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度致敏(下称高敏)肾移植受者的组织配型和抗排斥治疗方案。方法对81例高敏肾移植受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HLA配型和肾移植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1例受者共行肾移植术85次。术后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HAR)6例(7.1%);急性排斥反应(AR)17例(21.0%),其中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AHR)9例(11.1%)。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血浆分离(PP)和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等治疗后均逆转。AR组术前峰值群体反应性抗体(PRA)(58.6±12.4)%,抗原错配(2.9±1.3)个;未发生AR组术前峰值PRA(60.5±14.5)%,抗原错配(1.9±0.8)个。两组PR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原错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避开相应抗体的良好HLA配型(HLA错配数小于或等于2个)是高敏受者肾移植成功的关键。高敏受者术后AHR的发生率高,采用ATG、PP、IVIG联合治疗能有效逆转AHR。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肾移植受者体内的HLA致敏状态以及抗供者特异性抗体在预测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提取供者的HLA特异抗原,用ELISA法检测受者血清中抗供者特异性抗体(DSA),结合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结果及临床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肾移植前血清DSA阳性的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63.2%)远高于DSA阴性的受者(14.7%)(P〈0.01);术后DSA阳性的受者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也升高;DSA随着PRA水平的升高阳性率也增加(P〈0.01)。结论 抗供者特异性抗体对临床筛选供体、预测术后排斥反应及提高移植物的存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叶欣  肖露露  易燕  张伟东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0):1527-1531
【目的】为了提高识别补体依赖淋巴细胞毒性的IgG类HLA的抗体的准确性,建立流式细胞补体依赖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型(Flow-CDC)实验方法。【方法】对致敏和非致敏的62例等待肾移植受者进行经典补体依赖微量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型(NIH-CDC)及Flow-CDC实验,并比较方法学差异;还观察了5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受者的NIH-CDC、Flow-CDC及临床肾移植效果。【结果】PRA阴性组的NIH-CDC与Flow-CDC结果均为阴性;PRA阳性组中,两种CDC方法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X^2=5.14,P=0.016)。4例接受NIH—CDC和Flow-CDC均阴性的供肾的PRA阳性受者,移植后未发生排斥,近期效果良好;另1例PRA阳性患者接受了NIH-CEK;阴性而Flow-CDC阳性的肾移植,术后发生加速排斥反应而丧失移植肾。【结论】Flow-CDC能够特异性识别针对供者HLA基因的可活化补体经典途径的IgG类型抗体。Flow-CDC具有电子化、程序化、标准化、可对原始结果进行全程质控等优点,是一种将替代NIH-CDC成为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型标准技术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PRA检测在同种免疫血小板输注无效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LA抗体特异性(PRA)检测在同种免疫血小板输注无效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6例同种免疫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PRA,给予同种免疫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分别输注CDC交叉配型血小板与随机供者血小板,检测患者血小板输注后血小板回收率(PPR),比较两种血小板输注患者PPR的差异,探讨患者PRA水平与PPR之间的关系,动态观察27例患者血小板输注后PRA水平的变化。结果:36例患者的HLA抗体阳性率为72.2%。采用CDC交叉配型法配型前后血小板输注24hPPR平均值(9.65、45.44)有显著性差异(P〈0.001)。CDC交叉配型法与随机供者血小板输注法血小板输注24hPPR平均值(45.44VS12.35)有显著性差异(P〈0.001)。CDC交叉配型相合的血小板供者随患者PRA水平升高而减少。连续跟踪27例患者的PRA水平变化,发现有59.26%(16/27)的患者PRA水平无改变,29.63%(8/27)的患者PRA水平降低,11.11%(3/27)的患者PRA水平升高。结论:同种免疫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输注CDC交叉配型相合的血小板可提高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对于需长期输血的PRA高水平患者来说,要找到交叉配型相合的血小板需要做大量频繁的交叉配型实验。PRA水平影响同种免疫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输血效果。PRA检测为同种免疫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选择正确的血小板输注方案及预测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有意义。由于输注血小板后,患者PRA水平可随时间而改变,需要监测患者PRA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避免高度致敏的患者进行肾移植术后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HAR)或急性排斥反应(AR)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对15例群体反应抗体(PRA)高的患者采用科瑞公司生产的蛋白A免疫吸附柱进行免疫吸附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前15例患者中2例PRA为100%,4例〉70%,5例〉50%,4例〉30%。行免疫吸附治疗2~13次后,复查PRA,6例Ⅰ类抗体为0,1例Ⅱ类抗体〈50%,其余两类抗体均〈30%,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使肾移植均得以成功。【结论】免疫吸附能有效降低高度致敏肾受者的抗体,解决了因PRA高而不能进行肾移植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年龄大于60岁的肾移植患者术后PRA和MICA抗体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岁的高龄肾移植患者179例,对血清标本进行PRA和MICA抗体检测,并观察移植肾功能。结果179例高龄肾移植患者中,抗体阳性患者32例(17.88%)。其中肾功能下降患者28例(87.5%)。抗体阴性患者147例中,肾功能下降患者7例(4.76%)。抗体阳性的肾移植患者,其移植肾功能下降率高于抗体阴性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763,P〈0.0001)。移植肾存活大于10年以上的高龄患者91例,抗体阳性患者16例;移植肾存活未达10年以上的高龄患者88例,抗体阳性患者16例,两组患者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82,P〉0.05)。移植肾存活已大于10年以上的患者中13例PRA抗体阳性,3例MICA抗体阳性,1例为抗HLA—I+Ⅱ类和MICA阳性。16例抗体阳性患者移植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移植肾存活未达到10年的患者中15例PRA阳性,3例患者肾功能正常,为抗HLA-Ⅱ类阳性i12例患者移植肾功能均不同程度下降。结论抗HLA抗体和MICA抗体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肾移植术后动态监测抗HLA抗体和MICA抗体的变化,对预测移植肾排斥反应的发生、指导临床治疗、预防移植肾功能减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PRA和HLA配型与移植肾功能延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的患者与PRA、HLA配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美国OneLambda公司单抗湿板进行供受者HLA-Ⅰ类分型;应用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进行HLA-Ⅱ类基因分型;通过补体依赖微量细胞毒性试验检测受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分析54例肾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的患者与PRA、HLA配型的关系。结果 54例肾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患者中,有45例PRA阳性,占83.3%。但仅有12例PRA值超过30%,其中9例术前、术后PRA值均阳性;3例术后阳性,但其抗体强度较弱。而另#b30例中,6例术前、术后阳性(3例为Ⅱ类抗体);24例PRA值均低于30%,且反应强度较弱。HLA-A、B、DR和DQ8个抗原的比较显示,0~4个抗原错配的占38.9%(21/54);5~8个抗原错配的占61.1%(33/54)。在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患者中HLA-Ⅰ类和Ⅱ类抗原均无0错配,可见HLA抗原0错配在移植肾功能延迟患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结论 肾移植患者与供者HLA错配率高,PRA阳性患者所发生的移植肾功能延迟就相对高,良好的HLA配型和PRA阴性可降低移植肾功能延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尿毒症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种类与频率。方法分析2008-2013年本院门诊及住院的2727例尿毒症患者PRA检测结果,血清样本以ELISA方法检测HLA I类、Ⅱ类混合抗原板。将检测结果分为阴性组(PRA〈10%)和阳性组(PRA≥10%),采用SPSS21.0软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组患者PRA阳性率的差异。结果2727例患者中,PRA阳性组366例,PRA阴性组2361例,阳性率13.4%。其中,男性1840例,阳性率为10.1%(186/1840),女性887例,阳性率为20.3%(180/887),男女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2,P〈0.01);各年龄组阳性率比较,结果显示少年组为4.8%(4/83),青年组为10.0%(85/854),中年组为16.1%(268/1660),老年组为6.9%(9/130),各年龄组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44,P〈0.01)。ELISA方法能检出HLA-A、B、CW、DR、DQ位点特异性抗体20种、27种、5种、13种和7种。各位点出现频率较高的抗体种类分别是A2、A25、A23、A24、A66;B7、B13、B57、B44、B60;CW4、CW 6、CW 10、CW 7、CW8;DR11、DR1、DR7、DR9、DR12;DQ6、DQ5、DQ7、DQ8、DQ2,频率分布与中国人群HLA抗原频率分布不尽一致。结论尿毒症患者PRA阳性率女性显著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组阳性率也有显著差异,以少年组最低,中年组最高。针对不同等位基因的HLA抗体产生频率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HLA.B27抗原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情况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5月到2011年5月期间150例AS患者,按HLA.B27抗原表达分为两组:HLA—B27阳性组(n=108)及HLA—B27阴性组(n=42)。分别检测两组血标本血沉、C反应蛋白、Ot1一酸性糖蛋白水平,并检查心电图、骨盆正位片和腰椎正侧位,比较两组的发病年龄、性别比、临床症状。结果①HLA—B27阴性组以31~45岁年龄段为主(占阴性组52.4%),阳性组以16~30岁年龄段为主(占阳性组57.4%);②HLA—B27阳性组较阴性组全身症状更为严重(P〈0.05);而两组在下腰痛、髋部疼痛、中轴关节炎、外周关节炎、眼炎方面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③HLA.B27阴性组较多表现为在窦缓和/或传导阻滞,而HLA.B27阳性组则较多表现为左室高电压(P〈0.05);④HLA.B27阳性组ESR、CRP均较阴性组明显增高(P〈0.05);两组仅1一酸性糖蛋白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S患者临床症状与HLA—B27抗原有很高的相关性,HLA.B27抗原阴性患者与阳性患者相比病情较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肾移植后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肾移植受者的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IgG抗体水平及其对肾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应用莱姆德抗原板和混合抗原板通过微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85例患者的抗HLA特异性IgG 抗体。结果:685例肾移植受者中HLA-IgG抗体阳性者占12%,致敏受者移植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为50%,明显高于HLA-IgG抗体阴性受者(P<0.01),而移植物存活率则显著低于HLA-IgG抗体阴性受者(P<0.01),移植后HLA-IgG抗体水平升高组,其排斥发生率和移植物丢失率分别为82%和77%,均显著高于HLA-IgG抗体无变化组(P<0.01),而排斥逆转率则显著低于后者(P<0.01)。结论:HLA-IgG抗体是预测受者HLA免疫致敏的一个敏感指标;动态监测HLA-IgG抗体水平的变化对临床筛选合适供者,减少排斥反应,提高移植物存活率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韶关市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韶关市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3~6年级学生中的489名留守儿童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6%留守儿童存在孤独感,不同性别孤独感发生率无差异性,不同年龄及不同年级间孤独感发生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随年级增加,孤独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5.970,P〈0.05)。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学习困难程度、父母教育方式、父母间关系和老师教育方式等因素显著相关(P〈0.01~0.05)。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留守儿童,以减少其孤独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产科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TCB)报警预值的可靠性。方法132例产科新生儿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正常产组和剖宫产组各66例,新生儿均于产后第4天同一时间点应用KJ8000经皮测黄仪分别测量额、胸、腹、额胸、额胸腹TCB值,TCB〉12.9mg/dl者,取得亲属同意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胆红素(SB),对比分析不同部位TCB及其与sB值的差异。结果两组分别有17例或21例达到TCB报警预值。两组TCB或sB相同方法及相同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B不同部位对比,额部值最低、胸部值最高,且与其他部位同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B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05),与不同部位TCB对比均以胸部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部位TC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产与剖宫产新生儿术后sB对比差异无意义;TCB动态监测以胸部结果更接近SB。  相似文献   

18.
Physiatrists are a valuable resource in legal settings, where assessment of functional capacity to perform work and of future medical needs must be determined. Physiatrists help determine what future medical care is needed to restore and maintain an individual at the maximum level of life func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use of a quality of life (QOL) rehabilitation model, rather than a medical model, for enhancing functional performance, modifying environments, and facilitating patient coping. We discuss use of the QOL model to describe and influence a patient's physical, psychological, cognitive, vocational/economic, and social/leisure domain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肇庆市居民颈椎病发病情况及相关问题。方法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选择该市区18~70岁居民5000人为研究对象 ,入户或至单位询问调查。结果 :该市居民颈椎病发病率为8.11% ,男女差异无显著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 ,发病率逐渐增加。经多因素分析 :体位姿势不正确、情绪紧张、潮湿、疲劳是发病的主要诱因。结论 :该病严重影响肇庆市居民的健康 ,做好防治应从早做起 ,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测四肢瘫患者的重测信度及观察者间信度。方法由1位评定者应用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对20例四肢瘫患者进行评定,评定后1周内再次对该患者进行评定;另1位评定者在第1位评定者初次评定后2 d内对该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第1位评定者两次评定总分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94(P<0.01);第1位评定者与第2位评定者评定总分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71(P<0.01)。结论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及观察者间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