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分析综合疗法治疗大龄弱视儿童的疗效。方法 近7年来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大龄弱视儿童(11~15岁)99例,140眼,并行1~2年随访观察。治疗方法均先散瞳配戴矫正眼镜,采用多色光闪烁仪、海丁格刷及视觉刺激仪三种方法治疗,并配合使用遮盖疗法及精细目力训练(穿针、描图等)。结果 治愈72眼(51.4%)、进步12眼(8.6%)、总有效率60%。本资料表明弱视治疗效果与弱视类型、屈光类型、弱视程度及注视性质有关。斜视性弱视及形觉剥夺性弱视治疗效果差;近视性及散光性弱视治疗效果差;重度性弱视治疗效果差;旁中心注视性弱视治疗效果差。结论 弱视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发育的常见眼病,早发现、早治疗是治愈的关健,对大龄儿童弱视治疗应注重治疗方法的选择。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弱视,能充分发挥各种治疗的优点,从而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不同年龄、不同程度、不同类型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2岁儿童462例(712只眼)治疗前常规视力检查,眼位、外眼、眼底及注视性质,散瞳后栓影验光,配镜后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结果年龄越小,疗效越高,治愈率越高,弱视程度越轻,疗效越好。对于弱视类型中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最高,形觉剥夺性弱视疗效最差。结论对于弱视的治疗,不同弱视类型采用不同方法,综合疗法治疗弱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儿童弱视综合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对2002年1月~2008年12月来我院门诊治疗并坚持随访的280例(495眼)弱视儿童进行分析总结。根据患儿年龄、弱视程度、弱视类型、屈光状态的不同在配戴合适的眼镜后采取遮盖疗法、精细目力训练、增视功能训练、思利巴药物口服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结果相对于单一疗法,综合疗法在治疗儿童弱视的过程中疗效更确切,更令人满意。结论弱视的疗效与患儿初诊年龄、弱视程度、弱视类型及注视性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 对356例弱视患儿进行配镜、遮盖、增视训练等方法治疗,从患儿年龄、弱视程度、弱视类型、注视性质对弱视疗效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观察时间平均3年,治愈369眼(66.01%),进步154眼(27.55%),无效36眼(6.44%),其中3~6岁年龄组、屈光不正性弱视、中心注视性弱视疗效较好.结论 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治愈率高,弱视的疗效与患儿年龄、弱视程度、弱视类型、注视性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综合治疗儿童弱视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儿童弱视治疗的疗效。方法弱视患儿30例(48眼)。治疗前,进行常规远、近视力检查,散瞳后检查并判定弱视的类型、程度、注视性质。采用准确验光配戴眼镜法、光学药物压抑疗法、遮盖疗法,同时辅以穴位按摩及精细目力训练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结果30例弱视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轻度弱视的治愈率84.62%,中度弱视的治愈率76.0%,重度弱视的治愈率20.0%。结论儿童弱视治疗的疗效与患者的弱视类型、程度、注视性质、年龄、规范治疗、疗程及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对136例184眼弱视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结果:总治愈率69.57%,轻度92.31%,中度80.39%,,重度23.25%;中心注视型84.48%,旁中心注视型44.42%;屈光不正性77.78%,屈光参差性65.79%,斜视性弱视25.00%。结论:弱视疗效与年龄、弱视程度、注视性质、弱视类型有关。综合疗法优于单一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对155例2.96眼儿童弱视进行验光配镜,遮盖治疗。精细目力训练,闪烁增视法,视刺激和后像疗法等综合治疗后,进行临床回顾分析。结果:基本治愈165眼(占55.74%),进步110眼(占37.16%),总有效率为92.91%。临床资料提示,弱视治疗效果与儿童年龄、弱视程度、弱视类型、屈光类型和注视性质有关。结论:综合疗法具有简单、高效的特点,是治疗儿童弱视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选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245例,440眼。结果:治愈高,轻度83.87%,中度59.08%,重度29.55%,中心注视型78.26%,非中心注视型42.86%,屈光不正性71.47%,屈光参差性50.00%,斜视性26.00%,形觉剥夺性及先生性弱视治愈率0。总治愈率61.14%,结论:弱视的疗效与弱视的程度,类型,注视性质及年龄有关,弱视程度越轻效果越好,尤以屈光不正性疗效最好,中心注视型者优于非中心注视型者,在弱视治疗的同时应重视对较小患儿家长的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龄儿童及青少年弱视治疗的效果。方法患儿在佩戴矫正眼镜后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8~16岁弱视患者126例(156眼),按照初诊年龄、弱视程度、弱视类型、注视性质进行分组观察。治疗方法包括:遮盖方法、多功能弱视训练仪疗法、精细目力训练、药物压抑疗法和干预治疗。结果(1)不同年龄的治疗效果:不同年龄组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2)弱视程度与疗效:不同程度弱视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轻度弱视治疗效果最好,重度弱视治疗效果最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弱视类型与疗效:结果显示屈光不正弱视治疗效果最好,斜视性弱视治疗效果最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注视性质与疗效:结果显示中心注视弱视治疗效果明显好于非中心注视性弱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龄儿童及青少年通过综合治疗,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范景敏  李平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0):148-149
目的 探讨成年人弱视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认识人的视觉系统可塑性。方法选择年龄、弱视程度、弱视性质无显著性差异的成年人病例93例,治疗前均行视力、注视性质、眼位检查。综合疗法组采用准确配戴眼镜、遮盖法、增视训练、精细作业治疗;光学药物压抑联合综合疗法组配戴使用过矫或欠矫眼镜、阿托品散瞳的远或近距离压抑疗法,并联合使用综合疗法。随访1-5年。结果 综合疗法组治愈12眼(24.00%),有效率为62.00%;光学药物压抑联合综合疗法组治愈17眼(29.82%),有效率为80.70%,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视力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人的视觉系统可塑性可能长期存在,传统治疗儿童弱视的综合疗法、光学药物压抑疗法用来治疗成年人弱视,其疗效是肯定的,且其疗法与患者的依从性有关,光学药物压抑联合综合疗法达到进一步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病案信息管理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韦丽群 《中国病案》2007,8(9):14-16
目的探索病案信息管理未来发展方向。方法将病案信息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病案信息管理在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医疗保险、法律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论病案信息管理发生显著的变化,向数字化、高智能化的电子病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心理治疗(CBT)在强迫症(OCD)患者各亚型治疗中的有效性和规律性。方法:本研究为临床对照研究。符合入组标准的强迫症患者按患者自愿原则分为两组,治疗观察3、6个月。疗效评定分别运用Yale-Brown强迫量表,自拟的自评好转程度量表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组31例,临床有效率70.9%,其中治愈率1.8%。单纯药物治疗组24例,临床有效率33.3%。Yale-Brown强迫量表在6个月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强迫症亚型(怕脏型、反复检查型和反复担心型)的疗效比较,怕脏型在治疗3个月末两组间自评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复担心型在治疗6个月末两组间Yale-Brown强迫量表总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复检查型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强迫症的亚型在治疗中的有效性次序为:反复担心型〉怕脏型〉反复检查型。  相似文献   

13.
郭晓芬  程宇甫 《中国医疗前沿》2012,(13):91+86-91,86
文学是为满足人的审美需求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文学以其对美的寻求、揭示、建构和表现,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彰显着自身存在的价值。正如席勒所说:"审美是人性的完成"。文学和医学是两种互补的认识方式,文学可以说是医学的原动力。文学审美过程是促使医务人员自我完善的过程,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医务人员的医患伦理建构。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脉象与血管容积图的关系,应用“BC-4型”定量式光电血管容积仪对432例受检者(包括正常脉象和10种常见病脉)进行寸口脉光电血管容积图检测,同步进行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脉象比较,种种病脉在寸口脉血管容积图上均显示出各种脉象的参数特征,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反映了不同脉象形成的心血管病理生理特点。提示寸口部光电血管容积图参数为各类病理脉象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客观化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病案信息利用的范围及病案信息利用的管理两大方面阐述了病案在信息时代所处的地位及其利用价值,同时就拓展病案利用价值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刘晋才  刘阳 《中国病案》2008,9(9):19-20
目的探讨地震伤员病历质量管理的方法。方法(1)首先网上快速检查每份病历书写的质量情况;(2)针对病历书写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3)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病历的管理。结果有效提高了地震伤员病历的内涵质量。结论地震伤员的病历管理以军字一号工程电子病历实时监控管理的方式最好,传统终末病历管理的方法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7.
从我院病案利用情况观病案资料管理的重要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医院病案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对我院2004年11月1日至2005年10月31日病案资料使用情况和复印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总结出病案在五大方面的作用,医院管理决策者和领导可利用病案信息对医院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并制定发展目标。结论病案资料客观、真实地记录了病人诊疗情况,为医院保险机构、执法部门、医学科研、教学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原始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缝匠肌前移治疗因髌韧带外侧紧张、内侧松弛、Q角大于正常所引起的髌软骨软化症、髌骨半脱位及复发性髌骨脱位。方法 游离缝匠肌下1/3段,止点不切断,移至髌骨前固定,建立髌骨向内的可变拉应力,使Q角变小。结果 治疗髌软骨软化症8例10膝,随访7例8膝,髌股关节痛消失;髌骨半脱位7例9膝,随访6例7膝,髌骨无再半脱位;复发性髌骨脱位15例18膝,随访12例13膝,髌骨无再脱位。结论 本方法设计合理、操作简单,适应髌骨向外侧移位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让人民满意是病案管理数码化必须遵循的准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要解决医疗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实施“三变”。由“救治”转变为“预防”,由“院内”转变为“社区”,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即由历来的指导思想“抢救治疗”转变为预防在前,使原来的“让部分人恢复健康”转变为全民健康;将医院内救治转变为社区病后、病前的增强抗病能力;将被动的、静止的、孤立的治疗转变为主动的、动态的、关联的病案信息网络互动治疗,它是医疗改革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加强病案管理的信息基础建设,让病案管理信息复盖社区,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病案信息建设中,必须建立“病案数码化患者信息响应系统”,建好医疗服务信息数据库,建立信息联系的高速通道,使有限的医疗资源用在必须的病患群体上。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住院病案缺陷的常见原因,提出解决方法。方法对2007年上半年出院病案进行质量检查。结果抽查病历924份,病历缺陷924份,共2540项次。结论加强医师的法制观念,加强责任感,强化基本功讪练,实行病案质量四级监控,杜绝缺陷病案归档上架,确保病案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