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两院1996年2月至1999年10月,收治重型肝炎患者38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9例,年龄9~54岁,平均36.7岁。本组病例中,急性重型肝炎5例,亚急性重型肝炎10例,慢性重型肝炎23例。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传染病及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所有病例除1例为甲型肝炎病毒感染,2例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外,余均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2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见附表。 3并发症38例中有23例出现并发症,占62.11%,其中2种以上并发症16例,3种以上并发症7例;并发症主…  相似文献   

2.
重症肝炎167例临床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萍 《陕西医学杂志》1996,25(8):500-500
<正> 自1988年至1996年笔者共收治重肝167例,死亡80例,现就本组病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和探讨。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重肝167例,男102例,女65例;年龄16岁至71岁;系由本院,市传染病院,市中心医院传染科提供,符合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诊断标准。其中肝性脑病Ⅱ°以上昏迷者123例,有出血倾向者51例,有腹水者149例。  相似文献   

3.
小儿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重型肝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4例14岁以下重型肝炎患儿用多种归类方法比较各相关因素对病死率的影响。结果年龄≤3岁病死率(77.47%)高于4岁以上组(62.16%,P<0.01);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型肝炎病死率92.31%,高于亚急性重型肝炎46.86%(P<0.01);两个以上器官衰竭者和外周血白细胞≥1.4×1010·L-1者病死率分别为77.42%和84.62%,高于相应对照组;病原类型对病死率影响不明显;死亡组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存活组,而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值两组相近。结论小儿重型肝炎年龄≤3岁,急性重型肝炎是和慢性重型肝炎、多脏器受累、血象明显增高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显著下降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1976~1989年收住院46例重型病毒性肝炎,病死率69.5%。自1984年,对肝昏迷、脑水肿、感染、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等各种并发症提高了认识,及时使用免疫调控剂、抗肝细胞坏死、抗肝昏迷、抗脑水肿、抗感染及血浆、人血白蛋白等综合治疗,使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病死率由78.3%下降为60.9%,重视和及时处理上述并发症,可进一步提高重型肝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重型肝炎病情重、病死率高 ,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 ,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 (Artificialliversupportsys tem ,ALSS)治疗重型肝炎 ,能清除各种有害物质 ,补充必须物质 ,起到治疗期的支持作用。改善内环境使病变的肝脏通过再生而修复其原有的功能和结构 ,临床上已取得显著疗效 ,明显降低了重型肝炎病死率〔1〕。在早、中期重型肝炎疗效更为可靠〔2〕。我院于 1998年 10月~ 1999年 12月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 14例重型肝炎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4例经ALSS治疗的重型肝炎(重肝 )均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人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和病原类型特点。方法 年龄≥ 60岁的病毒性肝炎 44例为老年组 ,同期2 2~ 55岁年龄组病毒性肝炎 2 85例为中青年对照组。对比肝功能及肝炎病毒标志物 ,对临床特点、病原类型等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组病因类型以乙型 (6 .36 % )和病因未明 (2 9.55 % )为主 ,其次为重叠感染 (1 8.1 8% ) ,丙型、戊型及庚型。临床类型以急性肝炎 (36 .36 % )及肝炎后肝硬化 (2 9.55 % )为主。并发症及并存症发生率分别为 2 5 %、63 .64 %。黄疸发生率为 70 .45 % ,45 .45 %TBil>1 71 μmol/L。 56 .82 %高黄疸持续天数在 30天以上。病死率为 1 1 .36 %。 结论 老年人病毒性肝炎病原学谱与中青年不太一致 ,以乙型为主。肝硬变发生率高。并发症及并存症多见。黄疸深 ,病程长 ,预后差。应加强对中青年乙肝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分析重型肝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和转归。结果表明,在重型肝炎时,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肝脏、血液系统、脑、胃肠系统和肾脏等;患者受累器官的数目多少与病情转归呈正相关。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在治疗肝炎的同时,注意保护其他器官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重型肝炎合并感染5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合并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提高重型肝炎的治愈率。方法回顾我院2001~2008年收治的112例重型肝炎病人资料,对58例合并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12例重型肝炎患者中合并感染者58例,感染发生率51.8%。其中9例合并2个部位感染,4例合并3个部位感染,常见感染部位是腹腔和肺部,发生率分别为15.5%和6.9%。细菌培养阳性19例次,大肠杆菌最常见。未合并感染者预后明显好于合并感染者。结论重型肝炎合并感染发生率高,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积极防治感染对改善重型肝炎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巨细胞病毒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及聚合酶链反应对 5例巨细胞病毒性重型肝炎的病原学进行检测 ,定期检测其肝功能、三大常规、凝血酶原时间、肝脏B超等 ,同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 :5例巨细胞病毒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特点为急性起病、发热、黄疸进行性加深和严重的肝功能损害 ,在病程 3~ 4周时 ,病情急剧变化 ,预后极差。结论 :巨细胞病毒也是病毒性肝炎的致病因子之一 ,既往健康成人出现原因不明的重型肝炎时应高度警惕本病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18例急性重型肝炎(简称急重肝)的主要并发症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是脑水肿、肺水肿、上消化道出血和继发细菌感染发生率高,且迅速导致患者死亡。低血压、低血钾、低血糖发生率亦高并加重机体内环境紊乱及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以免疫功能为基础的综合治疗原则,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了探讨重型肝炎继发细菌感染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6 0例重型肝炎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感染的部位及感染率进行统计。结果 :重型肝炎合并细菌感染 33例 ,其感染率 5 5 %。感染部位最多是腹腔 2 4例(72 .7% ) ,其次是胆道 17例 (5 7.6 % ) ,呼吸道 11例 (33.3% ) ,肠道 7例 (2 1% ) ,尿道 3例 (9.1% ) ,心包和皮肤感染各1例 (3% )。一个患者感染部位最少的是 1个 ,最多的是 5个。非感染组和感染组早、中、晚期好转率分别为 88.2 3% ,80 % ,2 5 %和 5 0 % ,5 0 % ,16 .6 % (P <0 .0 5 )。结论 :早期发现重型肝炎继发细菌感染 ,及时选用有效抗生素是抢救重症肝炎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1982~1995年间我院收治亚急性重型肝炎120例,现将其中资料完整97例临床特点及影响转归因素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男87例,女33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传染病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制定的诊断标准。年龄16~68岁,〈40岁80例,〉41岁40例,实验室检查:HBsAg阳性93例(77.5%);AFP检查39例,〉30/μg/ml(最高800μg/ml)21例;血氨测定104例,〈100/μg%18例,〉101μg%86例;血气分析16例,正常4例,代谢性4例、呼吸性3例、混合性碱中毒4例及代谢性酸中毒1例;有各种并发症85例(70.83%),同时有2种以上并发症49例。其中肝昏迷48例(40%),消化道出血31例(25.83%),脑水肿28例  相似文献   

13.
重型病毒性肝炎病人101例,男72例,女29例,男女比为2.5:1;年龄6~78岁,其中<14岁和>40岁者85例(84.2%)。慢性重型肝炎病人72例(71.3%),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96.1%。全部病人均合并肝性脑病,其次为肝肾综合征71例(70.3%),出血69例(38.6%),感染61例(60.4%),中毒性心肌炎与肠麻痹39例(38.6%)。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2个者21例(20.8%),3~4个者66例(65.3%),≥5个者14例(13.9%)。提示儿童和40岁以上慢性重型肝炎、并发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因素是病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对12例丙型肝炎从流行病学、潜伏期、临床表现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经血液及血制品传播是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主要途径;潜伏期长短取决于起病方式及实验室检测方法;总结了多数起病隐匿、症状轻、易慢性化等有关临床特点;提出了以筛选供血员为主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林建英 《中外医疗》2009,28(5):46-46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血糖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20例慢性重型肝炎病例,并根据血糖检测水平将其分为3组:高血糖组、低血糖组、正常血糖组,观察各组病情变化及其预后。结果(1)120例慢性重型肝炎中高血糖12例(10.0%)、低血糖51例(42.5%)、血糖正常57例(47.5%),高血糖组、低血糖组、正常血糖组病死率分别为58.3%、74.5%、33.3%,低血糖组的病死率较正常血糖组高。(2)血糖变化与并发症关系:低血糖组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正常血糖组,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血糖组中肝性脑病病死率最高。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糖代谢紊乱发生率高,低血糖与病死率有关。  相似文献   

16.
潘教治  汪建琴 《重庆医学》2007,36(6):550-551
目的 探讨慢性重型肝炎血糖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120例慢性重型肝炎病例并根据血糖检测水平将其分为3组:高血糖组、低血糖组、正常血糖组,观察各组病情变化及其预后.结果 (1)120例慢性重型肝炎中高血糖12例(10.0%)、低血糖51例(42.5%)、血糖正常57例(47.5%),高血糖组、低血糖组、正常血糖组病死率分别为58.3%、74.5%、33.3%,低血糖组的病死率较正常血糖组高.(2)血糖变化与并发症关系:低血糖组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正常血糖组,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血糖组中肝性脑病病死率最高.结论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糖代谢紊乱发生率高,低血糖与病死率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 (TAD )在治疗病毒性肝炎中的保肝、降酶、退黄等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我科 1999年 4月~ 2 0 0 1年 10月应用国产TAD(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治疗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112例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82例均为住院病人 ,其诊断均按 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 (北京 )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分型标准[1] 。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 112例中男 80例 ,女 32例 ,年龄 15~ 71岁 ,平均 30 .2岁。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 (AIH) 2 0例 ,慢性乙型肝炎 (C…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资料完整的514例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发现以秋季为发病高峰,以发热多、黄疸多、ALT高及抗-HAV IgM阳性率高为本次甲肝流行的临床特点。重症肝炎的发生率占0.1%~1%;HBV感染后重叠HAV感染者占16.91%;慢性活动型肝炎重叠HAV感染后常使病情加重;甲肝与丙型肝炎重叠感染占0.38%。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上重型肝炎有各种心脏病变和心电图(ECG)变化。我科1979年8月至1988年4月收治住院的重型肝炎80例,做ECG检查5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老年人重型病毒性肝炎进行临床分析,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老年人重型肝炎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并发症、合并症等方面的改变及病情转归和死亡原因。结果老年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存活率低,死亡率高,并发症重,合并症多。结论老年肝病患者,一旦发生重型肝炎应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感染等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