征象。结论后路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即提供了坚强的内固定,减少了钛缆断裂等并发症,又给了植骨块一个很好的固定,更好的促进了植骨融合,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36例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男24例,女12例,年龄23~68岁,平均46.3岁.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27例,不稳定Ⅲ型9例,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 6~11分,平均9.6分,影像学检查均伴有寰枢椎不稳或脱位表现.采用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进行固定,并在寰椎后弓与枢椎椎板间植入自体髂骨.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共置入144枚椎弓根螺钉,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0.8个月,所有患者寰枢椎复位均满意.术后三维CT检查发现3例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倾角偏小,螺钉部分穿破椎动脉孔内侧壁,椎动脉造影未见椎动脉损伤.其余病例螺钉位置满意,植骨于术后6~9个月达骨性融合.术后3个月JOA评分11~17分,平均14.6分.所有患者术后颈部屈伸活动良好,轴向旋转功能有部分丧失,无神经症状加重、螺钉松动、断裂和寰枢椎失稳现象发生.结论 应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可使寰枢椎获得即刻的坚强固定,有利于植骨融合,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应用3D打印个性化导板辅助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03/2019-03月采用3D打印个性化导板辅助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手术患者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2~69岁,平均43岁.根据患者颈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及三维重建数据,手术前打印寰枢椎体模型及个性化导板.术中使用个性化导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置入,稳定寰枢椎,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植骨.术后定期随访,记录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置钉准确性及寰枢椎骨性融合率.结果 本组共置入120枚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完全在骨道内112枚,6枚寰椎螺钉在横断面上穿破骨皮质≤25%,2枚枢椎螺钉在横断面上穿破骨皮质≤25%.置钉总体优良率93%.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无断钉断棒、钉子松动等现象,寰枢椎骨性融合率100%.所有患者后伸活动无明显障碍,无神经损伤症状,轴向旋转活动部分丧失.结论 3D打印个性化导板辅助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创伤小出血少,能安全有效恢复颈椎稳定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3月采用寰枢椎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C1-2不稳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18~72岁,平均45.5岁.皆有寰枢椎脱位或半脱位,其中先天性齿状突不连11例,陈旧齿状突骨折6例,新鲜齿状突骨折(ⅡC型)3例,寰椎横韧带断裂4例,寰椎骨折2例.术前JOA评分(8.6±3.0)分.结果 26例手术时间2.5~3.5h,平均2.9 h;出血量400~650ml,平均460ml.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3个月,平均随访17.5个月,术后3个月JOA评分(14.7±2.1)分.螺钉位置良好,无钉棒断裂、变形及松动,3~6个月21例植骨患者均获植骨融合.5例未行植骨患者1年后拆除内固定,寰枢关节旋转功能良好.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术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5月~2010年3月间我科收治的15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应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及近期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2~3h,术中失血量200~ 400 ml,未出现螺钉置钉相关的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未出现内固定松动、脱落或断裂,术后平均6~8月寰枢椎获得骨性融合.结论 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徒手植入技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徒手植入技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6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患者应用徒手植入椎弓根螺钉的内固定技术治疗.结果 16例64枚螺钉均成功植入.复位固定满意,所有患者均获得4~24个月随访,平均11.5个月.患者均在3~6个月寰枢椎骨性融合,未发现螺钉松动、断裂现象.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徒手植入技术具有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融合率高等特点,是治疗创伤性襄枢椎不稳的一种有效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11.
赵则雪  费昊东  王守国  季峰  谢跃 《重庆医学》2016,(10):1350-1352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寰枢椎骨折脱位患者19例,经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脱位矫正和后路植骨融合。参照日本骨科学会(JO A )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结果患者植骨全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无断钉、断棒发生,JO A评分由术前(7.35±2.39)分改善至术后(13.21±2.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上颈椎损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经寰枢椎椎弓根系统固定融合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9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患者采用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观察术后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的损伤,9例全部获得随访,术后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所有植骨均达骨性融合.结论 采用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可以使寰枢椎即刻获得坚强的三维稳定性,为创伤性寰枢椎失稳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较理想的内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的疗效。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9月,采用寰椎侧块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l0例,其中齿突陈旧性骨折3例,新鲜齿突骨折7例(Aderson ⅡC型)。所有患者均伴有寰枢椎脱位或不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枕区疼痛,活动受限。寰椎侧块螺钉进钉点选择在寰椎后结节中点旁l8~20mm与后弓下缘以上2mm的交点处,钉道与冠状面垂直,矢状面上螺钉向头侧倾斜约5°。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为枢椎下关节突根部中点,钉道与矢状面夹角约l5°,与横断面夹角约30°。螺钉直径3.5mm,寰椎侧块螺钉长28~32mm,枢椎椎弓根螺钉长22~30mm。均用Oasys固定。结果l0例患者共置入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根螺钉各20枚。无一例患者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3~15月,平均8个月。术后3个月JOA评分13.2~16.8分,平均l4.8分,改善率为87.5%。植骨块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后路寰椎侧块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具有稳定的三维固定效果,可用于治疗上颈椎不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对23例寰枢椎脱位患者(其中先天性齿突发育不良6例,寰椎横韧带断裂7例,齿状突骨折10例),根据寰、枢椎椎弓根的下壁或上壁和内侧壁定位置入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结果:本组23例均成功置钉,术后影像学显示椎弓根螺钉位置良好。术后随访9~36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寰枢椎均已骨性融合,且症状明显改善;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术中通过侧壁定位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能够准确定位寰枢椎椎弓根的进钉点和进钉角度,螺钉植入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技巧与临床疗效.方法 对24例寰枢椎脱位并由高位颈髓受压症状及体征的患者行寰枢椎椎弓根固定技术治疗,术前均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术中直视下行C1、C2置钉,复位、固定,椎板后弓植骨.其中12例前路下颌下松解,一期经寰枢椎椎弓根复位固定,术后颈托固定3个月.结果 24例84牧螺钉均成功置人,复位固定满意.术后22例获3~48个月的随访,平均18.9个月,患者在4~6个月骨性愈合,未发现螺钉松动、断钉、寰枢椎再次脱位现象.其中有4牧螺钉穿人椎动脉孔内缘0.5~1.0 mm,但无椎动脉损伤临床表现.22位患者脊髓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经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具有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术中复位,融合率高特点,为寰枢椎骨折脱位患者治疗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16.
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固定融合治疗寰枢关节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寰枢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固定植骨融合5例,行一期经口咽入路寰枢关节松解复位、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固定植骨融合1例,术后3d下床活动,不用配带颈围领保护。结果术后拍片,1例解剖复位,5例不同程度复位。6例均获随访,全部病例骨性融合;其中4例术前有不同程度神经损害的症状与体征,术后用Odom标准评分,优3例,良1例,其余2例术前颈部疼痛、无力,术后症状消失。结论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寰枢关节脱位效果良好,是治疗寰枢关节脱位后路手术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的临床价值和疗效。方法在局麻下,经后路对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15—65岁,平均31岁)上颈椎不稳(包括骨折,脱位,先天畸形,上颈椎肿瘤)患者施行了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并行骨诱导活性材料(BMP)植骨。寰椎椎弓根钉进钉点位于枢椎下关节突内外侧缘中线与寰椎后弓上缘交点下方约3mm处,钉道内倾10°,头倾5°;枢椎椎弓根钉进钉点位于枢椎侧块内上象限中点,钉道内倾约25°,头倾约25°。螺钉直径为3.0mm或3.5mm,寰枢椎钉长24—32mm。结果手术时间60~120min,平均手术时间100min。术中未损伤椎动脉、脊髓等重要组织结构。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5个月。X线及CT复查示螺钉位置良好,未见断钉现象,MRI示神经压迫解除,术后3~6个月(平均4.2个月)植骨达到满意融合。术前合并神经症状10例,术后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9例,症状改善1例。结论对于寰枢椎骨折脱位、畸形、肿瘤等引起的上颈椎不稳,在局麻下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并发症少,固定可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韦建勋  梁斌  丘德赞  韦敏克 《广西医学》2012,34(9):1226-1228
目的 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脱位的效果.方法 对23例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脱位患者采用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其中齿突骨折Ⅱ型19例,Ⅲ型4例.结果 23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X线透视23例患者寰枢关节基本复位,术后3 d戴颈托保护下床活动.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12个月23例复查X 线片显示寰枢椎后方融合良好,内固定位置好,无内置物松动、断裂,患者颈部活动满意.结论 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脱位固定牢固、融合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10月我院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病例,对髂骨植骨融合治疗的23例寰枢椎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3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23.2个月.所有患者枕颈部疼痛症状消失,脊髓神经功能损害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植骨在6个月内融合;末次随访时颈部旋转活动受限,屈伸活动无明显受限,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 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具有即刻稳定,固定可靠,植骨融合率高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后路中线和侧方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后路中线线缆和椎板夹技术以及寰椎侧块与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对68例先天性寰枢椎不稳患者进行植骨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术后即刻稳定,术中未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无死亡、重残或其他手术并发症。47例获3月~7年随访,平均17个月。术后颈部疼痛均消失,肢体肌力有不同程度改善。过伸过屈位X光片检查显示内固定材料无松动、断裂,46例植骨块融合,1例术后1年复查发现植骨块吸收,做了翻修手术并随访1年,植骨块融合。结论后路中线线缆技术可以达到稳定寰枢椎、植骨融合的目的,适合大多数寰枢椎不稳患者;颈1-2侧块固定可以作为中线固定技术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