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何有效地控制大出血和预防反复出血是一个重要的临床课题。近年来由于内镜技术迅速发展、经内镜注射硬化剂和组织黏合剂、套扎法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已在国内外引起广泛重视,并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内镜治疗的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对42例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成功止血,注射2周后内镜复查见固化组织黏合剂开始排出,随访3个月,无再出血及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行之有效、快速的镜下止血方法,其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histoacryl)与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联合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PTVE)治疗胃底食管静脉曲张二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对57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分别进行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单纯组38例)与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联合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组19例),并比较两种方法止血率、再出血发生率、曲张静脉消失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二组随访2~24个月;近期再出血分别为5.3%、18.4%;>6个月再发出血发生率分别10.5%、31.6%;术后3~6个月行食道钡餐检查,食道静脉曲张消失或基本消失分别为68.4%、42.1%。结论:联合治疗组比单纯内镜下治疗有效率高、重复性少、安全性好、近期复发再出血发生率低,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严重并发症,其病情重,致死率高,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早期积极有效的干预,能使EGVB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降低.目前在临床上,药物治疗、内镜干预、介入阻断及外科手术等是治疗EGVB的主要方法,而内镜治疗由于操作简单,短时间止血率高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主要对各种...  相似文献   

5.
内镜下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八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镜下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八例文黎明赵世泉刘红专近来内镜下治疗食管静脉曲张(EV)报道较多,但同时进行胃底静脉曲张(VFS)治疗尚少见报道,作者对8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进行了联合治疗,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本组男6例,女2例,年龄33~65岁,病...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其首次出血死亡率为20%~40%。对于单纯食管静脉曲张,经内镜结扎治疗(EVL)已取得较好疗效;对于不伴有食管静脉曲张的胃底静脉曲张,应用组织粘合剂栓塞也取得肯定的疗效。临床上最为棘手的是同时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此时仅行EVL术将导致胃底静脉曲张加重,而仅行胃底栓塞术不能有效地控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为此,我们尝试采取组织粘合剂联合EVL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内镜检查时间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GEVB)患者再出血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56例肝硬化GEVB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内镜检查时间不同分为A组(n=75)和B组(n=81),A组患者在入院12 h内行内镜检查,B组患者在入院12~24 h之间行内镜检查,分析两组输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出血部位检出率、止血效果、再出血情况及预后,对比两组检查前后临床指标变化。结果 A组输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钠、钾、C反应蛋白(CRP)、静脉曲张直径、门静脉宽度、脾静脉宽度、门静脉流速两组检查前后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检查前血红蛋白水平相比无差异(P>0.05),检查后B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出血部位检出率、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A组止血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肝硬化GEVB患者的内镜检查中,在12 h内行内镜检查,能明显减...  相似文献   

8.
楼瑞桃  陈丽平 《山东医药》2004,44(16):48-48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最严重的合并症,其病死率较高。1997年以来,我们采用内镜下结扎加硬化剂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5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生燕  黄宏春  王秀敏 《肝脏》2021,26(2):155-158
目的 了解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患者内镜套扎术1年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324例行内镜套扎术的EGVB患者,随访患者1年预后,以发生出血再入院或死亡为不良预后.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32...  相似文献   

10.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脉高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病情凶险,首次出血的死亡率达40%~70%,再出血的发生率为60%~80%。内镜检查不仅可明确食管和(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诊断,而且还可在内镜直视下行止血治疗。现已证实内镜下注射硬化剂、组织粘合剂或皮圈套扎是治疗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急诊内镜下组织粘合剂(α-氰丙烯酸烷基脂)注射联合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间21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接受急诊内镜下胃底曲张静脉组织粘合剂注射联合食管曲张静脉套扎(EVL)治疗,对其治疗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的急诊止血有效率达95%(20/21),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急诊内镜下组织粘合剂注射联合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止血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采取内镜下套扎和注射硬化剂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6年2月~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EVB患者80例,均接受常规抑酸、止血和输血等处理,其中40例对照组接受普萘洛尔治疗,另4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内镜下套扎和注射硬化剂治疗,术后口服普萘洛尔。随访所有患者6个月。使用超声检测门静脉内径(DPV)、门静脉血流速度(VPV)和门静脉血流量(QPV),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过氧化脂质(LPO)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观察组输血量、止血时间和住院日分别为(3.2±0.6) u、(23.8±5.1)h和(7.5±1.3)d,均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分别为(5.0±0.9) u、(47.9±7.5)h和(12.1±1.5)d,P<0.05];治疗后,观察组VPV和QPV分别为(18.7±2.3)cm/s和(510.2±52.2)ml/min,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2.2±2.4)cm/s和(645.2±64.1)ml/min,P<0.05];观察组血清GA...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内镜下组织胶注射联合硬化-套扎术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7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并发EGV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采用内镜下套扎术治疗,在观察组采用内镜下组织胶注射联合硬化-套扎术治疗,术后均随访6个月。结果 在术后第6个月随访时,对照组失访2例(5.3%),死亡5例(13.2%),观察组失访3例(7.9%),死亡2例(5.3%),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1.0%对81.8%,差异显著(P<0.05);术后,观察组再出血、吞咽不适和食管狭窄发生率分别为24.2%、18.2%和1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9%、35.5%和25.8%(P<0.05)。结论 采用内镜下组织胶注射联合硬化-套扎术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临床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可以评估肝硬化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的临床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572例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及704例未发生出血的肝硬化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间存在差异性的指标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在肝功能分级状况(P0.05)、血清白蛋白(t=5.05,P=0.000)、凝血酶原时间(t=-2.80,P=0.005)、门静脉内径(t=-2.28,P=0.006)、脾脏厚度(t=-2.73,P=0.006)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OR=0.944,P=0.000)、凝血酶原时间(OR=1.067,P=0.007)、门静脉内径(OR=3.423,P=0.007)、脾脏厚度(OR=1.276,P=0.007)与出血存在相关性,进一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白蛋白(OR=0.936,P=0.000)、门静脉内径(OR=4.098,P=0.013)、脾脏厚度(OR=1.275,P=0.007)是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白蛋白、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是肝硬化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预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改善白蛋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肝硬化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张昕  吕丹  刘丹阳 《肝脏》2022,27(1):47-50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s bleeding,EGVB)继发缺血性肝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8月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102例EGV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缺血性肝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辅助检查结果、临床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多因素分析EGVB后继发缺血性肝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02例EGVB患者中,14例伴有缺血性肝炎(转氨酶升高>10倍正常值上限)纳入观察组,余88例纳入对照组。观察组死亡5例,是对照组的4.46倍。观察组ALT、AST峰值多出现在入院第2日,依次为791.00(555.25,1657.5)U/L、2541.50(1480.50,4594.00)U/L。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ALT、AST、γ-GGT、LDH、TBil、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脾长、脾门静脉、门脉主干内径、门静脉血栓、死亡、合并肝性脑病、合并脓毒症、Child-Pugh评分、腹腔积液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伴有肝癌(P<0.01)、白细胞计数(P=0.014)、γ-GGT(P=0.025)、Child-Pugh分级(P=0.050)与EGVB后出现缺血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伴有肝癌、白细胞计数、肝硬化Child-Pugh分级是EGVB合并缺血性肝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联合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将57例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分为2组,分别进行内镜下组织粘合剂注射(单纯组,38例)和内镜下组织粘合剂注射联合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组,19例)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联合组近期再发出血1例,6个月后再发出血2例,分别占5.3%和10.5%;术后3~6个月行食管钡餐检查,食管静脉曲张消失或基本消失13例(68.4%),明显好转6例。单纯组近期再出血7例,6个月后再发出血12例,分别占18.4%、31.6%;术后3~6个月行食管钡餐检查,食管静脉曲张消失或基本消失16例(42.1%),明显好转22例。结论相对于单纯内镜下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联合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我院295例食管静脉曲张(EV)患者的病因和内镜下表现。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诊断存在EV的住院患者295例,使用GE E9彩色多普勒超声、GE 64排螺旋CT和Olympus Gif-260型胃镜行相关检查。收集其临床资料,记录性别、年龄、病因和内镜下表现。结果 在295例EV患者中,肝硬化258例(87.46%),其中主要有乙型肝炎肝硬化94例(31.86%),隐源性肝硬化58例(19.66%),丙型肝炎肝硬化37例(12.54%),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3例(7.80%)。非肝硬化相关病因37例(12.54%);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轻度61例,中度68例,重度166例,重度EV常常合并红色征(89.8%),其合并胃静脉曲张及门脉高压性胃病明显增多,EV程度与胃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和消化性溃疡显著相关(r=0.310、r=0.174、r=-0.173,P<0.05)。结论 门静脉高压导致EV的主要病因仍是肝硬化,主要病因是乙型肝炎和隐源性肝硬化,但非肝硬化相关病因也占重要比重。随着EV程度的加重,胃静脉曲张和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病率升高,应注意区别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03年2月-2012年3月在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消化科住院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13例为出血组;选取同期住院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未破裂出血患者102例为对照组;分别统计22个指标,得出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肝硬化出血组与对照组单因素分析发现:PLT、PT、PTA、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红色征等7个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红色征、门静脉内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成正相关,血小板计数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成负相关.结论 红色征、门静脉内径增加、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血小板计数降低是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红色征是最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窥镜治疗失败后的再手术时机。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4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窥镜治疗失败后再手术患者病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内窥镜治疗次数分为A组21例,术前内窥镜治疗≤3次;B组27例,术前内窥镜治疗〉3次。比较两组病例术中、术后临床指标情况。结果 A组在胃左静脉血栓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断流前及断流后门静脉压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B组行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比例明显低于A组(P均〈0.05)。结论 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在内窥镜治疗3次失败后,应该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在内镜下套扎序贯硬化剂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胃泌素(GAS)、胰高血糖素(GLC)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016年2月~2017年10月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EGVB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放置三腔二囊管、奥美拉唑和奥曲肽等内科常规止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待病情稳定后,采用内镜下套扎序贯硬化剂(EVLS)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AS和GLC水平,使用KAI-X10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门静脉压(PVP)、门静脉内径(PVD)、门静脉血流速度(PVV)和门静脉血流量(PVF)。随访12个月。结果 在治疗2 w内,研究组死亡3例(7.5%),对照组死亡10例(25.0%),研究组止血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研究组PVP、PVD和PVF分别为(22.5±1.6) mmHg、(11.7±0.4) mm和(546.2±131.6) ml/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3±2.0) mmHg、(13.8±0.5) mm和(742.6±162.8) ml/min(P<0.05);研究组血清GAS和GLC水平分别为(72.5±10.4) ng/L和(52.4±7.8) n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5.8±14.7) ng/L和(59.6±8.9) ng/L(P<0.05);随访12个月,研究组有2例(5.4%),而对照组有8例(26.7%,x2=4.114,P=0.043)发生再出血。结论 在内镜下采用EVLS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EGVB患者疗效好,且较为安全,远期效果仍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