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自79年开始应用指针医明穴救治各类厥症,均获捷效。现报道如下: 取穴方法位于耳垂后凹陷中,翳风穴前五分,以指压其处有酸胀感传至腮为真穴。治疗手法医生两手大指尖压在穴上施揉按手法。可根据患者的症情轻重掌握刺激量。症轻轻揉按,症重重揉按,直至患者神智清醒为度。一般在5-10秒钟内患者即可苏醒,最长时间不过30秒。  相似文献   

2.
牛凤菊  魏红 《光明中医》2005,20(1):53-54
翳风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穴 ,又为手足少阳之会穴 ,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对于其定位 ,在以往文献中 ,差别不大。如《针灸甲乙经》谓其“在耳后陷者中 ,按之引耳中” ;《针灸集成》“在耳根部 ,距耳五分” ;《针灸大成》“耳后尖角陷中 ,按之引耳中痛” ;《针经》中有“先以铜钱二十文 ,令患者咬之 ,循取穴中……针灸俱令人咬钱令口开”。现代临床上翳风穴的取法与《甲乙经》基本一致。如高等医药院校教材《针灸学》及《腧穴学》中定位为 :“正坐侧伏或侧卧 ,在耳垂后方 ,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1 古文献研究晋代《针灸甲乙经》记载 …  相似文献   

3.
针眼,又称“麦粒肿”。初起眼睑痒痛并作,患处睫毛毛囊根部皮肤红肿,有硬结,形如麦粒,推之不移,继则红肿疼痛剧烈,溃脓后,逐渐消退。往往此起彼伏,经久难愈。多因热毒壅阻于眼睑胞络所致。近年来,余遇此症,用耳垂放血疗法,均获卓效。取患者患眼侧耳垂常规消毒后,医者左手捏住耳垂,露出耳垂尖,右手持三棱针迅速点刺,然后挤出血3~5滴,用棉球揩去血迹,揉针孔片刻即可。一般针一次即可见效,未愈者隔日再针刺一次,另外可用猪鬃消  相似文献   

4.
指压翳风穴治疗呃逆1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压翳风穴治疗呃逆19例姚光潮(浙江省诸暨县中医院311800)笔者近10年来,采用指压翳风穴治疗呃逆19例,结果全部治愈。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病人取坐位或卧位,医者以拇指按压双侧翳风穴2分钟以上,力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但必须使产生酸胀感。同时须注意...  相似文献   

5.
笔者采用穴位按压法治疗顽固性呢逆,疗效甚佳。具体方法是让患者靠墙坐在方凳上,头枕部紧靠墙壁,面对医者;或仰卧床上,医者站在患者头顶端。医者两手按在患者两侧领部,两拇指朝眼眉方向,两拇指尖部分别按在左右盾中间之“鱼腰穴”,两食指分别按在“头维穴”处,两无名指分别按在“率谷穴”处。然后拇指尖部、食指及无名指指腹同时用力按压,拇指之力稍大于其它两指,用力大小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持续按压5~10分钟。一般按压1~3分钟见逆即可停止,在患者不感头晕、恶心、心悸的情况下,尽量多按压数分钟。此法对严重高血压、心脏…  相似文献   

6.
针刺翳风治疗哮喘急性发作60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蒋向东 《中国针灸》2002,22(9):30-38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60例,其中男17例,女43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75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0年。 取穴:翳风(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方法:用1.5寸毫针直刺翳风穴,进针后以提插手法为主,平补平泻,行针3分钟,起针时可强刺激,不留针。 疗效标准:有效为针刺1分钟左右,患者喘平,呼吸平稳不感困难;口唇紫绀缓解转红润,听诊哮鸣音减少。无效为针刺后3分钟,诸症未见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牙痛为临床常见病 ,可由牙龈炎、冠周炎、牙周炎等疾病引起。中医辨证以胃火型为多见。胃燥浊热之气上逆于口 ,或风热邪毒壅聚侵犯胃府 ,或阴精亏损 ,虚火上炎 ,均可导致胃火牙痛。治疗方法用 1 %普鲁卡因 0 .5~ 1 .0 ml行翳风穴封闭。翳风穴在耳垂后方乳突前下方凹陷处 ,张口  相似文献   

8.
笔者自1980年起在门诊运用刺络拔罐加艾灸治疗落枕患者60例,一次治愈者28例,二次治愈者23例,三次治愈者9例。现将具体治疗方法简介于下: 一、取穴:以患侧阿是穴为主,配穴为风池、肩井穴。二、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医者先用掌根在患者压痛明显处用力揉按片刻,然后用碘酒消毒,左手绷紧皮肤,右手三棱针快速点刺3~5针使之出血。一般以出血2~5毫升为  相似文献   

9.
翳风穴位注射治疗妊娠呕吐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贤 《中国针灸》2002,22(9):36-44
36例患者中,年龄最小23岁,最大37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7个月。第1胎34例,第2胎2例。妊娠小于3个月24例,3~5个月8例,6~7个月4例。 取穴:翳风(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方法:取5ml注射器抽取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2ml),常规消毒翳风穴后,将针头刺入一侧穴位0.3~0.5寸,待有明显酸麻胀痛感觉时抽吸无回血,注入1ml药液,出针按压针孔,如前法将所剩1ml药液注入另一侧翳风穴。经1次治疗未愈时,可于3天后如前法再行1次。  相似文献   

10.
正打嗝,医学上称呃逆、膈肌痉挛,是一种常见症状,多发生在饱餐、吃饭过急、过食寒凉辛辣食物时,或因精神受刺激,患恶性肿瘤、脑中风等引起。一般打嗝短时间内即可自行消失,而顽固性打嗝可持续数天、数月或者数年之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令病人痛苦不堪。想要制止打嗝,按压翳风穴效果显著,大都有"手到病除"之效。翳风穴位于耳垂后面的凹陷中,穴部前面是下颌骨,后面是乳突,本穴正当耳垂根部的骨缝中(见下图),按压酸胀感明显。  相似文献   

11.
介绍天津著名芒针专家杨兆钢教授对环跳穴针刺方法的革新,主要对环跳穴的取穴、体位、刺法进行改良创新.新法取患者侧卧双下肢微屈位,于大转子最高点稍后方凹陷处取穴,与臀面垂直进针约1.5寸至3寸,行雀啄手法2-3次,医者见患者下肢后侧肌肉轻轻抽动.此法取穴简便,体位舒适,针刺治疗过程安全可靠,针刺感传迅速,感应良好.在治疗腰腿痛中加上其特殊的配穴方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采用翳风穴刺络拔罐为主配合常规针刺、西药治疗急性期hunt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將符合诊断标准选用的急性期发作的hunt面瘫患者共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共20例,翳风穴刺络拔罐为主配合普通针刺及西药治疗,常规针刺配穴:风池、翳风、颊车、地仓、合谷、太冲等穴位。针刺时间日1次,每周连续治疗5日,休息2日,留针30 min;对照组患者20例,用常规针刺、西药治疗,取穴、针刺方法及治疗时间、常规西药方法与治疗组相同,无翳风穴点刺拔罐。治疗1个月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將疗效评定,后进行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2疗程,两组临床效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翳风穴刺络拔罐法配合普通针刺、西药治疗组治疗hunt面瘫临床效果满意,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院眼科采用针刺新明穴治疗眼底病取得了显著临床效果。现将28例38眼的针刺治疗情况报道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28例38只眼中,视神经萎缩16例20眼;中心性视网膜炎10例16眼;视神经乳头炎1例1眼;视网膜中央动脉不全栓塞1例1眼。28例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17岁。全部病例在针刺治疗前均经过各种西药治疗无效或疗效不显著者。二、治疗方法 1.取穴:新明Ⅰ穴,位于耳垂后皮肤皱裂之中点,相当于翳风穴前上5分处。新明Ⅱ穴位于眉梢上1寸,外开5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两种补液方法对院前急救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补液法进行院前急救,观察组患者实施亚休克疗法进行院前急救,将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施急救后,观察组患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实施急救后的72 h病死率11.11%低于对照组的3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休克疗法院前急救治疗创伤性休克具有诸多优势,能有效降低并发症以及72 h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翳风穴证治机理浅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翳风穴 ,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归属手少阳三焦经 ,且为手足少阳之会。《经穴释放汇解》曰 :“穴在耳后凹陷处 ,按之引耳中。翳 ,蔽也 ,因喻以耳为之蔽风 ,又穴驱风邪 ,故名翳风。”翳风穴临证以治头面五官疾患为主 ,是临床常用穴之一。本文就翳风穴的生理特点、古今证治、作用机理作一探析。1 生理特点翳风穴居头部 ,头为诸阳之会 ,而风为阳邪 ,易袭阳位。《素问·太阴阳明论》说 :“故犯贼风虚邪者 ,阳受之” ,“伤于风者 ,上先受之”。故翳风穴善治头面部的风邪为患之疾。翳风穴属手少阳三焦经 ,且为手足少阳之会。因为手少阳经“系耳…  相似文献   

16.
在《难經》的第三十六难和第三十九难里,都曾談到“命門”这个名詞,它說:人体五脏大多只有一个名称,独有腎脏却有两个,“其左者为腎,右者为命門”。“命門者,諸精神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腎通”。由于这两节条文叙述过簡,命門究竟指的是什么?以及它在机体里究竟起着什么作用?就引起了后人許多的說法,从而形成了命門学說。命門学說在中医临床实践上占着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对命門学說作一番探討,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龟吸通睡乡     
我过去因学习紧张,患有失眠,每天都要到深夜十一二点钟才能人睡,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学习。后来从一功友处得一妙法,即龟吸法,失眠才得以消除。此法当施行于睡觉前:身体侧卧(左右均可),以右侧卧为例,将右拇指轻抵耳垂后凹陷处翳风穴,食指和中指贴在右太阳穴,无名指与小指分别贴于两眉、两眼之间的印堂穴、山根之上,右掌虎口接触右脸颧骨边缘,右肘屈肱,傍靠右侧胸肋,右腿在下,屈膝卷曲,左腿在上,用右脚屈踝勾住左腿外侧的绝骨穴,右跌阳穴(在足背上近踝处)紧贴其上,左手自然放在左股环跳穴上。然后双眼紧闭,呼吸自然…  相似文献   

18.
呃逆乃胃气上冲出口作声,呢呢连作声短而频,不能自我控制的一种症状。祖国医学称为哕病。俗叫打噎膈的。是胃气上逆、或过食生冷、辛热或暴饮酒类均可引起呢逆发生。按揉穴位治制呃逆,常收到满意效果。一、取穴与手法 (一)翳风穴位于耳垂后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中。 (二)天突穴位于颈结喉下四寸。胸骨上窝正中。 (三)内关穴位于掌后,腕横纹上二寸。手法:用中、拇指腹按压穴位上,待发作缓减,则加力按揉直至停止。常见呃逆,以取翳风穴就可收到满意效  相似文献   

19.
针刺肩井穴为主治疗落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穴:肩井(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操作:嘱患者端坐位,肩井穴常规消毒。医者持30号15寸毫针,快速刺入05寸许(切不可深刺,以免伤及肺尖),行捻转手法之泻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左右,再配以红外线直射患部(以患者感到有温热感而不灼痛为度)。每隔10分钟左右再以捻转泻法行针,时间约1分钟,加强得气感,刺激量以能忍受为度。取针后嘱患者稍活动颈部。每日治疗1次。治疗结果:用此法治疗48例患者(排除颈椎病及其它器质性病变所致的颈项不适),疗程最短为1天,最长为4天。以颈项强痛消失,颈部活动自如为治愈。1次性治愈者为30例,占625%;2次性治愈者为1…  相似文献   

20.
治疗方法1.外伤腰痛:取穴及部位:肾俞、腰阳关、腰俞、上髎、次髎、居髎、环跳、委中、天应穴;腰部、臀部。手法:以(扌袞)、推、擦法为主;按(点)、搓、揉、拿法配合。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患者伏卧:医者以轻快柔和的推法,放松其肌肉,用(扌袞)法施于腰部。以压痛处为重点,然后两手按肾俞、居髎、环跳等穴;并结合后抬腿活动。(2)患者仰卧:医者一手按患者膝上,一手握小腿作屈膝与前抬腿动作;同时注意患者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