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后密切接触者受照射的有效剂量及警戒时间,科学指导各人群减少辐射损伤。 方法 术后24 h内,采用袖珍辐射仪,监测20例患者距植入部位垂直距离30和100 cm处(模拟密切接触者)的剂量率,根据公式计算相应人群在不同距离受照射的有效剂量及警戒时间。 结果 术后患者植入部位垂直距离30和100 cm处,受照剂量率均随时间延长而衰减(30 cm: t=6.236、6.236、6.235, P<0.05;100 cm: t=7.310、7.315、7.314, P<0.05),且同一时间点30 cm处均大于100 cm处(t=5.962、5.961、5.961、5.962, P<0.05),具有时间-距离效应;同一人群(用相同距离数据模拟),其有效剂量随时间而减少;与术后患者接触时,同住成年人、同住未成年人及孕妇、同事、同床成年人的警戒时间为:0、54、78和109 d。 结论 在各自警戒时间之后,各人群与术后患者接触可以保证自身安全;警戒时间内,则需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腹盆腔肿瘤患者125I粒子植入术后周围环境的受照剂量率及有效剂量,为不同人群的安全防护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袖珍辐射仪,监测42例腹盆腔肿瘤患者125I粒子植入术后24 h内,距离植入部位各方向不同距离的受照剂量率,比较不同方向不同距离的剂量率差异。对植入粒子的总活度与测量的剂量率及植入深度与标准活度下剂量率进行曲线拟合并得出关系方程。根据公式计算不同人群、不同距离受照射的剂量率与警戒时间的关系。结果 距垂直粒子植入部位30、50、100 cm的受照剂量率分别为(6.92±2.87)、(4.10±1.62)和(1.30±0.48)μSv/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71,P<0.05)。患者左、右侧面30、50、100 cm受照剂量率分别为(0.378±0.156)和(0.384±0.153)μSv/h、(0.170±0.089)和(0.176±0.086)μSv/h、(0.039±0.014)和(0.043±0.017)μSv/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6.19、76.33,P<0.05)。垂直粒子植入部位的受照剂量率与植入粒子总活度及标准活度下剂量率与植入深度呈线性关系。患者对同住成年人无警戒时间,同床成年人、接触同事、同住未成年人及孕妇的警戒时间与剂量率的关系公式分别为:td)=-106.616+83.779lnDt)、td)=26.556+85.933lnDt)、td)=3.088+85.017lnDt)。结论 125I粒子植入术后患者,监测其周边环境的辐射剂量在辐射安全范围内;且随着植入粒子总活度的减小及植入深度的增大剂量率减小;同时根据术后测得的剂量率或植入粒子的总活度、植入粒子的深度计算不同人群的警戒时间,进行个体化防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头颈部125I粒子植入术中及术后患者周围辐射剂量进行监测和安全评价。方法 40名接受头颈部125I粒子植入术的患者按照粒子植入部位分为面颈部组和口腔内组,手术时监测距其皮肤表面30 cm处不同方向的辐射剂量率,术后监测距其皮肤表面30、50和100 cm处不同方向上的辐射剂量率,对口腔内组分别记录患者张口以及闭口状态下的辐射剂量率,参考国家辐射安全标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手术中位于患者靶区侧的辐射剂量[(2.60±0.37 μSv)]明显大于处于患者颅顶侧[(0.28±0.05)μSv]或靶区对侧[(0.15±0.03)μSv)](t=25.62、29.51, P<0.05);术后口腔内组患者张口状态下距其正前方30和50 cm处的辐射剂量率[(21.71±0.92)和(9.50±0.38) μSv/h)大于闭口状态[(9.29±1.14)和(4.61±1 μSv/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5.87、13.70, P<0.05);而100 cm处分别为(1.54±0.05)和(1.34±0.45)μ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 P >0.05)。面颈部组在距患者靶区侧30、50和100 cm处的辐射剂量率分别为(66.28±3.31)、(35.06±3.05)和(1.72±0.17) μSv/h,大于口腔内组[(52.46±3.54)、(20.78±2.01)和(1.55±0.13)μSv/h](t=12.74、15.51、3.69, P< 0.05),两组靶区侧100与30 cm相比辐射剂量率减少(t=86.39、63.55、155.44,P<0.05)。100 cm处面颈部组靶区侧的辐射剂量率为(1.72±0.17)μSv/h,口腔内组正前方张口状态为(1.55±0.13)μSv/h,闭口状态为(1.18±0.42)μSv/h,均符合国家辐射安全标准。结论 头颈部125I粒子植入术后患者对医护人员及公众辐射影响很小,注意距离和接触时间以及接触方向可以实现辐射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术后首次131I治疗后影响辐射剂量率降低的相关因素,并预估其住院隔离时间。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11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住院并首次行131I治疗的PTC患者167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124例,年龄(37.14± 12.00)岁。将所有患者按治疗剂量分为高剂量组(63例)和低剂量组(104例),于治疗后24、48、72、96 h时测量距离患者1 m处的辐射剂量率,将治疗后患者体内滞留131I活度为400 MBq时的时间点定为出院时间。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辐射剂量率降低的相关因素。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或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PTC患者首次行131I治疗后的辐射剂量率随时间推移迅速下降,高剂量组治疗后的24、48 h辐射剂量率[(70.62±34.45)、15.64 μSv/h]明显高于低剂量组[(11.27±5.13)、2.03 μSv/h],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581、-7.952,均P <0.01)。81.0%(51/63)和90.5%(57/63)的高剂量组患者分别可在治疗48 h和72 h后出院,99%(103/104)的低剂量组患者可在治疗24 h后出院。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131I剂量和2 h摄碘率对高剂量组24 h辐射剂量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9.23,复相关系数R2=0.212,P<0.01),高剂量组24 h辐射剂量率与2 h摄碘率和131I剂量呈正相关;性别、24 h摄碘率和残甲法3对高剂量组48 h辐射剂量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34.45,复相关系数R2=0.622,P<0.01),48 h辐射剂量率与24 h摄碘率和残留甲状腺体积呈正相关,与性别呈负相关;131I剂量和24 h饮水量对低剂量组24 h辐射剂量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12.76,复相关系数R2=0.186 ,P<0.01),低剂量组24 h辐射剂量率与131I剂量呈正相关,与24 h饮水量呈负相关。结论 PTC术后患者首次131I治疗24 h后,影响其辐射剂量率降低的主要因素是服用131I的剂量,而48 h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24 h甲状腺摄碘率、残留甲状腺体积和性别。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 d和2 d左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1255I粒子装载过程中医护人员的受照剂量.方法 采用热释光剂量计检测125I装载过程中,与粒子槽不同距离的剂量,计算出人员的安全范围;医护人员的受照剂量、剂量率和年累积剂量.结果 与粒子槽不同距离处10、20、30、40、50和100 cm的剂量衰减率分别是77.61%、98.04%、98.79%、99.30%、99.71%和100%.医护人员的指尖、胸部、眼晶状体和甲状腺的受照剂量分别是51.08、35.50、34.73和33.78 μGy,年操作250次达到的剂量分别是12.77、8.88、8.68和8.45 mGy.铅玻璃屏内、外粒子剂量的衰减率分别是28.36%、79.60%.结论 125I粒子装载过程中,安全距离超过100 cm时检测不到辐射,铅玻璃防护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一体化携125I粒子双链胆道引流管(粒子引流管)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即刻辐射剂量率的监测与防护措施。方法 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3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首次接受粒子引流管治疗,术后即刻监测手术侧、对侧在有无防护措施下0、15、30、45、60、75和90 cm处的γ射线辐射量率,并与天然本底测量值比较,进而提出针对性护理防护措施。结果 无铅衣防护状态下,术后手术侧γ射线辐射量率在0、15、30、45、60 cm 处分别为 24.5、13.0、7.2、2.7、1.7 μSv/h,对侧为12.8、4.3、1.7、1.8、1.7 μSv/h,在术侧60 cm处及对侧30 cm内,剂量率与天然本底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铅衣防护状态下,所有监测值均与本底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梗阻性黄疸患者置入粒子引流管后,无铅衣防护状态下,在手术侧60 cm以外或手术对侧30 cm以外的距离操作为宜,可减少对医护人员的辐射。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用~(131)I治疗Graves’病后患者当量剂量值的计算,评价该患者对周围人群可能产生的辐射危害。方法对~(131)I治疗的Graves’病患者进行实际测量和随访,完成每日的实际测量及接触周围人群情况,获取甲状腺摄~(131)I百分数、~(131)I投入的总剂量、周围人群与患者限制情况、实际测量当量剂量率及周围人群确切接触时间等参数,将实际测量累积法测得的当量剂量值与公式法计算结果比较。结果经~(131)I治疗后,所有Graves’病患者对周围人群的当量剂量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实际测量累积法较单一公式法高(t=3.953,P<0.001);周围成人与患者接触时间≤6 d时,实际测量累积法较高(t=3.894,P<0.001);而对与患者接触时间>6 d 的周围成人和限制条件下的周围儿童,实际测量累积法与公式法无明显差异(t_1=0.910,t_2=1.705,P>0.05)。结论~(131)I治疗Graves’病患者对周围人群是安全的,实际测量累积法计算的当量剂量值更实际。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质子重离子临床实践过程中,放射治疗师的职业照射水平。方法 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6年9-11月治疗的40例患者,其中接受质子和重离子治疗各20例。记录每个患者的粒子类型、粒子总数、处方剂量。利用光子/中子辐射剂量仪分别测量出束过程中控制室内剂量率、出束结束1 min后距肿瘤最近的皮肤处剂量率、距肿瘤约30 cm处(治疗师立位处)的剂量率;最后测量固定装置、床、机械臂、束流应用及监测系统(BAMS)窗口处的剂量率。分析影响治疗师的职业照射水平的因素,评估该院治疗师的年平均剂量。结果 治疗结束约1 min后,距肿瘤最近的皮肤处剂量率为(20.68±21.91)μSv/h,此处是各测量点位中剂量率最大的点位,且与治疗用的粒子总数呈显著正相关(r=0.828,P<0.05),受质子或重离子照射后的肿瘤是本研究中治疗师职业照射的辐射源;距肿瘤约30 cm处(治疗师立位处)的平均剂量率为(2.03±2.84)μSv/h;控制室内剂量率为(0.08±0.01)μSv/h,患者的固定装置、床、机械臂、BAMS窗口处的剂量率为(0.09±0.01)μSv/h;未检测到中子,放疗师受到的年平均剂量为0.508 mSv。结论 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放射治疗师受到的年平均剂量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估算68Ga-奥曲肽PET/CT显像患者对周围人群产生的有效剂量。 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21年10至12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68Ga-奥曲肽PET/CT显像的2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30~68(49.0±12.2)岁。在患者静脉注射68Ga-奥曲肽0 h后,使用辐射监测剂量仪测量距患者1.0 m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注射1.0 h后测量距患者0.3 m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注射1.5 h后测量距患者0.3、0.5、1.0和1.5 m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依据美国国家辐射防护和测量委员会第155号报告提出的人类社会活动模式,采用积分法估算68Ga-奥曲肽PET/CT显像患者对周围人群产生的有效剂量。 结果 注射68Ga-奥曲肽0 h后,距患者1.0 m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为12.97~33.67 (20.24±6.57) μSv/h;注射1.0 h后,距患者0.3 m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为32.73~57.69(48.98±6.20) μSv/h;注射1.5 h后,距患者0.3、0.5、1.0、1.5 m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分别为24.04~42.39(35.98±4.56) μSv/h、11.83~28.83(20.70±4.55) μSv/h、5.17~13.42(8.07±2.61) μSv/h、1.51~7.01(3.75±1.72) μSv/h。与68Ga-奥曲肽显像患者白天接触的家庭成员受照的有效剂量为8.22~21.33(12.83±4.15) μSv,夜间同床共睡的家庭成员受照的有效剂量为38.92~68.62(58.25±7.38) μSv,单位同事受照的有效剂量为8.37~21.73(13.06±4.23) μSv,同车邻座乘客受照的有效剂量为32.97~58.15(49.36±6.26) μSv。每接触一例患者,操作人员受照的有效剂量为2.66~4.69(3.98±0.50) μSv,陪护护士受照的有效剂量为9.70~25.17(15.13±4.90) μSv。 结论 68Ga-奥曲肽PET/CT显像患者对周围人群产生的有效剂量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有效剂量限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精原细胞瘤术后放疗中低熔点挡铅厚度及与射野边缘的距离对健侧睾丸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1例I期精原细胞瘤术后患者的放射治疗计划,利用Synergy医用直线加速器6 MV X射线在SZMC-IV型仿真人体模型上模拟患者照射。采用PTW 0.6 cm3指型电离室,在距射野边缘不同距离处分别测量无挡铅和有3、5、7、10及15 mm厚度低熔点挡铅屏蔽条件下的吸收剂量,评价不同条件下的剂量防护效果。结果 在上述各挡铅厚度条件下,测量结果的归一化剂量与测量点离射野边界之间的距离呈指数形式衰减。无挡铅时的测量结果相对于靶区处方剂量,由距离射野边缘1 cm处的8.41%降到25 cm处的0.61%。有3、5及7 mm挡铅时,分别由距离射野边缘1 cm处的4.55%、3.98%及3.47%降到25 cm处的0.27%、0.21%及0.17%。有10 mm挡铅时,由距离射野边缘1.5 cm处的2.55%降到25 cm处的0.15%。有15 mm挡铅时,由距离射野边缘2 cm处的1.86%降到25 cm处的0.13%。在处方剂量为26 Gy并且距离射野边缘10 cm或4 cm以上,和处方剂量为36 Gy并且距离射野边缘4 cm以上的条件下,分别采用3、7和15 mm厚度的挡铅屏蔽,能将睾丸的散射剂量降低到0.5 Gy以下。结论 在精原细胞瘤术后常规放疗中,根据不同的处方剂量和照射野范围,采用低熔点铅自制适当厚度的睾丸防护装置,能方便、有效地降低睾丸受照剂量,有利于保护患者的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过程中相关医务人员在不同距离及有无辐射防护措施下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方法125I粒子植入后立即使用多功能射线检测仪测量50例125I粒子植入患者距粒子植入部位体表不同垂直距离(5 cm、10 cm、1 m、2 m和3 m)及有无防护措施条件下的周围剂量当量率,评估医务人员受到的辐射剂量。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距离粒子植入部位体表垂直距离为5 cm、10 cm、1 m、2 m和3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分别为(1091.75±10.53)、(1055.50±31.68)、(123.45±20.83)、(20.95±6.10)和(7.78±3.24)μSv/h。0.5 mm铅当量铅衣屏蔽后5 cm、10 cm、1 m、2 m和3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分别为(1.36±2.03)、(0.97±1.48)、(0.46±0.63)、(0.29±0.34)和(0.14±0.12)μSv/h。屏蔽前后周围剂量当量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83.718、71.202、217.411、184.169、108.222,均P < 0.05)。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过程中相关医务人员采取适当的距离防护及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可以大大降低125I粒子带来的辐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冠脉介入诊疗中术者上肢暴露部位射线剂量与部位高度、术者站位、造影体位及物理防护强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仿真人体模型进行造影曝光,采集桡动脉途径时2位模拟术者左手、左上臂在不同防护条件、不同造影体位下的体表入射剂量率。采用T检验比较仅穿无袖铅衣时左手和左上臂间的体表入射剂量率及同一部位在两位术者间的体表入射剂量率,比较左手在床旁防护前后的体表入射剂量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仅穿无袖铅衣时同一部位在各体位间的体表入射剂量率,比较左上臂在不同防护条件间的体表入射剂量率;并计算左手、左上臂在不同防护措施下的射线屏蔽率。结果 仅穿无袖铅衣时,第一术者上肢的体表入射剂量率均高于第二术者(左手t=38.9~86.5,左上臂t=13.0~83.8,P<0.05);两位术者左上臂大多数体位的体表入射剂量率高于左手(第一术者t=7.1~55.3,第二术者t=9.2~78.8,P<0.05)。左手给予床旁防护后体表入射剂量率明显较低(第一术者左手t=49.4~181.6,第二术者左手t=5.1~47.3,P<0.05);左上臂给予的防护越强,体表入射剂量率越低(第一术者左上臂F=84.6~531.3,第二术者左上臂F=7.0~326.3,P<0.05)。单纯床旁防护时,第一术者左手、左上臂的射线屏蔽率分别为22.46%~52.93%、23.83%~72.12%,第二术者左手、左上臂的射线屏蔽率分别为2.28%~17.39%、3.45%~50.62%,第一术者上肢的射线屏蔽率均高于第二术者,左上臂的射线屏蔽率在多数体位高于左手。半袖铅衣+床旁防护时第一、第二术者左上臂的射线屏蔽率升至73.32%~89.48%、63.97%~89.55%,两术者之间及各体位之间的射线屏蔽率差值较单纯床旁防护时明显缩小。结论 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疗中,术者上肢暴露部位的射线剂量受部位高度、术者站位、造影体位、物理防护强度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单纯床旁防护对第一术者上肢尤其上臂的防护效果更好,而半袖铅衣弥补了单纯床旁防护的不足,应充分利用床旁防护及穿戴强化的射线防护用品以减少介入术者的辐射危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清甲治疗后诊断性131I SPECT/CT全身显像中, 患者服131I后对周围的辐射剂量及其变化规律, 为辐射安全评价和职业防护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至12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行诊断性131I SPECT/CT全身显像的20例患者[男性5例、女性15例, 年龄(45.7±11.7)岁, 范围24.0~65.0岁]。采用X、γ剂量率仪分别测量患者服131I后胸前体表不同时间(2、24、48、72、96 h)、距离胸前体表不同距离(1.0、2.0、3.0 m)的辐射剂量率, 采用热释光探测器分别测量患者服131I后第1~4天的辐射当量剂量。结果患者服131I后2 h, 胸前体表的辐射剂量率最高[186.12(135.52~201.01)μSv/h], 且随着服131I后时间的延长和距胸前体表距离的增加, 辐射剂量率均明显下降;服131I后96 h以上胸前体表的辐射剂量率, 以及任何时间距离胸前体表3.0 m处的辐射剂量率均可达到本底辐射水平。患者服131I后, 第1天对周围的辐射当量剂量为(1.19± 0.28)...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移动式术中放疗电子加速器(Mobetron)在手术室中的剂量分布特征,为制定相应防护措施与标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对于常用的电子束能量9 MeV,在50、100、150和200 cm 4个高度平面,每个平面在每隔45°的8个方位上,距中心轴每隔50 cm处分别布放热释光剂量计.选择高度为100 cm的平面,对电子束能量为4、6、9、12 MeV的4个能量档位,进行对比测量.在10 Gy/min条件下出束10 Gy后测读热释光剂量计.结果 9 MeV时,在高度为100 cm的平面上,距中心参考点50、100、150和200 cm处的剂量当量平均值分别为169、756、395和241 μSv;在距中心参考点50 cm不同角度上的剂量与平均值最大相差9.1%.9 MeV时50、100、150和200 cm 4个高度平面各方向距中心轴100 cm处,平均剂量分别为527、756、570和141 μSv.而4、6、9和12MeV在100 cm高度平面90°上,距中心轴100 cm处的剂量分别为573、486、689和781 μSv.结论 同一能量时,同一平面各角度上剂量都随距离增大呈幂指数衰减;同一高度平面,不同角度的剂量分布基本一致.不同高度平面上,100 cm平面的剂量最大.在不同能量档,剂量随能量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西妥昔单抗(C225)对125Ⅰ粒子照射下结直肠癌CL187细胞DNA损伤修复和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100 nmol/L C225处理组,单独125Ⅰ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组和C225联合125Ⅰ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组.在吸收剂量达4 Gy后48 h,经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细胞中γH2AX聚集点数量以及γH2AX聚集点阳性细胞比例.提取细胞内总蛋白,Western blot检测DNA修复蛋白的变化.在吸收剂量达4 Gy后即刻提取总蛋白,Western blot分析在照射过程中C225对EGFR下游信号通路中蛋白分子的影响.结果 与单独125Ⅰ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组细胞相比,C225联合125Ⅰ持续低剂量率照射组细胞内残余的γH2AX聚集点数量和γH2AX聚集点阳性的细胞比例均高(t=8.0和6.8,P<0.05),并且细胞中DNA修复蛋白Ku70和DNA-PKcs的含量偏低(t=6.6和5.7,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125Ⅰ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过程中,C225能够降低细胞内EGFR的水平(t=4.9,P<0.05),抑制Akt的活化(t=5.5,P<0.05).结论 在125Ⅰ放射性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下,C225可以降低细胞内Ku70和DNA-PKcs的含量,并抑制Akt活化,减弱CL187细胞的DNA损伤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6.
核医学诊断工作场所辐射水平及防护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我国核医学诊断工作场所辐射防护现状进行调查.方法 2013年2—12月期间,在东北、华中和华北地区分别选择1家三甲医院,用γ剂量率仪巡测核医学诊断制药、淋洗、分装、注射、扫描过程中工作场所周围剂量当量率,光致发光剂量计测量放射工作人员个人有效剂量和当量剂量.结果 在放射性药物分装、注射和受检者摆位等操作环节中周围剂量当量率较高, 分装时最高达1.92 mSv/h,注射时距针管5 cm处剂量率最高达1.2 mSv/h,受检者体表30 cm处剂量率范围为5.36~240 μSv/h,某医院护士手部当量剂量为0.01~0.02 mGy,部分工作场所存在人员路线交叉及注射后受检者停留在公众区域的现象.结论 核医学实践中放射工作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提高操作熟练程度以缩短作业时间,应优化放射工作人员出入路线,加强注射后受检者的管理,以免公众人员受到不必要的照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氟脱氧胸苷(FLT)PET-CT用于食管癌放疗计划的可行性,并与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图像勾画生物靶区的模拟计划的剂量学进行比较.方法 对22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行FLT、FDG PET-CT,在Philips Pinnacle3治疗计划系统中分别基于FLT、FDG PET-CT的最佳阈值图像进行靶区(GTV、CTV、PTV)勾画,并制定两种模拟放疗计划.在射野方向相同、保证处方剂量线包绕95%靶体积前提下,比较两组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结果 基于FLT PET-CT计划的GTV、CTV和PTV小于FDG PET-CT的,分别为29.03 cm3∶33.05 cm3(t=-2.62,P<0.05)、244.22 cm3∶257.01 cm3(t=-3.53,P<0.05)和351.29 cm3∶379.85 cm3(t=-4.01,P<0.05);而适形指数和均匀指数均相似,分别为0.74∶0.72(t=0.89,P>0.05)和1.09∶1.11(t=1.41,P>0.05);全肺V20、心脏V40和脊髓最大剂量也相似(t=-1.60、-1.55,P>0.05).FLT PET-CT计划的平均肺受量、双肺V5、V10、V30、V40和V50、平均心脏受量和心脏V30明显低于FDG PET-CT的(t=-5.442~-2.637,P<0.05).结论 两种示踪剂的PET-CT计划中靶区均能满足剂量要求,但FLTPET-CT的模拟计划会给心脏和肺带来潜在受益.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 feasibility of treatment planning in thoracic esophageal carcinoma with 3-deoxy-3-fluorothymidine (FLT) PET-CT and to compare with fluorodeoxyglucose (FDG) PET-CT based on dosimetric analysis.MethodsTwenty-two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detected by FLT and FDG PET-CT were enrolled.The gross tumor volumes ( GTV ),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 and planning target volume ( PTV ) were delineated using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 of Philips Pinnacle3 based on the optimal threshold of FLT and FDG PET-CT respectively,and to make two groups simulation treatment planning.The parameters of dose-volume histograms in two groups planning were compared in the similar direction and ensuring prescribed dose line surround 95% target volume.Results The values of GTV,CTV and PTV in FLT PET-CT planning were less than those of FDG,that dose received by spinal cord in two planning were not significantly yet ( t = - 1.60,- 1.55,all P > 0.05 ).While,the values in mean lung dose,V5,V10,V30,V40 and V50 of bilateral lung,mean heart dose,and V30 of heart in FLT PET-CT planning were significant lower than those of FDG( t = -5.442 - -2.637,all P <0.05).Conclusions Compared with FDG,FLT PET-CT based treatment planning brings potential benefits for lungs and heart.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注入空气后CT扫描对判断肝脏位置变化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06至2022-06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行气腹术后CT扫描患者36例,观察不同体位肝脏位置变化,测量肝脏在不同体位其边缘与腹壁间的距离。结果 36例行气腹造影术后,肝脏位置变化显示清晰,仰卧位:肠粘连组肝脏前缘距离前腹壁平均距离(4.95±1.28)cm,无肠粘连组肝脏前缘距离前腹壁平均距离(4.64±1.11)cm,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4,P=0.456)。左斜位:肠粘连组肝脏前缘距离右前腹壁平均距离(5.62±1.05)cm,无肠粘连组肝脏前缘距离右前腹壁平均距离(5.44±0.53)cm,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9,P=0.547)。右斜位:肠粘连组肝脏前缘距离左前腹壁平均距离(5.62±1.50)cm,无肠粘连组肝脏前缘距离左前腹壁平均距离(4.95±0.80)cm,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8,P=0.124)。俯卧位:肠粘连组肝脏后缘距离后腹壁平均距离(4.18±0.89)cm,无肠粘连组肝脏后缘距离后腹壁平均距离(4.03±1.28)cm,两组间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131I治疗后周围剂量当量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辐射防护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131I治疗的42例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30例,年龄14~68(38.7±11.9)岁。测量131I治疗后2、4周距离患者颈部正前方0、0.3、1.0、2.0、4.0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分析其变化规律,并探讨患者的性别、年龄、甲状腺摄碘率、131I的有效半衰期及服药剂量与周围剂量当量率的相关性。2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周围剂量当量率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 所有甲亢患者131I治疗后2、4周的周围剂量当量率随测量距离的增加逐渐降低。131I治疗后2周,距离患者≥2.0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均<25 μSv/h;131I治疗后4周,距离患者≥0.3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均<25 μSv/h。不同性别患者不同测量距离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67~1.766,均P>0.05)。131I治疗后2周,测量距离为0、0.3、4.0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均与131I的有效半衰期呈正相关(r=0.318~0.487,均P<0.05);测量距离为2.0、4.0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均与服药剂量呈正相关(r=0.546、0.491,均P<0.01);不同测量距离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与患者的年龄和甲状腺摄碘率均无相关性(r=?1.158~0.162,均P>0.05)。131I治疗后4周,测量距离为0、0.3、1.0、2.0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均与131I的有效半衰期呈正相关(r=0.319~0.380,均P<0.05);测量距离为0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与患者的年龄呈正相关(r=0.429,P<0.01);测量距离为2.0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与甲状腺摄碘率呈正相关(r=0.353,P<0.05);不同测量距离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与服药剂量均无相关性(r=0.020~0.157,均P>0.05)。 结论 甲亢患者131I治疗后4周内应尽量避免与家属亲密接触,临床医师应根据周围剂量当量率的测量结果及131I在患者体内的有效半衰期对甲亢患者的居家隔离进行辐射防护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电离辐射及其联合顺铂对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1、LTEP-α-2中TOB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肺腺癌SPCA-1、LTEP-α-2细胞,用X射线一次性照射,细胞吸收剂量为2、4、6、8和10 Gy,源靶距为100 cm,吸收剂量率为200 cGy/min,在6GyX射线照射后6、12、18和24 h取样;X射线和顺铂联合对TOB1表达的研究设立单纯照射组(6 Gy)、顺铂处理组(20 mol/L顺铂)和联合处理组(6 Gy +20 mol/L顺铂);上述实验同时设立未处理的对照组.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TOB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SPCA-1、LTEP-α-2细胞在不同剂量的X射线照射后24 h,其TOB1蛋白及mRNA表达量均明显增加(t=8.25 ~24.48,P <0.05);不同时间检测提示,细胞在X射线照射后6h,TOB1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即开始上升,并持续到照射后24 h(t=14.23 ~15.82,P<0.05);联合处理组TOB1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组、顺铂处理组和对照组(t=4.67 ~ 13.67,P<0.05).结论 TOB1基因有可能作为临床肺癌放化疗靶基因,对临床放化疗疗效的判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