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抑毒调平液对慢性乙肝患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分别口服抑毒调平液或安慰剂.收集治疗前、治疗后停药时及停药3月末空腹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2、干扰素-γ.另选30例年龄、性别与治疗组、对照组无差异的正常人作正常组.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患者血清IL-2、IFN-γ、IL-12的水平及IFN-γ/IL-4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IL-4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间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停药时、停药3月末治疗组IL-2、IL-12、IFN-γ、IFN-γ/IL-4的值持续增加(P<0.05),IL-4持续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抑毒调平液上调血清中IL-2、IL-12、IFN-r的含量及IFN-γ/IL-4的比值,下调IL-4的含量,促使Th1/Th2分泌的细胞因子比值恢复平衡,至少维持治疗结束后3个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的疗效是否与调节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并以此作为预测干扰素α疗效指标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和逆转录PCR方法 ,对应用干扰素治疗的 2 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FN γ水平较低 ,但无明显差异 ;IL 4水平则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mRNA表达水平亦如此。与治疗前比较 ,干扰素α治疗后 3和 6个月 ,在完全应答的患者中 ,IL 4水平下降 ;而IFN γ水平在 6个月时升高 ,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1)慢性乙肝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细胞因子表达可能以Th2类占优势。 (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与干扰素α的疗效密切相关。 (3)通过检测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 ,可以预测患者对干扰素α治疗的反应 ,对及时判断干扰素α治疗效果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IL-18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1/Th2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IL—18对慢性乙肝患者Thl/Th2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clear cells,PBMC),分别与植物血凝素(PHA,100mg/L)、HBcAg(1mg/L)、HBeAg(1mg/L)单独或联合IL—18(10μg/L)体外培养48h,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IL—2、IFN—γ、IL-4、IL—10水平。20例健康人群作对照。结果:IL—18对健康人群PBMC产生的Thl/Th2类细胞因子无明显影响,但对慢性乙肝患者在IL—18和HBcAg或IL—18和HBeAg联合诱导下则显著增强PBMC产生的Thl类细胞因子IL—2和IFN—γ,但对Th2类细胞因子IL-4和IL—10无明显影响。结论:IL—18增强慢性乙肝患者Thl类细胞因子的优势表达,从而促进Thl细胞的优势分化,而对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例,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Th1类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HBV-DNA水平并比较治疗前、后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6个月乏力、纳差、肝区不适等症状、体征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5.8%,23/24)明显高于对照组(75.0%,18/24)(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L-4,HBV-DNA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胸腺肽α1能明显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Th1类细胞因子中IFN-γ表达水平,改善患者Th1/Th2细胞功能失衡状态,有利于病毒的清除。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抑毒调平液对慢性乙型肝患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分别口服抑素调平液或安慰剂。收集治疗前,治疗后停药时及停药3月末空腹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IL-2、IFN-γ、IL-12的水平及IFN-γ/IL-4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IL-4的含明明显于正常人(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间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停药时,停药3月末治疗组IL-2、IL-12、IFN-γ、IFN-γ/IL-4的值持续增加(P<0.05),IL-4持续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抑毒调平流上调血清中IL-2、IL-12、IFN-γ的含量及IFN-γ/IL-4的比值,调IL-4的代名词,促使Th1/Th2分泌的细胞因子比值恢复平衡,至少维持治疗结后3个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血清HBV DNA含量与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产生的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关系,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离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PHA体外培养48h,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的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以12位健康献血者的血清为对照。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慢性乙型肝炎组IFN-γ显著降低,而IL-4、IL-10明显升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着HBV DNA的升高,IFN-γ降低,而IL-4、IL-10升高。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衡,HBV DNA对IFN-γ有抑制作用,对IL-4、IL-10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外周血中CD4^ 和CD8^ T淋巴3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情况以及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4(IL-4)的水平,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与SLE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SLE患和正常健康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内细胞因子(IFNγ、IL-4)和表面抗原(CD4、CD8),用Dot blot法检测IFN-γ和IL-4mRNA的表达。以ELISA法测定血清中IFN-γ和IL-4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SLE患外周血中1类辅助T细胞(Th1)、Th1/Th2比率、IFN-γmRNA的表达和IFN-γ水平和IFN-γ/IL-4比值均明显降低(P<0.01),而Th2细胞、Th0细胞和IL-4 mRNA表达的水平及其外周血中IL-4的水平则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在SLE患外周血中,Th1细胞的数量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的水平均明显下调,提示Th1/Th2细胞的失衡在SLE发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晶珠肝泰舒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的效果,以及对两种辅助性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成晶珠肝泰舒联合拉米夫定组(观察组)、拉米夫定组(对照组)各30例,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血清生化指标、病毒复制指标及Th1/Th2细胞因子(IFN-γ、IL-4),用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在HBsAg、HBeAg、HBV DNA阴转、肝功能复常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γ-干扰素(IFN-γ)水平升高,白介素-4(IL-4)水平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IFN-γ水平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IL-4水平两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较短期的疗程中,晶珠肝泰舒联合拉米夫定对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指标IFN-γ、IL-4水平变化有明显影响,可能与今后病毒的持久有效清除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IRA)测定HFRS患者病程各期IL-2、IFN-γI、L-4I、L-10的水平。结果HFRS患者外周血IL-2、IFN-γI、L-10均见升高(P<0.05或<0.01),以低血压少尿期最为明显,IFN-γ增幅最大,IL-4在轻症组低血压少尿期和重症组发热期稍低于正常水平(P<0.05),其他各期均在正常范围。低血压少尿期IFN-γI、L-10水平轻症组高于重症组,病程前三期Th1/Th2比值均显著增高,以低血压少尿期增高最为明显。结论Th1/Th2平衡偏移引起免疫网络紊乱,免疫平衡偏向Th1类,细胞因子在HFRSV的致病与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外周血Th1/Th2细胞功能平衡的调节作用的影响,从而进一步研究其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免疫机制。方法9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孟鲁司特组和布地奈德组各46例,另选同期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测定血清IFN-γ、IL-4的含量。结果孟鲁司特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的临床症状如鼻塞、鼻痒、流涕、喷嚏和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孟鲁司特组改善明显优于布地奈德组(P〈0.05)。孟鲁司特组、布地奈德组两组患者治疗前IL-4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O.05)。治疗后孟鲁司特组血清中IL-4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IFN-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与布地奈德组比较,孟鲁司特组的IL-4、IFN-γ、IFN-γ/IL-4比值更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孟鲁司特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优于布地奈德,可能与其对变应性鼻炎患者Th1/Th2细胞功能平衡紊乱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AP/CPPS)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分布的变化情况,了解其在CAP/CPPS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学检测40例CAP/CPPS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3+CD8-T细胞内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4)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Ⅲa型、Ⅲb型CAP/CPPS患者的Th1细胞数均升高,Th1/Th2比值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Th2细胞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AP/CPPS患者Th1/Th2平衡失调,Th1型免疫反应模式占优势状态,提示Th1细胞在CAP/CPPS的疾病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抑毒调平液对慢性乙肝患者Th_1/Th_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60例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分别口服抑毒调平液或安慰剂。收集治疗前、治疗后停药时及停药3月末空腹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2、干扰素-γ。另选30例年龄、性别与治疗组、对照组无差异的正常人作正常组。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患者血清IL-2、IFN-γ、IL-12的水平及IFN-γ/IL-4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IL-4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间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停药时、停药3月末治疗组IL-2、IL-12、IFN-γ、IFN-γ/IL-4的值持续增加(P<0.05),IL-4持续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抑毒调平液上调血清中IL-2、IL-12、IFN-γ的含量及IFN-γ/IL-4的比值,下调IL-4的含量,促使Th_1/Th_2分泌的细胞因子比值恢复平衡,至少维持治疗结束后3个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慢重肝)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1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依据治疗效果将其分为慢重肝好转组(31例)和慢重肝死亡组(10例),并选择20例健康者(对照组)和30例慢性乙肝患者(慢性肝炎组)作为对照。检测4组研究对象血浆IL-12、IL-10和IFN-γ水平,计算(IFN-γ IL-12)/IL-10比值,以此比值反映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状态。结果慢重肝死亡组和好转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慢性乙肝组(P均<0·01);慢重肝好转组IL-12和IFN-γ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IFN-γ IL-12)/IL-10比值升高见于慢重型肝炎死亡组,而比例下降见于慢重肝好转组。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因病情阶段不同而Th1与Th2反应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不同,早期以IL-10分泌增多为主,晚期则以IFN-γ和IL-12水平大幅度提高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外周血Th1/Th2、Th3/Tr1细胞状态,分析它们在AIH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AIHA患者及健康者外周抗凝静脉血,分离纯化淋巴细胞。运用FITC-CD3单抗,Cy5-CD4单抗,PE-CRTH2单抗,以CD3/CD4设门作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细胞,ELISA法检测血清中Th3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TGF-β1的含量和Tr1细胞的相关因子IL-10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AIHA患者外周血CD3+CD4+CRTH2-T细胞(Th1)百分率、CD3+CD4+CRTH2+T细胞(Th2)百分率均下降(P<0.05),而CD4+CRTH2-T/CD4+CRTH2+T比例(Th1/Th2)均明显升高(P<0.01),Th3/Tr1细胞分泌的相关细胞因子TGF-β1和IL-10的含量均降低(P<0.05)。结论AIHA患者外周血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失调,T细胞亚群极化状态发生改变,呈Th1型细胞优势,Th3/Tr1细胞因子含量下降,可能与AIHA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6.
TH1/TH2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Th1/Th2变化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酶联分析法检测了20例正常人,35例慢性丙型肝炎,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血清中的IFN-γ,IL-2,IL-4和IL-6的水平。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组Th2类细胞因子(IL-4,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h1类细胞因子水平IL-2也增高(P<0.05),然而,Th1类细胞因子IFN-γ水平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Th2类细胞因子水平比Th1类细胞因子水平高。结论 Th2类细胞因子水平增高以及由此引起的Th1/Th2比值下降可能与慢性丙型肝炎的病程持续有关。  相似文献   

17.
大蒜新素对小鼠脾细胞Th1/Th2类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大蒜新素 (即大蒜素注射液 )对正常BALB c小鼠脾细胞Th1 Th2 类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BALB c小鼠被随机分成大蒜新素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小鼠脾细胞Th1 类细胞因子IL - 2 ,IFN -γ和Th2 类细胞因子IL - 4 ,IL - 10表达水平。结果 :大蒜新素能诱导正常BALB c小鼠脾细胞Th1 类细胞因子IL - 2和IFN -γ的表达显著增加 (P <0 0 1) ,Th2 类细胞因子IL - 10表达明显下降(P <0 0 1) ,而对I- 4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P >0 0 5 )。结论 :大蒜新素明显抑制IL - 10的表达 ,以解除IL - 10对Th1 细胞分化的负性调节作用是其上调Th1 类细胞因子表达 ,增强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而发挥抗细胞内病原微生物感染效应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氧化苦参碱对肺纤维化大鼠肺内Th1/Th2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肺内Th1/Th2状态,以及氧化苦参碱(OMT)对肺纤维化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气管内注射博来霉素制作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将72只雄性SD大鼠分组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氧化苦参碱治疗组。治疗组于造模后第2天起予腹腔注射氧化苦参碱注射液,直至处死。每组在造模后第3、7、14、28天随机处死6只,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计算机图形自动分析系统(C IAS)评估肺纤维化程度;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及肺组织匀浆γ-干扰素(IFN-γ)及白介素-4(IL-4)。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表现为明显肺泡炎,炎性细胞浸润、严重肺纤维化。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肺泡炎和肺间质的纤维胶原组织增生均减轻(P〈0.05)。模型组第14、28天肺HYP含量高于同期正常组(P〈0.05);治疗组第28天肺HYP含量明显低于同期模型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FN-γ均降低(P〈0.05),但治疗组各时间点IFN-γ水平较模型组升高(P〈0.05),且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组、治疗组和模型组各时间点IL-4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博莱霉素肺纤维化大鼠体内存在Th1反应不足现象,氧化苦参碱能减轻博莱霉素导致的大鼠肺纤维化程度,其可能与纠正肺纤维化大鼠Th1/Th2的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