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肋间神经冷冻术预防胸部手术后疼痛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肋间神经冷冻术手术配合的围术期护理,了解其对胸部手术病人术后切口镇痛的效果。方法对102例开胸患者在关胸前,分别将切口上、下各两根肋间神经从根部游离出来,置入冷冻探针进行冷冻。结果肋间神经冷冻后,有97例病人术后胸部切口疼痛减轻。结论肋间神经冷冻术能有效预防开胸术后切口疼痛,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2.
肋间神经冷冻术用于胸部手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消除胸部手术后切口疼痛,减少患者术后痛苦,降低开胸后患者的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择50例开胸手术患者,采用北京库蓝(KOOLAND)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JT-1型冷冻手术治疗机作为冷冻发生器,术中显露肋间神经,取4~5根肋间神经,原则上包括切口所处水平及准备放置胸管的肋间神经,用探头直接接触肋间神经,每根肋间神经以-60℃的温度持续90 s的时间做肋间神经冷冻,观察镇痛效果.结果: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级,本组病人总的止痛有效率为96%.术后度冷丁用量明显减少,患者咳嗽排痰能力明显增强,患者无缺氧及呼吸困难,无肺不张发生,切口麻木感持续约3个月,半年内基本恢复.结论:肋间神经冷冻术作为开胸术后止痛的方法简单易行,术后病人无痛或基本无痛,达到"无痛手术"的目的,病人恢复快,对肺功能无影响,术后病人肺部并发症减少.术后肋间神经可以再生,效果优于其他的止痛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万静雯  吴祖璇 《护理研究》2007,21(13):1183-1185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冷冻用于剖胸切口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110例接受开胸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肋间神经冷冻,对照组行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以VAS评分判断两组术后胸部切口疼痛情况,并记录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24hVAS评分、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肋间神经冷冻减轻开胸切口术后疼痛的效果明显优于PCIA,且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4.
肋间神经冷冻镇痛在开胸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冷冻法在开胸术后应用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00例开胸手术患者分成肋间神经冷冻镇痛组(A组,n=50)与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镇痛泵镇痛组(B组,n=50).A组关胸前冷冻切口及上下各一肋间和放置胸引管的肋阃神经根部[(-60±10)℃,90s],B组关胸前用罗哌卡因,在切口及上下各一肋间和放置胸引管的肋间神经阻滞+术后静脉镇痛泵.根据VAS法对术后胸痛进行评价,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追加镇痛药物、肺部并发症和术后肺功能FEV1的情况,及进行术后肋间神经功能恢复的随访.结果:在VAS评分、追加镇疼药物使用和肺部并发症及术后肺功能FEV1等,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B组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O.05);A组患者可出现较长时间切口周围及上腹部麻木感,但基本可以耐受.结论:肋间神经冷冻镇痛法在开胸术后镇痛效果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开胸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术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77例开胸手术患者应用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术进行术后镇痛,并与其他镇痛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肋间神经冷冻组患者主观感受疼痛显著减轻,总有效率达97%;术后止痛药需要量及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且少于另两组,由于减少剧烈疼痛的刺激,有利于机体功能的自身调节,患者咳嗽有力,气道通畅,肺扩张好,肺泡有效通气量增加,从而发生肺不张、肺部感染机会减少;在肺功能的检测中,肋间神经冷冻组与对照组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肋间神经冷冻术对胸外科开胸手术后切口疼痛缓解疗效确切,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少,可以在胸外科领域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万静雯  吴祖璇 《护理研究》2007,21(5):1183-1185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冷冻用于剖胸切口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110例接受开胸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肋间神经冷冻,对照组行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以VAS评分判断两组术后胸部切口疼痛情况,并记录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24hVAS评分、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肋间神经冷冻减轻开胸切口术后疼痛的效果明显优于PCIA,且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肋间神经冷冻在开胸术后的止痛效果.方法 将40例接受开胸术后采用不同镇痛方法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肋间神经冷冻镇痛组(冷冻镇痛组)20例和术后镇痛泵(PCA)及镇痛药物组(对照组)20例.冷冻镇痛组采用Erbokryo CA型冷冻手术治疗机冷冻,每根肋间神经冷冻温度为-80 ℃左右,冷冻时间为90 s;对照组采用术后镇痛泵或者临时肌肉注射度冷丁镇痛.以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价干预后的疼痛程度,并比较2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镇痛药物使用量[冷冻镇痛组使用度冷丁平均(41.25±70.37)mg、对照组平均(185.00±79.22)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7,P<0.01).冷冻镇痛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弱于对照组(平均VAS评分冷冻镇痛组为(2.80±2.88)分,对照组为(8.00±2.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8,P<0.05);总的止痛有效率冷冻镇痛组为90%,对照组为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冷冻镇痛组为10%,2/20)也显著低于对照组(40%,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P<0.05).结论 肋间神经冷冻术可明显减轻开胸术后患者疼痛,减少肺部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开胸术后硬膜外镇痛和肋间神经冷冻的短期镇痛效果以及慢性疼痛发生率。方法:87位择期后外侧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组(E组,n=46)和肋间神经冷冻组(C组,n=41)。术毕E组接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泵。C组于关胸前行切口、上下各一肋间以及胸引管处肋间神经冷冻(-70℃,90s)。记录术后3天内NRS评分、镇痛满意度、副作用。电话随访术后12个月内慢性疼痛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3天内疼痛评分和镇痛满意度无统计学差异。E组皮肤瘙痒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P<0.01)。C组在术后3、6、12个月时总体慢性疼痛发生率和触诱发痛发生率均高于E组,其中触诱发痛发生率在术后6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胸术后硬膜外镇痛能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但硬膜外吗啡皮肤瘙痒发生率高。肋间神经冷冻有可能增加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其推广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9.
肋间神经冷冻用于开胸患者术后止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肋间神经冷冻用于开胸手术后止痛的效果.方法 228例常规后外侧切口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应用不同的术后镇痛方法.对照组采用临时肌肉注射曲马多镇痛;患者应用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组;冷冻组应用-60 ℃探头进行开胸肋间隙及上下各一肋间神经冷冻90 s.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估,同时记录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比较各组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第1秒末用力呼气容积(FEV1)的实测值.结果 冷冻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弱于PCIA组和对照组(P<0.05),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冷冻组FEV1值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肋间神经冷冻可以有效地减轻开胸术后患者的疼痛,并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开胸手术后病人常因切口疼痛而抑制呼吸功能、延缓术后恢复、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可导致阻塞性肺不张、支气管肺炎、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因此开胸手术后安全有效的止痛对病人的康复有益.作者将肋间神经冷冻术与胸段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术(PCEA)应用于此类病人,并通过止痛效果、并发症、治疗费用等指标比较两者的优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冷冻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的止痛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07-05/2007-07在我科开胸手术患者342例随机分成冷冻组、镇痛泵镇痛组和肌内注射哌替啶组,观察术后疼痛情况和并发症。结果:冷冻止痛组较对照组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减少。结论:肋间神经止痛效果确切,临床应用的患者有效的减少了并发症,缩短了住院天数,减轻了患者费用负担,值得在胸外科领域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镇痛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肋间神经冷冻镇痛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 IA)在开胸术后的止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开胸手术30例患者分为肋间神经冷冻镇痛组(简称L组)和PC IA组(简称P组)各15例,L组于关胸之际分别将手术切口、切口上、下各一肋间及放置胸管部位的肋间神经于根部游离出来,置于冷冻探头上,在-40~-89℃下进行冷冻约90s;P组用芬太尼1m g+氟哌利多5m g+生理盐水78m L混合液,通过珠海福尼亚PC A泵,按LC P模式给药。分别观察镇痛评分(V A S)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差异无显著性,而在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法是一种非常简便有效的术后镇痛方式,与PC IA法比较更安全、更简便,且无任何并发症,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肋问神经冷冻镇痛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在老年患者开胸术后的止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40例需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肋间神经冷冻组(L组)、镇痛泵组(P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第1、2天两组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5、10天L组疼痛VAS明显低于P组(P〈0.01);L组术后肺功能恢复较快,在术后第1、2、5天与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第10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P组(P〈0.05)。结论:老年开胸患者应用肋间神经冷冻镇痛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开胸手术关胸前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将12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A组传统肌肉注射哌替啶镇痛,B组关胸前用0.375%罗哌卡因20 mL行肋间神经阻滞,分别记录拔管清醒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术后7d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在术后24 h内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用于开胸术后镇痛效果好,操作简单,是一种理想的开胸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表明肋间神经冷冻在开胸术后镇痛方面总有效率可达95%以上[1-2].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开胸术后胸痛的手段之一.但在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冷冻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其效果和应用,如何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并发症的治愈时间成为我们而临的又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冷冻镇痛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89例行胸腔镜手术的病人使用库蓝K500冷冻机进行肋间神经冷冻治疗,对护理配合要点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89例病人手术顺利完成,冷冻镇痛效果好,术后没有使用镇痛药物,术后约1个月开始恢复知觉。[结论]护士熟悉库蓝冷冻机的功能和使用注意事项,合理选择冷冻手柄,把握冷冻时间和冷冻温度是保证良好镇痛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吴枚禅  李富娟 《护理研究》2014,(8):2885-2886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冷冻镇痛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89例行胸腔镜手术的病人使用库蓝 K500冷冻机进行肋间神经冷冻治疗,对护理配合要点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89例病人手术顺利完成,冷冻镇痛效果好,术后没有使用镇痛药物,术后约1个月开始恢复知觉。[结论]护士熟悉库蓝冷冻机的功能和使用注意事项,合理选择冷冻手柄,把握冷冻时间和冷冻温度是保证良好镇痛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观察肋间神经冷冻预防开胸术后疼痛的应用效果,并总结128例单纯后外侧切口开胸手术患者护理措施.采用冷冻手术治疗机,在开胸术关闭切口前将开胸的肋间、上一肋间和下两肋间及胸腔引流管放置处的肋间神经进行冷冻治疗,经处理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显著降低;术后早期即能主动进行咳嗽、排痰,术后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明显减少(P<0.01),护理要点包括:加强切口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及时准确进行视觉模拟评分;认真做好呼吸道护理;给予心理支持,解除患者疑虑;详尽落实出院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肋间神经冷冻治疗对开胸术后疼痛与应激的影响。方法将412例行开胸患者术前随机平均分为2组,A组行冷冻肋间神经后关胸,B组直接关胸。结果 A组在术后第1、2天对血糖、血浆皮质醇、血管紧张素影响较小,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肋间神经冷冻治疗能有效控制术后血糖、血浆皮质醇、血管紧张素的增高,有效缓解开胸术后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开胸术后应用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泵镇痛方法 对控制手术后疼痛的疗效,确定开胸术后镇痛的有效镇痛模式.方法 40例随机分为单纯静脉泵组和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泵组,每组20例.PCIA组:吗啡1 mg+氯胺酮1 mg/ml/PCA,间隔时间5 min,每小时限量12 ml.联合组在关胸前应用0.2%罗哌卡因于切口和其上下肋间神经进行阻滞,术后镇痛泵给药同PCIA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手术后24 h各评分点VAS疼痛评分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PCIA泵按压次数及用药总量PCIA组明显高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IA组恶心及头晕发生率高于联合组.结论 肋间神经阻滞联合PCIA镇痛方法 可以达到有效的术后镇痛效果,可以减少静脉镇痛药物的用量,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手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