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75mg/d)与阿司匹林(100mg/d)对降低缺血性中风、心肌梗死或血管性死亡等危险性的相对疗效和相对安全性。方法:计划入选120例病人,按随机化原则分为氯吡格雷组和阿司匹林组,每一临床组各入选60例,在随机化前,停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组(60例)口服氯吡格雷75mg,每日1次;阿司匹林组(60例)口服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随访3-6个月,研究终点为致命或非致命的缺血性中风、心肌梗死和其他血管性死亡。统计两组治疗后缺血事件的发生率,总结两药物的副作用。结果:分析显示缺血性中风、心肌梗死或血管性死亡的危险性,治疗组51例中显效34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2%;对照组48例中显效29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3.3%。治疗结果分析显示缺血性中风、心肌梗死或血管性死亡的危险性,氯吡格雷为7.84%,而阿司匹林为16.67.%。结论:长期应朋氯吡格雷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缺血性中风、心肌梗死和血管性死亡的危险性的疗效优于阿司匹林,且氯吡格雷的总体安全性至少等同于中等剂量的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2.
背景:CAPRIE研究发现,氯吡格雷治疗先兆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疾病疗效优于阿司匹林,对一些高危患者效果更佳。目的:比较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及单用氯吡格雷预防具有潜在出血危险性患者发生血管意外事件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法,在7599例新发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比较阿司匹林(75mg/d)和安慰剂的治疗效果,这些患者曾接受氯吡格雷(75mg/d)治疗并至少存在另一种血管事件危险因素。治疗和随访时间为18个月。主要终点为缺血性卒中、心肌梗死、血管性死亡或因急性缺血(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绞痛和外周…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特别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支架置入后血栓形成机制的深入理解,抗血小板药物在上述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传统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噻氯匹定作用较为温和,且均具有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阿司匹林有胃肠道不适和出血,噻氯匹定有骨髓抑制,皮疹和腹泻。氯吡格雷是新的噻吩并吡啶衍生物,化学结构上与噻氯匹定类似,是抑制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抗血小板药。近年来,有三个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证实了氯吡格雷不但作用强于上述两种药物,而且安全性更好。 CAPRIE是一项随机、双盲的国际性研究,设计的目的是比较氯吡格雷(75mg/d)与阿司匹林(325mg/d)降低缺血性中风、心肌梗死或血管性死亡危险的作用,同时评价二者的相对安全性。试验共入选19 185例患者,平均随访1.91年。结果发现氯吡格雷组的缺血性中风、心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UAP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治疗采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100 mg,qd,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5 000 IU,q12 h,5~7 d皮下注射及常规应用倍他乐克、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强化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片75 mg,qd,口服,观察两组心绞痛症状及终末事件、心肌梗死、死亡的发生率.结果:治疗2周后,强化组显效28例,有效26例,无效6例;而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20例,无效22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有2例出血.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及硝酸酯药物、他汀类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可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及死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硝苯地平与阿司匹林联合硝苯地平应用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比较氯吡格雷联合硝苯地平及阿司匹林与阿司匹林联合硝苯地平对急性变异型心绞痛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我们将出现症状后2A.h内就诊的84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服用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硝苯地平10mg每日三次的基础上接受氯吡格雷(42例,首剂300mg,随后75rag,每日1次),安慰剂(42例)治疗持续9~12个月.结果 氯毗格雷组治疗1个月后42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症状和心电图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80.95%,无效者8例,无效率19.05%.安慰剂组42例患者的症状和心电图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69.05%,无效者13例,无效率30.95%.随访观察12个月,主要终点为综合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氯吡格雷组9.52%,安慰剂组13.10%.氯吡格雷组发生出血的患者略多于安慰剂组(2.7%vs2.4%),但未出现危及生命的大出血.结论 氯吡格雷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和阿司匹林及硝苯地平联合应用可明显地改善变异型心绞痛的症状及预后,优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加硝苯地平的效果,安全、有效,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预防非心源性脑梗死复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连续入选住院的首次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224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112例,75 mg/d)、阿司匹林组(112例,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在出院后1,3,6,12个月各随访1次,记录出血、缺血事件及消化道不适症状.主要随访终点指标:再次脑梗死;心肌梗死;CT证实的颅内出血;消化道或牙龈、皮肤出血.结果 氯吡格雷组失访7例,阿司匹林组失访9例.氯吡格雷组脑梗死复发率为5.7%,与阿司匹林组(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9),氯吡格雷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阿司匹林组低(7.6%vs16.5%,P=0.043).结论 氯吡格雷在非心源性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疗效与小剂量的阿司匹林相当,而消化道不良反应较阿司匹林少.  相似文献   

7.
唐卉  张仲  王蕾 《四川医学》2012,33(10):1713-1715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组在降低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患者3个月内出现缺血性卒中的风险的作用以及其安全性。方法将259例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和单独使用阿司匹林组,分别观察其90d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新发缺血性卒中)及次要终点事件(TIA、心肌梗死或血管性死亡)的情况,以及两组间的安全性差异。结果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发生主要终点事件7例,次要终点事件4例,分别占5.3%、3.1%;阿司匹林组发生主要终点事件16例,次要终点事件5例,分别占12.5%、3.9%。两组间比较主要终点事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终点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出血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相比单用阿司匹林组,能有效减少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而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600例24h以内发病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在常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基础上,A组给予阿司匹林162mg/d加氯吡格雷75mg/d,B组给予阿司匹林162mg/d加安慰剂,最长治疗28d。观察并记录住院期间发生的心力衰竭、中风、死亡和再发心肌梗死等情况。结果 与B组相比,A组治疗后患者死亡、再发心肌梗死与中风等的发生风险减少10%(9.0%vs 10.0%,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死亡率减少6.25%(7.5%vs 8.0%,P〈0.05)。两组副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阿司匹林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mg/d,可显著降低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欧洲卒中组织(ESO)于2008年公布《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指南》中推荐抗血小板治疗可以降低既往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管性事件的发生(包括非致命性心梗、非致命性卒中及血管性死亡)风险。氯吡格雷在降低血管性事件发生风险上较阿司匹林有效。对于既往有卒中、外周动脉疾病、有症状冠心病或糖尿病等高危患者,氯吡格雷75mg比阿司匹林更有效地预防血管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ABCD2评分在4~7分的中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BCD2评分在4~7分的中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90例,随机分成拜阿司匹林组30例,氯吡格雷组30例,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30例。拜阿司匹林组:拜阿司匹林首次300 mg口服,之后100 mg/d口服,疗程90 d。氯吡格雷组:氯吡格雷首次300 mg口服,之后75 mg/d口服,疗程90 d。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拜阿司匹林首次300 mg口服,联合氯吡格雷首次300 mg口服,之后拜阿司匹林100 mg/d口服,联合氯吡格雷75 mg/d口服,疗程90 d。三组均根据需要予以阿托伐他汀调节血脂稳定板块,调控血压、血糖、活血化瘀及营养神经等治疗。随访90 d,并对三组治疗方案的总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凝血功能异常、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即安全性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拜阿司匹林组:总有效率30%,复发率70%,不良反应发生率6.7%;氯吡格雷组:总有效率53.3%,复发率16.7%,不良反应发生率3.3%;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总有效率86.7%,复发率13.3%,不良反应发生率10%。氯吡格雷组总有效率高于拜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P<0.05)。但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及拜阿司匹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ABCD2评分在4~7分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优于单用拜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氯吡格雷由于拜阿司匹林,且不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分析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并实施疗效评价。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7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经CT/MRI诊断确诊。按入院后随机顺序分为阿司匹林组和氯吡格雷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改善血液循环、血常规检查等常规治疗及护理后,阿司匹林组采用餐后给予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餐后给予患者口服氯吡格雷,10周为一个疗程。观察并对患者的信息进行记录、分析。结果:阿司匹林组治疗的有效率为87.18%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的有效率69.4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周后随访跟踪,阿司匹林组经治疗后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患者3例(7.69%)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复发患者7例(19.44%);跟踪观察发现其他病症相同,伴有心绞痛、心肌梗塞等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更佳,而伴有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效果明显。结论:阿司匹林较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更为显著,然而针对病患具体病症,应用氯吡格雷辅助用药,对患者的病治疗有重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和探讨氯吡格雷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5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单用氯吡格雷和另一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单用氯吡格雷治疗患者的有效率为83.3%,氯吡格雷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患者的有效率为87.2%。联合用药增加了危及治疗患者的生命出血危险(绝对危险增加2.57%)。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增加不显著,而增加了出血风险,安全性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24例,显效16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需要使用联合诊断方法,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82例).2组均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氯吡格雷75 mg,1次/d.随访4周,观察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71.4%,总有效率为91.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陕西医学杂志》2017,(10):1473-1474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50例STEMI并行PCI术患者,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各75例,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前,两组均接受肝素100U/kg静脉注射,替格瑞洛组接受300mg阿司匹林和180mg替格瑞洛药物治疗;氯吡格雷组接受300mg阿司匹林和600mg氯吡格雷药物治疗。PCI术后给予他汀类、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抑制剂、阿司匹林药物治疗,替格瑞洛组每日给予90mg替格瑞洛,2次/d。氯吡格雷组每日给予75 mg氯吡格雷治疗,1次/d。连续服用1年。结果:两组患者TIMI血流状况治疗1年后均明显改善(P<0.05),且替格瑞洛组较氯吡格雷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LVEF及LVEDD水平治疗1年后均明显改善(P<0.05),且替格瑞洛组较氯吡格雷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治疗3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替格瑞洛组6.67%低于氯吡格雷组的16.0%(P<0.05)。结论:替格瑞洛对急性STEMI行急诊PCI患者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进一步研究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生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88例分为氯吡格雷组(82例,75mg/日),阿司匹林组(106例,阿司匹林肠溶75~100mg/日)。主要终点指标:①再次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②经CT证实的脑出血;③外周血管血栓栓塞;④出现胃肠道、眼底或皮肤出血。结果:氯吡格雷组缺血性卒中或TIA的发生率(6.1%)低于阿司匹林组(26.7%,P〈0.05)。氯吡格雷组出血发生率为7.32%,低于阿司匹林组(7.6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预防缺血事件再发的效果优于阿司匹林,且并未增加出血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暴焕英  袁利艳 《中外医疗》2013,(28):133-13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2月该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24例、有效27例,总有效率为98.08%,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STEMI患者96例,按是否加用氯吡格雷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肠溶阿司匹林片口服,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溶栓12 h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负荷量300 mg,以后75 mg/d.临床观察指标为梗死相关动脉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Ⅲ级血流、冠脉内血栓、出血并发症、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结果 氯吡格雷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TIMIⅢ级血流者的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冠脉内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在出血并发症、再梗死、心源性死亡、总死亡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尿激酶溶栓治疗STEMI能改善梗死血管畅通率,并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尚缺乏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事件高危人群中,关于氯吡格雷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研究。方法:随机分配具有临床显著心血管疾病或多重危险因素的15603例患者接受氯吡格雷(75m g/d)加小剂量阿司匹林(75~162m g/d)或者安慰剂加小剂量阿司匹林,并对其进行随访(中位期为28个月)。主要有效性终点为心肌梗死、卒中或心血管原因死亡的联合终点。结果:氯吡格雷加小剂量阿司匹林组的主要有效性终点发生率为6.8%,安慰剂加小剂量阿司匹林组为7.3%(RR0.93,95%CI0.83~1.05,P=0.22)。而包括因缺血性事件住院的主要二级有效性终…  相似文献   

20.
邓飞  潘云东 《中外医疗》2016,(14):143-145
目的:分析及探索对心肌梗死(MI)患者采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其病死率的影响。方法方便收集该院2012年4月—2015年8月门诊部接诊的MI患者60例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则采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通过随访观察患者的病死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显效为17例(56.67%),有效为11例(36.67%),无效为2例(6.67%),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为13例(43.33%),有效为9例(30.00%),无效为8例(26.67%),总有效率为73.33%,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后1年内共有5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16.67%);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年内共有12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4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MI患者采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方案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