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学习目标:在第二季度内分泌继续教育课程中应当掌握:1、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机理;2、糖尿病并发症的诊断方法;3、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措施;4、糖尿病并发症的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患者可因神经病变(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缺陷)、局部缺血或二者兼有而出现足部溃疡。损伤开始可能缘于急性机械创伤或热创伤,也可能缘于反复或持续的机械压力。临床有明显肢体缺血的患者应由血管外科医生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行血管成形术、支架术或下肢远端旁路手术。合并感染使足部溃疡更加复杂,可累及整个肢体甚至危及生命。感染通过临床表现确定,但伤口培养可明确病原菌。采集组织标本行菌培养首选伤口拭子,根据培养结果进行抗菌治疗,治疗目的在于控制感染而非治愈伤口。减轻溃疡部位的机械压力(卸载)也是治疗的一部分。神经…  相似文献   

3.
背景:糖尿病患者中,足部溃疡的发生率为4%~10%,每年的人群发病率为1.0%~4.1%,终生发病率高达25%。溃疡常发生感染,导致病情恶化,增加患者经济支出,通常是发展为向下肢截肢的第一步。目的:系统回顾基本护理机构所采取的预防糖尿病足溃疡方法有效性的证据。资料:用数据库特异的关键词在EB-SCO、M ED LIN E及The N ationalG uideline Clearinghouse数据库中检索1980-01/2004-04发表的文献。同时采用Cochrane图书馆和相关的网址,对检索到文章的参考文献进行查询。作者复习了检索到的文献相关信息,特别注意前瞻性队列研究和随机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4.
林源  王润秀 《微创医学》2002,21(5):692-694
糖尿病足部溃疡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血管病变,其主要原因是肢端缺血、神经病变、感染等多种诱因综合所致;其病理基础是动脉和小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脉管狭窄、阻塞,以致所支配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而造成坏疽或溃疡经久不愈[1].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足部溃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源  王润秀 《医学文选》2002,21(5):692-694
糖尿病足部溃疡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血管病变 ,其主要原因是肢端缺血、神经病变、感染等多种诱因综合所致 ;其病理基础是动脉和小动脉粥样硬化 ,导致脉管狭窄、阻塞 ,以致所支配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而造成坏疽或溃疡经久不愈 [1]。以老年人多见 ,致残率高。据统计 ,美国有糖尿病患者 1 2 0 0万人左右 ,其中约 1 /4并发足部溃疡 ;足部溃疡多发生于糖尿病病程 1 0年以上 ;病程超过 2 0年者 ,约 45 %发生足部神经障碍性病变 [2 ]。Reiber等 [3 ]报道 ,在美国确诊为糖尿病患者占人口总数的 4% ;每年因足部溃疡住…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足部溃疡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美国糖尿病患发生足部溃疡率为25%,足部溃疡多发生于糖尿病起病10年以后,病程超过20年,其发生率接近50%;英国住院糖尿病患50%以上是因为足部病变;在我国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发病率由1980年的0.67%,上升到1997年的3.21%。糖尿病患至少每年增加100万人。虽然,目前国内糖尿病足部溃疡的发病率尚无准确资料,但在临床报道中,有增多的趋势。因此,了解糖尿病足部溃疡发生的有关知识,可帮助护理人员提高对其的警觉性,从而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有效指导患及家属正确地护理足部,早期预防足部溃疡,减少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
8.
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助于糖尿病病人足部溃疡痊愈的一种新疗法已获准在加拿大使用。一种组织工程、活的皮肤移植物将帮助约10%最终可能发生糖尿病性足部溃疡病人。多伦多大学医学教授Anne Kenshole说,在英国和芬兰进行的研究表明,用皮肤移植物可提高病人溃疡愈合速度和愈合质量。妇女大学医院糖尿病足部疾病门诊部将是在加拿大应用美国研制的皮肤移植物的两个单位之一。该皮肤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以及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治疗的40例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进行分析对象,对所有患者的足部溃疡所分泌的病原菌进行培养,同时进行病原菌药敏的实验。结果所有患者的分泌物中培养出120株细菌,粪肠球菌株出现22株,占比18.33%,在对革兰阴性杆菌以及革兰阳性杆菌的药敏实验中,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大部分较低,在60%以下。结论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受到感染的病原菌种类比较多且复杂,其中包括了革兰阴性杆菌以及革兰阳性杆菌,同时药物的敏感性较低,出现耐药的情况较多,因此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在早期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11.
Diabetic Foot Ulcer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 DFU)患者的临床特征,探究足溃疡复发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的817例DFU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既往是否发生足溃疡,分为初发组(502例)和复发组(31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足溃疡复发的危险因素。  结果  初发和复发性DFU患者以神经缺血性足溃疡为主,均好发于第一足趾和第五足趾。与初发DFU患者相比,Wagner 3级和创面位于胼胝的复发性DFU患者更多(P<0.05),但足坏疽(Wagner 4~5级)的患者更少(P<0.05)。复发性DFU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更低(P<0.05),血尿酸和血肌酐水平更高(P<0.05);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血沉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555,95%CI:1.097~2.072,P=0.013)、糖尿病病程≥10年(OR=2.369,95%CI:1.473~3.810,P<0.001)、既往截肢史(OR=4.518,95%CI:2.386~8.553,P<0.001)、足部骨质疏松(OR=1.711,95%CI:1.065~2.751,P=0.027)、创面位于胼胝(OR=1.786,95%CI:1.058~3.012,P=0.030)和冠心病(OR=0.668,95%CI:0.453~0.987,P=0.043)与足溃疡复发相关。  结论  男性、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既往截肢史、足部骨质疏松和创面位于胼胝是DFU患者足溃疡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DFU患者即使足溃疡愈合,也应加强足部护理,降低足溃疡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血浆免疫指标变化与糖尿病足部感染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了解机体免疫功能在糖尿病足的变化,探讨糖尿病足的防治办法。方法:以健康志愿者(NC)和糖尿病(SDM)患者为对照,动态观测糖尿病足(DF)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可溶性白介素-Ⅱ受体(sIL-2R)、自然杀伤细胞活性(NKCA)、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CH50)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G2h)。结果:①DF和 SDM组sIL-2R显著高于 NC组(P<0.05),NKCA及 CD4/CD8显著低于NC组(P<0.05);同时DF患者sIL-2R较SDM患者显著增高(P<0.05),NKCA及 CD4/CD8 较SDM患者显著降低(P<0.05);在 DF组中溃疡及坏疽患者 sIL-2R显著高于高危足患者,NKCA显著低于高危足患者(均 P<0.05);②25例 DF患者治疗后,sIL-2R逐渐下降,NKCA、CD4/CD8逐渐升高,至观察终点与治疗前比较,三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③在DF患者,sIL-2R与病情严重性呈显著正相关(r=0.734,P<0.01),与治疗过程中PG2h变化亦呈显著正相关(r=0.467,P<0.05),NKCA与FPG,PG2h呈显著负相关(r=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糖尿病足溃疡的危险因素与临床治疗进行研究.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2012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6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了常规的调查方式,观察组采用危险因素分析以及临床治疗研究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详细病程进行记录.结果 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糖尿病足溃疡指标进行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评分为(18.39±0.14)分,对照组自主神经功能为(15.07±0.04)分,观察组的效果明显,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的下肢肱指数进行分析,观察组指标为(0.50±0.13)分,对照组的观察指标为(0.76±0.30)分,观察组指标相对明显,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观察组患者的糖尿病足溃疡的Wagner分级进行了分析,发现Ⅰ级患者的好转率为85.71%,Ⅱ级患者的好转率为80.00%,Ⅲ级患者的好转率为78.57%,Ⅳ级患者的好转率为53.33%,V级患者的好转率为0.00%.所选数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结论 通过对糖尿病足溃疡的危险因素的研究,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糖尿病发生的概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并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溃疡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84例溃疡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 n=42例)和治疗组( n=42例);两组都在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 MSⅡ),治疗组给以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治疗( CSⅡ)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及4周的溃疡面积、空腹血糖水平( FPG)、C-反应蛋白( CRP )、白细胞计数( WBC计数);记录治疗4周后的溃疡愈合的情况以及分析与溃疡愈合的相关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2周、4周时的溃疡面积明显缩小( P<0.05),在治疗后1周、2周及3周的FPG、CRP及WBC计数明显降低(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溃疡愈合良好率(88.1%)明显高于对照组(66.7%)(χ2值=5.509,P=0.0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治疗前) FPG、CRP 及WBC 及治疗4周后FPG、CRP及WBC计数与溃疡愈合呈现正相关( P<0.05)。结论:胰岛素泵能够有效控制溃疡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血糖水平,抑制患者的炎症反应,防治感染扩散,对促进溃疡愈合起到促进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加味解毒生肌膏外敷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局部外敷加味解毒生肌膏纱条,对照组局部外敷普通胰岛素加敏感抗生素纱条。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3.3%和93.3%,对照组分别为23.3%和66.7%,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时间上,治疗组30例患者基本在30天内有效,而对照组在观察90天后也只有20例有效。结论:加味解毒生肌膏可提高糖尿病足治疗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加味解毒生肌膏可缩短糖尿病足的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肾功能状态下糖尿病足溃疡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962例糖尿病足溃疡住院患者按不同肾功能状态分为3组,分别比较各组临床特点差异。同时,对患者进行门诊或者电话随访,分析患者预后状态及死亡危险因素。  结果  临床特点分析:相对于正常及轻度肾功能损害组,中、重度肾功能损害组糖尿病病程较长(P<0.001); Wagner分级4级患者比例较高(P均<0.05);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外周动脉病变比例较高(P均<0.05);糖化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水平较低(P均<0.05);中性粒细胞比例、降钙素原水平较高(P均<0.05)。其中,中度肾功能损害组年龄较大(P<0.001),踝肱指数较低(P<0.001);重度肾功能损害组Wagner分级3级和5级患者比例更高(P均<0.05)。预后分析: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了748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1月,其中239例患者死亡,全因死亡率为31.9%,3组的死亡率分别为25.8%、46.2%(P<0.001)、59.4%(P<0.001),中重度肾功能损害组生存率明显低于正常及轻度肾功能损害组(P均<0.00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病变、肾功能程度损害、足溃疡Wagner分级为4~5级与全因死亡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肾功能损害为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  结论  随着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损害加重,伴DFU患者表现出更复杂的临床特点、更高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和更高的死亡率。预防肾脏损害和足溃疡发生,关注中重度肾功能损害伴足溃疡患者心血管风险,降低死亡率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袁炜庆 《广西医学》2011,33(10):1309-1311
目的探讨神经型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治疗方式,提高治愈率。方法45例神经型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患者积极控制血糖后行清创及Dellon三重神经松解,Ⅱ期行创面植皮或皮瓣;以同期的神经型糖尿病足40例作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科清创换药患者,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肢端感觉、疼痛缓解、溃疡复发、截肢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手术组创面愈合时间(18.21±4.23)d,创面痊愈,肢端感觉恢复良好,疼痛缓解43例,平均手术次数2次,未见创面复发及截肢患者;对照组40例创面愈合时间(65.31±6.91)d,没有肢端感觉恢复,无疼痛缓解,创面痊愈28例,创面复发12例,截肢4例。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llon神经松解治疗神经型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疗效确切,有效恢复肢端感觉,降低复发率,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足深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溃疡及坏疽合并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变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9名糖尿病足患者感染部位分泌物中分离的150株病原菌及5年耐药性的变迁.结果 2003~2007年糖尿病足感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病原菌以G6菌为主(55.3%),其次是G-菌(40.7%)和真菌(4.0%);G+Sg菌比例下降,C-杆菌比例上升,真菌感染亦呈上升趋势;混合感染多见;G+球菌的菌群分布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未见对万古霉素耐药的G+球菌;G-杆菌的菌群分布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对G-杆菌抗菌活性较高;其他常用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治疗糖尿病足感染,在病原体不清的情况下经验性用药;不间断地对糖尿病足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监测,可为糖尿病足感染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足溃疡在我国年发病率高达8.1%,给糖尿病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我国糖尿病足溃疡工作在近20年取得较大的进步,大截肢率明显降低,但仍然高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糖尿病足溃疡的诊治水平,唯有加强创新,包括理念创新、模式创新以及技术创新,并培养国家、省级地区的糖尿病足溃疡防治领域领军人才,才能进一步降低我国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致残率与致死率。本文介绍了通过加强创新研究,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完整的糖尿病足防治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就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