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背景:一氧化氮和内皮素是近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的热点。中药在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其独特的作用。目的:观察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内皮功能改变及参麦注射液的干预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材料:实验于2002-09/2003-01在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基础医学院生化教研室、第二电镜室完成。健康雌性日本大耳白兔21只,体质量1.5~2.5kg;参麦注射液由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提供(010110)。方法:①分组:实验动物随机分3组,每组7只。假手术对照组:只穿线不结扎冠状动脉。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和心肌缺血再灌注 参麦注射液治疗组:冠状动脉左室支结扎40min后放开40min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②给药: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0mL(于左室支结扎前10min注射1/3量,再灌注时注射2/3量)。心肌缺血再灌注 参麦注射液治疗组,耳缘静脉注射参麦注射液(按1.5mL/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给药时间同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③观察指标:于结扎前、缺血40min、再灌注40min取静脉血4mL,其中2mL分离血清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代谢产物含量;另2mL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浆内皮素含量。于实验结束后,取心肌组织检测一氧化氮代谢产物、内皮素,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检测丙二醛含量。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主要观察指标:①结扎前、缺血40min、再灌注40min血清一氧化氮、血浆内皮素的含量。②心肌组织一氧化氮代谢产物、内皮素、丙二醛的含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③心肌超微结构。结果:21只日本大耳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一氧化氮代谢产物含量:缺血40min、再灌注40min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明显低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心肌缺血再灌注 参麦注射液治疗组显著高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P<0.01)。②血浆内皮素含量:缺血40min、再灌注40min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心肌缺血再灌注 参麦注射液治疗组明显低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P<0.01)。③缺血40min、再灌注40min一氧化氮代谢产物含量与内皮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④心肌组织一氧化氮代谢产物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再灌注40min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明显低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心肌缺血再灌注 参麦注射液治疗组显著高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P<0.01)。⑤内皮素,丙二醛含量: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心肌缺血再灌注 参麦注射液治疗组明显低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P<0.01)。⑥一氧化氮代谢产物含量与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丙二醛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内皮素含量与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丙二醛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参麦注射液能够改善缺血再灌注时的内皮功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120min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EPO治疗组)。连续监测肢体Ⅱ导联心电图记录再灌注心律失常情况;测定再灌注末心肌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Na+-K+-ATP酶和Ca2+-ATP酶的变化。结果:EPO降低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持续时间,使心律失常评分显著降低;EPO减少再灌注末心肌MDA含量,提高心肌GSH-Px、CAT、Na+-K+-ATP酶和Ca2+-ATP酶的活性,对心肌SOD活性无影响。结论:EPO具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氧自由基及钙超载的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建立老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5-N-乙基-N-异丙基-阿米洛利(EIP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心电图正常的老龄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前给药组和再灌注前给药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只开胸,不结扎冠脉。其余各组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20min。假手术组及缺血-再灌注组分别于开胸后及冠脉结扎前10min给予生理盐水2mL/kg.其余2组分别于缺血前10min及再灌注前10min给予EIPA2rag(2mL)/kg。观察各组于再灌注后10min、2h、24h3个时间点血清中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术后24h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使用光学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可造成明显的心肌细胞损伤。再灌注后各时间点血清心肌酶谱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心肌组织中MDA含量明显增高,SOD活性下降。缺血前及再灌注前给予EIPA预处理的两组大鼠,心肌细胞损伤均较缺血-再灌注组有明显减轻。差异有显著性。其中,缺血前给药组的心肌细胞保护作用较再灌注前给药组更为明显。结论:使用阿米洛利同系物——EIPA作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处理手段可减轻心肌细胞损伤和坏死。对心肌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EIPA钠氢交换器抑制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讨葛根素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在langendǒrff离体心脏体外灌注模型复制基础上,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平均分为5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小剂量葛根素预处理组、大剂量葛根素预处理组,记录每只大鼠平衡灌注15 min、再灌注153、0 min的心功能变化,包括心率(HR)、左室最高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压力升高速率(+dp/dtmax)、左室压力降低速率(-dp/dtmax)。并于平衡灌注15 min、复灌1、3、5、10、15、30 min测定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CK)的含量。测定心肌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的含量,并作电镜检查。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可引起HR、LVSP、+dp/dtmax、-dp/dtmax下降,LVEDP升高以及CK释放增加,心肌MDA产生增多、SOD及NO含量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缺血预处理组及葛根素预处理组均能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功能损伤,降低CK的释放,减少心肌组织MDA的生成,并增加心肌组织中SOD和NO含量,减轻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大剂量葛根素预处理组比小剂量葛根素预处理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善更为显著。结论葛根素预处理能减少脂质过氧化,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心肌组织对后续缺血的耐受性。这种保护作用存在量效关系,其产生与心肌中SOD增高减轻了氧自由基损伤和NO增高扩张冠脉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葛根素联合曲美他嗪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曲美他嗪组、葛根素联合曲美他嗪组(联合组),每组12只。对照组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模型组、曲美他嗪组、联合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90 min,松解120 min制备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并于再灌注结束即刻,依次由尾静脉分别注射生理盐水、曲美他嗪、葛根素联合曲美他嗪,再灌注120 min后,取血检测心肌过氧化物酶、丙二醛和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并观察心电图ST段抬高指数。结果联合组、曲美他嗪组血清肌酸激酶、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活性低于模型组(P<0.01),ST段抬高指数低于模型组(P<0.05);联合组血清肌酸激酶活性低于曲美他嗪组(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曲美他嗪可减轻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四氢巴马汀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氢巴马汀(l-THP)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24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l-THP治疗组,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再灌注120min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于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60min、90min、120min观察l-THP对大鼠心功能、心肌酶学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l-THP能够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左心室内压(LVS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与下降速率(±dp/dtmax)下降,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的升高,并能够稳定心肌组织Na -K -ATPase和Ca2 -Mg2 -ATPase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和增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论:四氢巴马汀(l-THP)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功能降低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能量代谢障碍和抑制自由基生成或清除氧自由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葛根素注射液已初步被证实具有抗氧化自由基,减轻缺血再灌注后心肌超微结构损伤的药理作用.观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变化及葛根素对其的影响,寻求其新的心肌保护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4在江西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完成,动物实验方法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①实验材料及分组: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及葛根素组(n=24),每组再根据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缺血20min再灌注0.5,4及8h组(n=8).②实验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葛根素组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前10min经腹腔给予葛根素注射液50mg/kg;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则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③实验评估:于再灌注后0.5,4,8h各时相点,应用链霉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检测心肌热休克蛋白70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结果:48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热休克蛋白70主要在心肌细胞的胞浆表达,以细胞核的核周最为明显,细胞核很少表达.②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心肌热休克蛋白70含量表达逐渐增强,心肌缺血再灌注后0.5,4,8h葛根素组大鼠心肌热休克蛋白70含量均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P<0.05~0.01).③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呈现下降趋势,心肌缺血再灌注后0.5,4,8h葛根素组大鼠血清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P<0.01).④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不规则,部分发生断裂、溶解;线粒体排列紊乱,明显肿胀.葛根素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规则,结构完整;线粒体排列整齐.结论:葛根素能明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心肌保护途径可能是通过上调热休克蛋白70表达、降低血清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在体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讨肺缺血后适应是否具有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30min,再灌注3h。缺血后适应组:结扎LAD20min时阻断左肺动脉5min,然后松开5min,继而心肌再灌注至3h。药物+缺血后适应组:于结扎LAD25min后经耳缘静脉注射一氧化氮合酶(eNOS)抑制剂L-NAME10mg/kg,余同缺血后适应组。分别于缺血前、再灌注开始前、再灌注3h末取兔血,测定各组血清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结果再灌注3h末,CK活性后适应组低于对照组和药物+缺血后适应组,MDA活性后适应组低于对照组和药物+后适应组,SOD活性后适应组高于对照组和药物+后适应组。药物+后适应组与对照组比较,CK活性、MDA活性和SOD活性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和释放NO是肺缺血后适应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6%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el starch,HES 130/0.4)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21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7只:组Ⅰ(假手术组);组Ⅱ(缺血再灌注组);组Ⅲ(血液稀释组).观察在急性心肌缺血45 min及再灌注180 min状态下血浆及心肌组织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磷酸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缺血及再灌注后,组Ⅱ血浆SOD活性进行性下降(P<0.05),MDA含量、CPK、LDH活性进行性升高(P<0.05);与组Ⅱ相比,再灌注后组Ⅲ血浆SOD活性升高(P<0.05),LDH活性降低(P<0.05).组Ⅱ心肌组织各项指标在缺血区和非缺血区均有显著差异(P<0.01);与组Ⅱ缺血区相比,组Ⅲ缺血区心肌组织SOD、CPK、LDH活性均升高(P<0.05).结论 6%HES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乳化异氟醚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乳化异氟醚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随机将4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脂肪乳组和乳化异氟醚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不结扎冠状动脉,其他3组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前30 min,静脉注入0.9%生理盐水、30%脂肪乳和6.9%的乳化异氟醚达30 min(3.5 ml/kg/h).缺血30 min再灌注3 h后,检测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学变化,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生理盐水组及脂肪乳组大鼠心肌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与乳化异氟醚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乳化异氟醚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蝙蝠葛酚性碱 (PAMd)抗心、脑同时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 采用结扎家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及双侧颈总动脉 30 m in后再灌注造成心、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观察 PAMd对缺血前后及再灌注后不同时间血清、左心室、海马、皮质及小脑中丙二醛 (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的影响。结果 家兔心、脑缺血再灌注 10 min后血清 MDA含量显著升高 ,SOD活性显著降低 (P均 <0 .0 5 )。PAMd3.5 mg/ kg显著降低心、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及组织 MDA含量 ,升高 SOD活性 (P均 <0 .0 5 )。结论PAMd通过减轻脂质过氧化所造成的损伤 ,提高 SOD活性 ,对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芪注射液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功能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 60分钟后再灌注 60分钟 ,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动态观察黄芪注射液对ECG及心功能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黄芪组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后 ,ECG胸前导联上抬ΣST明显降低 (P <0 .0 5、0 .0 1) ,左室内压力变化最大速率 (±dp/dtmax)、左室内压为 40mmHg时的压力微分 (dp/dt DP4 0 )和左室压力峰值 (LVSP)显著升高 ,左室舒张末期压 (LVEDP)和等容舒张期压力下降时间常数 (T)值明显降低 ,左室射血时间 (ET)明显缩短 (P <0 .0 5、<0 .0 1)。结论 黄芪注射液能显著缩小心肌缺血范围 ,改善左室舒张收缩功能 ,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头部亚低温对完全性缺血再灌注后脑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头部选择性亚低温对完全性缺血再灌注后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对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Pittsburgh室颤模型,12只实验犬分为两组:常温对照组和亚低温实验组。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硫代巴比妥色法分别测定常温组及亚低温组犬脑组织SOD和LPO水平,并行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损害评分(HDS)。结果 亚低温组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损害较常温组明显改善,HDS较常温组明显降低(P<005);脑组织中SOD明显升高(P<001),而LPO则明显降低(P<001)。结论 头部选择性亚低温对完全性缺血再灌注后的脑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缓解缺血再灌注期间氧自由基所介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及减少SOD消耗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于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的左心室整体环向应变及应变率参数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大鼠不同程度心肌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5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MI组)45只和假手术组(SO组)10只.MI组大鼠随机分为MI15组、MI30组和MI60组各15只,分别钳夹冠状动脉左前降支15 min、30 min、60 min,以建立不同梗死面积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各组大鼠分别于基础状态和恢复灌注24 h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室乳头肌短轴高帧频二维图像,应用EchoPAC工作站分析获得左室乳头肌短轴整体收缩期峰值环向应变(GSc)和应变率(GSRc)值,并采用解剖M型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和收缩末期内径(LVIDs)、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取出心脏行TTC染色并计算左室乳头肌短轴的梗死面积(AN).结果 ①MI15组、MI30组和MI60组的LVIDd和LVIDs测值均较基础状态和假手术组明显增加,FS和EF测值明显降低;MI60组的LVIDd和LVIDs测值均较MI15和MI30组明显增大,FS和EF测值明显降低(P<0.05);②MI15组、MI30组和MI60组GSc和GSRc测值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减低;MI组的GSc和GSRc测值随缺血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P<0.05);③GSc和GSRc与AN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0和0.88;GSc和GSRe参数是AN的显著预测因子(P<0.01),标准回归系数(Beta)分别为0.558和0.491;④TTC染色显示AN随缺血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P<0.05).结论 基于2D-STI技术的左室整体环向应变及应变率随心肌梗死面积增加而显著降低,该参数可准确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程度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ET)在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MIRI)中的作用及左旋精氨酸对其的影响。方法 实验兔分为假手术对照组 (n =10 )、心肌缺血 /再灌注组 (n =10 )及心肌缺血 /再灌注 左旋精氨酸组 (n =10 ) ;分别检测缺血前、缺血 4 0min和再灌注 2 0min 3个时点的指标变化。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浆及心肌组织一氧化氮代谢产物 (NOP)含量 ,放射免疫法测定ET水平 ,酶动力法测定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 ,并行心肌电镜观察。结果 心肌缺血 4 0min、再灌注 2 0min血浆NOP明显低于、ET及LDH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 ,尤以再灌注 2 0min变化显著 (均P <0 0 1) ;心肌组织NOP和LDH明显低于、ET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 (P <0 0 5和P <0 0 1) ;心肌超微结构发生异常改变。左旋精氨酸可逆转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结论 缺血 /再灌注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即NO水平下降和ET水平升高 ,在MIRI发生发展中起介导作用 ;左旋精氨酸通过保护冠脉内皮 ,提高机体内NO水平和降低机体内ET水平 ,从而减轻MIRI。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和复苏再灌注过程中心肌损伤和一氧化氮 (NO)浓度的变化及灵芝多糖的干预作用。方法 :复制家兔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模型 ,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再灌注组和质量分数为 1%的灵芝多糖再灌注组 ;观察 3组动物平均动脉血压 (MAP)、心功能、血浆 NO浓度及心肌 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结果 :两个再灌注组动物在失血性休克 4 0 m in时左心室舒张末压 (L VEDP)比休克前及假手术组略有升高 ,但差异不显著 (P均 >0 .0 5 ) ,左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 (± dp/dt max)则明显降低 (P均 <0 .0 5 ) ,血浆 NO浓度则显著升高 (P均 <0 .0 5 )。生理盐水再灌注组动物再灌注 4 0 min时 ,心功能较休克 4 0 m in时进一步降低 (P<0 .0 5 ) ,血浆 NO浓度进一步升高 ,心肌 NOS活性和 NO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P均 <0 .0 5 )。灵芝多糖组再灌注 4 0 min时较生理盐水再灌注组、心功能明显改善 ,血浆 NO浓度、心肌 NO含量和心肌 NOS活性均明显降低 (P均 <0 .0 5 )。结论 :失血性休克再灌注过程中心肌 NOS活性、血浆 NO浓度、心肌NO含量均升高 ,而心功能降低 ,提示 NO在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心肌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而灵芝多糖可通过抑制 NOS活性、降低 NO浓度对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心肌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在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前(预处理)或损伤后(后处理)给予脂肪乳对心脏I/R损伤的改善作用,探讨脂肪乳在心脏保护方面的潜在价值.方法 实验采用大鼠Langendorff心脏离体灌流模型.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空白对照组(ISCH组)心脏离体平衡50 min,37 ℃缺血40 min,复灌120 min;脂肪乳预处理组(I-preC组)心脏离体平衡20 min,给予含30%的脂肪乳灌注液输注15 min,洗脱15 min,随后37 ℃缺血40 min,复灌120 min;脂肪乳后处理组(I-postC 组)心脏离体平衡50 min,37 ℃缺血40 min,复灌120 min,复灌开始即给予含30%的脂肪乳灌注液输注15 min.于平衡50 min和复灌120 min期间连续监测左室内压上升和下降最大速率(±dp/dt max)、左室舒张期末压(LVEDP)、左室舒张压(LVDP)、心率(HR).平衡20 min和复灌60 min时接取冠状动脉流出液,测定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复灌结束后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心脏机械功能指标:与ISCH组比较,复灌期间I-postC组+dp/dt max、LVDP显著升高,-dp/dt max、LVEDP显著降低(P均<0.05);而I-preC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生化指标:复灌60 min时I-preC组和I-postC组CK和LDH活性均较ISCH组显著降低(P均d<0.05);I-preC组与I-post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均>0.05).I-preC组和I-postC组心肌梗死面积较ISCH组显著降低[(21.6±1.8)%、(15.9±1.3)%比(46.5±3.9)%,P均<0.05)];I-preC组与I-post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v.05).结论 脂肪乳预处理和后处理均能减轻心肌I/R损伤后CK和LDH的释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脂肪乳后处理能显著增强心肌I/R损伤后心脏的机械功能.  相似文献   

18.
黄芪注射液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1,自引:9,他引:32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防治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例风湿性心肌病瓣膜置换术和先天性心脑病室内隔缺损修补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例。治疗组通过锁骨下静脉注黄芪注射液40g;对照组不加中药。检测2组在不同时间的心肌酶、氧自由基含量,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主动脉阻断致心肌缺血及心脏恢复灌注后心肌酶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