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本文报告中国发生的流行性出血热与朝鲜出血热血清学关系的实验结果。这一以肾症状为特点的出血热疾病在苏联远东常称为出血性肾脏肾炎,在日本和我国称为流行性出血热,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称为流行性肾病。引起朝鲜出血热的病毒分离获得成功,从而可能建立免疫萤光血清学方法并证明了苏  相似文献   

2.
<正> 在 Lee 等的报告中,证实了中国浙江省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恢复期血清中,含有高效价的同朝鲜出血热病毒抗原起特异性免疫萤光反应的抗体。实验是应用间接免疫萤光法对三种来源的朝鲜出血热病毒抗原进行的:(1)黑线姬鼠肺(2)Wistar 大白鼠肺(3)A-549细胞系。最近又从中国湖北省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得到了10份恢复期血清,3份急性期血清。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的病原疑为病毒,自40年代即开始提出,直至最近才分离成功。关于在出血热尸体解剖肾脏组织中检测抗原,及用阳性肾组织切片检测抗体,在国内外尚未见报导。我们所用1979年典型出血热患者恢复期血清,并经用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人肺癌A_(540)细胞培养的朝鲜出血热病毒抗原,鉴定过的IgG抗体阳性血清,用间接免疫萤光法,检测出血热新生儿尸解肾组织细胞浆内,见有明亮萤光物  相似文献   

4.
<正>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国外的病原学研究已达40年之久。曾使用多种动物和细胞分离病毒均未成功。直到1976年,朝鲜李镐汪和李平佑首次报告用免疫萤光技术在黑线姬鼠肺和肾组织检出了一种抗原,能与朝鲜出血热病人恢复期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1977年,他们在黑线姬鼠和出血热病人急性期血清中分离出朝鲜出血热病毒(KHF 病毒)。并作了鼠肺切片电镜观察的报导。其后又将 KHF 病毒适应到A-549细胞系,Wistar 大白鼠肺和黑线姬鼠肺。同时,通过免疫萤光技术确定了朝鲜  相似文献   

5.
<正> 多种病毒均可引起人类出血热病。以传播途径不同可分为几种类别(附表1)。表中除有肾病综合征的出血热之外,其它各种出血热的病毒均已先后证实,并较易分离培养。唯独只有有肾病综合症的出血热的病原直至最近才确实可以证明病毒抗原的存在。此病在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各称。在中国、日本、保加利亚、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称为流行性出血热(EHF);在朝鲜则称为朝鲜出血热(KHF);在蒙古称为蒙古出血热(MHF);在苏联称为出血性肾病肾炎[Hemorrhagic nephrosonephritis(HN)];南斯拉夫则称为流行性肾炎(EN);芬兰称为流行性肾病[Nephropathia epidemica  相似文献   

6.
<正> 出血热是一组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欧亚大陆。本病各地命名不一,在我国称为流行性出血热(EHF),朝鲜称为朝鲜出血热(KHF),苏联称为出血性肾病肾炎(HNN),北欧称为流行性肾病(NE)等。自从1978年有了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方法后,发现本病实际上是由相应病原引起的一大组疾病,但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各不一致,病原相互间有抗原关系,而又有所不同,并各有其不同的啮齿  相似文献   

7.
<正> 近年来国内外对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的病原学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1978年Lee等用黑线姬鼠分离到朝鲜出血热病毒,最近国内分离出血热病毒也获得成功。但本病的发病机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随着免疫学的进展,各地对出血热的免疫反应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发现本病免疫功能异常,临床使用免疫作用药物治疗收到较好效果,从而使人们对出血热发病机理有了进一步  相似文献   

8.
<正> 朝鲜型流行性出血热,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统称为“肾病型出血热。”本症是以高热、蛋白尿、出血作为主要症状的病毒性感染疾病。类似的疾病分布广泛,波及到斯堪底纳维亚、中欧、苏联、朝鲜、中国、日本,已确定所有病毒的抗原性几乎是一致的。一九三八年,在旧中国东北的日本军  相似文献   

9.
<正> 黑线姬鼠是肾型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EHF)的传染源和储存宿主。Lee氏利用间接免疫萤光抗体(FA)方法,从黑线姬鼠肺细胞中检测到朝鲜出血热(KHF)病毒抗原,随后病原分离成功。我们曾利用黑线姬鼠的肝、肾组织分离EHF病毒,未获阳性结果。1979年在试图建立黑线姬鼠肺细胞株过程中,我们从连续传代的黑线姬鼠肺细胞中获得大小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一种新的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方法。运用免疫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原理,采用免疫金银染色法作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抗体同步检测。用胶体金标记的L—133流行性出血热单克隆抗体,在患者淋巴细胞膜上直接显示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决定簇与膜受体的反应位置。又以患者血清为一抗,按滴度滴加于流行性出血热细胞抗原片上;用间接法显示患者受感染后机体产生的抗出血热病毒抗体滴度。前者用以确定患者是否已受感染或机体内是否尚存有病毒;后者为测定患者对病毒的反应能力,即所产生的抗病毒抗体滴度。  相似文献   

11.
出血热系指一组性质相类似的疾病。每多见于农村、林区,呈地方性,有明显季节性,但并非直接接触传染。1825年首先于苏联乌茲别克发现本病,其后在苏联的远东地区续有发现。我国东北、内蒙及朝鲜均曾有流行,挪威、瑞典等地亦有散发病例的报导。将本病分为三型,即克里木出血热,鄂木斯克热,伴有肾脏征候的出血热。伴有肾脏征候的出血热或称出血性肾病肾炎,亦即现所称之流行性出血热。其病原及传染方式目前尚未完全确定,似以病毒的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出血热肝脏损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上人类病毒性出血热共有13种,根据该病肾脏有元损害,分为有肾损及无肾损二大类,在我国主要为肾综合征出血热(EHF,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在病原体未解决前,在我国称流行性出血热(EHF,epidemichemorrhagicfever);在朝鲜称朝鲜出血热(KHF,koreanhemorrhag—icfever);在苏联称出血性肾病肾炎(HNN,hemorrhagicne—phrosonephritis);由于特异性血清学诊断的确立及病原学的解决,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统一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但我国现仍沿用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名。  相似文献   

13.
近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o fever with renalsyndrome, HFRS)是一个集合名称,包括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hagic fever, EHF)、出血性肾病肾炎(Hemorrhagic nephroso-nephritis, HNN)、朝鲜出血热(Korean hemorrhagic fever, KHF)、流行性肾病(Nephropathiaepidemica, NE)、流行性肾炎(Epidemic nephritis, EN)和鼠病毒肾病(Gajdusek,1982)。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出血热(EHF)的病原学研究近年来已获得了突破,病毒已分离成功。为了确定EHF和朝鲜出血热(KHF)病毒间的关系以及我国不同地区EHF的病原学关系,我们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查了湖北省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一属新的布尼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国外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半个世纪以来,本病在欧洲、亚洲等17个国家流行。EHF在我国流行分布很广,除台湾外,其余省区有本病存在和流行。发病逐年增多,病死率高,是我国重点防治疾病之一。广西1982年发现和证实有EHF流行。1978年朝鲜李镐汪应用非疫区黑线姬鼠首先分离出朝鲜出血热(KHF)病毒1981年我国用非疫区黑线姬鼠和人肺癌传代细胞(A-549)分离出EHF病毒.从此EHF研究才取得重大突破。研究出特异性诊  相似文献   

16.
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尸检肝脏及肾脏各2例,进行了组织病理与免疫病理研究。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肝脏细胞有超微结构损伤,在肝细胞及肝窦内皮细胞中可检出特异性病毒抗原,并可见IgG、IgM沉积的免疫荧光。肾组织中肾小管损伤明显,肾小球也有不同程度病变,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基底膜及肾间质内可检出病毒抗原及IgG、IgM、C3。上述结果表明特异性免疫复合物在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肝、肾损害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病毒的直接作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7.
<正> 流行性出血热作为一个病名出现以来,不过30余年。五十年代初,侵朝美军中发生一种传染病,对西方医学来说还是一种新的传染病,表现为流行性发热和出血,在朝鲜称为流行性出血热。不过从文献上查知,本病在苏联以往就存在,都冠以地方的名称,如克利米亚出血热、鄂木斯克出血热、布考维那出血热、乌兹别克出血热、中央亚细亚出血热、雅罗斯拉夫出血热等等。也了解到这些疾病中包括病理病原上各有区别的疾病。后来,病名“出血  相似文献   

18.
<正> 1976年李镐旺等关于朝鲜出血热(KHF)抗原-抗体系统的发现,使得历时40余年。一直未获成功的流行性出血热(EHF)病原学研究发生了一个新的转折。他们首先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在朝鲜出血热(KHF)疫区黑线姬鼠肺、肾等组织中找到了一种抗原,能与KHF病人恢复期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其后又报导从黑线姬鼠肺和EHF病人急性期血清中分离出朝鲜出血热病毒。除将病毒适应于非疫区黑线姬鼠以外,KHF病毒还被适应于Wistar大白鼠和A-549细胞。朝鲜出血热与苏联、  相似文献   

19.
对流行性出血热的护理体会田琴温凤琴流行性出血热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出血、休克为特征,根据肾脏损害情况,分为有肾损害和无肾损害两类。国内流行的出血热除新疆欧木斯克出血热无肾损害外,主要是有肾损害的。我科在1994年冬季收治...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又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组以发热、出血及肾脏损害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疾病.本文通过对69例HFRS患者的尿蛋白、血肌酐、血小板数量和血小板体积的测定,以探讨HFRS患者肾损害与血小板参数间的关系,为HFRS病情的监测和预后的判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